1.什么是自然条件

2.我国的气候特征包括哪些?

3.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环境气候条件指什么方面_环境气候条件指什么方面的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寒带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⑵、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较暖,冬季较温和;

⑷、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⑸、温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

⑹、亚热带雨林气候;

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⑻、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⑼、热带草原气候:暖季多雨凉季干燥;

⑽、热带雨林气候:高温高湿;

⑾、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⑿、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⒀、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

⒁、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少雨

气候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系统有重要影响.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据统计,1950年到2000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加。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极端天气的增多,另一方面我国总体经济体量增加,因此经济损失绝对值大幅升高。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负面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麦,除了浇灌冬小麦以外,均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青藏铁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铁路和公路运行维护的投资。

同全球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气候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1月份平均气温为-30.6度。那里最冷曾经出现过52.3度的极端最低气温。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气温最低值。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3度,人称“火洲”。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经达到49.6度。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最低值。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7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28.6,29.0和28.2。比起火洲的吐鲁番来,还得甘拜下风。

什么是自然条件

气候,环境,地质,工程特点是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地球表层岩石圈系统,主要由岩土体和地下水等基本要素构成。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

通常认为自然环境由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组成。其中,地质环境与上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物质、能量交换,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系统。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场所,其内各种地质体的物理、化学特征成为人类适宜性的自然因素与条件。人类与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而生存与发展,同时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活动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特征。

地质环境包括岩土、土壤与地下水三个主要的环境要素。岩土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场所,是人类发展所进行的各种工程建设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土壤是地质作用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维持人类生存的食品都由土壤培植,维持生态环境的植被也都与之有关;地下水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密切,它赋存于地壳中,有些与地表水相互补给,而有些,常常赋存在地质构造中,它与地表水一样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持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气候特征包括哪些?

自然条件指一个地域经历上千万年的天然非人为因素改造成形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动、植物、矿产、水利、土特产品。

1、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多偏向于局部结构,而地势讲走向,地貌则一定是指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2、气候,自然科学名词,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研究气候的学科是气候学。

3、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扩展资料

土壤构成:

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百度百科-自然条件

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气候类型复杂多变,一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种热量带,这是致使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主要基础原因。

同时,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冬季受亚洲高压的控制,盛行寒冷、干燥的偏北离陆风,夏季则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由海上来的潮湿、温暖的偏南气流,温湿多雨。

中国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2、亚热带季风: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夏季气温相当高,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广义的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6、热带雨林: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局部的,临时的大气现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比如30年)的大气平均物理状态。

1、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2、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研究气候的学科是气候学。

扩展资料:

天气现象主要源于不同地方的温度差异。从大的尺度来看,接近赤道的地区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能总的来说比其他地区大。从较小的尺度来看,不同的下边界(如地面和海洋)由于不同的物理性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也不同。

温度差异会导致气压差异。若某个表面的温度较高,表面上的空气就会被加热并膨胀上升,表面处的气压就会降低,周围的空气会来补充,于是空气运动产生风。另外科里奥利力会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许多复杂的天气现象都源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系统,好比海陆风。

天气密度(温度和湿度)是由一个地方和另一个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从热带太阳的角度在任何特定地点,由不同纬度。极地和热带空气之间的强烈的温度反差引起的喷流。在天气系统中纬度地区,如温带气旋,造成喷流流的不稳定性。

由于地球的轴是相对于它的轨道平面倾斜,阳光是在一年中不同时期的不同角度的。在地球表面的温度范围40°C(100°F至-40°F)的一次。几千年来,地球轨道上的变化影响地球接收的太阳能量和分布,并影响长期气候和全球气候变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天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