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害还是气象灾害_气象灾害和气候灾害的区别
1.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8修正)
2.气象灾害包括哪些
3.气象灾害——从西南大旱看气候环境的破坏
4.自然灾害是天气还是气候
5.谁知道近几年中国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有地震、泥石流、酸雨等。
气象灾害(Meteorological Disaster)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的特点是:
1、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如果细分;可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2、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 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3、频率高。中国从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6.9个。
4、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5、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现象。12年4月15-22日,从辽宁到广东共有16个省、自治区的350多个县、市先后出现冰雹,部分地区出现10级以上大风以及龙卷风等灾害天气。
6、连锁反应显著。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7、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8修正)
区别:
1、从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来看:水文灾害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即人力不可抗拒、难以控制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物质损毁等重大损失;气象灾害包括滥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破坏造成的世界气候反常等灾害。
2、从原因来看:气象灾害与太阳活动或其他宇宙现象,地壳变动等自然因素有关。
3、从分类上看:水文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泥沙淤积、厄尔尼诺现象等;气象灾害包括大气污染。
水文灾害?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即人力不可抗拒、难以控制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物质损毁等重大损失。水文灾害,风暴潮、海啸、泥沙淤积、厄尔尼诺现象等。上述灾害虽以自然界的环境优劣与人为划分出来,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界关系更加密切。
气象灾害
因气象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气象灾害与太阳活动或其他宇宙现象,地壳变动等自然因素有关,人类活动可加剧气象灾害,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滥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破坏造成的世界气候反常等灾害。自然因素造成的气象。
扩展资料:
中国重大气象水文灾害风险格局与防范: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强度不断增大,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异常强降水或低温频繁出现,如2008年南方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的西南地区大面积干旱,2011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等。
一般年份气象水文灾害占到自然灾害的7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气象水文灾害每年约造成200亿kg的粮食损失和2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这在90年代中后期可达到国家GDP的3%~6%。气象水文灾害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人类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目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些重大气象水文灾害发生都频率明显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水文灾害造成的风险损失也可能越来越大。
因此,科学认识我国气候水文灾害发生的历史时空格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以及为较长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知网-水文灾害
知网-气象灾害
百度百科-中国重大气象水文灾害风险格局与防范
气象灾害包括哪些
第一条 为了防御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研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将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六条 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对天气、气候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农业、水利、海洋与渔业、林业、环保、国土、建设、规划、民政、交通、通讯、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气象灾害现状、发展趋势预测和评估;
(二)气象灾害防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气象灾害易发时段和重点防御区域;
(四)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五)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按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组织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及应急预案,并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灾害预报、警报及建议,决定公布与启动实施,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报告上一级人民。第九条 编制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农业、林业、渔业、交通、水利、旅游、自然开发等规划,应当符合气象灾害防御的要求,并可以在编制过程中进行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
进行大、中型工程建设的,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调查、评估和应急服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本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需要建设移动气象台,并在城镇显著位置设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播发设施。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水利工程、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和重点工程所在地可以根据需要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播发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前款规定的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将保护范围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镇规划。
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实施危害或者可能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建立气象灾害联合监测机制,组织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具体工作由气象主管机构实施。
联合监测成员应当包括下列单位:
(一)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
(二)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
(三)水文、水情、森林防火观(监)测站点;
(四)其他有关单位。第十三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平台。
气象灾害联合监测成员单位应当及时向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气象和水情、旱情、灾情等信息,实现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第十四条 天气、气候灾害的预报、警报、预警信号,应当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预报、警报,应当由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向社会联合发布;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天气、气候实况,应当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根据防御气象灾害和公共服务的需要,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报、警报、预警信号及天气、气候实况。
气象灾害——从西南大旱看气候环境的破坏
问题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 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雨”。“霖雨如注”、“*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我国古代把台风称为“飓风”。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也是风灾、澌潮灾和水灾的主要来源。因此,热带气旋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一次热带气旋过程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使局地的旱情得到缓解。害的一面是,热带气旋有许多次生灾害,如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寒潮与冷冻灾害
? 寒潮: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聚积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入侵我国,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冷冻等灾害发生。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或强冷空气。寒潮是从9月至来年5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而灾害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二季。
? 冷冻灾害:当气温异常降低时,往往造成人及动植物的伤亡和许多物体的变形、断裂等而引发一些事故,并导致人畜伤亡及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冷冻害。
冷冻害也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
问题二:常见的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有那些 自然灾害:滑坡 泥石流 地震
气象灾害:寒潮 沙尘暴 干旱 暴雨
一月:寒潮,冻害,大雪,暴风雪等. 四月:华北,西北春旱,华北暴雨,洪涝,冰雹. 七月: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洪涝,台风.
问题三:中国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主要气象灾害每一年都会给大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提前做好预防也会减少一些损失,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如下:
1. 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 雨涝:内涝、渍水;
3. 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气象灾害
4. 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 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6.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问题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有哪些 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飓风或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问题五:气象灾害有何特点 气象灾害的特点是: ①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 干旱、 热带气旋、 霜冻低温等冷冻害、 风雹、 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 7 大类 20 余种, 如果细分; 可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②范围广, 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 无论在高山、 平原、 高原、 海岛,还是在江、河、 湖、海以及空中, 处处都有气象灾害。③频率高。我国从 1950-1988年的 38 年内每年都出现旱、 涝和台风等多种灾 害, 平均每年出现旱灾 7. 5 次,涝灾 5. 8 次, 登陆我国的热 带气旋 6. 9 个。 ④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 连年 出现。 例如, 1951 一 1980 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 连旱的年份有 14 年。 ⑤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 冰雹、 大风、 龙卷风等强对 流性天气在每年 3-5 月常有现象。 12年 4 月 1522 日, 从辽宁到广东共有 16 个省、 自治区的 350 多县、 市先 后出现冰雹, 部分地区出现 10 级以上大风以及龙卷风等灾 害天气。
问题六: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包含哪些项目?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本办法根据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特征、预警能力等,确定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级别。
问题七: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五种 气象灾害是指不利(有害)天气或气候对经济(尤其农业生产)、社会(人类生命财产)等所造成灾害的总和,按照致灾气象因子,可分为6种类型。
一是水分因子:表现为水分过多而引起的洪水、涝(渍)害、湿害、凌汛、冻涝、草原白害;水分严重不足而引起的大气干旱、土壤干旱、作物生理干旱、草原黑灾。
二是温度因子:表现为气温过高而引起的作物“高温不实”、“高温逼熟”、雨后暴热、热浪中暑;温度过低而引起的冷害、冻害、霜冻、寒害。
三是光照因子:表现为光照过强而引起的灼伤和日烧病;光照严重缺乏而引起的阴害。
四是冰雪因子:表现为暴雪、冰凌、冻融、返浆。
五是其它因子:冰雹、大风、雷电、雾灾。
六是复合因子:沙尘暴、连阴雨、干热风、焚风、台风、暴风雪。
自然灾害是天气还是气候
干旱、洪涝、台风、龙卷风、沙尘暴、寒潮和霜冻等都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类生命、生产资料、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危害。气象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致灾条件——气象条件的变化,二是受灾体的承受能力。当气象条件发生变化,且超过了受灾体的承受能力,则气象灾害发生。
(一)干旱与洪涝
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初,我国西南的云、贵、川发生大范围的、持续的秋旱、冬旱及春旱,6000余条大小河流干涸,绝大多数井、泉干涸,数千万人及牲畜饮用水短缺,著名的桂林漓江水量急剧减少,水流几近停滞。灾情百年一遇(图6-1)。
图6-1 干涸的漓江
2010年5~6月,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遭受洪涝灾害。5月13~14日广西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200mm以上特大暴雨(图6-2)。
图6-2 漓江洪水
暖湿空气比较弱,持续的高温少雨是本次干旱的直接原因。2010年5~6月我国南方冷暖气流多次交汇,形成了多次强降雨,是洪涝的直接原因。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是需要长期累积的,一个特定的干旱或者风暴不能绝对地归因于人类,但极端的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不无关系。
干旱分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所谓大气干旱就是少雨、相对湿度很低,还常常伴随着高温和多风。最简单的干旱标准是降雨量的多少,一般降水量(年或季)小于或等于常年的80%为小旱;降水量小于或等于常年的40%为大旱。土壤干旱,一般根据土壤水分的作物参数确定土壤干旱的指标,如库立克提出,10天内20cm土层中的土壤水分为20mm时称为半干旱,10mm时称为干旱。也有用降水的标准差确定旱涝指标的,计算公式:
地质与环境保护
式中:I为旱涝指标;iX为某地某年降水总量; 为该地历年平均降水量;σ为年降水量的标准差。
干旱判定:-1<I<1为正常年;-2<I<-1为旱年;I<-2为大旱年。
干旱的危害是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大大减少,甚至无补给,蒸发强度大大提高,造成地表水大量减少,甚至干涸,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人们的生活、生产水源短缺,植物大量死亡。
洪涝与干旱相反,长期阴雨或暴雨,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或使低洼地积水,植物被淹没或冲毁,并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涝的标准是:1<I<2为涝年;I>2为大涝年。
2010年5月23日2时10分,因连日降雨,引发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余江至东乡间(K699+700m处)山体滑坡,掩埋线路,造成由上海南开往桂林的K859次旅客列车脱轨,71人受伤,19人遇难(图6-3)。
图6-3 列车脱轨
(二)台风
2006年第四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7月14日中午在福建沿海登陆,引发南方洪灾。7月14~16日,湖南郴州地区暴雨(局部地区强度500年一遇)(图6-4,图6-5)。
图6-4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发郴州地区洪灾”
图6-5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摧毁房屋”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风速达20~50m/s,大者可达110m/s。热带气旋按强度一般分为4级,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速小于7级,最大风速17.1m/s);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速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速10~12级);台风(中心最大风速等于或大于12级,最大风速32.6m/s以上)。
台风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充足的水汽和海水温度超过26℃。台风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水汽凝结时放出的潜热。
北半球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而南半球则发生在1~3月。台风的破坏力极大,并且带来暴雨,使房屋倒塌,庄稼冲毁,林木发生风拔、风倒和风折等,尤其使航空、航海、交通运输受到极大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尤其是东海和南海沿岸地带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
(三)龙卷风
龙卷是积雨云底部伸展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展到地面时引起强烈的旋风,称为龙卷风(图6-6)。龙卷有时悬挂在空中,有时延伸到地面。
图6-6 龙卷风
龙卷风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活动范围小(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中心气压极低(2~3kPa),风速大(100~200m/s),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把人、畜、物卷入至空中带到他处。一般认为龙卷风的形成与积雨云中强烈升降的气流有关。
从世界范围来看,龙卷风主要发生在中纬度(20°~50°)地区。美国是龙卷风出现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次之,我国主要出现在华南、华东一带。
(四)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图6-7)。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重要原因。
图6-7 巨型沙尘暴
沙尘暴发生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时间为每年的4~5月。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漠,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
沙尘暴的危害有:①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②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具体为植树种草,固结泥沙。据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统计,多年植树种草,使沙尘暴从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66天减少到现在的每年5天。
(五)寒潮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湖南南部郴州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1月25日郴州境内输电塔倒塌,阻断京广铁路运输,揭开了特大冰雪灾害的序幕,此后,半个月时间里,灾情波及半个中国。至1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郴州段80多千米的路面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8000多辆车辆被堵,数万名司乘人员被困。同时,因湘南电塔被毁坏,导致机车无法供电运行,京广线运输全面告急。冰雪灾害还造成大量的树木、竹林折断,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图6-8,图6-9)。
图6-8 2008年湖南冰冻灾害
这次郴州的冰灾直接原因,是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与东南太平洋的强冷湿气流相遇,双方势利相当,在郴州地区上空相持导致。
寒潮是盘踞在高纬度地区上空的冷空气突然离开源地大规模南下造成。冷空气经过的地区可以出现大风、降温和霜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我国根据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规定寒潮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48h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到4℃或以下,并且陆地上有3个大区伴有5~7级大风,海上有3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
图6-9 2008年湖南冰冻灾害,植被损坏严重
(六)霜冻
霜冻是指在植物生长的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低,引起植物遭受冻害或者死亡的现象。霜冻通常发生在0℃或0℃以下。每年秋季发生的第一次霜冻称初霜冻,它影响农作物的抽穗、扬花和成熟;春季发生的最后一次霜冻称终霜冻,其危害主要影响春播、出苗和越冬作物的返青。
谁知道近几年中国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有些属于气象灾害,比如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频繁、危害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些灾害里面,气候灾害又占到大多数,一般讲气象灾害占到整个自然灾害的70%,也就是七成灾害都是由于天灾造成的。目前,我国每年受台风、暴雨、干旱、高温热浪、沙尘暴、雷电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次达到了4亿人。根据1990—2006年的数据统计,近17年来,中国大陆每年因为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1800亿左右,平均占到GDP的2.8%。尤其是这几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超强台风、高温、特大干旱、雷电、局地强对流,以及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最明显的就是洪涝和干旱。
比如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是50年代以后洪水灾害高发的十年。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区的干旱范围在明显扩大,这种趋势还在加强。华北、东北南部和黄淮等地区的干旱迅速加剧。尤其以华北,北京也是处在华北区域内,它的干旱程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很显著。又比如说,影响我国的强台风,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在2006年,我国台风登陆的时间早、滞留时间长、风力大、破坏性强为历史罕见。国内外的很多朋友都知道,原来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超强台风,这几年超强台风时常出现,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