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象台是如何保证预报的正确性的?

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

3.巾帼文明岗自查报告

4.气象台如何预测天气变化

5.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

6.气象是如何预报的?

广州 气象数据_广州气象站数据订正

天气预报是这样做出来的:首先要收集各种气象资料。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的地面常规观测网、高空探测网气象信息集中起来作出天气图。其次分析天气图,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的演变过程。第三是预报员运用气象学理论和在预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分析天气图,再结合当地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天气的演变情况,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用多种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达成一致,作出最终的天气预报结论。

气象台是如何保证预报的正确性的?

风云-1C气象卫星自1999年8月交付,同年9月1日正式转入业务运行以来,每天两次向世界各地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实时发送10通道、星下点分辨率1.1km的高分辨率数字量云图资料;每天两次经北京、广州和乌鲁木齐3个地面站接收,向气象部门提供我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时的10通道气象观测资料;每天提供1次设定的4个通道、3.1km分辨率的延时全球覆盖图像资料;或提供10通道、1.1km分辨率全球任一选定地区的区域延时图像资料。中国为数众多的省市级地方气象卫星接收站,也直接接收和使用风云-1C的云图资料,开展多方面的气象分析和环境监测业务应用。

风云-1C转入业务运行以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数据处理中心已处理了大量的全球和区域卫星观测资料,制作成气象产品,包括各种投影云图拼图和气象资料,如海表温度、覆盖、海冰、陆地覆盖等,可定时自动对外发送,提供使用。对水灾、旱灾、森林火灾和雪灾,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的特定用户,可提供二次处理分析产品。这些经处理后形成的图像、陆表、海洋和大气四大产品资料,在天气分析、预报、气候预测研究和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监测,以及航空和航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拓宽了在国民经济多个行业中的应用。

风云-1C使全国范围的森林、草原的火情监测从原来的每天4次增加到6次,提高了监测效率;新增加的1.6μm通道可提供更为准确的积雪和雪灾资料。新增加的海洋水色通道在海洋赤潮监测、海上石油污染分析和提高海洋捕捞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并对植被指数计算订正、沙尘暴和大雾等开展监测研究。

风云-1C每天可获得1次全球定量观测资料,加强了我国对全球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能力。这是中国首颗能够直接和独立获取全球定量观测资料的卫星。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

气象台是根据卫星云图,大气的旋流,经过大数据计算。对天气进行正确的判断,做出预报。

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图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地图进经分析。从地面、高空两大类两方面着手。

从天气图上分析知道冷空气、暖空气在哪里,哪里刮风下雨、哪里天气晴好。连续分析不同时刻天气图,就知道天气系统的移向移速,从而判断本地未来受什么天气系统影响,会出现什么天气。

气象台有一整套的天气系统,分析大气气压系统,云层天气图,云层气旋图,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比如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天气晴冷,多吹偏北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多吹偏南风。或者冷暖空气交汇地带称为锋,受锋影响,天气突变,以阴雨天气为主。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这些都是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基础。

随着遥感、计算技术和气象卫星资料的广泛应用,天气预报出现了新的飞跃,传统的天气图已被数值天气预报取代。所谓数值天气预报应用7个流体力学、热力学微分议程来描述大气运动规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多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

天气服务台负责接收国家中心发布的预报信息,结合本地最新气象资料和预报员经验,进行编辑和订正,作出本地天气预报。

气象台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计算模拟和技术分析,得出比较准确的天气运行图,确保预报的正确性。

巾帼文明岗自查报告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有关防灾减灾机构报告。

一、气象预报的发布

气象台站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预测模型,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发布气象预报。预报内容包括天气状况、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要素,为公众提供出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参考。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防范气象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发布

当出现暴雨、台风、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气象台站应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警报内容包括天气状况、影响范围、预计持续时间等信息,提醒公众和相关机构取防范措施,减轻灾害损失。同时,气象台站还应加强与、媒体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警报信息的及时传播和有效覆盖。

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

针对不同等级的气象灾害,气象台站会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包括蓝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有助于公众和相关机构了解灾害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向防灾减灾机构报告

气象台站在发布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同时,还需及时向有关防灾减灾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天气状况、灾害影响、预测趋势等信息,为防灾减灾机构制定应急预案、调配救援力量提供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有关防灾减灾机构报告。这些举措有助于公众和相关机构了解天气状况,防范气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同时,气象台站还需加强与、媒体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十八条规定: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做好灾害性天气评估,为本级人民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气象台如何预测天气变化

2017巾帼文明岗自查报告

 导语:一点一滴凝聚你我之力,一心一意创建巾帼文明。

2017巾帼文明岗自查报告1

 根据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和全国妇联办公厅文件精神,武进分中心对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武进分中心是隶属于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正科级单位,三位领导班子成员中陈丽君主任为女性,下设综合科、业务科、计财科、服务大厅四个科室,于2003年10月8日挂牌成立。现有在职职工23人(在编人员13人,派遣员工10人)。其中女职工14名,占总人数的61%;有中级职称以上11人,党员11人,大专以上学历占100%。近年来,分中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会议精神,提出“住房储金、用心用情”服务品牌,倡导全体女员工树立“爱岗敬业、优质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女性风貌,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建氛围,夯实创建基础

 创建“巾帼文明岗”是一项高标准、严要求的长期复杂工作,分中心在各级妇联的关心和市中心妇委会的指导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创造力,凝心聚力,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贯穿到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每年年初,都要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创建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由分中心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开展日常工作。

 二是营造创建氛围,把创建工作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上。开展创建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促进行业道德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践行“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标准,提高社会满意度方面,积极推行承诺服务活动,努力实现组织领导有力、创建成效明显,各项制度健全、管理工作规范,工作积极主动、业务绩效突出,风险防范能力强、资金安全完整,行风建设良好、服务优质高效,队伍建设加强、整体素质提高,各项指标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在服务大厅公示本岗位争创口号、目标、要求及岗位人员姓名、职务、服务心语。

 三是妇委会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每年制定创建规划,层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创建工作、作风建设、业务工作一并布置、一并检查、一并考核;注重向先进单位学习,学习他们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其中一些好的做法在我分中心进行推广;引入定性与定量考核机制,营造争当“岗位服务明星”、“先进个人”的工作氛围,发挥女员工的创建热情和奉献精神,全面发挥“巾帼文明岗”的示范作用。

 二、把握工作重点,创一流业绩, 促进业务不断发展

 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抓手,促进业务工作又好又快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把创建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以创建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住房公积金的整体形象和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妇联、住建部及省、市、区的充分肯定。并为分中心获得2013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武进区为民办实事十佳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落实区颁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各类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意见》过程中,建立了以为民办实事为目标、各镇年度考核为手段的联动扩面行政推动机制,形成了以市、区、镇文件为依据,劳动合同范本为约束,区公积金中心为指导和督促,各镇配合、劳动所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分中心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干部员工齐心协力,时刻以“监管服务我先行,能力作风上水平”激励,加强监督,强化管理,各项业务工作亮点纷呈:截此至201x年6月底,全区14.56万人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区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达到33.99亿元,较上年末净增3.82亿元,增长12.66%,同比净增6.59亿元,增长24.05%;2013年,实现增值收益5467.17万元,为区提供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4487.46万元,住房公积金质态优良,近三年发放无一逾期,逾率全部为“0”,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量指标在考核中名列前茅,住房公积金成为武进经济发展有力的“助推器”。

 三、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创建工作

 加强窗口服务人员文明服务的管理,柜面服务大厅为清一色的女员工,以她们为主体,倡导为缴存人服务是公积金人的第一良心的服务理念,全身心打造“诚心、倾心、贴心、虚心、尽心”的“五心级”服务品牌。制定了住房公积金分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规范;组织所有涉岗窗口人员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开展窗口人员月度竞赛、争当季度服务明星、党员示范岗、星级科室等活动;认真落实“公示制”、“一次告知制”和“”、“一站式”服务,努力做到承诺服务、便捷服务、规范服务、透明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类专题培训,深化“巾帼文明岗”的和谐服务理念,通过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午间值班制、周六服务制、上门办贷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我们还经常进行“我看找差距”活动,使得服务理念彻底转变,服务渠道更加便利,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服务流程更加科学,服务监督更加有力,服务效率大幅提升的服务目标得以实现。综合科被评为2013年度武进区 “队伍建设十佳科室”、服务大厅连续两年被评为“星级科室”。

 四、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丰富文化建设内涵

 1、深入开展女职工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女性胆大心细、思维敏捷的优势, 鼓励女职工撰写调研文章,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学而不厌,多一些读书、少一些应酬,在学习中提升自我、推进工作,分中心每年添置数百本图书,并开列读书书目,每位女员工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妇委会还要求女员工每人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讲书交流,进行读书讲书活动;要求每位女职工每月提供一篇信息,经过筛选进行用,并与工作绩效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措施,全体女职工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勤学习、爱钻研的良好风气。公积金制度实施20周年时,女员工都撰写一篇“住房公积金,惠及你我他”相关文章,其中8篇文章收录在《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道德讲堂”专集》里。通过读书讲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为加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城市建设作出了表率。

 2、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培训工作。我们开展了“学习型中心,知识型员工”的专题活动,除积极参加市中心举办的春季培训班等培训活动,还进行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系列培训,开展单位文化、道德讲堂、员工讲堂,以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创建工作有形有声有色,通过模范人物和身边人身边事的先进典型和优秀经验教育,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工作心态更加端正、服务礼仪趋于标准。近年来,平均每年年组织各类培训15次,组织业务测试3次。培训内容从住房公积金归集、发放、财务会计核算和资金风险防范的管理,涵盖了住房公积金所有业务。同时为加强工作人员服务礼仪培训,特别邀请北京知名服务礼仪专家张国丽老师授课,有效提升了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此外,分中心还通过学习培训后的考试考核对培训成果进行检验,组织了住房公积金支取细则和细则的测试、服务礼仪知识测试等,并在工作绩效中加强测试结果的应用。去年,我们在服务大厅按装全角度监控系统,自加压力,开展“我看找差距”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集体成员敬业爱岗,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营造了一个争当“岗位女能手”的良好氛围。

 3、精心组织各项文体活动。我们高度重视妇委会的组织建设,十分重视女职工的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一方面开展积极的文体活动,如积极参加市中心组织的羽毛球比赛、六公里毅行比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还组织全员自行车毅骑、学第九套广播体操、坚持工前做操等;另一方面建立平台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如利用节日搞活动聚人心:元宵节猜谜、三八节进行女职工健康讲座、中秋茶话会、重阳敬老活动等;利用班后会进行工作中发生的情况交流;女职工烹饪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增进同志间了解和感情,又提高了心理素质,陶冶了职工的情操,密切了同事之间关系,形成向心力,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武进分中心的“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各级妇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肯定,但是对照先进行业和单位,还存在着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我们要立足当前新起点,放眼未来找差距,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拓宽创建思路,加大创建力度,深化创建内涵,创新创建方式,为完成新的更好的创建目标再接再厉,促进创建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7巾帼文明岗自查报告2

 档案审核科共有*位人员,其中女性*位,他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队伍。在岗长的带领下,她们在各自岗位上熟练掌握了各项业务技能,责任心强,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岗位管理规范,工作质量保持了全国较高的`水平。

 一、 基础工作

 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科室全体人员定期学习业务知识,,****-****年**人次参加业务培训,举办全省培训班一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敬业奉献,出色完成任务。档案审核科负责全省**个国家级各类观测站资料审核、归档和上报国家气象局的工作,确保气象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负责全省一千多个省级自动气象站的资料审核和归档工作;负责我省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业务值班。在全国气象信息化资料的质量通报中至今已连续**年获得全年上报及时率及准确率***%的好成绩。按照《气象记录档案管理规定》要求,收集、整理、保管我省气象记录档案资料、科技档案,提供档案资料的利用服务。为全社会提供各种专业历史气象资料和各类气象资料证明。

 按照《气象记录档案管理规定》要求,收集、整理、保管我省气象记录档案资料、科技档案,提供档案资料的利用服务。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业务建设项目,全科人员共完成各类气象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作超***万页;

 精干高效,确保工作质量。近年来,圆满完成的项目,一、气象资料方面:科室人员完成了《浙江省历史资料转存》、《浙江省气象记录档案保管业务体制调整》、《浙江省气象数据建设与共享服务》《地面基础资料建设专项》、《高空基础资料建设专项》、《辐射基础资料建设专项》,其中在《地面基础资料建设专项》中,人工核查数据近百万条,修正和规范了台站参数****组、要素方式位****组、各气象要素******组,补输完善资料******组。二、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项目:(*)、浙江省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该项目圆满完成全省****-****年***站年******张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工作,通过中国气象减灾司组织验收,质量检查错比仅为十万分之六,因资料质量高而受到有关部门表扬。(*)浙江省历史地面气象报表数字化处理,该项目完成浙江省****--****年气表资料*****页数据录入,******页报表资料图像扫描,图象和录入文件的质量检查,并做成数据集上报国家气象局,*名同志被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确定为专题项目的华东区技术负责人。(*)浙江省省级及建国前气象灾害历史资料处理,该项目完成了******页气象资料的图像扫描和质量检查,并做成数据集上报国家气象局。(*)浙江省历史高空气象观测记录表数字化处理项目,该项目完成了,******页高空气象资料的图像扫描和*****页资料的录入,并进行质量检查,做成数据集上报国家气象局。(*)浙江省历史气象资料数字化处理项目,该项目完成了******页温度自记纸的图像扫描和质量检查,并上报国家气象局。(*)浙江省山洪项目历史气象资料数字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完成了******页风向风速自记纸的图像扫描和质量检查,并上报国家气象局。三、资料服务开发的产品:(*)实时数据订正平台,为提高我省实时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开发实时数据订正平台,利用中国气象局部署的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将其实时的质量控制结果订正到我省实时业务运行数据库里,对实时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订正。(*)天气状况网格化产品,利用多种遥感平台(雷达、卫星)资料和浙江省自动站资料,开发了开发晴雨等实时天气状况的Micaps*类格式网格化产品,显示在浙江天气综合业务平台上,

 二、 取得的成绩

 档案审核科各岗位人员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荣誉感,尽管工作分工到岗,责任到人,可实际工作中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各自的能力和专长。每年为兄弟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气象资料服务,为防灾减灾,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年先后开发完成气象记录档案目录在多轨道业务综合网上网查询系统,完善灾情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气象综合业务内网实现全省**年整编气候资料图形信息共享;全省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资料产品上内网实现共享;我省气象科学数据集信息上网共享;全省月气象资料共享等,为气象业务与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气象资料平台。主持浙江省气象局课题《地面常规气象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技术研究》,成果获****年度浙江省气象局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年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地面自动站气象资料省市级审核软件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全国气象部门推广应用至今,获****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完成浙江省气象局重点专项《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主持完成****年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省级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业务化试验》项目。

 他们不断学习业务和科技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经过在职培训,继续深造。至今为止申请气象行业标准一项,发表论文**篇,第一作者*篇(核心刊物*篇),参加书籍编写*篇,参加教材编写*篇,参加业务技术规定汇编编写*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篇,排名第四;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篇,排名第一*篇,排名第三*篇 。

 资料档案科*人先后被省局评为省级优秀审核员,先进工作者。档案审核科****、****、****、****年先后四次获得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的“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年荣获省级二十佳“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年被浙江省直机关工会荣获“建功立业标兵岗,*人评为“****年-****年度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在繁重的业务、科研、服务任务面前,求真务实,刻苦努力。同时服从领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助。她们的工作是基础的,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辉煌领先的成果,可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以积极、充实、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着,在一点一滴中为气象事业奉献着青春。

;

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

气象台对某地作出未来某时段的天气预测,是依据气温、湿度、露点、气压、气团的改变走势,运用特有的计算方程式、气象卫星传来的图像分析、再参考过去同地、同时的气象历史记录作比较,作出较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预测

气象无国界,中国各地布满了许多气象台和气象观察站,各气象站之间、和邻国的气象站和气象观察站之间,都有讯息和资料的交流

例1:在冬季时,有股冷气团在西比利亚已成形,且有向南移动的趋势,两地气象台之间有照应

例2:在台风季节,有股台风在西太平洋已形成,且有向西移动的趋势,台还两地气象台之间有照应

除非很有把握时,在整体大面积气象改变趋向急速波动和变化时,预报员一般会作出趋于“保守”的预测

对于降水的几率,所有气象站都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表达。

气象是如何预报的?

现代天气业务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重点围绕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专业化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系统研发、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与完善以及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等方面推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建设。其业务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

(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按照《中国气象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发展(2008—2011年)》及其滚动修订的,推进GRAPES模式发展。在进一步改进和深化T639业务模式应用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以GRAPES模式为基础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及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业务。

1.数值预报模式

发展完善三维/四维变分同化分析系统并业务运行。提高全球模式卫星遥感资料同化应用水平,在全球变分同化分析系统中卫星遥感资料能够占到所同化资料总量的80%以上。建立区域变分同化系统,有效同化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自动站等高时空分辨率的稠密资料,实现逐小时快速资料同化分析,显著改善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模拟与短时短期预报能力。有效融合洋面上可获得的卫星、雷达等各种观测资料,完善台风涡旋初始化技术。研发陆表参数的资料同化方法,建立全球实时下垫面资料自动生成系统。开展中国区域资料再分析,利用成熟的区域同化与模式,建立10年长度的试验性再分析资料集。

建立全球25公里分辨率和中国区域3~5公里分辨率的分析与预报系统。优化全球模式动力框架和垂直坐标,改进极区和大地形区的处理方案。考虑平流层物理过程,提升模式顶高。重点改进影响东亚区域预报技巧的降水过程、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优化辐射过程中云的处理和预报方案,实现物理过程的合理精细化,发展能反映中国天气气候特点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发模式动力诊断与物理诊断的技术和软件,建立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综合诊断平台,为模式预报性能的改进提供依据。

在国家级发展全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发展基于奇异向量的初值扰动方法和物理过程随机扰动方法;有效增加集合预报样本、模式空间分辨率和预报时效,全球集合预报的预报时效达到2周。完善中国TIGGE中心建设,发展多业务中心多模式集合预报集成技术,进一步提高温度、定量降水等要素的概率预报能力;发展概率预报降尺度技术,进一步提高精细概率预报水平。区域级参与国家级数值预报系统研发,并针对本区域开展适合于本地地域与气候特征的区域数值预报业务。

2.数值预报产品统计释用

发展基于T639模式及业务化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解释应用工作,完善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和订正平台。在国家级建立中短期灾害性天气的集合预报释用业务,加强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的指导能力建设,增加指导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指导产品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国家级制作7天全国县市和5公里格点的气象要素客观释用产品并下发,省级结合本地经验制作精细到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释用产品。

(二)天气分析业务

以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以MICAPS系统为平台,逐步从以天气尺度分析为主的业务向天气尺度与中尺度分析相结合的业务转换。

1.天气尺度和中尺度分析业务

开展并完善基于多种资料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主观分析业务。完善基于高空和地面资料的常规天气尺度分析业务,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有明显影响的各种特征线、特殊区域、特征系统和物理量的分析。开展基于中尺度观测资料和快速更新同化系统输出的精细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绘制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特征及其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图。加强对中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要素配置和物理过程演变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判断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强度和落区。完善天气图分析规范。国家级重点加强天气尺度分析,并将分析的地面和高空图下发给各级气象台站,同时开展中尺度分析,为强天气潜势预报奠定基础。省级重点加强中尺度分析,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期落区预报提供支持。地、县级气象部门利用上级的分析产品,做好本地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补充订正工作。

完善和发展基于多种资料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热力特征物理参数客观诊断分析技术。国家级向全国提供基于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输出的物理量客观诊断产品,各级气象台站做好客观诊断产品的应用,建立适应本地灾害天气特征的物理量指标体系。

2.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监测分析业务

在国家级和省级研发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的特征识别技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针对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冻雨、雾凇、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以及干旱、地质灾害、山洪、城市洪水、道路结冰、积雪、电线结冰、森林和草原火险等气象灾害不同特征,通过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在MICAPS平台下实现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人机交互识别和报警功能,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分析业务。通过完善区域联防制度,实现上下游台站间的信息通报。加强气象灾害的现场调查和地区间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完善预警软件系统的协同功能,提升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率。

3.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检验、评估及订正业务

各级气象台要以各种实时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检验结果和预报员经验为依据,开展数值预报形势场、要素场以及主要天气系统的动态检验,分析误差规律;比较不同数值模式产品误差,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相关特征线和特征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订正主要天气系统的移动、强度等信息,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能力。在国家级开展地面预报图订正业务,并将订正后的地面图下发各级气象台站。

(三)天气预报业务

以多种资料融合技术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提高灾害性天气快速诊断和短时临近预报水平。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和预报员经验为依托,发展精细化气象要素短期预报业务,特别是定量降水预报业务。利用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技术,完善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期预报业务。以集合数值预报为依托,提高降水、灾害性天气和其他极端天气的概率预报水平。依托超级集合预报改进完善中期预报业务、发展延伸期预报业务,逐步建立无缝隙预报业务体系。

1.临近预报业务(0~2小时)

大力发展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技术,加快建设基于雷达、卫星和自动站资料的定量降水估测(QPE)业务。发展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雷雨大风、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分析技术,增强对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发展强对流天气和台风等的临近预报技术,研发外推预报和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相结合的预报技术,提高预警时效。在省级和地市级应用具有实时自动识别、报警和预报功能的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增强预报员对雷达、卫星等资料的分析和对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提高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命中率和时效。

2.短时预报业务(0~12小时)

发展气象观测资料与高分辨率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融合技术。加强预报员对高分辨率快速分析预报产品的分析和应用,增强对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特征物理量的综合分析能力。发展基于动力和统计释用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技术。

在国家级和省级建立12小时内时间分辨率小于3小时的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业务。在国家级建立基于集合预报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概率预报业务。建立全国上下联动的短时预报业务技术流程。

3.短期预报业务(1~3天)

改进基于稠密气象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的气象要素预报释用技术,发展模式释用与交互订正相结合的站点、格点两种方式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系统,建立全国5公里格点和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24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达到3小时。继续提高温度、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预报准确率,特别是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发展主观等级降水预报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融合的定量降水预报(QPF)技术,定时制作72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的降水预报产品。开展预报时效达72小时的雷雨大风和冰雹潜势预报业务,24小时内时间分辨率达到6小时,24-72小时内时间分辨率达到12小时。建立全国统一的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向专业气象预报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化产品。

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能力以及风雨预报精细化水平。72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达12小时;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接近100公里,台风强度预报误差降至4.5米/秒左右。

国家级和省级要大力发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业务,建立和完善灾害性天气的概念模型和预报指标体系。在国家级建立区域集合预报产品分析和灾害性天气概率预报业务。省级建立并加强精细到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加强各级预报员对气候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发生发展演变特征、数值预报形势场和特征物理量场的分析工作,提高预报员对各类灾害性天气识别和分析能力,发挥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和分析订正作用,做好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

4.中期预报业务(4~10天)

大力研发灾害性天气的中期客观预报方法,国家级要大力发展针对中期集合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技术,发展降水、温度、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以及高温、强降水、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方法,开发相应的概率预报产品。

发展台风路径和强度的中期预报方法,尤其大力发展基于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基础上的集成预报、集合预报和概率预报技术,延长台风预报时效至120小时,发布台风强度和路径概率预报产品。

在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数值预报可用时效内逐日滚动的常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在国家级建立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业务。提高国家和省级预报员对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分析与解释应用能力,用天气气候学、动力统计学方法,重点提高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中期预报水平。

5.延伸期预报业务(11~30天)

在国家级发展海陆气耦合模式及其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积极研发延伸期降水和温度距平概率预报产品。研究引发我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的大气环流前兆信号,建立我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的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基于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结合天气气候学、动力统计学等方法,建立重大天气过程和降水、温度要素的延伸期客观预报系统,结合现代气候业务发展,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

(四)预报技术总结和产品检验业务

在各级气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预报技术总结机制,推进预报技术总结的系统化和深度发展。加强天气业务产品的检验。

1.建立天气预报日志制度

在各级气象台建立天气预报日志制度,及时记录各类重要天气的预报过程和预报思路、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各种新资料的应用情况以及各地特色预报方法使用效果等,为总结预报经验与教训、分析数值预报模式性能、研究改进预报方法提供一手信息。要将天气预报日志制度建立列入业务考核内容。

2.建立预报技术总结交流机制

各级气象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预报技术总结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发生的重大天气过程,积累预报经验,凝练相关科学问题。发挥电视天气会商系统、气象网站、技术总结专刊和专业期刊作用,为预报技术总结提供交流平台,推进预报技术总结的系统化,编制分省和分天气类型的预报员手册。

3.建立分类预报产品检验业务

系统开展预报产品检验和评估业务。改进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检验业务,建立并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的检验业务,加强业务数值模式预报性能的实时检验评估业务。分别建立基于统一检验方法的全国及分省的检验评估业务和省级台站相对中央气象台的检验评估业务。

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检验方法研究,改进完善各类预报产品的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验评分系统。通过预报产品的检验达到客观评价预报质量、分析误差来源的目的。

(五)预报业务的技术系统 按照“统一设计,有序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集约化的基本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系统。发展全国通用的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发展全国标准化与地方化结合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建立全国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

1.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进一步确立MICAPS在全国天气预报综合业务平台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由国家级牵头,集约化、专业化地发展全国适用的MICAPS平台系统,实现软件设计通用化、数据共享标准化、系统结构网络化、交互工具人性化。加快MICAPS系统的天气分析、精细化预报交互订正、中期预报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等通用功能模块的开发和应用,实现MICAPS的数值预报产品时空一致性、要素协调性计算的格点化订正功能,强化MICAPS在各级气象台天气分析预报业务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基于MICAPS技术框架,开发台风、海洋、水文、交通等专业化模块,为全国现代天气业务提供专业化平台支持。

2.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

继续开展全国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对雷达、卫星、地面自动气象站和中尺度快速同化资料的使用水平;实现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自动识别;建立定量降水估测和临近预报、强对流短时和临近预报、闪电临近预报等方法,并基于MICAPS技术框架实现产品的综合显示和分析。各级气象台在该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功能体系下结合地方灾害性天气特点建立本地化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3.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

发展全国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保证对外预报服务产品的一致性。国家级重点提供县级以上城市的要素预报产品,省级提供本省内更加精细化的城镇预报产品。开展基于格点化气象要素预报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实现要素预报结果实时提供、网上直接调用、结论实时评定等功能。

4.业务技术系统二次开发

国家级加强MICAPS,SWAN,NWFD等业务技术系统研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框架设计的开放程度,提供二次开发工作便利条件。省级单位根据本地业务需要和数据特点在总体框架下开发本地应用模块,力争使基本天气预报业务的技术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使用气象气球气象学家还可以收集上空的气温、湿度、风值。气象气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对流层顶。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气象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地区和强度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还可以确定风速和风向。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果是目前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数据天气预报

数字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按照今天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字天气预报。这个模型计算的输出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过去气象学家必须自己做处理工作,今天24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多种不同模型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气象学家还必须分析预报出来的模型数据来使最终用户能够理解它。此外天气预报的模型一般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当地的气象学家还必须通过当地的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天气预报更加精确。不过随着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精密化这个工作量越来越小了。

展示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天气预报的展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终用户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易懂地传达给最终用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