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新闻的图片_关于气候的新闻
1.全球变暖有哪些不同的发声?
2.5条重要的地理新闻!@
3.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象频发,这些极端气象都有什么?
4.河南十大气候 寒潮,台风,强降雨雪都经历过
5.持续的升温将带来什么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含哪些?
暴雨天气可能会在半个月以内结束,具体的时间需要参考当地的气象预报。
每到9月份和10月份的时候,黄河下游都会出现暴雨天气,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下游的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来自南方的暖空气进行了对冲,所以形成了剧烈的暴雨天气。与此同时,暴雨天气下的居民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尽量不要因为暴雨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黄河中下游的天气情况的新闻,因为中国多地遭遇到了连续的暴雨天气,黄河中下游的多个省份已经出现了第3号洪水。与此同时,有些地区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已经达到了50毫米左右,局部甚至可以达到70毫米,这个降雨量已经可以达到特大暴雨的程度了。
二、暴雨天气可能会持续半个月时间。
从往年的经验来看,黄河中下游的暴雨天气会持续一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进入10月份之后,北方地区会普遍大面积降温,天气会变得越发干燥,暴雨的天气会逐渐减弱。这个气候特征几乎已经成为了北方地区的显著气候特征,很多居民表示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今年的情况来说,今年的暴雨天气似乎来得更为猛烈。
三、各个地区需要参照当地的气象报道。
经验总归是经验,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气候问题。对于经常需要外出的居民来说,居民需要严格按照天气预报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北方地区的暴雨天气并不会持续太久的时间,但降雨的程度和强度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非常大,所以居民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同时也需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全球变暖有哪些不同的发声?
到2020年,中国出现了较多的极端高温,共有256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监测标准,其中有贵州罗甸(41.2℃)等69个站日最高温度超过了历史最高点。从2020年7月11日到2020年9月3日,江南东南部和华南东部等地的高温天气持续了一段时间,为1961年以来的第二长时间。
从降水量来看,据《公报》统计,到2020年,中国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0.3%,是1951年以来的第四大降水量,松花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则是196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极端降雨增多,到2020年,中国发生37次地区性暴雨过程,降雨量比常年高出24.1%,是1961年以来降雨量第二多的一年。自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最严重的洪水。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当天举行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气温偏高,降雨量大,气候年景偏差,与近十年来的平均水平相比,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首先是热带海洋信号,从2020年冬天开始,热带印度海洋温度异常变暖,夏天到1961年为止历史上最温暖,与弱阿尔尼诺的影响重叠,汛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其强度超过1998年和2016年,其次是冬天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多(1981年以来历史第二)
此外,2020年汛期中高纬环流的经向性较大,冷空气过程较频繁,使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长江流域长期相交。
该公报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强降水和极端高温不断增加,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频繁的极端天气。
据宋连春介绍,受全球气候回暖的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的频率会增加,强度也会增加,亚洲高山区冰川冻土和积雪也会持续退缩,冻结圈的灾害频率会增加。他说,要尽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践低碳生活,减缓气候变化,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积极构建世界和地区气候变化的早期警报和防御系统,提高气候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提高灾害和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5条重要的地理新闻!@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我们可以设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这个玻璃温室让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他们的依据是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现在人们达成了共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51吨。
猛犸象因为气候变化而最终灭绝
科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任何理论在没有确定之前是可怀疑的,而且这种怀疑的精神一直是科学具有魅力的原因。当全球变暖的声音发出,并且已被一些人认可时,很快就有另外的声音来提醒世人。
1万年前猛犸象因为气候变化灭绝了,我们不想看到北极熊也遭这种噩运
麻省理工工学院的地球、大气科学专家理查德?林德森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其实,在1991年,林德森就曾和美国前副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在美国国家质询会上爆发过一次激烈的争论。当时的戈尔还是个年轻气盛的参议员,列席了国会关于气候环境问题听证会,林德森则是接受听证的学术专家。会上,林德森猛烈批评戈尔关于全球环境的问题认识极为片面且缺乏某些必要的研究常识。首先,林德森认为地球气候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期间存在各种复杂的原因,而不是如“全球变暖”支持者所说的那样仅仅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因。他在2007年曾在《新闻周刊》杂志撰文指出20世纪全球温度上升最快的阶段是1910—1940年,此后则迎来长达30年的全球降温阶段,直到18年全球温度重新开始上升。如果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解释1940—18年间的降温阶段。众所周知,这30年是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的时代,即所谓战后景气时代。
加拿大首位气候学博士蒂莫西将自己的疑问写成《全球暖化:有硬数据支持吗》一文,他说:“有人提到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会‘超出地球恒温的安全警戒线’,有地球恒温这样的东西吗?难道他没有听说过冰河期吗?在20世纪70年代,热门话题是全球冷化,现在是全球暖化,低几度和高几度都会有灾难,难道目前地球的温度就是最理想的?”
2007年3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纪录片《全球暖化大》,以全然迥异于当前主流观点的态度,讨论全球暖化的议题。这部影片不断提出“暖化现象并非人类活动所致”的说法,并访问多名气候学家,最后结论认为太阳活动才可能是暖化的主因,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微不足道。
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地球的保护伞大气层就会遭到破坏,结果是有害的光线就会令大地生物灭绝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象频发,这些极端气象都有什么?
1、2010年初准葛尔盆地、蒙古国严重雪灾。
2、2010年冬奥会2月在温哥华开幕。
3、2009~2010年全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4、海地大地震,造成严重经济社会动荡。
5、2010年初云南、四川西部出现持续高森林火线,并出现多处火灾。
2月2日:
1. 上海世博会将设气象连动预警。
2. 山西1月份煤炭产量预计同比增长85%。
2月3日:
1.连降暴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高度戒备:由于连续两天暴雨倾盆,2号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的官方统计,但有居民拍摄到了有人被洪水冲走的录像。暴风雨使得多所学校和多条公路被迫关闭,上万居民用电中断。气象部门提醒当地居民最好不要外出。
2.波兰面临近30年来最大雪后水灾威胁:波兰水文地质专家2日警告说,入冬以来波兰遭遇多年未遇的大雪加寒流天气,造成积雪难以及时融化,随着气候转暖,冰雪融化,波兰全国范围内将面临自19年以来最大的雪后水灾威胁。
2月4日:
1.松褐天牛威胁黄山松 黄山紧急清理枯死松树近7万株:黄山近期全面清理枯死松树69530株,并投资近亿元,从里向外设置3道防线,防治松褐天牛,保护黄山松的生态安全。
2.进入冬季以来,云南、广西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目前当地正全力抗旱救灾。
3.日本硫磺岛附近海底火山喷发:日本硫磺岛近海的一座海底火山3号喷发,导致海面发生大规模海水喷溅,大量浓烟喷涌而出,高度达到约100米。气象专家表示,这次海底火山喷发可能形成新的火山岛。硫磺岛附近的海底火山上次喷发是在2005年。
4. 北京将从河北调水3亿吨 海水可能成饮用水源:2010年市水务工作会议召开。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透露,今年本市将修订现有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新办法有望于年内出台实施,其中针对恶意拖欠水费的用户,新办法将明确给予罚款的处理。此外,对偷水、拖欠水费、浪费用水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法,将在媒体上曝光。另据透露,今年本市启动海水淡化的前期研究工作,海水将有望成为北京市的饮用水源。
2月5日:
1. 辽东湾海冰范围增至92海里:今天辽东湾海冰浮冰外缘线增至92海里,创今年海冰范围之最。专家提醒,相关部门应加强防范,关注后续发布的海冰预警信息。
2月6日:
1. 贵州黔南:万亩梅花盛开:近日,地处贵州黔南的荔波县万亩梅花争相盛开,花香四溢。这里素有十里梅海、万亩梅林之称,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野生梅林。
2. 美国中大西洋地区遭遇罕见风雪:美国包括首都华盛顿在内的中大西洋地区5号遭遇罕见风雪,美国国家气象局预计华盛顿地区降雪量可能创下百年来最高水平,达到76厘米。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下令进入紧急状态。华盛顿地区3个机场取消了5号晚至6号起降的航班,大部分开往华盛顿南部的客运列车停运。
3. 墨西哥暴雨肆虐 至少15人死亡:墨西哥本周以来暴雨肆虐,在过去四天里,一些地区的降雨量超过正常值的八倍。在受灾严重的米却肯州和瓜纳华托州,洪水冲毁河堤,造成包括5名儿童在内的15人死亡,高速公路被封,因暴雨引发的洪水让数以千计的家庭受灾。
4.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冥王星正在变红:最近,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望远镜提供的相关图像发现,冥王星正在变红。冥王星大气中含有很多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甲烷,在太阳风及其他因素作用下,氢原子逃逸,冥王星表面含碳丰富的区域便呈暗红色,但专家认为,如此剧烈、快速的变化,目前还很难解释原因。
2月7日:
1.包西铁路延安新宝塔山隧道贯通:包西铁路延安新宝塔山隧道昨天顺利贯通。新宝塔山隧道位于延安市区,全长2166米,是包西铁路地质最复杂的隧道之一。包西铁路开通运营后,将以煤炭运输为主、客货兼顾。
2.百年难遇暴风雪“冻结”华盛顿:一场近百年罕见的暴风雪从当地时间5号下午起席卷美国中大西洋地区,覆盖范围包括弗吉尼亚州至新泽西州南部,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为严重。
3.北极变暖速度快于预期:一个由来自27个国家的37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日前发布研究结论公报说,北极变暖的速度要快于科学家此前预期。照此速度,北极将在2013年至2030年出现夏季无冰现象,比此前预期的2050年大大提前。
4.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旅游区的山顶公园上出现海市蜃楼奇观,云雾缭绕的山顶上出现了沧海楼的影子,朦朦胧胧的影子被光环环抱着,时隐时现,每次出现约3到4秒钟,随后自然消失。
2月8日:
1.青海柴达木盆地现冬日地气蒸腾景观:因地下水增多,地域广阔,青海柴达木盆地北边的党金山口附近,近日出现了地气蒸腾景观,远处的雪山被旺盛的地气虚化为白色的帐幕,时隐时现。
2.暴风雪席卷罗马尼亚近半国土:在今年连续多场大雪后,暴风雪近日再次席卷罗马尼亚近半国土,其中首都布加勒斯特及周边9个县受灾严重,处于大风暴雪橙色警报状态,所有学校周一停课。全国130条县级公路关闭,所有国家公路禁止卡车通行,许多列车晚点甚至被临时取消。恶劣天气还导致汽车连环相撞等恶通事故。
3.巴西:推广生态农垦可促进亚马孙雨林保护:巴西目前在亚马孙雨林中推广的实验农场有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样板,促进雨林生态保护。 以往,砍树、烧荒、种草和放牧的破坏性牧垦成为公认的最大雨林杀手。而这些实验农场用作物轮种方法,新模式不仅可以延长土地使用时间,还可提高土地生产效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助于减少乱砍滥伐。
4.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增加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量
芬兰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土壤中被循环利用的有机碳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的情况下,土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将随之增加,并远远超过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研究人员建议,有关机构在预测气候变化结果及寻求应对政策时应更细致地考虑这一因素。
2月9日:
1.蒙古国遭遇30年罕见雪灾:牧民损失惨重蒙古国日前遭遇30年来罕见雪灾。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统计,极端恶劣天气已造成全国近200万头牲畜死亡,牧民可能因此会总共损失300万到400万头牲畜。目前,灾区牲畜饲料储备不足,虽然包括饲料在内的各种救灾物资正在紧急运往灾区,但由于牧区几乎都是土路,被雪覆盖后,运送物资的车队平均每小时只能行进20多公里。蒙古国预计,受灾牧民至少需要600万美元援助
2.“失落的文明”现身巴西亚马孙丛林:巴西考古学家近日通过研究一些由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发现,巴西亚马孙丛林中曾存在过一个未知的文明。
2月10日:
1. 阿富汗连日雪崩 死亡人数升至157人:由于连日大雪,位于阿富汗北部帕尔万省的萨朗山口,从8号开始发生多次雪崩,目前已造成至少157人死亡,约400人受伤。救援队伍今天早晨从雪崩现场救出6人。由于还有大量人员被困,预计死亡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
2月11日:
1.天公作美 “及时雪”暂缓冬奥无雪危机: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在即,10号一场“及时雪”让冬奥主赛场塞普里斯山面临的无雪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不过,由于降雪不够充分,组委会从别处调雪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2.珍稀陨石有望透露宇宙起源新信息:在法国,一块曾险些被当成垃圾扔掉的石头最近被专家鉴定为已有45亿年历史的珍稀陨石,它有望帮助科学家发现一些关于宇宙起源的新信息。这块陨石重1.3公斤,是一位法国旧货商人2001年在非洲购买的。
2月12日:
1.庐山、张家界等景区出现雾凇:受雨雾和冷空气影响,江西庐山和湖南张家界这两天分别出现了美丽的雾凇景观,处处“玉树琼枝”,迎风摇摆中透出清新雅致、美不胜收的雪景。
2.湖南:凤凰春早梅花开:“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正值腊月时节,湖南凤凰古城中的梅花纷纷提前绽放,由于当地近期气温持续偏高,导致梅花花期提早了半个月。
3.突降暴雨 墨尔本大范围交通瘫痪:澳大利亚墨尔本市11号晚高峰时段突降暴雨并引发洪水。大水冲毁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大范围交通瘫痪,很多人被困在路上。救援部门共接到700多个求救电话。到今天早晨,仍有1500户家庭没有恢复电力供应。
2月13日:
1. 新疆西部、西藏东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山西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湖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安徽南部局地有大雪;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江西东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贵州中部的局部地区有冻雨。
2月14日:
1.春节期间 南方多雨雪受冷空气影响,从昨晚开始,上海、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明显的降雨或降雪天气。除夕之夜,瑞雪适时光临了上海、南京,飞舞的雪花和绽放的礼花将夜空点缀得分外绚烂。但随着积雪变厚,环卫工人清扫爆竹屑的难度大大增加。根据江苏省气象局今天凌晨发布的暴雪蓝色预警,未来三天,南京仍将以雨雪天气为主。在此次冷空气过程中,安徽省共有70多个县市出现了积雪,安庆、蚌埠等地的轮渡交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月15日:
1.敦煌新发现重要文物点24处:敦煌市在日前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重要文物点24处,其中包括极有价值的3处汉代烽燧和1处汉唐古墓群,出土了一批简牍、丝绸等物件。
2.南方降雪减弱 北方大风降温:继除夕夜"飞雪拜年"后,今天飞扬的雪花依然在南方部分地区停留,增加了喜庆的年味儿。不过,降雪也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影响。浙江北部、江苏苏北和淮河以南地区,普遍出现积雪,安徽、贵州部分道路出现结冰情况。目前,这些地区正在协调各方力量,疏通结冰道路。受雨雪天气影响,部分公路和民航客流转向铁路,湖北和苏皖地区的铁路客流预计增长10%。据中央气象台监测,目前,南方降雪趋势开始减弱,北方部分地区出现4--5级大风,气温随之下降了4--6摄氏度。
2月16日:
1.黄渤海海冰冰情呈缓解趋势: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今天16时发布的海冰警报显示,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为98海里,较昨天缩短2海里;黄海北部,渤海湾和莱州湾浮冰最大外缘线比昨天缩短了6到7海里。据预测未来5天,黄渤海海冰冰情将呈减缓趋势。
2.连日暴雨导致意大利南部发生百余起泥石流:连日暴雨导致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区发生100多起泥石流。在小镇马耶拉托,15号,200多户居民因泥石流紧急撤离,虽然无人受伤,但多处房屋被泥石流吞没。
3.巴西“清洁海滩运动”还自然洁净本色:为改变垃圾众多的现状,巴西里约热内卢地方日前在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建起“垃圾数量公示牌”,希望对游客起到警示作用。里约热内卢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巴西希望通过海滩“清洁运动”,让更多民众养成对环境的自觉维护意识,打造清洁的市容市貌。
2月17日:
1.新疆:塔河油田发现一亿吨稀油油藏:春节期间,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河油田发现了一个1亿吨级的稀油油藏,为塔河油田2015年实现年产原油1000万吨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辽宁兴建全球最大沼气发电项目:全球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日前在辽宁法库县动工兴建。项目利用当地奶牛业产生的粪便,建设17个沼气发电工程,年产沼气3亿立方米,年发电总量6亿千瓦时。
3.节后春运高峰来临 铁路客流逐步升温。
4.海地地震破坏程度超印度洋海啸:美洲开发银行16号发表报告,认定海地地震的破坏程度远超2004年印度洋海啸,可能是现代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一次自然灾害。报告估计,包括重建费用在内,与海地地震相关的经济损失介于80亿至140亿美元之间。海地官员估计,地震造成至少21万7千人遇难。
5.预测显示今年日本樱花季较往年提早一周:日本气象厅今年首次将预测樱花花期的工作委派给民营的气象机构。根据三家民营气象机构15日提供的预测数据,今年日本各地樱花的开放时间要比往年提早一周左右。
2月18日:
1.广深港高速铁路首段轨道板铺设完工:春节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广深港高速铁路广州南站屏山涌段轨道板铺设完工,为广深港高铁广州至深圳段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2.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官兵,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在世界极度贫水地区--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打出第一口可直接饮用的水井。
3.中俄交界今天发生6.5级地震: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今天上午9时13分,在我国与俄罗斯交界靠近吉林省珲春市的地方发生6.5级地震,目前没有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此次地震震源较深,地震专家表示不会造成较大破坏性影响。
4. 张家界疑似虎照可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猫。
2月19日:
1.新疆:“闹海风”袭击吉木乃:2月17日晚,新疆阿勒泰通往吉木乃的229省道上,20多辆汽车、121名群众遭遇“闹海风”袭击,新疆军区阿勒泰军分区官兵紧急前往救援,奋战13小时将受困群众全部成功救出。闹海风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之一,是大风经峡谷挤压形成的回流性强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
2.四川双流机场遭遇今年首场大雾:四川成都双流机场今天遭遇新年首场大雾,造成机场关闭4个多小时,113个进出港航班延误,上万名旅客受影响,下午4点后航班逐渐恢复正常。
3.香格里拉:干旱六月后迎来第一场瑞雪:遭遇60年未遇的重大干旱的云南香格里拉昨天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当地森林火险指数和旱情得到了降低和缓解的同时,还给香格里拉带来美不胜收的皑皑雪景。
2月20日:
1.江西开展新春万人植树活动: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江西南昌数万干部群众种下了银杏、桂花等树木共一百万株,以实际行动共建“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江西新春植树活动已连续开展了9年,共植树7200多万株。
2.暴风雨侵袭葡萄牙马德拉岛。
3.节后返程高峰来临 各地力保安全有序:春节长结束,公路、铁路、航运迎来客流高峰,各地取措施,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南下广东的旅客中,主要是来自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务工人员,以每趟列车载客2000人计算,高峰时期,广州火车站每小时到达客流人数超过3万人,广州站设置了7条通道检验回程车票,同时警方也加派人手确保站场治安。
河南十大气候 寒潮,台风,强降雨雪都经历过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象频发,这些极端气象都有台风,冰雹,洪涝,高温天气沙尘暴等等。
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正在慢慢的凸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一些怪异天气的出现就是因为全球变暖等原因导致的,而这样的天气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和困扰,所以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好才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
美国频频出现暴雪天气在一些媒体报道的新闻中我们可以得知,接连半个月以后美国的某些地区频繁的发现暴雪低温的天气,这样的天气是突然就出现的,所以来不及取一些措施而导致了十几个人已经丢失了生命。
为什么会频繁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很多专家和气象局反应出来出现这种冷暖差异显著的情况是因为大气流活动异常,而大气流活动异常是因为全球变暖加剧了气流的异常活动。所以说罪魁祸首还是因为全球变暖,而全球超暖的原因是因为人类过度利用,造成了生态不平衡才引起气流的频繁波动,首先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气流不平衡性的现象因为全球变暖的现象产生,有中国的气候专家研究出来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其他各个地区的两倍到三倍,这样的情况产生会导致大量的冰川融化,而我国的北极的监测温度也才负十度左右,这样温暖的气候会导致气流发生偏转和移动,从而气候才会收到这么大的影响。
很多北美地区已经多次发生天气的灾害事故,如果还没有取有用的措施可能就会造成更加恐怖的局面!
人们能够弥补的措施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要各国能够解决能源利用率的问题,虽然说每个国家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煤油天然气以及一些其他的能源物资,但是除了减少使用物资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问题,提高利用率!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过多的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吸收可能就会造成气流的不稳定,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步行,乘坐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
多种植树木,树木不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可以净化空气优化环境,能够让地球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些措施并不是一下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慢慢的实施坚持下去!
总结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过度利用所以也要人类来挽救!
持续的升温将带来什么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含哪些?
12月28日,河南气象局召开新闻通报会,正式发布2019年河南十大天气气候,寒潮,强降雨,强降雪,高温都经历过,最严重的还是“温比亚”台风。
10. 3月中旬遭遇强风袭击3月15-16日,河南省出现大风、寒潮天气,各站极大风速均在10米/秒以上,沿黄及以北大部超过20米/秒,新乡局地最大瞬时风速达30米/秒;有24个站达寒潮标准,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京广线以东地区。受其影响,河南省有40个站出现倒春寒,有42个站出现轻到中度的晚霜冻。大风导致部分地区农作物及蔬菜大棚、太阳能发电板、输电线路等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9.12月初河南省出现持续低温过程12月4-10日,河南省出现持续低温过程。这次低温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伴随雨雪等特点。最低气温连续降温幅度在8.6-15.4℃之间,除豫西南外,河南省95个县(市)降温幅度在10℃以上,尤其是沿黄及以北地区大部以及豫东东部地区降温在12℃以上。降温伴随雨雪过程,有效改善土壤墒情。此次低温过程,有效地改善了空气质量,解除了前期持续10天的重污染天气过程;低温也能降低各类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春季病虫害的危害,但对设施农业生产有一定不利影响;此次低温过程使人体感觉异常寒冷,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8.秋冬季河南省出现近10天大范围雾霾天气11月24日-12月3日,河南省出现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其中11月27-29日,河南省京广线以东地区出现大雾,商丘、周口、开封、漯河、许昌、驻马店六地区大部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强浓雾,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浓雾。河南省北部和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严重,重度及以上等级污染日数长达7~9天,并出现1~2天的严重污染,11月28日省会郑州空气质量指数高达420,为此次重污染过程中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最。
7.5月中旬强降水导致多地出现洪涝灾害5月15-20日,河南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豫西南大部、豫南东部和豫北局部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南阳市平均降水量达115.3毫米,河南省共有22个县(市)出现暴雨,淮滨、南阳2县(市)为大暴雨;范县、荥阳、内乡、镇平、南阳5县(市)日降水量突破5月历史同期极值。暴雨和大风造成多地出现城市内涝,市内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即将成熟的冬小麦倒伏。?
6.4月多地出现罕见暴雨天气4月中下旬河南省出现了2次暴雨天气过程,分别是4月11-13日,商丘、周口、漯河和南阳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南阳局地出现大暴雨;4月20-22日,黄河以北和洛阳、平顶山、南阳、信阳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邓州、汝阳、林州3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4月历史同期极值,尤其是林州、台前、汝阳、滑县、永城、柘城、漯河、邓州等8个县(市),在建站至2019年的60年左右的时间内,4月份出现暴雨次数仅为1-5次,因此这8个县(市)今年4月出现暴雨是比较罕见的。
5.6月多地降水突破历史同期极值6月18-19日,河南省沿黄及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周口-驻马店-南阳一带过程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局部超过150毫米,南阳西峡、淅川和驻马店西平3站日降水量突破6月历史同期极值。6月25-26日,河南省沿黄及以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大部地区过程降水量超过50毫米,豫北局部达100毫米以上,淇县、沁阳2站日降水量突破6月历史同期极值。焦作市区1小时降水量达58毫米,造成城市内涝。
4.夏季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今年夏季河南省平均高温日数为25.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6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五多。7月15-26日,河南省出现今年最强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河南省平均高温日数9.5天,有107个县(市)高温日数超过5天,其中60个县(市)达10~12天,主要分布在中东部、豫北和豫南的部分地区;有23个县连续高温日数达到或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7月25日高温覆盖范围和强度最大,河南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8.0℃,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站有117个(占总测站数的96%),37℃以上的站有102个(占总测站数的84%),焦作最高达40.2℃。
3. 4月初晚霜冻和倒春寒引发冻害4月3-7日,河南省出现大范围的寒潮、大风天气,3日起河南省气温自北向南快速下降,4日北中部最高气温较2日降幅在20~28℃,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降至10℃以下,最低气温沿黄及其以北降幅在10~17℃,其他地区6~10℃,共有52个站出现寒潮;3日和6日河南省出现7~8级左右偏北风,北中部阵风9~10级。豫北和中西部部分地区共23个站出现轻度晚霜冻,河南省均出现倒春寒。此次灾害使正处于抽穗期的冬小麦、蔬菜、果树等遭受冻害,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
2.1月上旬寒潮暴雪强势来袭,多站降雪突破极值1月3-5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10毫米以上暴雪天气,中南部大部地区出现20毫米以上大暴雪,其中信阳、驻马店和南阳部分县市出现30毫米以上特大暴雪,河南省有12个站日降雪量突破建站以来1月历史同期极值。豫南积雪深度多在20厘米以上,鸡公山最大达41厘米。此次降雪对各地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工业生产、设施农业等带来较大影响和危害,但对净化空气质量、降低森林防火等级、补充水库蓄水量、增加土壤墒情、降低病虫害十分有利。
1. 台风“温比亚”袭击豫东造成严重洪涝灾害8月17-19日,受台风“温比亚”登陆后减弱的台风低压影响,河南省出现今年汛期最强降水过程,京广线以东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商丘、周口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共有8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夏邑站355.2毫米超过历史极值的两倍,商丘站363.6毫米接近汛期总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受其影响,商丘、周口等地出现严重的城乡内涝,京九和陇海铁路商丘境内限速运行,部分城市电力短暂中断、列车晚点、航班延迟或取消。
据《欧洲时报》报道,当地时间9月17日,法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称,温室效应问题比人们先前想象的还要严重,最坏的估计是: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增高7摄氏度。那么,持续的升温到底将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我通过梳理相关科研报道、新闻事实,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归纳:
(1)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温室气体(CO2/N2O/CH4)浓度的增加,会降低释放到大气外的红外线辐射量,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量达至新的平衡。这种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
(2)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结构性破坏: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以及其他对环境有害的气体,环境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和破坏,导致地球上不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灭绝或濒危;由于全球变暖,局部地区干旱化趋势明显,干旱化伴随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并且会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由于缺乏水分和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产量降低,能供养的动物数量锐减,导致物种的灭绝或濒危概率提升;
(3)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4)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5)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 历史 记载以来,中国已有12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了沙漠,特别是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就有500万公顷。
(6)危害生物 健康 :臭氧层破坏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迁:全球的气温会持续升高;海平面持续上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速度改变,人类免疫系统降低、增高白内障及皮肤癌的罹患率等。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所影响的范围除上述之外还有方方面面,所以减缓温室效应,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那么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又包含哪些呢?
(1)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以来,由于人们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
(2)人口大量增加,生产生活活动剧烈:全球人口数量增加,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等人类行为都将导致大气中CO2增加;
(3)臭氧层破坏:平流层中有 90%的臭氧,吸收对人类 健康 有害的紫外线,日常生活和工业制程中使用的人造化学品,造成臭氧层的损耗。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如氟氯碳化物等,在平流层通过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导致臭氧洞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
(4)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权威专家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5)森林锐减: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在破解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迅速的国家,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然而,美国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如此一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排放特征、未来趋势及气候政策愈益成为 社会 各界关注的热点。
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2030年左右,将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同时将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鲜活经验,对于当前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