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使气候变暖_什么气候现象会导致地球下几十年的大雨
1.12000年前的史前大洪水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气候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3.冰川漂移盛行在什么时期?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我认为主要和环境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人类进入到工业革命以后,不断的排放有毒气体和二氧化碳,不仅打乱了原来的地球生态环境,而且也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和生态带来巨大损坏和影响。造成环境变化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方面:人类大肆破坏活动。
自从人类进入到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能力以及破坏力度在不断的增强,为了让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更快一些,人类加大了破坏环境的力度与范围,导致整个全球被开发出来,因此人类大肆破坏环境的活动,导致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有一些地区甚至变成了永久性荒漠。
第二方面:地球温室效应严重。
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越来越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工业化生产活动太过于频繁,导致整个工业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无法对大自然吸收和利用,因此整个地球内部的二氧化碳气体变得越来越多。长期以往下去导致地球温室效应不断加重,引起了局部生态系统失衡。这样的情况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
第三方面: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污染。
很多发展中国家,大多数都是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是很难恢复的,必须要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经历,才能把破坏掉的环境慢慢改变回来。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样做,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根本不平衡,也没有这么多钱去保护环境,因此整个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人们生活自然而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第四方面:人口数量激增导致问题增加。
人口数量激增导致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人类在短短几十年之内,人口就已经达到了70亿巅峰,在以后的人口增长当中,这个数字还会再继续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整个环境问题将会变得非常严峻和突出。因此必须要保证人口数量和环境达到平衡,才能让我们的蓝天白云重回人类世界。
总结:蓝天白云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我们务必把自己的地球保护好,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享地球上的和平生态环境。如果地球消失了,那么整个人类可能也要面临消失的问题。
12000年前的史前大洪水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地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
(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破坏的元凶竟然也是人类.近数十年来,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统计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影响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存.
(四)酸雨蔓延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主要是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人类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能源也越多,酸雨的危害也就越大.全世界有三大著名的酸雨区,一个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一个在北欧,另一个就在中国.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酸雨区不断扩大,目前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1/3.其控制已被列入国家绿色工程.
(五)森林锐减
由于人类的过度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据统计,近50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不见减弱.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仅13?郾9%,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1/3,而森林锐减的势头却并不逊色.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六)土地荒漠化
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七)短缺
近数十年来,自然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显现出短缺的现象.最重要的有水、耕地和矿产.
目前全球有约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胁,2000年缺水人口增加到1/2以上.我国人均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加上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水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日见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药的使用还在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这一切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矿产的消耗速度正随着工业建设的速度急剧增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减少.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则已近消耗殆尽.
如再不认真对待短缺的严重问题,人类总有一天会面临无米作炊的绝境.
(八)水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损害.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更为紧张.水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九)大气污染肆虐
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与太阳光作用,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1998年我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可见问题之严重.
(十)固体废弃物成灾
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更为严重.
气候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对于12000年前那场史前洪水,是真实存在过的,科学家们对引起原因的猜测主要是有两种。
一提到洪水,我们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末日**2012中的那场洪水,或者我们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情景,**2012里面只是科幻**,大禹治水也是中国200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在12000年前,确实是发生过一场像2012里描绘的场景一样的洪水,那场洪水毁灭了很多生灵,据说是当时700万人类,洪水过后只剩下了70万人。
12000年前发生洪水的时候,人类正处于新石器时代,那场灾难没有任何预兆的突然席卷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当时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有卫星,有天气预报随时可以预警,当时是铜制品还没普遍使用的时代,人们根本不会预测到有那么大一场洪水要来了,这场洪水对地球上很多生物来说就向一场末日,哪怕鱼类,洪水那么高的流速,那么低的能见度,没有那个鱼类可以保证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不会出意外,所以这场灾难是针对地球上全部物种的一场灾难。
现在专家对这场洪水猜测主要是有两种,一是小型星在地球坠落,造成了这种自然灾害,还有一种是月球发生移动引起的潮汐现象,但是我个人觉的,这两种都不太靠谱。一些文献对这场洪水有记录(但是怎么记录来的,我确实挺纳闷的),我国山海经也对这场洪水有记载?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 ,我觉的这场洪水可能就是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诞生的背景(纯属个人猜测)但是没办法否认的是,在这场洪水下,人类至少死亡了7成以上,只有少部分跑到山上或者地势比较高的人存活了下来。
根据记载这场洪水是确实发生过,但是具体发生的原因现在还存在疑问。
冰川漂移盛行在什么时期?
气候变化的原因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展示过去1765-2100年间的气候变化,及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化?
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有约1/5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排放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年至2005年,煤炭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虽然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消费量却在不断上升,目前,煤炭消费占约67%,加之中国能源效率并不高,如此高度依靠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必须立即取行动。
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我们所知的事实
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严重性和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的了解仍在不断深入,但科学家已证实了以下几点:
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在大气层里形成了温室效应,阻止热力反射回太空,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 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会释放更多二氧化碳至大气层 二氧化碳虽不是最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增强温室效应的元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六十五万年来最高 90年代可算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而1998年是当中最炎热的一年以下数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摄氏1.3度看来是无可避免的。限制升幅在摄氏2度以内,是防止气候变化带来更严重灾难的唯一方法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再不被控制,气候变化的速度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 气候反馈机制极可能带来急剧而不能补救的连锁反应,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到了什么程度会导致“世界末日”温室气体是元凶
地球大气层是由一层层气体组成,气体把热量罩住,维持了地球上的生命。可是,燃烧化石燃料和伐森林,增强了温室效应,加上原有气体天蓬,导致了更多热量被笼罩。结果,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使世界气候失去平衡。
森林破坏
森林破坏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来生长,但枯萎、腐烂或燃烧后便会释放出来。植物腐烂也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厉害的温室气体-甲烷。所以,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便会释放出来(例如森林火灾、或燃烧薪柴)。森林伐和退化可以说是双重的破坏。过去150年,三成的二氧化碳释放是来自森林伐,不过相比全球森林所储存的碳,仍是一个小数目。单是加拿大和俄罗斯的温带森林便储存了世界四成的碳存量。
科学共识
事实上,全球科学家达成了一致共识,正在发生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如果我们不及时制止,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而且,科学家也一致呼吁,我们必须取行动,制止气候剧变。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陆续发布了4卷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人类活动,尤其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正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IPCC因为其对推动气候变化政策、提高民众意识方面的巨大贡献,荣获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浓缩了全球几千位科学家在过去六年对气候变化的原因、程度和未来变化预测、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影响、应对措施的评估等方面的最权威共识。在其第一卷《气候变化2007:科学基础》里,道出了全球科学家的重要共识:
1. 绝大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全球升温非常可能是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相对于第三次评估报告的“绝大部分过去50年观测到的变暖现象可能源于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其中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2. 按目前进展趋势,在最坏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就可能陡升6.4摄氏度。
3. 过去50年,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过去12年中,11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
2007年6月,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强调,虽然在细节上还存在分歧,但关于气候变化的主流观点已经趋向一致,即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后果,其形成与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密切相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IPCC中国专家组成员赵宗慈指出“全球变暖是个大趋势,中国也不能幸免。最近100年里,中国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温暖,特别是近50年来,中国地区气候变暖的平均幅度比全球变暖平均水平还要高0.6度~0.9度。”中国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进行着积极的应对。
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
2010-4-28 18:55:28
简要内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提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的警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自成立至今,IPCC一共发表了4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这些报告的制订过程,代表了人类对气候变化逐渐加深认识的过程。其间,科学界和企业界曾经有一些意见认为,地球正在经历的升温是更大尺度的自然气候波动的一部分,并不是人类活动所致。但IPCC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报告在详细计算了各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可以肯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关键字点击:气候变化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李雪梅)提起气候变化,许多人会简单地理解为刮风、下雨、天晴、天阴的天气变化。但事实上,气候变化的含义并非如此。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而气候则是指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以上)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通常由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离差值来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热、干、湿等基本特征,即地球上某一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极端天气等的变化。人们常说的全球变暖就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 “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这就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气候变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后者尤其受到关注,它已严重影响到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诸多方面。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也许在只有一块原始大陆时,在经过千万年的黑暗雨期后,因为自身温度降低和缺少阳光照射,地球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寒冷期让主要位于北半球的较高纬度的古大陆覆满了冰川,海底生命也许已经在海洋中诞生了,但是低温让它们进化缓慢,海洋上漂满了冰山,南北极地海洋结成了冰盖,这个冷期又不知持续了几千几万年。
然而,就像地球必然会因热(对流快、大雨期)而冷(因与阻挡阳光热能)一样,地球必然会度过冷期,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温暖期。因为低温使水蒸发缓慢,空气对流大大减小,地球上的大雨期结束,大气层不再因阴云密布罩住阳光照射,太阳在地球上空缓慢地露了出来,苍白的阳光抚摸着这个玲珑剔透的冰冷的银色星球。地球在冷黑无雨的寒季不知渡过几千几万春秋,终于缓慢地迎来了它的初春,早期的冰雪消融会是相当相当地缓慢,阳光在地球近日点照过来还好点,但是巨大的寒冷会在空中就将太阳热量吸收干净,单是温暖地球大气层就不知需要多少轮回年。
然而地球毕竟在慢慢温和,冰盖在缓慢融化,雪水汇入海洋。我想,冰盖融化过程推动了古大陆的分离。在当时的地球上,冰的面积虽然巨大,大陆上覆盖着的冰盖也许远远超过了大陆的体积,然而,冰毕竟是较轻的物质,而且易碎,融化开始后,冰与大陆结合得不再那么紧密,在地球自转力作用下,它开始松动,冰会先成为旋转力征服抹平的对象,它要把突出的冰盖挤碎填到海里去,巨大的冰块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开始崩裂,缓慢向低处滑行。
不要小看冰滑行的力量,它严重地撕扯着陆地,使本来就承受着旋转力分裂作用的大陆加剧分离的趋势,终有一天,巨大冰块轰然滑入海洋,海洋水位大幅上升,淹没了一部分陆地,这时候的陆地可能不会随着冰盖断裂而分离——肯定是这样,冰层的承受力比陆地岩石要差许多,它会早于陆地解体,陆地看起来还是完整的,然而冰盖解体滑入海洋的力量却使陆地承受了巨大的分裂力,陆地的裂痕与大冰盖体的滑行轨迹有关系。也许,最大一块冰盖向右(东)滑行(因为大陆隆起的对面有地球上最深的凹陷),因为体积大、速度快,它使整个大陆东部出现一条贯通南北的裂痕,后来大陆在旋转力作用下,顺着这条裂痕断裂开来,断裂大陆顺着地势滑向地球最深的凹陷,这就是今天的美洲大陆。另有几大块冰盖顺着地势向南滑行,大陆在隆起后,这些部位也凹陷下去,令南半球的地势更低,冰盖的下滑力撕扯着古大陆南部令它出现裂痕,在旋转力作用下终于断裂下来成为几块,它们顺着地势向南漂移,在凹陷处停留下来,形成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三块大陆。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次的冰盖断裂主要是大断裂,大块冰盖滑向海洋,从而使古大陆上的冰盖变得支离破碎,但仍然到处是水,在古大陆的高纬度,因为寒冷,冰盖几乎是完好无损的,所以北半部分的古大陆没有受到冰盖滑落力的撕扯,又因为在高纬度受到的旋转力较弱,所以这部分陆地一直比较稳定,这就是现在的亚欧大陆,地球上最古老、最稳定、又最有活力的大陆,其它大陆都是它断裂出的肢体,没有再生能力,都会沉,而只有亚欧大陆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它直接与地球心脏相通,可以稳定地再生。所以,从根本上说,各大洲的地位命运并不平等。
残存冰盖下的大陆表面上仍是完整的,此时的大陆依然是寒冷的,生命在海洋里缓慢进化,一块冰雪纵横覆盖的大地,生命是怯于登陆的,然而气候毕竟在缓慢变暖,低纬度的冰雪在逐渐融化,顺着冰盖滑向海洋时在陆地留下的沟壑,冰水流入海洋,河流出现了。山川河流先在低纬度大陆出现,生命活力当然也会从河流逆流而上,首先在低纬度区登陆。
我想,大陆的断裂漂流是陆续进行的,首先断开的可能是美洲大陆,因为现在成为太平洋海底有地球上与大陆隆起相对应的最深的凹陷,地势低下给大陆东部很大下滑的引力,加上冰盖滑入海洋给大陆东部造成的贯通南北的裂痕,在旋转力作用下,这部分大陆断裂下来,在地幔层次上向右边的凹陷处漂移。
大陆漂移过程并不是自由自在的漫游过程,因为是坚硬的固体强行在固体中移动——表现为一部分地幔向另一部分地幔挤压,这会让地幔形成褶皱,逐渐隆起,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山脉和褶皱山区,大陆的移动挤压是大多数山地的主要成因。总应该是在它移动的前方推动形成褶皱山区的,所以美洲大陆的东海岸会有一系列褶皱山区出现,太平洋上的岛屿山区也主要位于东部(如台湾岛上的台东山脉),这说明这些陆地都是在向东漂移——亚洲大陆并不是太明显,说明它不怎么移动,但它断裂出去的岛屿确实在向东海的凹陷处漂移,非洲也还在继续向海洋深处漂移。但如此看来,美洲大陆并不是从古大陆东边断裂出去的,而是从大陆西部断裂下去的,一直向西飘移,因为美洲大陆的褶皱山区都位于东部沿海,美洲,是面向西方、背对东方倒退漂移的美洲,它在一直远离西方,它漂移的目的地不是与大陆东方会合,而是地球最深的凹陷处——太平洋最深的马里亚那海沟部位,最终它会沉入这一地区,就像亚欧大陆的岛屿们一样。非洲、大洋洲都在向海洋深处滑落,所有的陆地都有滑入海底填补地球凹陷的趋势,只有亚欧大陆例外,它是唯一一块原生陆地,是地球凹陷产生的原因。
火山、地热是地核力量的显现,地核作用力会形成陆地和海洋分野,旋转力会将陆地打碎,漂移填海,企图抹平海陆分野,而陆地的断裂漂移形成的地幔挤压则是形成褶皱山地的主要力量,也是地震的根源。地震是陆地地幔漂移中对海洋地幔不断挤压,挤压力会使相交的两处地幔都发生褶皱隆起,形成褶皱山地,这是在地幔韧性压力许可的压力下出现的地貌,如果超出地幔韧性,地幔就会突然崩断崛起成为陡峭的断层山区,断裂的另一半或者会相跟耸起,或者会轰然垮入地幔,每一次或大或小的造山运动(尤其是断层山)都会引起规模不等的地震。
或许我们一直没有足够重视地球自转移山填海的同化作用,它的目的是要消除不平,让地球每一个角落都平滑整齐,在陆地上它欲削平高山,但这个企图却因它自身的旋转不能实现,它让陆地向海洋深处移动去填补凹陷,结果却在移动压力驱使下形成了更多的断层山区,地球表面变得更不平坦。我们担心地球自转变慢抑制了地核的造陆运动,再也没有新的陆地产生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任凭旋转力把陆地剥碎,一点点重新填入海洋深处的凹陷中,这确实是很慎重的忧虑,然而有一点可以聊以庆幸:自转变慢同样降低了旋转力对地表的剥蚀作用,移山填海的速度放慢了,大块陆地的位置看起来仿佛很稳定,不再向深海中滑去。地球正当年富力强,心态稳定,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也许是吧,然而力总是会有极限,我们看到美洲西海岸那些地幔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区,有一天太平洋地幔会终于支撑不了下滑的美洲地幔,褶皱会突然断裂,美洲大陆会迅速向太平洋深处滑落,这是真的,因为旋转力的减弱的作用虽然是双向的(即让地核活动减弱生不成新的大陆,又减弱了地表移山填海的能力),但是地势的高低形成的走向趋势却是不会改变的。
人们总爱乐观地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它还会稳定地存在四十亿年。然而,地球的存在与生命的存在之间不能划等号,与大型动物与人的存在更不可画等号。地球存在了四十亿年,直到四千万年前,大型动物才开始多样化,直到几十万年前,原始人才由类人猿进化出来,而直到几千年前,人类才由无历史记载的原始阶段向文明迈步。从过去看,地球史上属于人类史的时间非常短,当然我们没法乐观到以为以后的地球会一直属于人类。也许能,这要看人类怎样使用道化赐予的创造之宝——智力。
美洲会是从古大陆的西侧断裂下来一直向西漂移,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从南部断裂,断裂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岛屿,像英格兰群岛、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撒丁岛等等,地中海是断裂后形成的内海。东部断裂下的陆地也有很大的。并且我觉得古大陆东部断裂漂移是最早发生因为它离着地球深凹陷处最近,从此处滑向海洋的冰盖块也许是最大的,断裂漂移的陆地面积也会相当大,(说不定比美洲还要大),然而深陡的太平洋海底凹陷吞没了它,使它较快地沉入了海底凹陷,重新化为地幔的一部分,它断裂形成的小块陆地环绕着亚洲,从北到南有格陵兰岛、日本列岛、台湾列岛、马来群岛等所有环太平洋的岛屿,甚至包括漂到南半球的新西兰群岛、澳洲大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东海蓬莱仙山的传说,直到现在还有美得莫名其妙的海市蜃楼出现。这所谓的蓬莱三仙山(大小瀛州岛)就是古大陆东部断裂下来漂移入海洋深处的陆地,人们看见它的时候,它已经快要全部没入太平洋海沟凹陷中了,只有很少的一点露出海面,看起来像几座浮浮沉沉、渐行渐远、虚无缥缈的岛,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这块陆地已经基本上沉入了海底,也许因为海浪推动或地壳移动,会偶尔凸现出来,这令人们惊为神异,于是始皇动用权威,发出几十条载满童男童女的大船出海去寻找海外仙山,以那时的航海技术,一去不复返完全在意料之中,在沉入海底的那一刻,如果还有人活着,它会发现找到了,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和“仙山”长眠在一起。
所有传说中忽隐忽现、虚无缥缈的仙山其实都是被旋转力从古大陆分离出去去填补海底凹陷的小块陆地。这是所有岛屿的命运。
现在的欧亚大陆应该是古大陆的残存体,然而它们也已被旋转力作用得支离破碎了。在纬度较低的位置,旋转力作用强,欧亚大陆已经被一连串内海海峡所分离,只有旋转力较弱的高纬度区,古大陆还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是从北欧到西伯利亚广阔而古老的大陆地区。这是古大陆受力最小的区域。最后的冰川从这里融化,在地势和旋转力的作用下向南滑行,穿过整个欧亚大陆,划入南太平洋中,这可能就是所称的第四纪冰川时期,地球上最近一个冷期,从那以后,地球真正变得温暖了。
第四纪冰川时期,非洲、澳洲、美洲可能已经与古大陆完全分离了,最有力的佐证是这些洲没有冰川滑过后形成的沟壑纵横、千姿百态的溶岩地貌(喀斯特地形)——我不很清楚,如果有哪个洲上有喀斯特地貌,说明直到第四纪冰川时代,它仍是与古大陆相连的(也不是绝对的,分裂出去的大陆也被冰川覆盖的可能性也有,此后融化破碎,划过大陆形成喀斯特地貌也为未可知。)。
在最后的冰川横过大陆滑入海洋起,地球陆地基本上处于冰川时代,陆地在冰川时代就已经开始漂移,漂移经过的区域影响了陆地的气候,影响陆地生命的进化历程。
冰川时代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冰盖覆盖整块古大陆的完全冰川时代;在气温有所回升和旋转力作用下冰盖破裂解体大范围滑入海洋的冰川大滑落时代;此后就进入了参差错落的不完全冰川时代。在这个时期,低纬度的冰雪逐渐消融,顺着冰盖滑入大海时在陆地划出的沟壑流入大海,河流形成了。大陆北部高纬度上的冰盖还完整地保存着。古大陆的活力先是从较温暖的低纬度开始,而低温的北部高纬度大陆长期处在原始的冰封状态。大概就在这个时期,在西、南、东方向上断裂漂移。生命在低纬度温暖陆地上逐渐兴盛,随着陆地的漂移,不同的物种被大陆带到了不同地方。这个时期可能就是所谓的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时期。寒武纪属于冰川三期时代,受冰川影响,地球气温仍不高,所以寒武纪动物大多是冷血类的两栖动物。植物以耐寒针叶林和从海洋植物进化出孢子蕨类植物为主。在原始的处女陆地上,这些动植物空前繁荣地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统治地球的动物就是恐龙。
第四期冰川时代的到来结束了陆地的第一个生命繁荣期。这个时期开始的原因是地球气温继续上升,冰川线不断向北推移,北部大陆的冰盖开始松动,加上大陆断裂漂移引起的一系列剧烈地质活动——地震、火山喷发、造山运动、令这块古大陆再也不能安稳沉睡,因为振荡和融化,北部冰盖开始断裂解体顺着地势向低纬度滑动,滑过整个欧亚大陆,掉进南太平洋中。这个过程就是第四期冰川时代。
第四期冰川时代是地球上又一个完全的寒季,冰川在整个欧亚大陆上蔓延滑行,一度覆盖了整个大陆,身体小巧灵活的两栖动物来得及重新躲入水中,但大多数的大型动物在这个时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庞然大物的冷血两栖动物时代宣告结束。澳洲会是一块在三期冰川时代就断裂漂移出去的大陆,因为到现在爬行动物在这块大陆上还相当繁荣昌盛,还有其它一些看起来稀奇古怪的动物种类。这些动物既是适应热带(不对,澳洲生物圈基本属于南温带,与古大陆有近似的气温条件——所以,澳洲动物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冰川以前古大陆爬行动物的风貌。)
第四纪冰川是最后的冰川时代,从此以后冰川不再统治大片的陆地,温暖的陆地时代开始了。
冰川时代让陆地变得沟壑纵横,山川湖泊、河流参差纵横,空间地理环境的复杂化为物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气候和环境影响着物种进化的程度和速度,宇宙进化到生命链条,看起来是气温——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力——对演化进程起着决定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