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温怎么测量,如何计算的啊?

2.室外温度如何测量?

3.气温是怎么测正确

4.天气预报里面所预测的温度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很奇怪~求教!

5.温度是如何测量的

6.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怎么测量的,是室内温度还是室外温度

天气温度怎么测出来的大小_天气气温测量方法

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物理过程,实际上它是一个数学和物理交叉的学科,相对数学和物理来说它是属于一门年轻的科学,目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很难达到人们的要求。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整个大气的一些变化规律没有深刻的理解。目前我们做天气预报是通过遍布全球的观测站对大气进行观测,将观测到的资料收集来,经过使用充分简化了的数学物理模型来进行计算、求解,预测它未来一段时间会如何发展。因为我们描述天气的数学物理模型是经过简化了的,所以是不可能很准确的。我们为什么简化了?是因为我们目前没有更快的计算机能够对相当复杂的非线性数学物理模型在有限的时间内计算出来。因为天气的变化是很快的,如果你计算机两天以后算出来,已经没有用了,所以计算机必须要高效。我们国家预报的水平是属于发达国家的范畴里的,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目前还是有许多突发性的天气难以报准,这也是我们一直解决的一个难题。

晨练之前看天气

气象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您晨练的质量和健康。这时候,晨练指数就有用了,根据天空状况、风、温度、湿度、污染状况等气象条件,它分为5个级别:1级状态下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非常适合晨练;2级和3级时一般有一种或两种气象条件不太好,但还是比较适合晨练的;4级时会有三四种气象条件不太好,不太适合晨练;当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指数达到5级的时候,您就别晨练了。

晨练指数会提示我们,若是赶上阴天,就应该避免在树林里晨练,以免二氧化碳中毒,而春夏多雨的时候,路滑很容易摔倒,最好别去晨练。春天有时候也会有雾,雾天也不适宜晨练,因为高密度的细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而水滴中溶解了大气中的酸、碱、盐、胺、苯、酚以及尘埃、病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晨练过程中机体需氧量会增大,但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侵害会造成供氧不足,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细菌也会趁虚而入,危害我们的健康。

贴心提示:当空气质量在1-3级时,都比较适合进行晨练;4级时不妨选择在室内进行无氧运动;而5级时必须停止晨练。

日出之后再晨练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空气污染指数”成了人们关心的新名词。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报,简称API,是由某一项污染物的周日平均浓度与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比较计算得到,说的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的扩散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一级优;当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说明空气质量属于二级良,比较符合我们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要求;而当空气污染指数大于100小于200时,表明空气中会有一些尾气、粉尘、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属于轻度污染。在轻度污染的环境中,我们会出现一些刺激性的反应,比如咳嗽、打喷嚏、口鼻干燥等,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最好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空气污染指数200至300,表明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的限值,说明空气质量较差。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熏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

当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甚至500时,就达到了中度甚至重度污染,对我们的健康威胁很大。我们的运动耐受力会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感冒、肺炎、心脑血管病等疾病,上年纪的人更该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

贴心提示:科学家们检测,一天中,上午、中午和下午空气污染很轻,空气比较干净,其中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3时至4时空气最为新鲜。反倒是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其中早7时和晚7时是污染高峰。所以,建议您把晨练的时间选择在日出后。

春天防晒要趁早

天气预报中每天都会提到紫外线指数,也就是紫外线照射强度,它和别的指数不太一样。很多指数都在1—5之间,但紫外线的指数却在0—10的范围内。当紫外线指数在0—2的时候,照射程度最弱,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外出的时候戴个太阳帽就可以;在紫外线指数到达3—4级时,虽然强度不大,但外出的时候除了戴帽子外还需要配上太阳镜,并在身上涂上防晒霜,以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

如果紫外线指数已经到5—6级时,这时的紫外线就比较强烈,外出时尽量走有阴凉的地方;而当紫外线达7—9级时,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最好不要在沙滩上晒太阳;当紫外线指数等于10时,强度就会非常大,所以要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极具伤害性。

贴心提示:虽然春天的紫外线没有夏天的强烈,艳阳高照的天气不得不防,不妨出门的时候及时抹上防晒霜。

防病指数也预报

不知您发现了没有,现在还有不少防病指数,慢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相对于其他指数来说,这些防病指数和我们的健康更加紧密。

★感冒指数

春天是感冒的高发期,天气预报里的感冒指数对预防感冒或许很有用哦!感冒指数越高患感冒的几率就越高。

★穿衣指数

气象部门的专家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和风等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穿衣气象指数,它可以提醒您根据天气变化适时着装,以减少因穿衣不当引起的疾病。

穿衣气象指数分为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薄。

春天,穿衣指数一般在3-5级。3级的天气比较暖和,气温比较高,可以穿长袖衬衫加单裤,上年纪的人可以穿针织长袖衬衫、马甲和长裤;4级的天气就比较舒适,可以穿薄一点的外套和牛仔裤,体质弱的人不妨穿件棉的外套。

★花粉过敏

春天花粉过敏的发病率比较高,白蜡树、臭椿、蒿黎是最主要的致敏花粉。

春天,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尽量躲避花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者户外活动时最好戴上口罩降低花粉的吸入量。遇到干热或大风天,可以关闭门窗,开窗时最好挂湿窗帘,以阻挡或减少花粉侵入。

此外,北京市气象局会对花粉进行监测,并在“221”、“268”声讯服务台为您进行“对付”花粉过敏的指导。

说了一大堆,,实际上就是通过卫星在高空测气流流向及温度 通过天气预报提前通报给大家

不过现在天气预报很多时候不准

所以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不可全信

气温怎么测量,如何计算的啊?

要悬挂在空气中,不能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 不要曝晒在阳光中; 温度计保持干燥,不要沾水或其他液体; 等温度计示数温度后再读数; 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注意 1.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在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应该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接触空气,不要碰到其它物品。 2.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一般需要15分钟左右。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室外温度如何测量?

如下: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两点,即地方时14时-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两分日地方时6时左右)。

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含糖率高,品质好。

某地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则气温显出周期性变化;相反,就显出非周期性变化。不过,从总的趋势和大多数情况来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性还是主要的。热量平衡中各个分量,如辐射差额、潜热和显热交换等,都受不同的控制因子影响。

这些因子诸如纬度、季节等天文因子有着明显的地带性和周期的特性。而下垫面性质、地势高低,以及天气条件,如云量多少、大气干湿程度等,均带有非地带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点,这些因子的影响也不相同,因而在热量的收支变化中引起的气温分布也呈不均匀性。

人类影响: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气温是怎么测正确

具体的测量依据如下:

气温是随场所与海拔高度而变化,所以必须给予一定的相同条件才能加以观测。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1.5m高处的空气温度而言。室外的观测是在开阔草地上架设的高约1.5m左右的百叶箱中进行。1.5m是人体呼吸时的高度,与人类关系密切。低于此高度时,温度受到地面的影响容易产生变化,所以要尽量避免。

在表示某地气温状况时,一般都使用平均温度。一日的平均气温大都以2时、6时、10时、14时、18时、22时6次气温,或以6时、14时、22时3次气温平均而得。把一个月的日均温加起来平均后即是月均温。

注:室外温度(又叫做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等于室外计算温度加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即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受到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两部分作用,将二者合二为一,称为“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扩展资料:

测量室外温度要考虑的因素:

白天地表因受到光照日射而温度上升,然后会放热使大气获得热景而增温。而夜间因为日射消失,使地表冷却,因此气温也跟着下降。

气温日变化中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与日平均值的差值称为日振幅。最高值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即14时)左右,而不是在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午夜。这是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日变化的特征主要是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也就是日较差)来表示。纬度愈低日较差愈大,自海岸开始愈深人内陆日较差也愈大。在高山或高空中日较差很小,在2000m以上的高空整日气温几乎没有变化。草地上的日较差小,而砂地上的日较差则大。周围被山丘包围的盆地日较差也较大。

一日的气温还受到大气中云层的影响。由于水蒸气凝结成云,能够阻断并吸收相当多的辐射热,因此在多云的日子,白天的太阳日射被遮蔽使气温不会上升。夜间自地表放出的热为云层所吸收,部分又会射回地表面,因此气温下降不大。所以多云的日子Et较差较小。

气温的年变化与日变化相同,因日射的不同,通常也是呈正弦曲线的情形。在一年中日射量在冬至最低,夏至最高,但气温却比冬至晚1~2个月才到达最低温,而比夏至晚1~2个月才到达最高,因此气温最低值应在1~2月,最高值则在7~8月。

一年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年较差。年较差受纬度影响很大,在低纬度地区年较差很小,而纬度越高则年较差越大。

百度百科-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百度百科-室外气温

天气预报里面所预测的温度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很奇怪~求教!

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即1.25~2.0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记录可以表征一个地方的热状况特征,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国防、经济建设的应用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气温有定时气温(基本站每日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配有温度计的台站还有气温的连续记录。是由安装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表或温度计所测定的,这些温度表或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或双金属片作为感应器的热胀冷缩特性制成的。气温的单位用摄氏度(℃)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表示,均取小数一位,负值表示零度以下。

温度是如何测量的

天气预报温度是根据前几天的实况温度变化及未来的天气情况测算出来的。当然预报温度时还会参考利用超级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温度值。

简单的说:未来的温度主要有前几天的温度情况与未来的天气情况有关。

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怎么测量的,是室内温度还是室外温度

绝对零度”

计量上的零点有时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例如,经度零度是任意确

定的。温度的零点也是一样。在摄氏温标中,将冰的熔点取作零碎度;

而在华氏温标中,零碎度则处于冰的熔点以下。这两种温标中,温度

都可以低于零度。将近18世纪末的时候,人们开始觉得热是无尽头的,

但冷似乎是有极限的。既然冷有尽头,那么,这个尽头就是一种不可

超越的“零度”,于是,开尔文引进了开氏温标。开氏温标中的零度

是不可超越的,因而叫做“绝对零度”。这是“绝对”二字的一种物

理涵义。

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发现,理想气体每冷却1摄氏度,其

体积就缩小它处于0℃时体积的1/273,这就是著名的查理定律。如

果理想气体被冷却的过程一直继续下去,那么它的温度降到-273℃时,

气体的体积岂非缩小到“零”了?在物理上,体积为零意味着气体完

全消失了,这当然是不会发生的。这是“绝对”的第二种涵义。实际

情况是,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它总是先变为液体,然后又在更低

的温度下变为固体。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把温度作为物质分子运动速度的一种表述方

式,物质越冷其分子运动就越慢,分子运动中最最慢的就是完全不运

的分子,因此也不会有比它更低的温度。于是-273℃这个温度便是

一种真正的零度。这就是绝对零度“绝对”的第三层涵义。

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表示那样一种温度,在此温度下,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运动。所谓运动,系指所有空间、机械、分子以及振动等运动.还包括某些形式的电子运动,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学概念中的“零点运动”。除非瓦解运动粒子的集聚系统,否则就不能停止这种运动。从这一定义的性质来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实验中达到的,但已达到绝对零度以上百万分之一度内的低温。所有这些在物质内部发生的分子和原子运动统称为“热运动”,这些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会看到,它们决定了物质的大部分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正如一条直线仅由两点连成的一样,一种温标是由两个固定的且可重复的温度来定义的。最初,在一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或760托)时,摄氏温标是定冰之熔点为0℃和水之沸点为100℃,绝对温标是定绝对零度为oK和冰之熔点为273K,这样,就等于有三个固定点而导致温度的不一致,因为科学家希望这两种温标的度数大小朝等,所以,每当进行关于这三点的相互关系的准确实验时,总是将其中一点的数值改变达百分之一度。 现在,除了绝对零度外,仅有一固定点获得国际承认,那就是水的“三相点”。1948年确定为273.16K,即绝对零度以上273.16度。当蒸气压等于一大气压时,水的正常冰点略低,为273.15K(=o℃=320°F),水的正常沸点为373.15K(=100℃=212°F)。这些以摄氏温标表示的固定点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测温参考点(即所谓的国际实用温标)的实际值,以及在实验室中为准确地获得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国际权度委员会定期公布。

更详细资料见: 草地中间唯一的一片泥土上,摆放着温度计。北纬29°35′,东经106°38′,海拔259.1米,我市主城区唯一的气象观测站就坐落在沙坪坝一个安静的角落。由于主城区只有这一个监测站,沙区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就代表了主城区的情况。

平时我们看到的主城区的气温、雨量、风向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气象工作人员又是怎样得到这些数据的呢?记者昨日来到这个观测站想探个究竟。

自动采集数据

记者首先来到地面测控科,这里的电脑屏幕上显示

着一串串的数字和温度图形。工作人员唐贵萍告诉记者,沙区气象局从去年开始正式使用全自动的气象数据采集仪器,只要坐在办公室就可即时监控所有的气象数据。

下午两点,气温37.9摄氏度,地表温度49.9摄氏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工作人员说,地表温度是指地面的温度,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温是指地面1.5米高度的温度。气温计必须放置在百叶窗中,保持不被太阳直晒,自然通风的环境。

现场打探仪器

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观测坪,这个大概有100平方米左右的大“屋顶”种满了青草,记者看到了测量雨量的仪器:一个1米左右高的黑色空心圆柱,圆柱的顶端内陷成一个圆锥形,雨水就顺着小孔流到圆柱里的烧杯里。一旦有雨水进入,指针就会带着墨水在数据纸上作标记。

在这100平方米左右的草地上最特别的就数地温测量场地了。一块10平方米左右的泥土,周围还被铁栏杆保护起来。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3根气温计。其旁边一个木架子上还有3根气温计,这3根温度计的一头已经被插进了泥土。

“这是测量地表下的温度。”根据需要的不同,气温计插进地下的深度也不同。而旁边的蓝色电线也是被埋到了土里,另一头则连着一个白箱子,上面写着地温变送器。工作人员说,温度测量后会通过变送器自动将记录送到电脑里进行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