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_美国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
1.美国本土三面环海,为什么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温带海洋性气候有何特点?这个气候分布在哪里?
3.美国本土大部分处于什么纬度 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中
4.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
5.气候类型分布和特征
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及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均有分布。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
北美洲的气候分布规律: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南北纵向分布,东岸气候类型分布面积较广,原因是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东部地区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原因是中部地区地形平坦、地势较低,连接北冰洋沿岸和墨西哥湾。夏季,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空气,皆可以长驱直入。
美国西部为高大山系,东部为高原和山地,减弱了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影响。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使得中部形成了南北贯通的长廊。冬季寒冷气流可到达墨西哥湾沿岸,春夏季节,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也能长驱北上,到达哈得逊湾附近。这就是美国冬季多暴雪、夏季多暴雨的原因。
美国本土三面环海,为什么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美国的平原面积很广,拥有的平原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比较多,其中美国最大的平原是美国大平原。下面我为大家整理来相关的资料,欢迎参阅。
美国最大的平原?美国大平原
美国大平原位于美国中部的美国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其外貌平整,缓缓向东倾斜,气候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地带性植物类型为草原型植被,由于不合理的开垦,曾一度黑风暴肆虐,在取一些列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后,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出口基地。
地理位置
作为一个自然区,美国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之一,它实际上一直延续到加拿大。在美国境内,它的基本界限是:西起落基山山麓的海拔1800米等高线一带;东到密西西比河谷地,大约沿着等高线为海拔300米的位置;北到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河(saskatchewan);南到得克萨斯州的南部。美国学术界对于大平原的东部界线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在西经?附近。
美国大平原包括有蒙大拿、怀俄明、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何马、得克萨斯等州。东西宽640公里,南北长约2400公里(加拿大包括在内)。其中土地面积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五分之一(153.6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只占全美人口的3.7%,人口密度很低,大约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除开边缘它是一块相当完整的平原,从西向东缓慢倾斜,人眼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坡度,大约每公里仅下降2米。沿着横贯全美的80号高速公路,穿行于这块广袤的土地,心胸顿感坦荡。一位旅美学人写道:"由来山色为诗魂,平陆应怜亦堪吟,灼灼物华竞畿甸,盈盈谷梁溢仓廪,尽目无涯追落日,人室有思解疑云,胸中自有丘壑在,生机勃发遍桃李"。
地质地貌特征
其下覆基岩为海相及浅水相的沉积岩,主要由缓缓倾斜的页岩、石灰岩、砂岩等组成,厚度可达5公里。本区大部分表层为年轻的陆相沉积洪积物组成,在北部还被更新世的冰川物质不连续地覆盖,还有黄土沉积物出现。总的来说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地质运动表现不太强烈。但有两个区域在大平原中形成显明的对照:l、巴德兰得(badland):形成了一个极易受侵蚀的地区,其基岩为页岩,偶而一次性的暴雨即可引起地面相当剧烈的侵蚀,形成了独特的深谷悬崖,在各地内有高出周围地表几百英尺的小丘壁陆地出现;2、黑山(blackhill):该区远远高出周围的平原地表,并有足够的雨量,使得松林、桦林生长十分繁茂。其中的基岩为砂岩,为良好的贮水层,为南达科他州东部的主要水源。
大平原的外貌平整,缓缓向东倾斜,唯有在三个区域被起伏所阻断:1、黑山区:它是一类结晶岩块(约50英里长,20英里宽,即80?32公里),侵入平整的平原沉积,形成一个起伏;2、沿科罗拉多至新墨西哥边界的一带,由一个熔岩盖所保持的古老侵蚀面横亘于平原之上;3、由松树岭断层(接近内布拉斯加至怀俄明一线)打破了平原的整体性,此区并有不同的侵蚀产生。同时由于气候及土壤条件,大平原也被称为"尘碗"(dustbowl)。
气候特征
气候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在冬季有寒潮时,温度可下降很多,严重的霜冻可分布到得克萨斯。但在冬季如有称作为钦诺克(chi-nooks)暖风时,它对农牧业却极为有利。在冬天和春天,这种风经常向东南方向吹送,融掉冰雪,提高温度,有利于牲畜的放牧。但当称作为伯利扎德(blizzards)的冬季风袭来时,产生风暴,并伴有大雪,对牧业造成极大的灾害。夏季白天很热,但夜晚凉爽,温度变幅很大,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相比,温差超过33℃。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局部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都相当大,给农业生产的稳定带来了很大威胁。
在大平原上,主要的天气灾害类型有以下几种:1、干旱:具有某些周期性的变化;2、尘暴:由于土地干旱、疏松,加上强风及气流的剧烈扰动,尘暴现象很多;3、洪水:尤其是夏季由于暴雨影响加之平原排水困难,时有洪水发生;4、陆龙卷:每年从4月起就经常地发生,虽然是局部性的,但破坏性却极大。
平原上的河流基本上都发源于落基山,从西向东越过平原最终注入密西西比河,比较著名的河流有密苏里河、普拉特河、阿堪萨斯河等。
典型的大草原
地带性植物类型为草原型植被,它是由短草(也称水牛草)组成,亦有散布的落叶树,最常见的为棉木树(Cottonwood)沿着平原河谷分布,在石质的非农业土地上还有松树等分布。由于人为影响巨大,草原被毁,过度开垦等,造成了大平原上的天然植被类型很不稳定。在开发前的天然草原,适合于大规模的放牧,一旦被毁弃,草原极难恢复。因此在大平原上植被与土壤的自然保护一直是一个重大问题。
土壤肥沃,适于农业耕作,有机质含量很高。但如无充分的湿度及生物的保护,极易受到风蚀,而且风蚀起来的严重程度是惊人的。
农业变迁
十九世纪中期,白人逐渐西迁,一步步地向美国中西部侵人,并且在大平原上定居下来。他们赶走了印第安人,以家养的牛群代替几乎被他们灭绝的野牛群,后来又发展了牧羊业,逐渐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这时恰逢一个较长的湿润周期(约14年),而且当时小麦的价格又很高,于是许多天然牧场被开垦为农田,但好景不长,又出现了干旱年,这些低于正常年份的降水使农作物受到严重威胁,使得这些农场主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废弃撩荒。等到又一个湿润期到达时,重操旧业,又照旧循环一次。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因为草原被毁后,牧草极难恢复,致使上地裸露,抗蚀力减弱,一遇到严重干旱及大风时,灾难就不可避免了,最典型的为三十年代的"黑风暴",这是上述恶性循环的集中表现,1934年美国西部发生了一场人类史上空前未有的黑风暴。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
美国黑风暴
如1934年5月12日就遭遇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严重惩罚。在这一天,从加拿大的西段边境与美国西部草原相邻接的几个州,刮起了一股尘雾,以每小时60-100英里的速度,向东推进。这股尘雾携带了美国西部干旱地区的三亿吨肥沃表土,跨越全美国三分之二的领土,一直到达美国的东海岸,最后倾泻于离岸几百英里的大西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风暴"。震惊全球的这个东西长1500英里、南北宽约900英里、厚度达2英里的巨大尘土带,使得当时美国的冬小麦严重减产,约比过去10年的平均产量减少了102亿斤。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滥垦土地,破坏草原的结果。在1870年时的美国西部,当时的土地开垦面积不到180万亩,但在经过60年后的1930年,已经扩大到1亿1千多万亩,相应地增长了60多倍。这样原来的草原毁坏了,致使经过许多年调整已达到稳定的农业生物层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了,导致了土壤裸露、风蚀加速。加上气候干旱,水分不足,酿成了巨大的灾害。事后调查,这次黑风暴平均刮走了5-30厘米厚的土壤表层,毁坏了约上千万亩的农田。
从那时以后,大平原的农业引起了各方关注,取了一些措施,逐步使得该区的农业生产稳定下来,这些措施主要可归纳为:l、扩大灌溉;2、机械化;3、增施化肥;4、利用杀虫剂及除草剂;5、加强保护土壤等。
由于各种措施,使得现在的大平原成为美国的面包篮(BreadBasket)。美国的小麦带、玉米带主要都位于大平原上,并成为美国粮食出口的基地。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粮食供应的短缺越来越成为严重的问题,提高大平原的农业生产能力,将会有力地保障个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温带海洋性气候有何特点?这个气候分布在哪里?
一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洲面积纬向延伸比较广,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同时,地形结构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西部山地、东部高地,特别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形成了海洋气团运行的重要障碍。因此,北美洲的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和亚寒带气候类型,特别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这里大陆性气候的总特点是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夏季暖热,七月是最热月;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但与具有大陆性强烈的亚洲相比,该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远不如亚洲那样极端,气温的年较差没有亚洲同纬度地区那么大,夏雨的集中程度和冬季的干旱程度也均不如亚洲。
二是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北美洲的气候类型较多,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型,这在各大洲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但北美洲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极地冰原气候的分布比亚洲广;亚洲缺少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北美洲东岸又
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而是由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所代替;另外,本洲无赤道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而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分布也不及亚洲广泛。
三是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北美洲所拥有的各种气候类型在分布和排列上也有其特点。首先,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三种类型的分布,都是南北排列的,其中除极地冰原气候外,又作东西延伸,这与亚欧大陆北部的情况基本上相似,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点。自此以南,气候类型的分布、排列图式出现了东、西部的对比:大致在西经100°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一般说来,它们也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基本上体现了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西经100°以西,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间地区,因深居内陆,自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作东西排列、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它们虽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但又都作南北延伸,因此,这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的综合体现。
美国本土大部分处于什么纬度 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中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它位于大陆西海岸的亚热带纬度,范围从30到40个纬度,包括地中海沿岸、加利福尼亚海岸、南美洲的智利中部海岸、南非和澳大利亚。它是热带半干旱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性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所以除了大陆西海岸,夏季气温很热,下行不利于云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天受西风影响,温和潮湿。年降雨量适中,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多雨。
它位于大陆的西岸,在北纬40 ~ 60度,南纬40 ~ 60度。它常年位于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沿海有暖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冷岳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份在22℃以下,年、日气温幅度较小。全年有降水,秋冬降水较多,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山区迎风坡可达2000 ~ 3000mm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也分布在大洋洲的南北美洲西海岸、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的相应纬度。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西欧、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角和新西兰。其中西欧最典型,范围最广,所以也叫西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西欧最典型的。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种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其特点十分明显: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全年降水分布相对均匀。它分布在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大陆西海岸。靠近海洋的大陆地区大多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其特点很明显: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全年降水相对均匀。它分布在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大陆西海岸。这种气候全年都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西岸经常受到暖流的影响,暖流会增加温度和湿度。西风从温暖的海面吹来,降水很多。温带锋面气旋往往在冬季来袭,所以虽然全年都有雨,但秋冬的降雨量通常略多于春夏。雨多为小雨小阵雨,几乎没有雷雨。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毫米,在地势有利的地区(如北美西北部)超过2500毫米。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份低于22℃。年变化范围比同一纬度的内陆和东海岸小得多。气候属于欧洲西北部、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除了亚洲、非洲和南极洲,其他各大洲都有,其中西欧和不列颠群岛最为典型。
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
美国本土大部分处于
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雨量较少,大陆性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气候类型分布和特征
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除了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
地中海气候(Mediterranean
climate),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热带类型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位于赤道附近,向南、北延伸5°~10°左右,主要分布区为: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几处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岛国东北部。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也称热带干湿季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荒漠景观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也称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热带荒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
大致分布于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
热带季雨林景观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台湾省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 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略有类似分布。
这里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 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草原气候? 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旱季;? 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雨季。?
亚热带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亚热带也属温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气温变化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多。
另外,还有亚热带湿润气候(也称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季风特征没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
地中海气候 (也称亚热带夏干气候、冬雨型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海、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西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西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
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
注意:以下两种气候均可归类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中。
亚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亚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但分布在亚热带。
温带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温和湿润。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位于南北纬40°~60°(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降水春夏较少,秋冬较多,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欧洲西部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广,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朝鲜半岛的北部 、日本的北部以及鄂霍次克海沿岸(包括堪察加半岛)。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6—8月)。全年四季气温变化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温带针叶林景观
该气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注意:以下三种气候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草原景观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
温带沙漠气候
温带沙漠气候是位于温带大陆腹地沙漠地区的一种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温带半干旱气候在干旱气候的,夏季温度比温带干旱气候低,降雨量也比温带干旱气候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也称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俄罗斯西部(南界在圣彼得堡—下诺夫哥罗德—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3]?)至俄罗斯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寒带类型
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包括以下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苔原景观
苔原气候
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和南极半岛等地。其特征是:长冬无夏,暖季短暂,降水稀少。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冰原气候
冰原景观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该气候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包括格陵兰内陆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由于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酷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几乎没有什么植物生长。
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都有分布。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