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最新基因分析,狮子分多少个亚种?

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全境大部分都是高原,尤

3.分析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成因的异同

4.世界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求详细,给高分!高考的!

5.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6.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下左图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左

安哥拉气候特征分析_安哥拉地理位置及气候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概况

名称 径流量 含沙量 结冰期 流向 汛期 气候 流经国家 注入海洋

湄公河 大 小 无 自北向南 6-10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 南海(东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河流) 北半球

恒河 大 小 无 自西向东 6-10 热带季风 尼泊尔、印度、孟加拉 孟加拉湾(印度最大) 北半球

印度河 大 小 无 自北向南 6-10月 高寒草甸、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中国境内称狮泉河、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世界文明发祥地) 北半球

幼发拉底、底格里斯 小 小 无 自北向南 11-4月 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 波斯湾(世界文明发祥地) 北半球

尼罗河 大 小 无 自南向北 6-9月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 地中海(全球最长) 北半球

尼日尔河 大 小 无 自西向东再向南 5-10月 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 尼日利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 几内亚湾 北半球

刚果河 大(全球第二) 小 无 自东向西 全年 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坦桑尼亚、刚果金、刚果布、安哥拉 几内亚湾 赤道

赞比西河 大 小 无 自西向东 6-9月 热带草原 印度洋(南半球最大) 南半球

波河 小 小 无 自西向东 11-4月 地中海 瑞士、法国、意大利 地中海(意大利工业中心) 北半球

塞纳河 小 小 无 自东向西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法国 大西洋(流经巴黎) 北半球

莱茵河 小 小 无 自东南向东北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瑞士、德国、荷兰、比利时 北海(世界货运量最大) 北半球

泰晤士河 小 小 无 自西向东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英国 北海(流经伦敦) 北半球

易北河 小 小 无 自南向北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德国 北海(流经柏林) 北半球

多瑙河 小 小 无 自西向东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瑞士、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黑海(世界流经国家最多) 北半球

伏尔加河(内流河) 小 小 11-2 自北向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 俄罗斯 里海(欧洲最长) 北半球

鄂毕河 大 小 11-4月 自南向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境内称额尔齐斯河、俄罗斯 北冰洋(有凌汛现象) 北半球

叶尼塞河 大 小 11-4月 自南向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针叶林) 俄罗斯、蒙古 北冰洋(有凌汛现象) 北半球

勒拿河 大 小 11-4月 自南向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针叶林) 俄罗斯 北冰洋(有凌汛现象) 北半球

密西西比河 大 小 北部有南部无 自北向南 6-9月 温带大陆、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美国 墨西哥湾(流域面积第二) 北半球

亚马逊河 大(全球最大) 小 无 自西向东 全年均匀 高山气候、热带雨林 秘鲁、巴西 大西洋(流域面积最大) 赤道

按最新基因分析,狮子分多少个亚种?

(1)安哥拉中部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6分)

(2)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终年少雨,乙地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分)

原因:甲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故终年少雨;(2分)乙地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2分)

试题分析:

(1)分析图中安哥拉纬度位置和地形特点,安哥拉位于低纬地区,本是终年高温,但安哥拉中部地区海拔高,所以气温比同纬度较低,气候凉爽;又因纬度低气温年较差小,所以四季如春。

(2)仔细分析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注意纵坐标值的差异,甲地降水量的坐标值要小得多。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终年少雨,乙地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降水差异的原因要从大气环流入手,甲乙两地所处的位置明显不同,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由于位置不同,所受影响的大气环流也不同,甲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故终年少雨;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全境大部分都是高原,尤

狮子的亚种分化也是讲过多次的话题了,本文结合最新的遗传学研究,与大家讨论一下狮子到底应该分多少亚种,南非狮、东非狮、巴巴里狮、亚洲狮这些称谓是不是有效的分类单元,以及洞狮等无鬃狮是不是现代狮亚种。

循着狮子亚种分化的历程,我们发现了狮子世界的竞争异常惨烈,古代绝大多数狮群都没有留下后裔,而南方的雄狮一直在扩张领地,蚕食北方狮子的地盘。

六大母系氏族

根据线粒体DNA分析结果,现代狮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支系又分北非(含亚洲)、西非和中非三个亚支,南方支系分东北非、南非(含东非)和西南非三个亚支。现在主要两个团队在做狮子分类的研究,一个是英国杜伦大学的罗丝·巴奈特研究团队,一个是荷兰莱顿大学的罗拉·贝尔托拉研究团队,两个团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现代狮线粒体支系和亚支

线粒体是母系遗传的,与父亲无关。这与狮群的继承法则正好一致——儿子被赶走,女儿留在狮群里。同一狮群的雌狮来自同一母系先祖,线粒体DNA也是相同的。而同一个线粒体支系的雌狮祖上应该都源自同一个狮群,属于同一个母系氏族。因此,今天所有狮子都是古代少数几个狮群的后裔。

这一事实是令人惊讶的,也是细思极恐的,这意味着古代绝大多数狮群都绝后了,只有少数几个延绵至今。

南方狮的群体规模比较大

最近几十万年来,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发生,每隔几万年气候就会发生一次重大变化。曾经有一个时期,气候极端潮湿,热带雨林空前广阔。狮子是无法在密林中生存的,在最极端的状况下,只有一个母系群幸存了下来,这群狮子就是今天所有狮子的“夏娃”。热带雨林横贯非洲大陆东西,这群狮子被一分为二,分别奠定了南、北两大支系的基础。?这一时间节点,按罗丝·巴奈特的研究是距今12.4万年前,按罗拉·贝尔托拉的研究则是24.5万年前。

到距今1.6~3.1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期,气候异常寒冷、干燥,沙漠大面积扩张。北非狮被阻隔在撒哈拉沙漠以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狮群也纷纷找到了自己的避难所——西非狮进入上几内亚,中非狮来到喀麦隆高地和刚果,东北非狮来到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非狮占据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南非狮则退守南非东北部,这就是狮子的六大线粒体亚支。距今1万年前冰期结束,六大亚支的狮群纷纷“出山”,重新占领非洲大地,就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北方狮的狮群规模较小

领地富庶是养育下一代的关键,狮群之间无时不刻不在因争夺领地和发生着战争。著名狮子专家、明尼苏达大学的派克教授在东非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记录下两个大狮群的兼并战。

塞洛尼拉狮群由于不断分裂,无法守住原有疆域,领地渐渐被洛里昂多狮群蚕食。而蓬勃发展的洛里昂多狮群不但兼并了塞洛尼拉狮群的领地,还将后者的雌性后裔消灭殆尽。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塞洛尼拉狮群没有任何雌性后裔存活了,洛里昂多狮群由于规模过大,便将新侵占的领地让给另起炉灶的女儿们居住。在狮子的世界里,只有团结才能生存下去,而这又导致团结的基因代代传承。

狮子是群居动物,其竞争更具有残酷性,一个狮群一旦竞争失败,所有雌狮都无法养活后代,这个狮群也就从此绝后了。最近几万年来,绝大多数狮群都像塞洛尼拉狮群一样消亡了,只有六个狮群像塞洛尼拉狮群那样发扬光大,而追溯到10~20万年前,这六个狮群又是两个狮群的后裔。

塞伦盖蒂的狮群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矛盾

2019~2020年,两个研究团队又分别对狮子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发表了研究报告。线粒体DNA体量小(不到细胞核DNA的十万分之一),单纯按线粒体进行分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更加准确、权威。

贝尔托拉对十只野外出生的活体狮子进行了基因测序,而巴奈特不仅测序了6只活体狮子,还从博物馆中找了12个狮子标本集了DNA样本,这些标本有的可追溯到几百年前。他们的研究结果如下:

巴奈特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贝尔托拉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全基因组测序同样证实了狮子分南、北两大支,这点与线粒体结果一致。但接下来,两种研究就出现矛盾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按全基因组测序,南方狮子和北方狮子分化只有7万年左右,比线粒体分析结果短得多。

其次,中非狮的归属问题变得复杂了。线粒体中非狮亚支全部属于北方狮支系,贝尔托拉对喀麦隆和刚果狮子的全基因组测序,也显示它们属于北方狮。但巴奈特测序了博物馆中的努比亚狮标本(苏丹)和一只野外出生的中非狮(具体产国未知),却发现它们属于南方狮支系。

乍得的中非狮

为什么会存在不一致呢?这是因为,父系血统在线粒体中是完全被忽略的,而在基因组中却和母系血统同样重要。因此,单看线粒体结果无法正确指示血缘关系,例如,如果两只狮子是同父异母兄弟,它们的血缘关系实际上非常近,基因组测序可以很好地指示这一点,但它们的线粒体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线粒体完全来自母亲,只能变异(同一支系的几个亚支都是变异的结果),不能重组。因此,线粒体只能反映最初来自哪个母系氏族,不能反映后来发生的杂交,而不同氏族之间发生“通婚”是很普遍的。

狮子与人类相反,雌狮留在母群中,雄狮“婚出”。成年雄狮是狮子种群中迁徙性最强的一部分,它们纷纷到远方别的狮群中“娶妻生子”,足以改变原有的遗传分布格局。

雄狮联盟

雄狮扩张对遗传分布格局的深远影响

雄狮的扩散性比雌狮强得多,两个种群在狮群(雌狮)分化以后,仍然通过雄狮的扩散继续保持基因交流。因此,线粒体分化一定在先,而基因组分化在后。

通常来讲,两个种群线粒体分化的时间比基因组早四倍。按贝尔托拉的线粒体分析,狮子南支与北支分化于24.5万年前,正好比全基因组测序结果(7万年前)早四倍左右。

至于中非狮归属的复杂性,则是南支雄狮越过边界侵占北支地盘的结果。北支当地的雄狮竞争不过南支的入侵者,被往西驱逐,导致中非狮种群被侵蚀,南支和北支的分界线西移。

雄狮一生都在为争夺狮群而战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中非狮的基因组中既含有大量南方狮特有的等位基因,又含有不少亚洲狮特有的等位基因,这是南支雄狮和北支雌狮在中非地区混血的铁证。巴奈特测序的中非狮样本(一只努比亚狮标本,一只野生“中非”狮),有23%的北方狮血统和67%的南方狮血统。

南支雄狮侵略北方的路线是从埃塞俄比亚越过东非大裂谷东谷,再一路往西。巴奈特集的所谓野生“中非”狮,基因介于东非狮和努比亚狮之间,最有可能的产地是埃塞俄比亚或中非共和国东部。再往西,刚果狮在基因组上仍属于北方狮,喀麦隆狮更是如此。

在过去,中非和西非狮子基因交流很频繁,南支雄狮一路西征也没有什么障碍。经基因组测序,非洲最西端塞内加尔的狮子都有11%的南支血统。

全新世初期南支雄狮扩张路线

令人吃惊的是,亚洲狮体内也含有19%的南方狮血统,比西非狮还多。尽管现在亚洲狮和南方狮的地理分布相隔很远,但在过去,连接二者的迁徙廊道是存在的,全新世(最近1.2万年)早期,“尼罗河—苏伊士地峡—西奈半岛”一线对狮子是畅通的。在埃及和苏丹的尼罗河下游地区可能存在过一个“幽灵狮群”,是南方狮为征服亚洲而建立的“据点”。

北支各亚支中,北非狮是唯一没有和南方狮子发生二次接触的。撒哈拉沙漠和阿特拉斯山脉这两个显著的地理屏障,使南方狮一直没有机会入侵北非。

现代狮各大支系的血统组成

在南支雄狮征服北方的同时,南支内部也发生了重组。由于雄狮的扩散,古老的南非氏族和西南非氏族已经完全因“通婚”而融合了。南非氏族的北部(坦桑尼亚)和东北非氏族的南部(肯尼亚)相互混血,形成东非狮居群。而纯正的东北非狮现仅存于索马里。

南支雄狮对北支的侵蚀可能已经持续了几万年之久,但在全新世早期忽然进入了一个高潮,这是气候变得温和,非洲适宜狮子生存的栖息地增多的缘故。照这个趋势,要不了多久,北方狮就会被南方狮彻底同化。

亚洲狮

直到人类文明兴起,狮子的栖息地退缩,南支雄狮北伐、西征的廊道被人类破坏了,南方狮对北方狮的征服进程才被遏止。但北方狮也没有因此得救,反而遭受到灭顶之灾。在人类的迫害下,北非狮已经灭绝,亚洲狮、西非狮和中非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威胁。

南北战争,为什么南方取胜?

直到今天,狮子六大母系氏族的边界线仍是相当明晰的,只有东北非狮和中非狮在埃塞俄比亚存在一个混居带,而南非克鲁格公园及周边出现西南非氏族的狮群,是几十年前人为引进的。

现代狮各线粒体支系、亚支的分布

因此,这场狮族的南北战争主要是雄狮的战争,不牵扯母系氏族之间的兼并战。南方雄狮在战争中是完胜的,它们轻而易举地驱逐北方雄狮,占有北方的狮群,与它们交配并生育后代。那么,南方雄狮为什么能轻易取胜呢?

尽管南方雄狮体型比北方大,但也大不了多少,南非雄狮平均重约190千克,东非雄狮平均175~187千克,而中西非和印度近年实测的雄狮也有160~170千克重。

最重要的还是群体优势。由于东非和南非的有蹄动物更丰富,能养活更大的狮群,南方狮的群体规模远大于北方狮。据研究,东非狮一群有十几只甚至几十只雌狮,而西非狮一群只有几只雌狮。狮群规模越大,同一批出生的小雄狮就越多。而同一批的小雄狮长大了要一起离开母群,组成流浪雄狮联盟去征服世界。

雄狮联盟,一起征服世界

因此,从东非扩散出去的雄狮联盟,其规模远大于中非、西非和亚洲当地的雄狮联盟,取代后者自然不是难事,毕竟雄狮打架主要还是看数量。这也再次印证了一个观点,团结是狮子延续的唯一希望。

重新审视狮子的亚种

早先,狮子被划分为十几个亚种。14年,著名猫科专家赫默先生根据形态解剖特征,将现代狮修订为8~9个亚种,分别是:开普狮、安哥拉狮(西南非狮)、南非狮、东非狮、努比亚狮、刚果狮、西非狮、巴巴里狮(北非狮)和亚洲狮。赫默的分类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十分接近,他仅用肉眼就识别到了这种程度,足见解剖学功底之深厚。

2014年以来,“二分法”越来越流行,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亚种是南方狮和北方狮,而不是大众所熟知的非洲狮和亚洲狮。考虑到南支与北支在7万年前分化后不断发生着局部杂交,近一万年来还发生了大规模混血,狮子亚种不宜再进行细分,因此“二分法”当前看来是最科学的分类了。

狮子的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树

亚种下的差异也是值得关注的,根据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现代狮至少有9个独立的地理居群,分别是:南非狮、东非狮、索马里狮、努比亚狮、刚果狮、喀麦隆狮、西非狮、北非狮、亚洲狮。

开普狮和巴巴里狮都曾经因巨大的体型和浓密的鬃毛而被认为是独立亚种。然而,与南非其他地区的狮子相比,开普狮在遗传学上并无任何特别之处。

巴巴里狮确实是一个独立的居群。按线粒体它与亚洲狮最接近,但按基因组它与西非狮最近。这是因为,尽管亚洲狮是3万年前从北非迁徙过去的,但在那之后北非狮又与西非狮发生了混血。北非狮和西非狮的融合,是通过雄狮沿着撒哈拉沙漠西海岸扩散实现的。此外,巴巴里狮并没有留下多少可靠的体型数据,考虑到北支狮子普遍比南支小,巴巴里狮是不是真的很大也是存疑的。

巴巴里狮,已灭绝

按线粒体结果,亚洲狮是多起源的,波斯狮与北非狮的关系比与印度狮还要近,但基因组测序却证实了亚洲狮的单起源。事实上,亚洲狮最初确实起源了多次,先后有两拨北非狮的狮群(雌狮)迁往亚洲,分别是3万年前迁入的印度狮祖先,以及1万年前迁入的波斯狮祖先,形成了两个母系宗族。之后,虽然狮群的迁徙停止了,两大宗族却一直通过雄狮的扩散进行着“通婚”,最终导致二者在基因组层面上完全融合了。

最后一个问题,无鬃狮是不是狮子亚种呢?按之前的线粒体DNA分析,无鬃狮与有鬃狮分化已有190万年之久。真是这样的话,它们肯定要算不同种了,要知道狮和豹、美洲虎的分化也只有300万年左右。

洞狮,两万年前生活在欧洲和西伯利亚

然而巴奈特对两只洞狮标本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它与现代狮分化实际上只有50万年。这样,无鬃狮和有鬃狮的亲缘关系比北极熊和棕熊、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都要近,因此很多狮迷朋友主张无鬃狮是现代狮的亚种也是有道理的。不过本人还是认为将无鬃狮作为现代狮的近缘种更为妥当。不管怎么样,无鬃狮,这些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猫科动物,确实是狮类动物,是现代狮的近亲。

分析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成因的异同

(12分)(1)安哥拉中部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3分)

(2)①地降水量小于②地;①地终年少雨,②地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原因:①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故终年少雨;②地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4分)

(3)本格拉沿岸地区由于受东南风的影响,沿岸表层海水形成离岸流,从而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底层海水矿物质上升,浮游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吸引鱼类聚集,形成渔场。(2分)

试题分析:

(1)由材料可知:安哥拉全境大部分都是高原,尤其是中部地区海拔更高;中部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

(2)由图可以看出:①地降水量最多月小于50mm,降水量小于②地;①地终年少雨,②地降水冬多夏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① 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且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故终年少雨;②地纬度低,是热带草原气候,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

(3)本格拉沿岸的本格拉寒流在流经的海域会引发表层寒冷海水和底层温暖海水之间的搅动,加之沿岸地区受东南风的影响,沿岸表层海水形成离岸流,从而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底层海水矿物质上升,浮游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吸引鱼类聚集,形成了渔场。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求详细,给高分!高考的!

缺少材料,大致分析如下

相同点:都是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气候炎热干燥。

不同点:纳米布沙漠位于沿海,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沙漠气候直达西海岸。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概况

名称 径流量 含沙量 结冰期 流向 汛期 气候 流经国家 注入海洋

湄公河 大 小 无 自北向南 6-10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 南海(东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河流) 北半球

恒河 大 小 无 自西向东 6-10 热带季风 尼泊尔、印度、孟加拉 孟加拉湾(印度最大) 北半球

印度河 大 小 无 自北向南 6-10月 高寒草甸、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中国境内称狮泉河、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世界文明发祥地) 北半球

幼发拉底、底格里斯 小 小 无 自北向南 11-4月 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 波斯湾(世界文明发祥地) 北半球

尼罗河 大 小 无 自南向北 6-9月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 地中海(全球最长) 北半球

尼日尔河 大 小 无 自西向东再向南 5-10月 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 尼日利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 几内亚湾 北半球

刚果河 大(全球第二) 小 无 自东向西 全年 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坦桑尼亚、刚果金、刚果布、安哥拉 几内亚湾 赤道

赞比西河 大 小 无 自西向东 6-9月 热带草原 印度洋(南半球最大) 南半球

波河 小 小 无 自西向东 11-4月 地中海 瑞士、法国、意大利 地中海(意大利工业中心) 北半球

塞纳河 小 小 无 自东向西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法国 大西洋(流经巴黎) 北半球

莱茵河 小 小 无 自东南向东北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瑞士、德国、荷兰、比利时 北海(世界货运量最大) 北半球

泰晤士河 小 小 无 自西向东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英国 北海(流经伦敦) 北半球

易北河 小 小 无 自南向北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德国 北海(流经柏林) 北半球

多瑙河 小 小 无 自西向东 全年均匀 温带海洋 瑞士、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黑海(世界流经国家最多) 北半球

伏尔加河(内流河) 小 小 11-2 自北向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 俄罗斯 里海(欧洲最长) 北半球

鄂毕河 大 小 11-4月 自南向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境内称额尔齐斯河、俄罗斯 北冰洋(有凌汛现象) 北半球

叶尼塞河 大 小 11-4月 自南向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针叶林) 俄罗斯、蒙古 北冰洋(有凌汛现象) 北半球

勒拿河 大 小 11-4月 自南向北 7-8月 温带大陆性气候(针叶林) 俄罗斯 北冰洋(有凌汛现象) 北半球

密西西比河 大 小 北部有南部无 自北向南 6-9月 温带大陆、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美国 墨西哥湾(流域面积第二) 北半球

亚马逊河 大(全球最大) 小 无 自西向东 全年均匀 高山气候、热带雨林 秘鲁、巴西 大西洋(流域面积最大) 赤道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下左图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左

一、标准条款

1 调查目的

1. 1 通过综合调查,了解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现状 ( 成就、经验和问题) 。

1. 2 综合调查的主要成果,应经过文字、图表的加工整理,纳入水土保持规划报告,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面系统地阐明规划的科学依据与工作基础。

1. 3 水土保持规划应通过综合调查进行分区,划分类型区; 根据各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取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

2 调查前的准备

2. 1 调查前应制定统一的调查提纲和相应的调查表格,紧紧围绕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需要,安排调查的项目和内容。

2. 2 调查时间较长、参加单位人员较多时,应根据需要,在调查前举办培训。全体调查人员通过培训,应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3 调查内容

3. 1 自然条件: 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重点是地形、降雨、风、土壤( 地面组成物质) 、植被等五项因素,以及温度、霜等其他气象因素。

3. 2 自然: 着重土地、水、生物、光热、矿藏等。

3. 3 社会经济情况: 着重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粮食与经济收入 ( 总量和人均量) 、燃料、饲料、肥料情况、群众生活水平、人畜饮水情况等。

3. 4 水土流失情况: 着重各类水土流失形态的分布、数量 ( 面积) 、程度 ( 侵蚀量) 、危害( 对当地和对下游) 、原因 (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等。

3. 5 水土保持现状: 着重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开展水土保持的主要过程和经验、教训。

3. 6 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 着重信息集、传输与储存。

3. 7 各项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本标准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

4 调查要求

4. 1 对规划中需要的内容,应集中主要力量和时间,全面完整收集,不应遗漏; 对于与规划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项目和内容,不应安排。

4. 2 调查中应逐项填写调查表,并勾绘有关草图。调查中收集的各方面的资料,应情况真实,数据可靠。

4.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对流域内的主要分水岭、干沟和主要支沟逐坡、逐沟以及逐乡、逐村地进行详查,按调查项目和内容,取得第一手资料。

4. 4 大中流域 ( 或省、地区、县)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根据有关资料,将调查范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在每一类型区内各选一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按上述要求进行详细调查,并结合各区面上的普查,得出综合调查成果 ( 大中流域分区原则与方法步骤,将在第五章中规定) 。

4. 5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调查中,应充分运用有关科研和业务部门的专业调查成果或分区成果。对这些部门取得的大范围的地貌、土壤 ( 地面组成物质) 、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成果,应经过分析,吸取其与水土保持规划有关的内容。在综合调查初期,就应索取上述有关成果,或邀请各有关部门人员参加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原有成果应进行验证和补充。

4. 6 当综合调查邀请有关部门 ( 地理、地质、土壤、植物、气象、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参加时,应根据统一的调查提纲进行; 如有些部门对其本专业的调查内容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调查提纲,在各有关专业单项调查报告基础上,吸取其与水土保持有关部分,同时补充其不足部分。

5 调查成果

5. 1 文字报告,包括综合调查总报告和各专项调查报告。

5. 2 附表和附图见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

5. 3 照片、录像和录音。

二、理解与实施

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这一节中,通过介绍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目的、调查前的准备、调查内容、调查要求、调查成果,对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依据。新标准与原标准的差异如下:

( 1)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改动的内容不多,主要是一些词句的调整,使内容更加简明扼要,表达更具体准确。如新标准 4. 2. 2、4. 4. 3、4. 4. 6 与原标准对应项相比 ( 此处不详列) ,内容基本不变,但新标准中的语言表达较原标准的更为准确,且更符合逻辑。

( 2) 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 4. 1. 1 中的 “作为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的依据,使水土保持规划能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有利于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4. 4. 1 中的 “以免分散力量,影响工作进程”、4. 4. 6 中的 “不是有关部门人员的调查重点”目的是使表达简洁明确。

(3)新标准4.3.1与原标准4.3.1相比,补充了“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重点调查因素由原标准的4项变为5项,并将原标准的“农业气象”改为“气象因素”。

(4)新标准中新增说明条款:新标准4.3调查的内容中增加了一条“4.3.6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着重信息集、传输与储存”(将原标准4.3.6变为新标准4.3.7)。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以水土保持信息化,推动水土保持现代化,已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保证规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工作要对规划所需的、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数据进行大量的集、传输和储存,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方便,可以适时进行调查、更新,为规划工作打下扎实基础。这一条款被写入标准满足现实的需求,恰当而合理。

三、示例

以《嘉善县“十一五”水土保持规划》中的第2章和第3章为例,简单总结说明如下:

1.嘉善县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原规划的第2章)

(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东经120°44'22″~121°1'45″、北纬30°45'36″~31°1'12″。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南湖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吴江市和上海市青浦区。全县总面积506.59km2,其中陆地占85.71%,水域占14.29%。县城魏塘镇东距上海市90km,西至杭州110km,南濒乍浦港35km,北接苏州91km,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2)地形地貌:境域轮廓呈田字形,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斜向西北,平均高程1.83m(85国家高程,下同)。东南的大通、大云一带较高,地面高程一般在2.46m左右;西北的天凝、洪溪、陶庄一带较低,地面高程仅1.36m左右。全县地面高差不到1.2m。总体而言,全县境内地面坡度小于3°,较为平坦。

3)地质:嘉善县位于杭嘉湖平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长期沉降区,区域内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广,厚度在50~300m,岩相岩性变化大,总体上由南西向北东逐渐递增。

4)水文气象:嘉善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0.8℃;1月为全年最冷月,多年月平均气温3.5℃,七月是全年最热月,月平均气温27.7℃。全年平均无霜期233.6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约在3月下旬,常年日照时数2008.2小时。平均风速2.6~3.4m/s,各月相差不大,全年以E和NW风向频率为大。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50.5mm,年雨日135.2天。最大降水年份1999年降水达1751.4mm,最少出现于18年,为685.5mm。“梅雨”期和台风季节是全年降水的两个高点,降水量约占全年的一半。

从1956年以后的实测资料来看,嘉善站(魏塘镇)最高水位是2.32m(1962年,台风雨型),其次是1999年的2.27m(梅雨型),最枯水位10年的0.04m,多年平均水位0.88m。

5)河流水系: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河网区,属运河水系。境内河港纵横交错,自西南流向东北,汇入黄浦江后注入东海,完全属感潮河流。数百条支流曲港迂回曲折,首尾相接,将全县分割成千个圩区,自古就有“水乡泽国”之称。

全县河道总长1693.7km,较大湖荡就有59个。河流流速平缓,水位季节变化较显著,夏秋季节的台风暴雨常引起河水骤涨,而冬季则水位较低。河网排水排放总趋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排向上海金山、青浦入黄浦江。

本县河道具有以下特点:①河道分布稠密但不均匀,走向较紊乱;②河面宽度不一,淤积较严重,过流断面较小;③河道底坡平缓,流速较慢,流量较小;④河水流向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干扰较大;⑤水体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河道污染普遍严重。

6)土壤:根据《嘉善县统计年鉴(2007)》,全县总面积506.59km2,含耕地面积269.19km2。本县地属冲积平原,根据土壤的成因类型、岩性特征等的差异,土壤分为2个土类、4个亚类、7个土属、19个土种。

本县土壤的特点是土层较深厚,各种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的承载力较高,具有良好的持力层,土壤种类多,适合各种植物、果树等的生长。

7)植被:本县属于太湖平原植被区,大部分被人工栽培的植物所覆盖,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主要种植的果树有:桃树、梨树、葡萄、柑橘、枇杷等;农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油菜、玉米、蚕豆、豌豆以及各类蔬菜等;绿化植被主要有:水杉、柳树、湿地松、欧美杨、桂花、樟树、白榆等;还有各类自然植被,如狗尾巴草、蒲公英等;以及人工种植的各种花草类。

(2)自然。

1)土地:嘉善县总面积为506.59km2,为平原河网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2.0亩;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69.19km2,人均耕地1.06亩,按农业人口来算,人均1.63亩。

2)水:根据《嘉善县水综合规划》统计分析得出,1956~2000年全县多年平均当地水总量为2.36亿m3。人均水拥有量仅为619m3,不足全省人均水拥有量(2100m3)的30%。全县过境水量较充沛,但由于过境水量受上游地区降雨及开发利用影响,年际变化幅度较大。

降水及地表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峰值在5月、6月和9月,汛期(5~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最大连续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约50%,并且年际变化大,易造成平原河网的洪水和枯水,形成洪涝和干旱灾害。

3)生物:

a.植物:全县属钱塘江下游、太湖平原植被片。大部分为人工栽培的植物所覆盖。粮食作物以水稻、大麦、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桑树、蔬菜、瓜类及药用植物。果树品种桃、梨在各地都适宜栽培。花卉生产有茶花、杜鹃、非洲菊、百合、天堂鸟、石榴、五针松、月季、玫瑰、海棠、梅花、桃花、牡丹等200余种。

b.动物:全县畜禽地方良种有嘉兴黑猪,引进的品种有金华猪、杜洛克、约克夏等猪种;牛有黑白花乳牛、温州水牛、海子水牛等;兔有英系、法系、丹麦系,以德国的安哥拉兔最为普及;家禽以饲养鸡、鸭、鹅为主,鸡的地方品种有萧山鸡、浦东鸡和王店鸡,引进的有白洛克、罗斯、浙黄鸡、红玉等;鸭以麻鸭、北京鸭为主;鹅主要是太湖白鹅及少量灰鹅和浙东白鹅。淡水养殖动物以淡水鱼、虾、蟹为主。

4)光热:嘉善县光热丰富,全年日照达2008.2小时,为全省日照高值区之一。1~2月最少,在125小时以下;7~8月最多,在230小时以上;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多年平均日照224.5小时,日均5.6小时;盛夏7月,多年平均日照233小时,日均7.5小时;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多年平均日照119.3小时,日均5.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8月最高达61%,3月最少仅35%。

全县年平均气温15.5℃,地域差异不明显,高低仅相差1℃。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33.6天,全年≥10℃活动积温4950℃~5039℃,间隔232~236天,出现在4月初~11月中旬末。

5)风景旅游:嘉善历史悠久,人文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嘉善有着丰富的旅游,水乡如梦,古镇入画,田园可诗。有千年古镇———西塘;有十里蓉溪水乡游———大云生态旅游区;有吴越名湖江南情———规划汾湖旅游度区等。

(3)社会经济。

1)行政区划:嘉善县现有11个镇:魏塘、西塘、干窑、陶庄、天凝、大云、丁栅、洪溪、姚庄、杨庙和惠民,社区(居委会)26个,村民委员会118个。全县总人口38.07万人。

2)土地利用结构:嘉善县总面积506.59km2,其中以耕地为主,占到了总面积的53.1%,其次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具体见表1-1。

表1-1 嘉善县土地利用状况表

3)社会经济现状:嘉善县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0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51.3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8元。2006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87.14亿元,财政总收入18.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8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约为2∶1,远小于全国的3∶1,说明嘉善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这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嘉善县“三产”增加值情况表见表1-2。

表1-2 嘉善县“三产”增加值情况表

4)人口及城市化进程:全县2006年末总人口38.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3万人;全县总户数12.36万户。嘉善县经过近几年来的规划建设,按照省委、省关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战略部署和嘉兴市委、市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嘉善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5)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相关预测,“十一五”末嘉善总人口将达到40万人。根据《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加快推进富民强县,基本实施全面小康。预测“十一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万元以上,城市化水平60%以上。

2.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原规划的第3章)

(1)水土流失现状。

1)水土流失类型。根据《嘉兴市水和水利区划》分析得出,1985年全县河网库容(常水位下)为15995万m3,到2006年,根据《嘉兴市水域调查报告》成果资料得出为15303万m3,从而得出河网累计淤积量约690万m3(不包括期间约1000万m3的河网疏浚土方),进而估算20年来因水土流失而造成区域水土平均流失量达到1.5~2.0mm/a。

嘉善县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

2)水土流失分布。水土流失以“点、线、面”三种状态分布于全县,主要分布在河道两岸和农村面源水土流失区域,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各类园区开发建设、城市市政建设、公路及管道建设等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域。

3)水土流失成因。第一,自然因素。全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气候温暖,降雨量丰富,并且降雨量大而集中,地表径流大,台风、暴雨频繁,均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原动力;由于河岸土体含水量较高,土体抗剪强度低,并且大部分河道两岸没有护岸保护,易在波浪的频繁冲击下其堤脚逐渐剥离而向内凹陷,上部土体因未受到或较少受波浪冲刷仍保持原状,成为不稳定的陡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上部土体由于失稳坍塌,泥土崩入河中。

在波浪冲刷堤岸的同时,水流和雨水对土堤也进行着冲刷。一次暴雨后,产生的地面径流划过土地表层松散土壤,夹带走大量的泥土颗粒汇入河流,淤积于河道中,而在地面上形成纵横交错的沟痕。

第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a.航道、水上运输受船行波的频繁冲击,造成岸边冲刷,对已做护岸保护的河段,部分因建造年代较早,造成基础淘空、坍塌;对未建护岸河段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大量泥土崩入河中。

b.全县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缺乏水保意识,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也不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再加上施工结束后不及时恢复植被,失去地面植被保护的疏松泥土在雨水冲刷下非常容易流失。

c.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没有专门的堆放点,有些甚至直接倾倒入河,从而加剧水土流失。

d.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不仅仅在于地表上,在地下也同样存在。大量的地下水开,造成地面不断下沉,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程度。

e.开发建设过程中随意占用水域、填埋河道、河浜,使得区块水域面积的减少,造成水土的流失。

4)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损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还加剧了水旱灾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主要表现在:

a.耕地、园地、林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层减薄,土壤质地变粗,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涵养水源和生态保护功能减弱,对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b.船行波冲刷引起河岸坍塌严重,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不断下降,导致植被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c.水土流失夹带的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淤积河道、湖泊,降低河道行洪调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降低河道航运能力、河道自净能力,并直接影响水的有效利用。

d.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物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河道、湖泊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全县河道水体普遍遭到严重污染,根据《嘉善县2006年度地表水质量评价报告》按全年期平均值评价得出,水体100%超标,其中Ⅴ类及劣于Ⅴ类水体占到总水体的46%,特别是劣于Ⅴ类水体占40%以上。

e.水土流失在造成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的同时,导致河道湖泊的萎缩,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群落结构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繁殖率和存活率降低,甚至威胁到种群的生存,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并对城市、乡村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水土保持现状。对水土保持工作历来都十分重视,特别是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水土流失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水土保持意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嘉善县对水土保持工作较重视,对水保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从而维护和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几年来,全县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水土流失治理。

a.从2003~2007年全县疏浚河道总计800km,疏浚土方约600万m3;新建护岸共300km。

b.灌区改造工程,累计治理面积达150km2。

c.分期分批治理整顿和淘汰小土窑和粘土砖瓦轮窑。其中2007年已淘汰关闭小土窑22座,粘土窑企业8家。

2)水土保持宣传和监督执法。

a.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横幅标语,召开各镇村水法、水土保持法宣传大会,上街开展水法、水土保持法活动、宣传咨询,印发宣传手册资料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从而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

b.加大监督力度。全县水土保持监督员取检查、监督等措施。根据嘉善县人民〔2005〕82号《关于印发嘉善县粘土砖瓦行业整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经过3年努力,基本完成全县砖瓦行业的结构调整。全县水土保持监督人员取检查、监督等措施,从而保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以增强其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觉性。

c.加大执法力度。为推动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对那些造成水土流失且不治理的生产单位和个人。通过查处案件,起到了“查处一个,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

(3)存在问题。

1)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亟待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公民、法人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虽有所提高,但部分单位和个人对水土流失这个中国头号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

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全县处于杭嘉湖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流失的土壤随地表径流入河道、湖泊,因此,水土流失治理涉及面广、量大,治理措施相对单一。

3)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严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方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的情况依然存在,个别地方人为水土流失仍呈扩大趋势。交通、土地开发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市政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开发建设活动,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填筑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开挖面、填筑面、料场、渣场不注意防护,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中随意性大,产生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成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竣工验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4)水土保持投入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但目前全县财政没有固定的水土保持专项资金投资渠道,未设立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年资金投入较小,与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不匹配。现状建设开发性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不到位现象较为突出。

(信息来源:嘉善县信息公开网://open.jiashan.gov.cn/art/2008/7/2/art_200_21.html.)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涉及土壤、大气、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子,其信息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而传统的数据集和分析手段影响了水土保持效益的充分发挥。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无线通讯技术、3S技术以及计算机设计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水土保持工作也随之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高效化。如RS可实时、快速地记录流域的空间信息及各种变化参数,已成为获取流域信息的主要手段;而GIS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是小流域治理规划的必需工具。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可以使小流域治理规划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当前许多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内容涉及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2001年,为了使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更加科学,西藏自治区启动了投资6000多万元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对全区的水土流失进行全面监测。2001年底,西藏自治区制定了《西藏水土保持规划》等多部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颁布了《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使得西藏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2001年,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该系统是一个以信息库为基础,以网络为媒体,以分析、管理为手段,以城市水土保持应用为目的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服务于水土保持管理;集成与快速处理多种水土流失数据;实现水土保持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实现全市水土保持部门网上办公,逐步过渡到无纸化办公。

2004年,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完成了北京市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库,并在1∶1万DEM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市山区水土保持单元———小流域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了规范化的小流域编码,该编码已被北京市计委纳,成为北京市基础空间信息标准。

为适应并推广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新标准中增加了4.3.6水土保持信息库建设:着重信息集、传输与储存。

(1)高原。(1分)纬度低;海拔高;全年温差小;四季如春。(4分)

(2)①地全年降水明显小于②地。(1分)①地处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6、7、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3分)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深居内陆,降水稀少。(3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及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形特征是海拔高,地表起伏较小,边缘地区起伏较大,应属于高原地形。“春天国度”美誉源于该地气温适中,其原因是纬度低,冬季气温不低;海拔高,夏季气温不高;全年温差小;四季如春。

(2)对比降水柱状图,分析其大小及分布,找出差异;联系影响降水的因素,区分析成因。①地全年降水明显小于②地。其原因是①地处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6、7、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深居内陆,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