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日天气气压多少_上海今日天气和气压
1.如何在中国气象网上查实时气压
2.上海天气预报为何总把上海最低温度报得偏高?
3.全国多地气温升破历史极值,为何今年正月的气温这么高?
4.江浙沪连发147条气象预警是真的吗?
5.一高气压天气系统位于上海市正东方向海面,上海市吹什么风?
近十天很难说的准的,温度正在缓慢上升中,只要不是阴雨天,就不会感到冷,基本上一件外套加上薄的羊毛衫就可以了
以下是上海气象台发布的清明期天气展望
上海市天气预报
降水:4日~5日前期受高空低槽影响,本市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5日夜里到6日前期,本市阴有中雨;受冷空气影响,6日后期转为多云。
气温:4~5日气温平稳,维持在12~17℃,6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最高气温下跌至8~10℃。
大风:4~5日受低压槽发展影响,本市东南风4~6级,长江口区阵风6~7级;6日风力较大,将出现5~7级偏北大风,长江口区6~8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阵风可达9级。另外,华东沿海海面有8~10级大风。
本市具体预报如下:
4月4日: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气温12~17℃。
4月5日: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夜里转中雨,气温13~17℃。
4月6日:阴有小雨,下午转多云,气温7~10℃。
如何在中国气象网上查实时气压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
1.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上海气温最高的是7、8两月,这些年上海的夏天越来越热,超过35℃的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通常是春节期间)最冷,暴冷的天数虽然不多(一般持续3天),但江南的湿冷连北方人都喊吃不消,常刮刺骨的偏北风,不穿一些厚实保暖的衣物不行,手套、围巾、帽子也要全副武装。降雪的日子不多,有时终年无雪。3月到5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最好的旅游季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忽晴忽雨,20多天的雨量约占全年的1/4,这段时间不宜出游。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这两个时段游上海一定要带好晴雨伞,好在此时气候炎热,晴天也可用作遮阳避日。
上海日出日落时间为:冬至6:49日出,16:57点日落,夏至4:50日出,19:01日落。
上海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最高温度
7.6 8.7 12.6 18.5 23.2 27.8 31.8 31.6 27.4 22.4 16.8 10.7 19.9
平均最低温度
0.3 1.1 4.9 10.4 15.3 20.1 24.7 24.7 20.5 14.3 8.6 2.7 12.3
平均降水量 44 62.6 78.1 106 122.9 158.9 134.2 126 150.5 50.1 48.9 40.9 1123.7
2.地球变暖,上海自然也难躲过。“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气象专家介绍,上海度过了1988年以来连续第16个暖冬,且气候变暖的趋势有增无减。
明天是世界气象日。围绕今年的气象日主题“我们未来的气候”,市气象局昨天举行了科普报告会。专家指出,即使从现在开始,所有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也要持续几个世纪。未来50年到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暖”方向发展 ,增暖的速率还会加快。
今年冬天申城有17天气温跌到零下,比去年多了10天,许多市民由此猜测暖冬从此告别申城。但据上海气候中心专家徐家良介绍,是否暖冬主要看当年冬季12月、1月和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是否超出了过去30年的气温平均值,并且每过10年,30年的气温平均值就要更新一次。今年上海冬季平均气温为6.6摄氏度,虽比去年冬天的7.9摄氏度低,不过比起11年~2000年的冬季平均值还是高出了1.1摄氏度。温增多、梅雨少雨、冬天不冷……日益明显的气候异常究竟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有关?从2月12日召开的上海区域气候变化轨道工作建设研讨会获悉: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专家小组正在对华东地区气候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尽快解开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等种种“迷雾”。
中国气象局专家陈葆德博士指出,整个华东地区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明显。梅雨这个初夏季节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近几年持续时间短,36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频频出现,今后,“梅雨”定义可能将重新制定。
在区域变化研究中,台风也是一个重点。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雷小途博士介绍,目前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台风强度越来越强。虽然过去一段时间内,没有正面登陆华东地区的台风,但不表示未来没有。有关专家正着手制定一份未来20年至30年华东地区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
3.上海地处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东亚季风盛行的北亚热带地区,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上海受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常年11月至翌年2月盛行冬季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4~8月盛行夏季东南风, 暖热湿润,但7、8 月间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下,有时出现西南风高温干燥天气;3月和9月至10 月的前期是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一般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 低温阴雨天气较多。
上海的主要气候特征: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但冬季常有寒流;雨热同季, 降水充沛,但变率较大;光温协调,日照较多, 但年际多变。据上海(1873~1994 )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年平均气温15.5℃,以1月最冷,平均气温3.4℃;7月最热,平均气温27.5℃。常年4月1日终霜,11月16日初霜, 平均无霜期228天,10℃以上活动积温4934℃/日,仅次于四川盆地及杭州、安庆、武汉、 宜昌一线以南地区。全年降水总量平均为1149.8 毫米,降水日数131天。4月至9月平均各月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这6 个月的总雨量约占全年总量的70%。6月和9 月是两个明显的多雨
月份,月雨量都达到150毫米以上,分别是由梅雨和秋雨(包括热带气旋)造成的; 各月日照都在150小时以上,其中7、8两月高温伏旱期间的日照多,分别达251和260小时。 10月气候凉爽,晴多雨少,昼夜温差较大。
概括地讲:上海地区的气候具有三个特征。
一、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但寒流常有
二、雨热同季、降水充沛,但变率较大
三、光热协调、日照较多,但年际多变
期待你的满意啊~~
上海天气预报为何总把上海最低温度报得偏高?
中国气象网上查实时气压方法:
1、打开://.nmc.cn/中央气象台的;
2、把鼠标移到首页两个字上会有提示的导航,选择最后一项“城市天气预报”;
3、在页面的右侧会出现最近天气实况,里面有实时气压。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气体压强?
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公式为P=ρ(密度)g(重力)h(高度)
全国多地气温升破历史极值,为何今年正月的气温这么高?
天气预报不准的七个理由
://news.xinhuanet/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江浙沪连发147条气象预警是真的吗?
全国多地气温升破历史极值,为何今年正月的气温这么高?
还没出正月,就有了夏天的味道。
20日下午两点多,北京的最高气温突破20℃。由于气温攀升,很多北京市民都脱去了厚实的羽绒服、棉袄等御寒衣物,换上了轻便的服装。不过从21日开始,北京的气温将阶梯式下降,预计23日和24日的最高气温会跌至6℃。此外,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北京北部地区有望迎来小雪或零星小雪天气。
河北:回暖加快 中南大部最高超20℃
20日,河北省中南大部气温稳稳站在20℃以上,邯郸周日最高气温将飙升到27℃。
天津:连续两天气温超20℃ 刷新历史同期最高值
20日中午,天津市多个辖区的气温突破了20℃。而最高温出现在天津市区,达到了23℃,刷新了1951年以来天津市历史同日温度的最高值,这也是自19日出现了21.3℃的温度后,连续第二次刷新的历史同期高温纪录。
恍若初夏 江苏气温突破25℃
高温天气还出现在南方。20日,江苏全省最高气温普通在20℃以上,其中宜兴突破25℃,较往年同期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不过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受冷空气影响,22日到23日,江苏省将迎来一轮降温,降温幅度在10℃左右。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刘梅:像最高气温来看,在20日到21日,全省都在23℃到24℃;22日到23日的时候,我们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会在10℃到15℃,最低气温将会在5℃以下。
上海:今日最高温或达23℃
上海的气温继续处在回暖状态,蓄势已久的白玉兰开始盛放,满树洁白,意味着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
据中国气象局官方消息,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区,气温普遍回升6~10℃,内蒙古东部、河北、北京等地气温回升达 12~18℃。
20日气象监测显示,全国共有365个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2月同期历史极值。
各地升温的原因是什么?来看看各地的气象专家怎么说。
各地气温飙升,影响原因其实各有不同。
据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介绍,近期河南气温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亚高纬冷空气势力较弱,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并且地面盛行西风和南风。
据河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江涛介绍,河北此次升温则是在暖气团的影响下,升温的地区特别是河北省中南部,长时间没有冷空气或冷空气势力很弱造成的。
在山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史茜表示,受暖脊与西南暖平流配合影响,地面偏南大风是造成升温的主要原因。
这是否与?梵风效应?有关?
普遍认为,焚风是一种由地形动力强迫引起的过山气流下沉造成的干热风,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可能出现。
事实上,气流在升降过程中是否发生水蒸气相变仅仅关乎焚风温度估算是否引入不同公式,并不动摇其暖性机制的核心要素:当空气块从地面上升时,理想状态下虽然没有得到或失去热量,但上升后气块因压力降低而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下降;当气块下沉,外界气压逐渐增大,气块体积被压缩,内能增加,温度也随之升高。
要是实在难以理解,还可以这样换位思考:一座高山,在不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谁翻过去时还不是两颊通红、全身脱水只剩伸着舌头喘气的份呢?
当然,体温再怎么飙升也比不上这种地形影响所带来的温度增量。
而此次升温,张江涛认为,太行山沿山一带确实受到焚风的影响,暖气团集中到了山前一带,暖气团变得更暖。
而根据实况,泰山山脉北侧气温高于南侧,济南、淄博风力也明显更大,也存在部分焚风效应。
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本次升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对山东来说,近日全省气温快速回升,大部地区光照充足,加速了冬小麦返青过程,对温室内蓄热增温及设施蔬菜产量与品质提升有利。
在河北,石家庄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专家曹春莉也认为,此次升温对农业影响不大,对主要作物小麦来说,现在的小麦还有耐寒能力,而且升温会促进返青。
而持续的气温偏高,在阳光、大风的加持下,河南全省旱情进一步发展,同时冬小麦受晚霜冻害的风险也在增高。
据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彤霄介绍,1月以来,河南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全省有78%的站点出现轻度及以上等级气象干旱,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大部。另外,据2月20日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网0~50cm资料显示,全省有49个(占21%)测站墒情不足,主要分布在豫北、豫西、豫西南及豫中局部地区。
目前,河南各地冬小麦已陆续返青,轻度缺墒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提高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率。但持续干旱将影响小麦正常拔节,并对缺墒且无灌溉条件的麦田有一定不利影响。
李彤霄提醒,冬小麦返青后蒸发量逐渐增大,墒情不足的地区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做好抗旱保墒准备,并科学做好春管,长势较弱麦田结合浇水做好追肥管理,长势偏旺麦田,适当推迟水肥,保障麦苗稳健生长。
一高气压天气系统位于上海市正东方向海面,上海市吹什么风?
对的,台风“烟花”来势汹汹。截至7月24日下午4点,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气象部门接连发布预警147条,并且仍在生效中。其中浙江80条,江苏47条,上海20条。其中,仅24日一天,截至下午4点,浙江省就发布气象预警79条,江苏省发布44条,上海市发布20条。
中央气象台消息,截至24日16时,“烟花”中心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方向约315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北纬27.4度、东经124.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最低气压为960百帕。
预计,“烟花”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中北部沿海靠近,强度变化不大,并将于25日夜里-26日早晨在浙江舟山到玉环一带沿海登陆 (台风级),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井有可能在华东地区回旋少动。
未来江浙沪的天气情况:
受台风影响,24日浙江省雨势进一步加大,中东部和北部地区将有大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台风影响期间 (23-29)累计雨量显示,浙江全省大部分地区200~350毫米、局部400~600毫米,个别地区可达1000毫米以上,太湖流域面雨量110~300毫米。
预计,24-26日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7-28日,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台风影响期间累计雨量: 苏南地区250~400毫米,沿江地区100~250毫米,江淮之间50~100毫米。
24日起,省内自东南沿海向内陆风力逐渐增大,陆上风力7~9级、阵风10~12 级;省内中南部沿海海面风力10~11 级、阵风12~14级;北部沿海9~11级、阵风11~13级。
东南风
风向从高压指向低压,也就是从上海正东吹过来,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
风向根据气压差大小及高压中心据上海市的距离远近略有偏差,形成东南偏东或东南偏南的风向。但大致方向为东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