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天气预报一周_固原天气预报一周7天10天15天查询结果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写景作文,写景作文的景物描写要写进人或动物的活动。那么什么样的写景作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500字(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1我的家乡在仙居,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风景区,但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春夏秋冬。
春天来了,大地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小草、树也从梦中醒来,河里的冰雪融化了,一阵阵春风吹过,吹醒了桃花,桃花像个小姑娘,红着脸,躲在树叶丛后。小朋友们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的春装,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着……
渐渐地,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来了,小河边也开始热闹了,河边的花开了,有紫的、红的、黄中带绿、还有红中带紫……一朵比一朵美丽。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都在这里玩水:有的游泳、有的打水仗。满山的杨梅树上挂满紫黑色的杨艳,摘下一个放进嘴一咬,绿色的汁水像血一样沾满你的舌头,一股甜甜的汁水马上流进你的心田。
夏去秋来,果园进而,桔子成熟了,一个个像小灯笼挂在枝头,苹果像小娃娃的脸,笑得多么的可爱。金黄的树叶飞飞扬扬地飘落下来,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
夏去冬来,雪花人天空中飘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棉被,给小树穿上了银装,给房子戴了帽子,我们欢快地在雪地里奔跑,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我们一串串的脚印。
我爱一年四季的家乡,因为它风景如画,你们有空来我家玩,我随时欢迎。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2我的家乡以前全是土房子,现在全变成高楼大厦。
接下来,我来说说家乡春夏秋冬吧。
春天得意马蹄疾,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杏枝头春意闹,一江春水向东流;冬魔挟着有余威,慑于春神的追赶。一个劲地抱头鼠窜一春姑娘来了。她拥抱澄碧的天宇,她催开火红的春花,她抚爱潺潺的清泉,她笑聆黄莺的吟唱。呵,绿色的海,她托着人类生存之舟,穿过生活的波浪,扬帆远航。
夏天,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连狗也停止了吠叫,伸着长长的舌头躲在台阶下的阴凉处。公路被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串白烟。
秋天,具有黄金的特征:庄重、和平、富有。难怪人到中年的爸爸妈妈都说秋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季节。常言道:“春华秋实。”万物始于春,成于秋。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了成功的希望,啊,秋天是最美的。
冬天,大雪下起来了,这时家乡的小院子才好看呢!无花果树变成了“圣诞老人”,桃树成了“米老鼠”,葡萄藤则在阳光照耀下,变成了一条条“白链带”,冬——一位可敬的严师。它像保温瓶一样,外冷心暖,默默地给生命严峻的考验,筛选、淘汰,练就了多少不畏艰险的强者。
家乡的春夏秋冬是最美,最漂亮,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现在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衬托下,我心目中美丽的春、夏、秋、冬变的更加美丽了。
这就是家乡的春夏秋冬。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3我有一个可爱的家乡,就是马鞍山。马鞍山的美呈现在“春、夏、秋、冬”四幅画里。这四幅画各有各的独特之美,下面我就来说“家乡画”吧。
春天的画中,百花争艳,蝴蝶飞舞,从地里冒出许多嫩绿的小芽。一群群可爱的孩子在扎辫子柳树**下面跳舞歌唱!“蓝天白天,绿树红花”,这何不让孩子如此快乐如此美好?是的,在春天的感召下,孩子们欢畅活泼地舞动着双手跳着土家族的舞蹈,开心地笑了!春天的美,美在这“蓝天白云,绿树红花”!
在夏天的画里,树木茂盛的大山上百鸟展翅飞翔,有时还会看见稀有的白鹤呢!百花的芬芳,会招来“嗡嗡”的小蜜蜂到处蜜,到处欢快地叫!小河流水也叮咚叮咚地歌唱。孩子们看见河水,手直痒痒,连忙拉着小伙伴,扑通扑通跳下河!胆大的小孩还敢过河呢!夏天的美,美在小朋友的笑声和动物们的欢乐!
秋天的画中,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树叶散散零零地随风飘舞,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当我们走进果园里,桃树,梨树,橘树,苹果树等等,都向我们伸出又大又圆的果实!田野里的稻子也丰收了,老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夜晚,月亮圆了,人们都吃着又大又圆的月饼,甜甜的,一直甜到心里!秋天的美,美在丰收之喜,月饼之甜!
在冬天的画里,一片白色的世界呈现在眼前。大人们都在自己的屋里烤火,小孩都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鞭炮声响了,人们都会高兴地说:“新年到了!”大人们最喜欢和家人们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而小孩们就想在雪地里放礼炮,拜完年从长辈手中拿到压岁钱!冬天的美,美在美丽的雪花,美在春节的喜庆!
我的家乡美吧!这应该谢谢“春,夏,秋,冬”的神秘色彩!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4我的家乡在自贡市富顺县,那是一个很老的古县,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最早产盐的地方。在古代,那里的人们非常富有,都喜欢经商,而且很讲究饮食的色、香、味俱全,所以至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俗话说:吃在四川,味在自贡。
咱们家乡的特产有:冷吃兔、富顺豆花、仔姜青蛙……首先说说冷吃兔,它可是自贡非常出名的特产,很辣,而且很麻,绝对适合重口味的人,不仅可以在饭桌上吃,而且还常常被人们做为休闲小吃的首选,几乎家喻户晓,写到这里我已经开始流口水了。冷吃兔主要食材兔肉、干辣椒、姜、葱、料酒和花椒,再经过爆炒而成。因为冷吃兔很辣很香很可口,所以我都要吃上三四碗饭。如果你也想吃可以去自贡,也可以在成都各大商场买,或者来我家做客。
其次是富顺豆花,我来说说来历吧。三国时期,由于富顺县有一口含盐最多的富顺盐井,加上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大豆生长,很适合做豆腐,引来了四面八方的人品尝,一天,一位贩盐的商人来餐馆吃饭,由于他等不及豆腐成型就让老板把嫩豆腐蘸着辣椒水下饭,结果发现比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可口,便有了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的富顺豆花,富顺豆花主要是豆腐嫩,蘸水的材料丰富搭配而成的。在天府长城百益超市后面就有一家不错的豆花餐馆。
自贡的特产还很多很多,如果你想吃就去那里住上一周慢慢品尝。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5我家对面就是大铜官山,铜官山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让人应接不暇。
春天,铜官山春意盎然、万紫千红,小草也发芽了,它在风中“沙、沙、沙”地唱歌,像是在对春姐姐的欢迎,春姐姐一高兴,又吹了一下,呀!这一吹可不小,都把乌云吹来了,雷雨轰隆隆的下,春雨中的铜官山也有一番别样的风景,云朵浮在山顶上,像一个人戴着一顶帽子,雨过天晴,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每一天早上我只要看一下铜官山就会神清气爽,我就会在心里想: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夏天,我看见那铜官山翠丽欲流,到处一片绿色,夏哥哥飞奔过来,一下子给树木换上了绿装,夏哥哥飞过来跟我们说:“小朋友们,加油!快到暑啦!”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我都会望一望那被夏哥哥换上绿装的树木,因为那一片片绿色可以让我静下心来,安静地写完作业。
秋天,秋婆婆抚摸了一颗果树,让它们结出了甜美的果实,秋婆婆让秋天变成一座粮食的宝库,到处都是果实,到处都是那可爱而又美丽的果实。
冬天,冬伯伯慢慢地走了过来,他吹来了一阵风,装满雪的一片片云朵飞了过来,很快下起了雪,那一片片雪就像冬天里的小精灵,落在了铜官山上,一夜过后,这些冬天里的小精灵就布满了整个世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在雪里打雪仗,堆雪人,玩得可开心了,冬伯伯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带走了雪花,带走了冬天。
四季轮回,美丽的景色数也数不清,我爱铜官山,但我久久不能忘怀在铜官山下度过的每一天。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6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景色各有千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如果你问我最喜欢那儿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们家乡的!”
家乡的春天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看!雪化了,滴滴嗒嗒地掉入水里的声音形成一首欢快的曲子。这时,鸟儿也加入进来了,抑扬顿挫地唱着,小草钻了出来,跟着应和着,垂柳呢?高兴地跳着舞,时而和春风拥抱,时而与河水亲吻。出了门,听着悠扬的歌声,闭了眼,仿佛到了人间仙境,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蝴蝶有蜜蜂,漫山遍野五彩缤纷,让人沉醉不已。
家乡的夏天是让人紧张、让人热烈的。那麦子黄橙橙的,一大片一大片的,一阵阵微风拂过,一片片麦田里翻滚起一波又一波的麦浪。热风浮动着,吹过田野,送来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而收割麦子的农民也在田里辛勤的劳作,在那里,他们洒下了汗水,留下了他们的深深的脚印。
家乡的秋天是令人愉快的。那晶莹剔透的露珠,绽开了笑脸的棉花,咧开了口的石榴,随风起舞的稻穗,都在向人们招手,秋姑娘让大地铺上了一张耀眼的金地毯,给人们一番好的收成。他们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家乡的冬天是白雪皑皑的。纷纷地大雪埯没了整个村庄,只有几个穿着鲜艳衣服的小孩给单调的白色中增添几分色彩。家乡的冬天是非常冷的,与温暖的南方可差远了。令我佩服的还是那傲雪绽放的寒梅了,它不与其它花儿争奇斗艳,而是安静地在雪天里“凌寒独自开“,真令人敬佩不已!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7我的故乡一年四季十分美丽。春天,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怀抱里。夏天,阳光普照大地,金灿灿的阳光照着我们。秋天,金黄的树叶落了一地。冬天,树穿上了人们的“棉袄”。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叫道,他们脱下棉袄去嬉戏玩耍,春天的故乡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笋伸了一个懒腰,从地里钻出来,真美啊!春天桃红柳绿、大地复苏、春暖花开、生机勃勃!
炎热的夏天来临,我就想起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春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虽然骄阳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风还是有的。
说到秋天就让人想到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带着落叶声赶来的,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
冬天是一个有魔法的精灵,任何的天气预报也管不住它,它想要一座雪白的宫殿就使出浑的颈让房屋到处是白雪,最后就好了。冬天还是寒气逼人呀!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真美!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8我爱富饶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四季。
我的家乡在固原,那里有迷人的四季:嫩绿的春天,葱郁的夏天,金色的秋天,洁白的冬天。
春天来了,大地到处是一片嫩绿色。小草探出了脑袋,披上了绿色的新装,花儿和小树长出了翠绿的新叶,杏树桃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从远处看,山上到处是或浓或淡的新绿。花、草、树在微风中摇曳,跳起欢乐地舞蹈。
夏天来了,大地换上了葱郁的新装。树木长的葱葱茏茏,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为人们遮挡炎炎烈日。大人们在树下聊天、下棋,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裙子、短衫,在树荫下追逐玩耍……村前有一条小河,清清的,静静的流向远方。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酷热难耐的时候,都会到小河边来坐坐,小河的清凉让夏日的炎热一扫而光。
秋天来了,秋姑娘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衣。树叶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好像漫天飞舞的花瓣,又像小船一样荡漾在微风中。田野里金灿灿的`稻子像一块块金色的地毯。果园里的果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好像一个个小灯笼。秋天,人们开始丰收了,到处吟唱着丰收的歌。
冬天来了,雪花天使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鹅毛般的雪花纷纷的落在房子上、树上、地上。风轻轻吹过,雪花在空中飞舞,晶莹剔透,显得特别好看。天晴了,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的可高兴了。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四季。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9我的家乡在泗水县,那儿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
春天,万物复苏,花草树木,还有动物们都从沉睡中悄悄地醒来。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呀,春姑娘来了,她给大地画得妆多美啊!花儿红红的,小草绿绿的,柳树也舒展开了她那婀娜的身姿,在春风中舞蹈。整个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
夏天,植物长得更茂盛了。小草、树叶都变成了深绿色。田野里,到处一片绿色,绿的直逼你的眼;野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绿的比玉,黄的赛金,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这时候来旅游,你就可以一饱眼福了。
秋天,来到田野里,放眼望去,那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高粱涨红了脸,谷穗压弯了腰,地瓜、花生在地下默默地孕育着丰硕的果实;果园里,苹果红绽开了扑扑笑脸,黄澄澄的梨子挂在树上,就像一个个的小灯笼,山楂红彤彤的在树上吸引我的视线,到处瓜果飘香。每逢这个季节,人们的脸上便纷纷挂满了笑容,欢乐的笑声汇成了一首愉快的歌。
冬天,那漫天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满世界银装素裹,雪花飘飘。小伙伴们纷纷走出家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更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在泗河上滑冰,看着他们一个个的摔在冰上,笑得我都肚子疼,结果,他们一把把我也推倒摔在了地上……
我的家乡——泗水,美丽一年四季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10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美。现在,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参观吧!
春天,漫山遍野都是花儿,有桃花、杏花、梨花、一串红、山茶花等。成群结队的蜜蜂和蝴蝶似乎都闻到了花的芬芳,不约而同地飞来花蜜。我们都沉醉在花的海洋里。嫩绿的小草伸了个小懒腰,探出脑袋,从泥土里钻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奇妙的世界。
夏天,树木枝繁叶茂,厚厚的树叶遮住了蔚蓝的天空。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穿着粉红色的外衣,有的迎风招展像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正在梳理着自己的秀发。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别提有多快乐了,瞧!它们正在荷叶这一把把绿油油的伞下嬉戏游玩呢!闻着那沁人心脾的淡淡荷香,我情不自禁陶醉其中。
秋天,树叶慢慢变黄了,金灿灿的树叶好似一只只飞离树梢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只有那巍峨的松树,一片树叶也没掉下,反而更加苍翠了。
冬天,片片雪花纷纷扬扬而下,小伙伴们在这银白色的世界中堆起了一个个雪人,打起了一场场雪仗。小溪也结冰了,溪里的鱼儿们也不知游到哪里去过冬了。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过树梢,但大树妈妈仍然用她的枝干守护着脚下的土地。我们都期盼着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啊,我爱我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爱那里的山花,那里的河流,那里的蓝天、大地,爱那里的故事、传说、神话,更爱那里的春夏秋冬!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11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走进家乡,你会觉得沉浸在美的海洋。
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蚂蚁出来觅食了;蜜蜂忙着酿蜜了;小黑狗脱下了厚厚的毛;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小鱼在水里自由的游着。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叶。草地上,到处开着红的、黄的、白的野花,有玫瑰,有百合。老人们出来散步了,小朋友在愉快的放着风筝。
夏天,空气又闷又湿,几乎一点也不流动。男生穿着彩色的运动服,女生穿着华丽的连衣裙,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服装,美丽极了。天气骄阳似火,孩子们都希望快点下雨。每当下雨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在雨里跑跳。每当下完雨,小溪里涨满了雨水,孩子们都跳进小溪里洗澡。
秋天是色彩的海洋、丰收的季节。许多树的叶子都黄了,有的却变得像火一样红。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都熟了;紫葡萄、桃、梨、苹果说也说不完。家民伯伯忙起来了,欢快的笑着。一走进园子里,芳香扑鼻,真香啊。
冬天,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尽了,树木光秃秃的,树上压满了软绵绵的白雪。西北风呼呼的乱刮,雪花便从树上飞舞下来,雪地上,有各种动物的足迹,冬天是动物们生活最困难的季节。许多动物都冬眠了,小狗躲进窝里,用它的舌头它又肥又小的脚掌,不耐烦的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我家乡的四季都很美吧!如果你有空,一定要来哦!
家乡的春夏秋冬优秀写景作文 篇12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乌拉特草原上,弯弯的小河从我家门前静静地流过,巍峨挺拔的一列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护卫者我们美丽的家园。
春天来了,泉水汩汩地冒着泡泡,小草也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山坡上绿油油地,洁白的小羊羔想一团团棉花,在草原上撒欢,门前的柳树枝条软软地垂下来,并泛着绿色,田野里农民伯伯们开始辛勤地耕作,春天为家乡带来了无限生机,我爱家乡的春天。
夏天到了,麦田里翻着金色的波浪。碧绿的原野里吹来一阵阵花的清香。夜幕降临,满天的星星眨着眼睛,远处传来悠扬的蛙鸣,人们围坐在老榆树下,谈论着美好的年景,颂扬着觉的惠民政策。
秋风吹黄了树叶,也吹黄了田野,大地一片金黄,农民伯伯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秋天硕果累累,也是家乡最为忙绿的季节,我们也多想为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也家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各种昆虫都销声匿迹了,于是家乡又进入了风雪载途的寒冬,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好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无不让人产生无限爱恋之情。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自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辛勤改造、建设,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我爱家乡的四季美。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尤其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
黄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兰州以上大部分为半湿润区,兰州以下,西北部为干旱区,南部和东南部为湿润区,其余为半干旱半湿润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春季蒙古高压衰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上西伸,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夏季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水汽丰沛,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衰退,蒙古高压向南扩展,降水开始减少,但常发生连阴雨天气。气温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大于14℃,最低的地区小于-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洛阳盆地44.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河源地区-53.0℃。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局部达900毫米以上。年降水最多的站为泰山顶达1108.3毫米;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为内蒙古杭锦后旗、临河一带,在150毫米以下,年降水最少的站为内蒙古杭锦后旗的陕坝,只有138.4毫米。上游降雨强度较小,历时较长,暴雨极少,日降水量很少超过50毫米;中下游降雨强度较大,历时较短,暴雨较多。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乌审旗,17年8月1日发生过一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木多才当,10小时降雨1400毫米(调查值),超过世界最高记录;三门峡至花园口间,1982年7月底至8月初的一次大暴雨,暴雨中心宜阳县石 镇24小时降雨734.3毫米,也是黄河流域罕见的大暴雨。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黄河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径流的时空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比值,干流为2.5~3.5倍,支流为2.5~40.8倍。各地区的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11~0.53。多水区和少水区径流深相差140多倍。年径流系数最大为0.7,最小只有0.01。
第二,汛期长、洪水次数多。一年中有伏、秋、凌、桃四个汛期,总历时长达10个月。伏、秋汛合称为大汛,由降雨形成。其洪水来源有兰州以上、晋陕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和大汶河流域。上游洪水涨落比较缓慢,历时较长,兰州水文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40天,最长可达66天,最短22天;中游洪水涨落较快,尤其晋陕区间的洪水陡涨陡落,历时较短,干流龙门站洪水历时平均46小时,最长80小时,最短20小时,连续洪水一般为3~6天,涨水平均8小时,最长30小时,最短2小时;支流洪水更是来猛去速;下游干流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其特点与来源有关,但又受高含沙量变动河床和滩区建筑物的影响,往往使洪水演进规律发生异常变化。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黄河下游两个河段,均由冰塞、冰坝壅水形成。黄河下游的冰情变化极不稳定,约有十分之一的年份不封河,有的年份则三封三开。60年代以来由于三门峡、刘家峡水库防凌运用,冰情有较大变化,凌灾有所减轻,但盐锅峡水库至刘家峡河段于1961~1962年度,青铜峡水库上游于1967~1968年度,天桥水库上游河曲河段于1981~1982年度都曾发生过严重冰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桃汛是宁夏、内蒙古河段开河时融冰水和河槽蓄水下泄形成的冰凌洪水,流至下游正值桃花开放季节,洪峰不高,涨落较缓。12年后为了下游灌溉,三门峡水库调蓄桃汛水量,下游不再有桃汛洪峰。
第三,含沙量高并且水沙异源。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三门峡以下水多沙少;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上水少沙多,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支流窟野河温家川水文站最大含沙量达1700公斤每立方米。干流陕县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形成了居世界首位的多沙河流,由于河流含沙量高带来了特殊的产流、汇流、产沙和输沙规律,并造成河槽冲淤游荡,河床剧烈变化,水位变化无常。
黄河水文工作是治黄的基础,是各项治黄工作的重要依据。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殷代(公元前13~前11世纪)又开始有描述雨情和占卜预测洪水的记载;战国时的慎到(公元前395~前315年)曾在黄河龙门流浮竹观察水流速度;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建立了报雨制度;西汉后期(公元前77~前37年)创造了雨量筒,开始降雨的定量观测;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对黄河泥沙进行过观测论述;隋朝(公元581~618年)设立“水则”观测水位;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展了“塘汛”;到了清朝(1644~1911年)自兰州以下多处设立水志桩测报水情,并在泺口观测过含沙量。黄河下游传递水情的手段也由快马改进为电话。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黄河水文工作已发展到用近代科学技术方法。1912年设立了泰安雨量站。1915年设立了支流大汶河南城子水文站。1919年至1933年又先后增设了黄河干流陕县、泺口、柳园口及支流泾河张家山等水文站和支流渭河咸阳、交口镇、阳平关、泾河船头等水位站。1933年陕县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水灾,引起了国民对测报洪水的重视,促进了黄河水文工作的发展。1937年黄河水文观测站点有增加,曾达到水文站(包括渠道站,下同)43处,水位站29处,雨量站185处。后因战争影响,一大批测站停测,1939年只有水文站26处,水位站4处,雨量站80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又恢复到水文站60处,水位站33处,雨量站73处。建国前夕1949年尚有水文站44处,水位站48处,雨量站45处。民国时期还进行过部分水文资料整编,开展过水文分析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改进,报汛手段除电话外又设立了专用电台,但总的情况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站网稀疏,设备简陋,技术粗放,资料不系统。
建国后,党和对黄河治理十分重视,在治黄工作的推动下,黄河水文工作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50年代。建国初期,黄委会统一了全河治理,确定了治理黄河的目的是“变害河为利河,上、中、下三游统筹,干支流兼顾”的方针。黄河水文工作根据治黄要求,以为防洪服务为主进行恢复发展。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治黄工作进入了由防洪过渡到治本的阶段。黄河水文工作除继续为防洪作好水文测报外,并为黄河治理规划、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引黄灌溉、水土保持等全面服务。50年代末期,在国民经济“”的形势下,黄河水文工作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在1958年和1959年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之后,1960年又提出“开展全面服务,保证治黄重点,大力支援农业,洪水枯水泥沙并重,大中小河兼顾,基本站、实验站并举,定位观测与调查研究结合”的方针,全面高速度地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建设过快、战线过长、工作不切实际的现象。总的来说,50年代是一个展阶段,水文站网已初步形成,水文测验已全面展开,测验规范己大力贯彻,实验观测分析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历年资料整编已全部刊印出版,逐年资料整编体系也已建成,水文情报预报,已在防洪防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黄河水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70年代虽曾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后期又得到了恢复发展,稳步提高。在这一阶段里,由于黄河干支流相继建成了15个大型水库,支流上也修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库,引黄灌溉和水土保持面积不断扩大,使黄河水文自然变化规律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治黄对水文工作提出了完善站网,提高测验质量,算清水账、沙账,加强水文情报、预报,深入探讨水文变化规律的要求。据此进行了调整发展站网,整顿加强设施,以土洋结合和开展协作的方法研究创造了适应黄河特点的测验工具仪器,改进了技术,提高了水文测报质量,开展了气象预报和水质监测,增加了服务项目,全面展开了实验研究和水文分析计算并开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各项水文工作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进入80年代,遵照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治黄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洪水测报为中心,研制、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始建立自动测报系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一、站网建设
水文站网是水文工作的战略部署,建国后即以全面控制洪水、径流、泥沙为原则,恢复旧站,建设新站。1950年全河水文站即已恢复到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1955年全河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已为1949年的4.7倍、2.7倍、13.8倍。1956年编制了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规划,为科学合理地建设站网提供了依据。1960年站网密度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泥沙站网大大超过了一般河流。1960年以后,为了适应黄河流域自然情况和治黄工作的新变化,又修订了四次站网规划,其中60~70年代三次,80年代一次。60年代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曾不适当地撤销了一大批测站。到了70年代逐渐恢复和发展并设立了一批小河站。1990年全河水文站网已有水文站451处(其中渠道站129处),水位站60处,雨量站2357处。其中属黄委会系统的分别为139、35、763处。全河水文站每万平方公里4.28站,为1949年每万平方公里0.52站的8.23倍。全河雨量站每万平方公里31.32站。水文站体制也由全部水文站常年驻站观测,改为大部分支流站实行站队结合。随着水文站网的逐步完善,黄河流域的径流、泥沙、洪水等各项水文因素的形成变化,已得到全面控制。
二、水文测验
(一)基本测验
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基础。建国后,各项基本观测迅速全面展开。在测验设施方面,除了进行高程和平面控制建设外,主要创建了适合各站特性的各种测验设施,用测船测验的水文站一般架设吊船缆道,山溪性河流架设缆车(吊箱)缆道,断面较窄河床比较稳定,漂浮物较少的水文站架设流速仪缆道。在洪水时用浮标测流的水文站都架设了浮标投放器。1987年全河已架设吊船缆道64处(其中黄委会系统37处),缆车和流速仪缆道252处(其中黄委会系统94处)。黄委会系统除黄河下游河面特别宽,游荡多变的夹河滩水文站外全部架设了缆道。兰州水文站还建成了半自动流速仪缆道,宁夏固原水文站架设了双刹型电动独轮缆道。电动升降缆车己作为中国水文业务技术经验之一,列入世界气象组织推行的《水文业务综合子》向各国推荐。少数使用机动船的站,则加大了马力,建立了机船组,提高了测洪能力。河口水文实验站建造了黄河上最大的600匹马力40.15米长的浅海测量船。
在测验工具仪器方面,首先配齐了各站必需的测验和测量工具仪器,然后根据各站特点逐步改进提高。雨量观测,由雨量筒改进为自记雨量计和遥测雨量计,1990年雨量自记程度全河已达46%,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60%。水位观测由直立固定水尺发展到活动水尺和各种适合测站特性的自记水位计、遥测水位计,1987年水位自记程度全河已达20%,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24%。测速仪器由一般流速仪改进为防沙防草流速仪。测沙工具由直立式悬移质样器改进为横式样器,进而研制了同位素测沙仪。泥沙颗粒分析仪器初期为筛分析、比重计、底漏管,于1960年改为粒径计,1980年发展为光电颗分仪。
测验规范是测验工作的法规,为了统一测验标准,提高测验质量,1951年黄委会首先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测验规定。1956年后认真贯彻了水利部颁发的《水文测站暂行规范》,并制订了补充要求,改进了测验方法。在测流方面,对测流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过试验研究,不断改进提高。泥沙测验方面,建国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除了各站一般泥沙测验外,还有部分站开展了精密泥沙测验。1956年按测验规范规定改为输沙率测验。为了研究泥沙的形成、输移规律,1950年就开始在黄委会系统14个水文站上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到了80年代全河已发展到124站,其中黄委会系统68站。黄委会系统颗粒分析室也由1950年的1处增加到1980年的12处,后又调整为7处。
冰情是黄河上又一种复杂的水文现象,观测冰情的站1960年全河已达400处,其中黄委会系统181处。为认真贯彻水文测验规范的规定,除一般冰情观测外,还开展了特殊冰情观测。
开发利用黄河水,不仅需要掌握水量还必须了解水质。1958年开展了天然水为主的水化学成分测验。12年开展了水质污染监测后,天然水化学成分测验与水质监测相结合。15年建立了黄河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系统,增加了水化学成分测验站,布设了大量的水质监测站点。分析方法除天然水化学成分贯彻《水文测验试行规范》外,水质监测污染物分析均按特定的规范执行。80年代逐步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改进了分析技术,分析质量已达到国际标准。黄河水质状况经过调查和对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基本搞清了黄河水质的主要水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分布情况。大量的数据和分析资料说明建国后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1990年低于三类水质的河长,干流为34%,支流达59%。
水文调查是弥补水文定位观测不足的一项重要水文工作。自50年代初开始,黄委会就组织了多次黄河干支流洪水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如黄河干流三门峡184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6000立方米每秒;黑岗口1761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支流伊河龙门镇公元22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20000立方米每秒;沁河九女台1482年的洪水,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等,都是大大超过实测资料的罕见特大洪水。80年代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将全河172个河段的调查洪水成果汇编成册,刊印出版。沿黄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也将调查洪水资料汇编刊印。
由于测验工作不断充实,测洪能力不断加强,测流历时不断缩短,测验方法不断改进,测验精度不断提高,水沙不平衡现象逐渐减少,散乱的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变为较规律的曲线,为治黄提供了完善、可靠的水沙、水质等资料。
(二)实验观测
为了掌握黄河的水沙特性,除了大量的基本水文测站外,还开展各项实验观测,探求水沙的形成变化规律。
1953年首先在河口建立了前左水文实验站,进行黄河三角洲淤积延伸和尾闾摆动规律的观测研究。1956年开始在上诠、三门峡和三盛公相继建立了大型水面蒸发站,研究了水库水面蒸发和一般蒸发器与天然水面蒸发的关系,并为计算大范围陆面蒸发提供了资料。1957年在花园口游荡性河段建立了河床演变测验队,进行了河床冲淤摆动变化规律的观测研究。在高村以下的自然弯曲河段和由人工控制、半人工控制的弯曲河段建立了弯曲河道观测队,进行了弯曲河道变化规律的观测。1958年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岔巴沟设立了子洲径流实验站,观测研究了黄土地区径流形成变化规律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同年又设立了三门峡库区水文实验站,随着位山、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巴家嘴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都相继成立了实验站(队),开展了以库区泥沙运行规律为主的观测研究。累计建立实验站(队)14个,测取了各种水文实验资料,撰写了大量的分析报告和专著,这些成果已在治黄规划、河道整治、水库建设管理运用、河口治理等治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资料整编
建国初期,根据治黄规划的急需,1952~1956年对1953年前的全部黄河基本水文测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编,于1956年刊印出版。在此基础上,确定自1954年的资料开始转向逐年整编,并建立了在站整编、集中审查、复审汇编、刊印出版四个步骤和保证质量提高工效的制度。每年的测验资料一般隔年刊印出版。整编方法除贯彻全国统一规定外,又结合黄河特点进行了补充16年开始试行电子计算机整编,年从国外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此后正式展开并开始筹备和建设水文资料数据库,以推动资料整编工作的改革。
水文实验资料整编,自1960年整编三门峡库区实验资料开始,相继展开对各实验资料的整编,同时还进行了小河站资料整编,并在整编资料基础上作了五次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在70年代初还进行了黄河流域特征值的量算,将原用的黄河流域面积745000平方公里修改为752443平方公里,原用的河长4845公里修改为5464公里。
截至1990年共整编刊印了各种水文资料368册,除提供水利部和黄委会有关单位使用外,还供应了其他165个单位部门应用。
三、水文气象情报预报
情报工作。向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报汛的水情站网,在50年代,由1949年的11处增加到1959年的404处。水情传递手段,一开始就用了公用电报、电话和专用电台、电话相结合的通信网。水情拍报办法,由简单的定时拍报,改进为分段次标准拍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情报系统。60年代,水情站网曾一度大幅度下降。10年开始回升,70年代末稳定在500处左右。鉴于淮河15年8月大洪水时水情信息不灵的教训,黄委会在三门峡以下建立专用无线通信网。自80年代初开始,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系统。现在黄委会水情部门建立了雨、水情信息自动接收、处理、传输系统,大大提高了水情传递时效。
水文预报。1951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的洪峰预报;1955年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干支流的降雨径流和洪水过程预报;1959年又发展到上游,并全面开展了洪水、枯水、冰情,长期、中期、短期各种预报。60年代末到70年代,取协作的办法,加强预报技术的研究,并组织了一次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黄委会的大协作,研究改进了黄河长期暴雨洪水预报。70年代末又组织了一次有关省(区)和流域水文、水利部门的协作,研究建立了黄河下游洪水预报系统。15年黄委会成立了气象组织,由全部依靠沿河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改为自行开展天气预报,并与有关省气象台建立了汛前长期降水预报会商和汛期暴雨联防,把天气预报与水文预报结合起来,增长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1982年后,逐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并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联机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改进了以三花间预报为重点的全部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精度。天气预报也建立了卫星云图,测雨雷达及各种气象信息自动接收处理系统,并开始研究建立专家系统,改进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准确率。黄河的水文、天气预报已开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建国以来,黄河水文气象情报预报,已对历年黄河防洪、防凌工作提供了约300万站次情报,4000多站次预报,尤其在1958、1981、1982年的黄河大洪水中,准确及时地提供了洪水情报和预报,使防洪工作取了有力的防御措施,以最小的损失取得了战胜各次洪水的伟大胜利。
四、水文计算和分析研究
这是治黄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治黄的重要科学依据,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简称黄河技经报告)时,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水文分析计算,同期还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的降水和径流形成变化规律,此后在修订补充治黄规划时对有关内容又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60年代首先统一了全河主要水文站的主要水文数据,确定了陕县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3.5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并围绕探求根治黄河水害的途径和三门峡水库改建,进行了有关水沙分析研究。鉴于钱宁1959年提出黄河下游淤积的主要成分是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沙,1965年后对此进行了粗沙来源的调查研究。同期,1962~1965年对上游刘家峡至盐锅峡河段的冰塞开展了观测研究,提出了计算方法。进入70年代后,根据水利电力部(简称水电部)指示,黄委会编制了黄河治理规划,并以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和防洪为主进行了水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除搞清了黄河下游的粗沙来源外,还研究了黄河泥沙的输移规律,分析计算确定了黄河下游花园口的可能特大洪水流量为55000立方米每秒。同时,对三门峡、花园口的主要历史洪水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的凌汛,取得了不少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到了80年代在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时,再次进行了水沙分析计算,并对多年来分析研究的泥沙运行规律、历史洪水、黄河冰情、黄河水,以及黄河流域的气候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撰写成专著。还开展了高含沙浑水流变特性试验和水内冰、河曲段冰塞的观测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成果。
黄河的水文研究,自1981年撰写冰情论文参加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后,开创了黄委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新局面,已有不少水文研究成果进行了十余次国际交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文科研成果,推进了黄河水文研究工作的发展。
建国以来,作为防灾减灾和水开发利用基础的黄河水文事业,得到了党和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1990年仅黄委会系统事业费就有人民币2.2亿元。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思想过硬的水文队伍。全河水文职工到1990年为4680多人,其中黄委会系统2500多人,已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黄河水文系统。广大的黄河水文职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尤其工作在水文测报第一线的水文职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与暴雨、洪水、泥沙、冰凌作斗争,仅黄委会系统就有3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0多年中黄河水文工作已为治黄提供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和水文气象情报、预报,水文分析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黄河特色的水文事业发展道路,无论在黄河治理开发和流域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黄河是世界上水文变化最复杂、测验条件最困难的河流,尤其随着黄河的治理和流域经济发展,黄河水文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文测报质量远不能适应需要,水沙量尚未完全算清,水文规律尤其是在新的变化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黄河水文工作者必须不遗余力地、孜孜不倦地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站网,加强测报,深入研究,更加努力克服困难,使黄河水文事业不断发展提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