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太阳的小知识

2.春雨惊春清谷天,万物复苏孩子笑

3.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4.太阳的小知识手抄报

儿童气象知识_儿童气象灾害图画

这是1-6年级的科学知识点

一、太阳系

1、 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2、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0C,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0C到2000万0C;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千米。

3、 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系中心转动。太阳诞生于约50亿年前,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4、 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

5、 太阳的八大行星是: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的卫星最多。最让地球人着迷的是火星,它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环境。

6、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

7、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约24小时。自转时,对着太阳的一面会被太阳照亮,就是白天,称为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就外于黑夜,称为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不停地交替出现。

8、 地球从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约3470千米,温度约30000C到50000C。

9、 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其余的是陆地。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10、 月球表面是凸凹不平的,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38万千米;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白天温度最高可达1200C,晚间最低可降到零下1800C以下;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1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不停地自转,并绕地球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12、 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13、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仪器,相当于现在的表;圭表是古代测定季节和年的仪器,相当于现在的日历。

14、 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走过的距离。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二、地球知识

1、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2、 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有雅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3、 魏格纳猜想远古时代大陆可能是连接在一起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应用,对勘探矿物、预报自然灾害作用很大。

4、 南极点附近的全年,只有“一天一夜”。“白天”就是整个夏季,温暖、明亮;“夜晚”就是整个冬季,寒冷、黑暗。

5、 南极是一个大陆:南极洲;北极是一个大洋:北冰洋。

6、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

7、 土壤里面有沙、黏土、水、空气,还有小动物和植物。

8、 人们根据土壤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9、 蚯蚓又叫天然犁,喜欢松软潮湿的土层。它可以改良土壤,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村就是用160万条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的。

10、 物质在使用过程和废物再利用过程中的变化,有的是形态上的变化,有的是生成了新的物质。

11、 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回收、重复使用等。其中,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综合处理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式。

12、 常见的无土栽培方式有水培、木屑培和沙石培。

13、 矿产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14、 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期的变化,会形成一种能源矿产――煤。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的比重过大,达70%左右。

15、 能源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8种。

16、 岩石的硬度分10个等级。钻石最硬,硬度为10,而云母最软,硬度为1。

17、 温度、水大气等因素会引起风化作用。

18、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

19、 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量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20、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21、 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完善的管理体制、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

22、 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南京、武汉、重庆。而在我国,真正最热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是最北端的漠河。

三、电和磁

1、 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南极(S极)和北极(N极)。

2、 磁铁能指南北;磁铁能吸铁制品;磁铁两极磁力强,中间磁力弱;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 线圈通电后像磁铁一样有了磁性。在线圈中间加根铁芯,线圈的磁性就会更强。

4、 中间插有铁芯的线圈叫做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和磁极都可以控制。

5、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明之一。司南是指南针的祖先。

6、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7、 我国是第三个掌握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

8、 当小电珠、电线和电池连成一圈时,就组成了电路,电就可以在电路里流动了。

9、 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

10、 像铜、铝、铁等容易导电物体叫导体。像橡胶、塑料、陶瓷等极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界限不是绝对的。

11、 电动玩具里的小灯泡、小嗽叭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声音。

12、 电流是有方向的。利用二极管可以让电路只通过一个方向的电流。

13、常见的发电方式: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四、声、光、热

1、 正确安全使用酒精灯:①点燃酒精灯时,不得倾斜灯体引火,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②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物体应放在外焰上加热;③熄灭时,不能用口吹,应该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提起灯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

2、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3、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

4、 纸杯可以烧水。

5、 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水在4 0C时体积最小,高于或低于4 0C它的体积都会膨胀。

6、 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7、 1千卡=4.2千焦。

8、 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辐射、对流。

9、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当中传播。

10、 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11、 乐音有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

12、 弦乐器共鸣箱的作用:使声音变大。

13、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

14、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5、 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16、 凸透镜的作用有:聚光、放大、成像。

17、 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它们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8、 普通的白光(如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它吸收了。

15、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五、机械和力

1、 在工作中为了省力或方便而使用的工具或装置叫做机械。小到一根针,大到航空母舰都是机械。

2、 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格数X钩码数=(右边)格数X钩码数

3、 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简单机械。

4、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

5、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6、 省力的杠杆费距离,费力的杠杆省距离。

7、 边缘布满小齿的轮子叫齿轮。

8、 绕了根绳子边缘有槽的轮子,就是滑轮。

9、 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

10、 跟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1、 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

12、 力是无处不在的。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是力。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13、 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的大小仪器。其上所标的“N”是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的符号。

14、 像木块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浮在水面上和沉到水底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

15、 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当外力消失后,它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16、 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17、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做摩擦力。物体凸凹不平的表面是产生摩擦力的原因。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摩擦力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害的一面。

18、 我们已知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风力、水力、浮力、反冲力、磁力等。

19、 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20、 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根据工作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录漏水时间的(泄水型),一种是记录注水时间的(受水型)。

21、 摆钟利用摆能有规律地摆动的性质制成;水钟利用同等条件下的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制成;石英手表利用处于电路中的石英晶体,能产生频率稳定的振动制成;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22、 动物和人体内都有生物钟。人的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如人的体温、血压、脉搏、情绪、体力、智力等,都有周期变化。生物钟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六、空气和水

1、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2、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微溶于水)

3、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极少。它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极易溶于水。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它能形成雪状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可以冷藏物品,进行人工降雨,用来在舞台上模拟云雾。

4、 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5、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①将温度计挂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②温度计离地面约1.5米高;③读数时,保持温度计竖直,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6、 太阳的热能使地球上的空气流动而形成了风。风是由于地区温度的差别引起的。

7、 风就是流动的空气。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风的力量叫风力。风的速度越快,风力就大。人们一般把风力从小到大划分为0级到12级,共13级。

8、 风向标是测量风的方向的;风力计是测量风的大小的。

9、 风对人们有益处,又有害处。

10、 龙卷风是一种风力极强而范围不大的旋风。远远看去,它很像一个摇摆不定的大象鼻子。

11、 气象指数,就是气象条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2、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气象”是指发生在大气层中的风、云、雨、雪、雷、雾、闪电等现象。“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多种气象的综合状况。

13、 江、河、湖、海等处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如果高空的温度低于0 0C,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

14、 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受冷会变成水。

15、 水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常见的固态水有冰、霜、雪等。气态的水又叫水蒸气,是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

16、 通常把水加热到1000C,水就会急剧地变成水蒸气,这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17、 通常水受冷温度降到00C时会开始结冰,冰受热温度升到00C时会开始变成水。所以00C是水的冰点。

18、 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

19、 “雨量”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雨水深度,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可用雨量器测定。

20、 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就是溶解。搅拌、加热等可以加速溶解。

21、 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部分不溶解杂质会沉到底层,这就是沉淀。在水中加入明矾或其它混凝剂,可以加快杂质的沉淀。

22、 煮沸是常用的即简便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23、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消毒。

七、人体卫生

1、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有生命的。

2、 胎儿在子宫中慢慢长大,子宫里有一根脐带,它把妈妈身体中的营养和氧气送给里面的小宝宝。

3、 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3~6岁)、童年(6~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8岁)、成年(28岁以上)。

4、 “五官兄弟”指:人的五种感觉器官,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觉)。

5、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

6、 人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7、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左右支气管、肺。

8、 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 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10、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色素、香精、糖精、防腐剂、膨化剂等。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剂,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

11、 食物里所含有的人体必需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12、 淀粉遇碘变蓝色。

13、 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

14、 塑料饮料瓶盛酒、醋、酱油,不妥。

15、 人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肉眼无法看清楚的东西。

16、 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岁---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17、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18、 遗传: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19、 变异:子女又会与父母存在着某些差异,有的甚至还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就是变异。

19、“克隆”的意思就是:无性繁殖。生物体靠自身的一小部分扩大繁衍后代的现象,就是无性繁殖。克隆羊多利有3位妈妈。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延续;没有变异世界就不会这样丰富多彩。

八、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1、 像蚂蚁这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称做昆虫。

2、 蝴蝶一生:卵、幼虫、蛹、成虫,然后生卵。

3、 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它有一对复眼,由15000多只小眼睛组成。

4、 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

5、 水质、水温、放养密度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6、 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7、 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跑得最快的动物非洲猎豹;最大的动物蓝鲸。

8、 青蛙是两栖类动物。两栖类动物是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志,科学家称它们为“指示生物”。

9、 距今大约2.3亿年到6500万年的时候,恐龙大量繁殖称霸地球的长达1.65亿年之久。

10、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人们把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11、 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12、 动物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

13、 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

14、 英国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15、 发芽需要:空气、温度、水。

16、 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长共同依赖的条件。

17、 一棵完整的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六部分组成。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传输水分和养分。

18、 寿命不超过不一年的植物,叫一年生植物。能捕食小昆虫的植物,叫食虫植物。

19、 果实由果皮和组成。

20、 光合作用: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

阳光

水+二氧化碳 碳水化合物+氧气

绿叶

21、 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向地性。

2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动力。

23、 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多种形态。

24、 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25、 微生物身体微小,结构简单。

26、 病菌、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

27、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转化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九、科学探究方法

1、 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2、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3、 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4、 对比实验一般设定一个实验变量,即:对比实验只让一个条件发生变化。

5、 搜集实事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有: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6、 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切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在表达与交流时,模型的成功运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辨论: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据理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分析辩驳其他人的观点。辨论可以分为:主题型辩论、角色型辩论等。

8、 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9、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0、 小论文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该按照提出问题、作出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

11、 调查研究的步骤大致为: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项目、调查人员分工、制定调查、搜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12、 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大致包括:班级、姓名、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建议。

13、 较完整的调查报告大致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员及分工、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

有关太阳的小知识

天气记录表示对儿童具有的教育意义的如下: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做天气记录。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4、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

5、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本能。

春雨惊春清谷天,万物复苏孩子笑

天文学释义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

半径: 696295 千米.

质量: 1.989×10^30 千克

温度: 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

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

年龄: 约50亿年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

长波辐射。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宙斯(万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这个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么物质所组成,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绚丽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它的化学组成与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层内的物质密度和压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离热源越远处温度越低,而太阳大气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光球顶部接近色球处的温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顶部温度竟高达几万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区温度陡然升至上百万度。人们对这种反常增温现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们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一次完整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烟雾,有的似飞瀑喷泉,有的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丛,真是不胜枚举。天文学家根据形态变化规模的大小和变化速度的快慢将日珥分成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三大类。最为壮观的要属爆发日珥,本来宁静或活动的日珥,有时会突然"怒火冲天",把气体物质拼命往上抛射,然后回转着返回太阳表面,形成一个环状,所以又称环状日珥。

在日全食时的短暂瞬间,常常可以看到太阳周围除了绚丽的色球外,还有一大片白里透蓝,柔和美丽的晕光,这就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日冕。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里的物质更加稀薄,它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热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强度,适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然后慢慢地消失在黑暗里。

万物之源——太阳

清晨,当太阳从漫天红霞中喷薄而出,把万丈金光洒向大地,一种蓬勃向上的,就会油然而生。看到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人们不能不热爱和赞美赐予我们生命和力量的万物主宰——太阳。

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而在绚丽多彩的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被称为“阿波罗”。他右手握着七弦琴,左手托着象征太阳的金球,让光明普照大地,把温暖送到人间,是万民景仰的神灵。在天文学中,太阳的符号“⊙”和我们的象形字“日”十分相似,它象征着宇宙之卵。

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虽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恒星。

太阳的内部,从里向外,由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使得太阳表面温度大约达到6000℃,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壮年,要再过50亿年它才会燃尽自己的核燃料.那时,它可能膨胀成一个巨大的红色星体...

关于太阳的传说

希腊太阳神话

太阳神阿波罗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所生之子。神后赫拉(Hera)由于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爱,残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处流浪。后来总算有一个浮岛德罗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岛上艰难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于是赫拉就派巨蟒皮托前去勒托母子,但没有成功。后来,勒托母子交了好运,赫拉不再与他们为敌,他们又回到众神行列之中。阿波罗为替母报仇,就用他那百发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给人类带来无限灾难的巨蟒皮托,为民除了害。阿波罗在杀死巨蟒后十分得意,在遇见小爱神厄洛斯(Eros)时讥讽他的小箭没有威力,于是厄洛斯就用一枝燃着恋爱火焰的箭射中了阿波罗,而用一枝能驱散爱情火花的箭射中了仙女达佛涅(Daphne),要令他们痛苦。达佛涅为了摆脱阿波罗的追求,就让父亲把自己变成了月桂树,不料阿波罗仍对她痴情不已,这令达佛涅十分感动。而从那以后,阿波罗就把月桂作为饰物,桂冠成了胜利与荣誉的象征。每天黎明,太阳神阿波罗都会登上太阳金车,拉着缰绳,高举神鞭,巡视大地,给人类送来光明和温暖。所以,人们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北欧太阳神话

弗蕾 丰侥、兴旺、爱情、和平之神,美丽的仙国阿尔弗海姆的国王。一说他与巴尔德尔同为光明之神,或称太阳神。他属下的小精灵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骑一只长着金**鬃毛的野猪出外巡视。都享受着他恩赐的和平与幸福。他有一把宝剑,光芒四射,能腾云驾雾。他还有一只袖珍魔船,必要时可运载所有的神和他们的武器。

中国太阳神话传说:

后羿射日

相传上古时期,夏代有穷国的国王是一个名叫后羿的英俊男子。那后羿不仅长得潇洒,而且文武双全,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谋略、武艺无所不精,尤其还射得一手好箭。有穷国在后羿的英明治理下,蒸蒸日上,威震四方。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现一派丰盛祥和的景象。

后羿每天处理完国事后,就带上心爱的弓箭(听说此箭乃神灵所赐),到射箭场进行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他的箭术已到出神入化、无人能比的地步。

日子在和平、美满中一天天过去,有穷国日趋繁荣。就在人们沉浸在幸福、满足之中时,突然,祸从天降。

那是仲夏的一天,那天早晨和往日并无不同,可到了日出时候,东方一下子升出来十个太阳。人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目瞪口呆。大家清楚,天上挂着十个太阳意味着什么。立时,哭喊着、祈祷声一片。人们用尽各种办法祈求上天开恩,收回多出的九颗太阳,但一切无济于事。一天又一天,田里的庄稼渐渐枯萎,河里的水慢慢干涸,老弱病残者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后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如刀绞,可是无计可施。他愁肠欲断,焦虑万分,人日渐憔憔。一天,困倦不已的他刚搭上眼,忽梦见一白胡老人,老人指点他,将九个箭靶做成太阳形状,每天对准靶心,练上七七四十九天后,便可射落天上的太阳,并嘱咐他,此事不可外扬,只有到了第五十天才可让人知道。后羿睁开眼,惊喜不已,立刻动手做箭靶,箭靶做好后,便带上箭躲到深山里,没日没夜地练起来。到了第五十天,国王要射日的消息传出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人们唯恐后羿的箭射不落太阳,男女老幼顶着火一般的烈日,用最短的时间,搭起一座数米高的楼台,并抬来战鼓,为后羿呐喊助威。后羿在震耳欲聋的鼓声里,一步步登上楼台,在他身后,是无数双渴求、期盼的眼睛,在他周围,是痛苦呻吟的土地,在他头顶,是炽热、张狂的太阳。他告诉自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尽管知道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了救出受苦受难的民众,他无怨无悔。

终于到达楼顶了,后羿回首最后一次看了看他的臣民,他的王宫,然后抬起头,举起手中的箭,缓缓拉开弓。“嗖”,只听一声巨响,被击中的太阳应声坠下,随即不知去向。台下一片欢呼,呐喊声、战鼓声穿透云霄。后羿一鼓作气,连连拉弓,又射落了七颗。还剩最后两颗了,此时,他已精疲力尽,可他知道,天上只能留下一颗太阳,如果此时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他再一次举起箭,用尽全身力气,将第九颗太阳击落后,便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起来。一切恢复了原样,而勇敢、可敬的后羿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被射中的九颗太阳,坠落到九个不同的地方。其中的一颗,掉到了黄海边上,并砸出了一个湖,这个湖后人称作射阳湖。不久,从射阳湖里流出一条河,人称射阳河。

《山海经》中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

在遥远的东南海外,有一个羲和国,国中有一个异常美丽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渊中洗太阳。太阳在经过夜晚之后就会被污染,经过羲和的洗涤,那被污染了的太阳,在第二天升起的时候仍会皎洁如初。这个羲和,实际上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个太阳,并且让这十个太阳轮流在空中执勤,把光明与温暖送到人间。这十个太阳的出发地十分荒凉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树,树高三百里,但它的叶子却像芥子一般大小。树下有个深谷叫汤谷,这是太阳洗浴的地方。它们洗浴完了,就藏在树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边的那一个骑着鸟儿巡游天空,其他的便依次上登,准备出发……

太阳黑子

通过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观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的活动。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天文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11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11的活动周期,这也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太阳的内部结构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大概相当于38600亿亿兆焦耳,3.86后面26个0)。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过程向外传送。核心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

辐射区包在核心区外面

这一层的气体也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但低于核心区),粒子间的频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区产生的能量经过很久(几百万年)才能穿过这一层到达对流区。

辐射区的外面是对流区

能量在对流区的传递要比辐射区快的多.这一层中的大量气体以对流的方式向外输送能量.(有点像烧开水,被加热的部分向上升,冷却了的部分向下降.)对流产生的气泡一样的结构就是我们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看到的"米粒组织"。

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约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它的质量为1.989×10^27吨,约是地球的332000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克每立方厘米,约为地球密度的1/4。太阳与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

太阳是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

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

太阳的结构

太阳的结构从里向外主要分为:中心为热核反应区,核心之外是辐射层,辐射层外为对流层,对流层之外是太阳大气层。

从核物理学理论推知,太阳中心是热核反应区。太阳中心区占整个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祥地。

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86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

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86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太阳对流层外是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又可分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看到耀眼的太阳,就是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发出的强烈的可见光。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光球层的厚度约500公里,与约70万公里的太阳半径相比,好似人的皮肤和肌肉之比。我们说太阳表现的平均温度约6000摄氏度,指的就是这一层。光球之外便是色球。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可见散射开,色球便被淹没在蓝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直接饱览色球红艳的姿容。太阳色球是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厚约2500公里。其温度从里向外增加,与光球顶衔接的部分约4500摄氏度,到外层达几万摄氏度。密度则随高度增加而减低。整个色球层的结构不均匀,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太阳高层大气经常产生爆发活动,产生耀斑现象。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太阳的能量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总源泉。那么,整个地球接收的有多少呢?太阳发射出大的能量呢?科学家们设想在地球大气层外放一个测量太阳总辐射能量的仪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分钟接收的太阳总辐射能量为8.24焦。这个数值叫太阳常数。如果将太阳常数乘上以日地平均距离作半径的球面面积,这就得到太阳在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这个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耀斑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

别看它只是一个亮点,一旦出现,简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发。这一增亮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至100万次强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亿枚百吨级氢弹的爆炸;而一次较大的耀斑爆发,在一二十分钟内可释放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

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的现象外,耀斑更主要表现在从射电波段直到X射线的辐射通量的突然增强;耀斑所发射的辐射种类繁多,除可见光外,有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有红外线和射电辐射,还有冲击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有能量特高的宇宙射线。

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太阳色球层中一声爆炸,地球大气层即刻出现缭绕余音。耀斑爆发时,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作用,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耀斑爆发的探测和预报的关切程度与日俱增,正在努力揭开耀斑迷宫的奥秘。

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天,德国前线战事吃紧,后方德军司令部报务员布鲁克正在繁忙地操纵无线电台,传达命令。突然,耳机里的声音没有了。他检查机器,电台完整无损;拨动旋钮,改变频率,仍然无济于事。结果,前线推动联系,像群龙无首似的陷入一片混乱,战役以失败而告终。布鲁克因此受到军事法庭判处。他仰天呼喊“冤枉!冤枉!” 后来查清,这次无线电中断,“罪魁祸首”是耀斑。布鲁克的死,实在冤枉。他的死,在于人们当时对耀斑还不了解。

光斑(谱斑)

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用天文望远镜对它观测时,常常可以发现:在光球层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这种明暗斑点是由于这里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较深暗的斑点叫做“太阳黑子”,比较明亮的斑点叫做“光斑”。光斑常在太阳表面的边缘“表演”,却很少在太阳表面的中心区露面。因为太阳表面中心区的辐射属于光球层的较深气层,而边缘的光主要来源光球层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阳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层上的“高原”。

光斑也是太阳上一种强烈风暴,天文学家把它戏称为“高原风暴”。不过,与乌云翻滚,大雨滂沱,狂风卷地百草折的地面风暴相比,“高原风暴”的性格要温和得多。光斑的亮度只比宁静光球层略强一些,一般只大10%;温度比宁静光球层高300℃。许多光斑与太阳黑子还结下不解之缘,常常环绕在太阳黑子周围“表演”。少部分光斑与太阳黑子无关,活跃在70°高纬区域,面积比较小,光斑平均寿命约为15天,较大的光斑寿命可达三个月。

光斑不仅出现在光球层上,色球层上也有它活动的场所。当它在色球层上“表演”时,活动的位置与在光球层上露面时大致吻合。不过,出现在色球层上的不叫“光斑”,而叫“谱斑”。实际上,光斑与谱斑是同一个整体,只是因为它们的“住所”高度不同而已,这就好比是一幢楼房,光斑住在楼下,谱斑住在楼上。

米粒组织

米粒组织是太阳光球层上的一种日面结构。呈多角形小颗粒形状,得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米粒组织的温度比米粒间区域的温度约高300℃,因此,显得比较明亮易见。虽说它们是小颗粒,实际的直径也有1000公里--2000公里。

明亮的米粒组织很可能是从对流层上升到光球的热气团,不随时间变化且均匀分布,且呈现激烈的起伏运动。米粒组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很快就会变冷,并马上沿着上升热气流之间的空隙处下降;寿命也非常短暂,来去匆匆,从产生到消失,几乎比地球大气层中的云消烟散还要快,平均寿命只有几分钟,此外,近年来发现的超米粒组织,其尺度达3万公里左右,寿命约为20小时。

有趣的是,在老的米粒组织消逝的同时,新的米粒组织又在原来位置上很快地出现,这种连续现象就像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沸腾米粥上不断地上下翻腾的热气泡。

文学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太阳意象不仅出现的次数多,而且涉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的太阳崇拜,后来逐渐衍生出皇权、家庭温暖、时间短促、离情别恨等多种含义.太阳意象的形成、演变深深寄寓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成为古代文人喜用善用的文学意象之一.

专辑:太阳

歌手:范玮琪

发行公司:福茂唱片

发行日期:2004年8月4日

初试啼声就入围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的范玮琪,人气和实力都受到相当肯定,在这张她的第二张专辑的制作期间,范玮琪不但为自己写了一些歌,还帮公司的新人写歌,此外还请来她的歌迷助‘一臂之力’,范范创作谱曲的‘Pink Elephant’,在网路上公开征求中文歌词,北一女中的学生潘映桦有感而发,写下‘天使的翅膀’,从五千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太阳》专辑仍是以民谣和带点另类曲风的流行歌曲为主,除了有范范的创作外,还可以听到范范更有个性的唱腔和更为柔和的中低音。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人们的期盼中,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到了。立春一到,就意味着春天万物复苏来了。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都是以“立”字命名,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合称“四立”。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尽秘密,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地融汇,体现了中华先民看待时间、自然、生活的独特视角。随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视节气知识的学习。

这本《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春》,由儿童教育专家若虹妈妈撰写,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春季节气的物候特点、风俗节日、经典诗词、农事活动等,辅以与节气相关的小古文、童话与诗歌,力图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节气,与大自然、农事活动、节令习俗亲密接触,使传统文化教育有温度、有触感。

若虹妈妈一直处于儿童教育第一线,本名滕云,《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若虹妈妈为孩子们精心创作的一套能听、能看、能读、有声、有色、有趣的二十四节气的普及读物。此外,由知名艺术家林帝浣所作的插画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淋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韵味。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明”。

二、

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立春了。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实际上,自然界中的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此时此刻,我国的大部分地方都还很寒冷,就像谚语中说的:立春不是春,雨水还结冰。但是,自然界却在悄悄的向人们发送春天的信息。万物皆有灵,立春一到,它们便开始萌动。

在古时候,迎接春天是有仪式的,仪式非常热闹,扮成春官的孩子,一路奔跑着喊着:“春到了,春到了。” 立春日会“打春牛”。春牛,通常是用泥土做成的土牛,把土牛打碎了,四周围观的人就笑着闹着来抢打碎的土块。据说春牛角上的土能使农田丰收,牛身上的土宜于养蚕,牛眼上的土能治病。娃娃们佩戴着妈妈用绢制作的“小春娃”,跟在走街串巷的小贩身后,看那彩纸缠绕的栏座上用泥土塑出的可爱“小春牛”。

立春过后,白鸟鸣叫应和,花儿竞相开放,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很快就会到来。诗人们也都来歌颂赞美着迷人的春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春天的季节中,除了“立春”,还有“春分”这个节气,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等到“春分”时节,我们的孩子们都可以来比赛试一试,感受下这个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我们迎来温暖的春天,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就到来了。就像朱自清先生写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岁月如歌,我们互相陪伴着,在时光的流逝同感受着自然的变化,体味着生活的美好。

你的孩子会背节气歌吗?你多久没有给孩子讲过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老故事和文化习俗了?对于以上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不以为然。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时代的列车也越开越快,传统的农耕生活早已经离孩子们远去。科技的进步,更是让我们对时间和气候的掌握也越来越精准。这传统节气还有必要去同孩子们讲述吗?

其实这些沉淀在生活深处的文化和习俗,是让孩子们将根基扎入脚下的土地,对自我有更深的体会,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更应该让孩子多多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若虹妈妈的《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是在帮助孩子们寻找到与自然连接的门,引发孩子对周围物候、动植物变化的关注,在不同的节气中去寻找不同的自然之美。在节奏不断加快的生活中,让孩子的内心走向平静,也将会带领孩子找回民族文化的自信。

惊蛰到,虫儿鸣,桃花开;清明来,雨纷飞,思故人;立夏到,樱桃红,看芍药;大暑至,萤火虫,打灯笼;秋分到,霜叶红,枫林满。寒露来,菊花开,叶儿落。小雪和大雪,雪纷落,雪人跑……拉着孩子的手,从作者手书以及趣味的解读中,去体会到时节之美,去感受生命的美妙与真实吧。

太阳的小知识手抄报

教材分析

1、《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知识童话。课文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一些有关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因此,在上这课之前,我先带他们读读课文,让他们有个初步意识,再让他们带着问题回家问父母或观察一下下雨前的天气和物候变化。同时要求他们回家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拼拼、认认、记记,并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流利,为上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背、演演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⑴ 让学生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前的关系。

⑵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并向家人了解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

2、教师制作生字卡片和课文片段投影,制作小兔、燕子、小鱼、大蚂蚁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每当你们看到满天乌云密布,雷电闪闪时,你想说什么呢?

(生:要下雨了。)

2、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叫《要下雨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下雨前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3、放课文投影:

让学生看图证实自己的说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⑴ 放课文图一投影,让学生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兔看见燕子在做什么呢?

⑵ 齐读1~3自然段,并指导学生画出小兔和燕子说的话。

师生对读,重点指导“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句的语气。

再生生对读小兔和燕子的对话,边读边动作表演。

运用说、看、读、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图说图意,再读读、演演,加深对课文理解,让他们有互动的活跃气氛,不断培养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⑶ 想想:

小兔会相信燕子说的话吗?

2、学习4~6自然段:

⑴ 放第四自然段课文投影,让学生读一读。

⑵ 师用直线画出段中“是要下雨了吗?”让学生再读读、悟悟小兔是否相信燕子说的话。

(由学生评说,师小结)

⑶ 放4~6自然段课文投影,请3名学生分别读读,并让学生找出小兔和小鱼说的话分角色朗读。

⑷ 放课文图二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思考:

听了小鱼的话后,小兔相信了吗?天真的会下雨吗?

3、学习7~9自然段:

⑴ 小组合作读读7~9自然段。

⑵ 让学生从7~8自然段用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蚂蚁和小兔说的话。

⑶ 生生对读小兔和蚂蚁的对话。

⑷ 天真的会下雨吗?哪段写天下雨了?

⑸ 齐读第九自然段:

读出小兔焦急和肯定的语气。

四、小结

学文后,我们知道下雨前天气怎样?小动物各有什么反常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师进行板书:

天气闷热

燕子低飞

下雨前 (再看板书读一读)

(现象) 小鱼游到水面

蚂蚁搬家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表演,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演练。

2、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佩戴小兔、燕子、小鱼、大蚂蚁的头饰,演一演几种小动物所说的话及它们的表情。

3、全班评议,看看哪组代表队演得最精彩,作为优胜队。

通过童话表演,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不断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六、拓展思维

1、把自己了解到下雨前的一些动物反常现象说给同学们听听。

2、师对学生的说法给予肯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后,你们已懂得了不少知识,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1. 太阳的小知识

太阳的小知识 1. 关于太阳的科学知识

天文学释义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详解: 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目前在赫-罗图上度过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

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视星等为-26.3,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视星等(Mv)为+4.83,绝对热星等(Mb)为4.8,他是一颗**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770℃。

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

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

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半径: 696295 千米.质量: 1.989*10^30 千克温度: 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年龄: 约50亿年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

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

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

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

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

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2. 关于太阳的知识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扩展资料: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22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日珥)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

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通讯网络、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

百度百科-太阳系

百度百科-太阳

3. 关于太阳的科学知识要适合于儿童,

天文学释义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目前在赫-罗图上度过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视星等为-26.3,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视星等(Mv)为+4.83,绝对热星等(Mb)为4.8,他是一颗**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770℃.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半径:696295 千米.质量:1.989*10^30 千克温度: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总辐射功率:3.83*10^26 焦耳/秒平均密度:1.409 克/立方厘米日地平均距离:1亿5千万 千米年龄:约50亿年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4. 有关太阳的小知识

天文学释义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半径: 696295 千米.质量: 1.989*10^30 千克温度: 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年龄: 约50亿年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

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

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宙斯(万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这个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么物质所组成,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

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

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

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

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

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

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

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

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

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

5. 太阳和火星的知识

火 星 的 基 本 资 料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火星排在地球的后面,列为第四.它的平均直径为6790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它的密度也比地球小,为3.933克/立方厘米(地球为5.52克/立方厘米).火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28000000公里,环绕太阳一圈约相当于地球上的687天.火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4小时37分22.6秒,比地球的一天稍长一点儿.火星有两个小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火星的自转轴同地球一样,也是倾斜的,同时因为它也具有大气,所以也和地球一样有四季节变化.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温度为零下23摄氏度.火星没有可检测出的磁场,连同它密度小的情况,可以认定它没有大型的金属内核.火星有稀薄的大气,其表面的大气压为7.5毫巴,相当于地球上30~40公里高度处的大气压.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约95%)是二氧化碳,有约 3%的氮,1~2%的氩,合起来约为0.1%的一氧化碳和氧,还有极少量的臭氧和氢,水汽的数量很少,随季节和位置而变化,平均约为大气总量的0.01%.如果火星大气中的水全部凝聚,也只能形成0.01%毫米厚的水膜覆盖整个火星表面.和地球上相似,火星大气中也飘浮着云,但和地球上不同的是,火星大气中云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火星极区的冬季,大气温度低于二氧化碳的凝固点,因而形成覆盖极区的浓雾状的干冰云.经测定,极区的云中也有冰的成分.中纬度地区的冬季,温度也在冰点以下,水汽凝结,形成冰云. 由于火星轨道的偏心率较大,火星的近日距和远日距相差4200万公里.这就造成了火星同地球的距离有较大变化.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同发生冲日的月份有关.最小距离是在 8月底,在这前后发生的冲叫作近日点冲或大冲,此时火星同地球的距离只有 5,600万公里左右.火星在轨道上运行一圈约687天,地球平均要经过780天(最少764天,最多806天左右)才与火星相冲一次.这样,相冲的点约16年在轨道上转一圈.这就是说,火星大冲大约每15年或17年发生一次.上一次火星大冲发生在1986年 7月10日.今年火星冲日发生在北京时间8月29日2时,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时刻是8月27日18时.届时火星距离地球55758005公里,是5万多年以来最近的一次. 火 星 的 地 貌 在望远镜中,火星呈现为一个明亮而模糊的微红色圆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覆盖在两极地区的白色极冠,其大小随火星季节而变化.在较大的望远镜中,还可以观测到线度至少几百公里的明亮或黑暗区域:明亮而呈桔**的区域称为“大陆”,几乎占火星总面积的六分之五;黑暗区域称为“海洋”,其颜色常随季节变化. 火星南北半球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不同.就火星的地质史来说,南半部比较古老,表面崎岖而密布环形山.这些环形山估计多半是在火星历史的早期(可能是最初的十亿年)形成的;北半部则以大的火山熔岩平原为特征,这些熔岩平原很象月球上的“海”,其中还有一些死火山.北半部地势普遍比南半部低,环形山也比南半部少得多.火星表面的高低差别一般在 5~10公里左右.火星的沙漠部分被红色的硅酸盐、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以及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所覆盖,因而显出明亮的橙红色.这些覆盖物均为较年轻的物质,可能源于火山或风化. 火星表面上的地理特征,主要有:环形山和火山. 和月面相比,火星上环形山的数量要少得多,环形山边缘坡度平缓(坡度都小于10°),不象月面环形山能投射出尖尖的影子,这表明环形山曾受到严重的侵蚀.环形山可以分为两种:火山成因的环形山和陨石撞击而成的环形山.以地球表面的标准来看,火星表面的许多表面结构都算是巨型的.如火星上巨大的盾形火山比地球上的大得多.地球上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和莫纳克亚两座火山加在一起直径约200公里,高出洋底9公里,而火星上最大的奥林匹斯火山直径约为550公里,高出周围地面27公里之多.还有类似这样的大型火山,位于长达2000公里的塔西斯高地,这一地区比周围的北半球平原高出10公里.火星的盾形火山在形状和结构上酷似夏威夷的盾形火山.这些破火山口一度曾是熔岩的出口.熔岩沿着火山侧面流下,形成从中心向四面延伸的呈辐射状的地形.许多直径 100公里左右的处于不同保存状态的火山,它们分散在火星表面,大部分在北半球.至于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最大的是海纳斯盆地,宽达1,600公里,深至少4公里.南半球有些地区环形山密度同月球上明亮的高地环形山区差不多,推测它们形成的年代也差不多,为40~45亿年.这些地区仍保留着古老的地表.北半球的大多数地区由于熔岩流的不断覆盖,古老的地表已不复存在.平原上的少数环形山是平原形成以后受陨石撞击的记录. 火星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位于赤道地区的巨大的峡谷.最大的一个是位于赤道以南的水手谷,它实际上是一系列峡谷,在赤道地区延伸 4000多公里,比周围地面低6公里.峡谷壁通常十分陡峭,有明显的边界,并显示出陷落和山崩活动的迹象.一些错综复杂的较小的峡谷可能是地下冰融解和蒸发期间形成的,也可能是由风或水的侵蚀造成.较大峡谷的成因至今还不知道. 现在的火星是一个荒凉的世界,表面不存在液态水,但在火星表面有一些宽阔而弯曲的河床.这些河。

6. 关于太阳的问题

都不对.一、为什么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大?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网上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说是早上太阳比较大与大气光折射最后成虚像的视角有关,或者说由于早上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大,造成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折射,就像放大镜的原理一样,看起来大了.这类解释不怎么令人信服.前者说与大气光折射有关,比较模糊,何况中午就没有大气光折射了?后者说早上空气水分含量大,要是干旱的地方,这种解释根本就是胡说了.二、为什么早上凉,中午热?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是气温,大气的温度有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