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2.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

3.台风命名是怎么来的

4.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_中国最大一次龙卷风

1、台风命名表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2、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最重要气象灾害,关于台风的命名,以前是没有统一的,也就是各个国家自己命名,这样会带来很多的交流等麻烦。因此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通过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国际上常用的台风命名规则分为两种,分别是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命名规则和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命名规则。

1、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命名规则

在这个区域,台风的命名由经济与社会委员会(ESCAP)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司(SD)执行,命名是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轮流顺序进行。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

命名的顺序是,首先是中国名称,然后是日本名称,接着是菲律宾名称,以此类推。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名字清单中,一般都包含男性和女性的名字。

2、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命名规则

在这个区域,台风的命名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区域大会上进行决策。台风的命名顺序是事先确定的,按照26个字母的顺序进行命名,不包括字母Q、U、X、Y和Z。命名一般以英文名字进行,但也包含一些西班牙语、法语和荷兰语的名字。

台风的等级

台风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热带低压最大风速6~7级。热带风暴最大风速8~9级。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10~11级。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

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可达6~7级,或阵风7级以上。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8~9级,或阵风9级并可能持续。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2~13级,或阵风13级并可能持续。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4~15级,或阵风15级并可能持续。超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6级或以上,或阵风17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

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简称WMO)负责的。根据WMO的规定,台风命名使用了一套固定的命名列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依次按照字母顺序选择一个名称来命名台风。

详细解释:

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包括东亚地区、西北太平洋以及菲律宾地区,台风的命名由1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决定,他们分别是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关岛和美国。

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了一系列的台风名称,按照首字母排序,从A到W,去除了Q、U、X、Y和Z这五个字母。对于已经过去的一年,新的一轮命名列表将从未被使用的字母开始。如果一年内的台风数量超过字母列表中的数量,就会使用希腊字母来代替。

台风简介:

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的形成及结构:

1、形成。

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海面水温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涡度初始扰动;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低压或云团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由于如今人们对台风形成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

台风的初始阶段为热带低压,从最初的低压环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八级,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几个小时。

在发展阶段,台风不断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风速达到最大值。而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

2、结构。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台风命名是怎么来的

台风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而这个命名表的名字就是有上述国家和地区提供。

台风的命名原因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一般情况下,命名表会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

台风引起的灾害有如下:

1、狂风

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当超强台风来临时,其带来的狂风及其引起的巨浪可以把沿海船只抛起乃至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

2、暴雨

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甚至500~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3、风暴潮

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

台风的名字运用的是热带气旋命名法,也就是国际上统一的命名方式。

据热带气旋影响周边国家地区,然后制定一个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现在命名表上一共有140多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日本,老挝等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台风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成员再重新推荐。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如果从水平方向把台风切开,可以看到有明显不同的三个区域,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台风眼区:非常奇特,那里风力很小,天气晴朗,平均直径为40千米,身临其中的海员风趣地称台风眼为台风的“世外桃源”。

云墙区:台风眼周围宽几十千米、高十几千米的云墙区,也称眼壁。这里云墙高耸,狂风呼啸,大雨如注,海水翻腾,天气最恶劣。

螺旋雨带区:云墙外是螺旋雨带,这里有几条雨(云)带呈螺旋状向眼壁四周辐合,雨带宽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长几千千米,雨带所经之处会降阵雨,出现大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