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用英语怎么说_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英语
1.亚热带湿润地区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3.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4.亚热带季风气候
5.亚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
此地段有两种基本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地区位于大陆东部。该地区的居住者享有相对温和的冬季,39~45°F(4~13℃),直至炎热的夏日,平均气温为77°F(25℃)。全年降雨量范围在30~65英寸(76~165厘米)不等。
这些气候特征是柑橘属果实、棉花、美国南部的烟草及南亚水稻和小麦生长的极为理想的条件。
亚热带湿润地区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以及海、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物理过程,所以,气候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和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全球有以下几种气候类型: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气候。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这五种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系统有重要影响。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亚热带湿润地区有两种基本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地区位于大陆东部。该地区的居住者享有相对温和的冬季,39~45°F(4~13℃),直至炎热的夏日,平均气温为77°F(25℃)。全年降雨量范围在30~65英寸(76~165厘米)不等。
这些气候特征是柑橘属果实、棉花、美国南部的烟草及南亚水稻和小麦生长的极为理想的条件。
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如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或称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间的北美洲大陆东岸、墨西哥湾沿岸、南美洲和非洲的东南海岸及澳大利亚东岸。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纬度、海陆位置和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似,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东亚突出,因此未形成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降水量年内分配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均匀。
冬季温带气旋活动频繁,冬雨可占到年降水量的40%;自然景观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似。
基本信息
季风气候在东亚最为明显,因为它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所以冬夏季气温、夏季降水变化剧烈。其他地区,季风性就稍弱;冬夏季气温、降水变化相对减小,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成因
特殊的是,美国田纳西河中上游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
这是因为在美国的南侧即墨西哥湾有全世界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生成的暖气团和从极地地区长驱直下的冷气团相遇的结果。因为北美地区中部是块大平原,因而冷空气南下到达密西西比河口附近与暖气团相遇,成云致雨。
分布
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主要分布我国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湿润。
基本特征
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植被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生态类型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壳斗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木犀科等为主,通常有1至多个优势种,其中乔木常又可分为乔木上层和亚层,林下有比较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这种植被类型的植物种类最丰富,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毛竹林或竹木混交林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区别:类型不同、形成原因不同、分布范围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降水特征不同、表现不同。
1、类型不同:季风气候是特指在亚洲的一种显著的气候类型,根据温度带的不同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三种。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岸,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而形成。在其他大陆东岸某些地区也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同类型气候,但在名称上称之为季风性湿润气候,如北美洲的东海岸、澳大利亚的东海岸都有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存在。
2、形成原因不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由暖流和冷流碰撞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3、分布范围不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
4、气候特征不同:气温年较差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小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5、降水特征不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降水多集中在秋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6、表现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8月份平均气温为25℃-35℃,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亚热带湿润气候其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气温在25℃,其它地区由于降水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降水相比而言较均匀,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干燥。
7、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优缺点:优点:雨热同期,有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四季分明,适合人居。缺点:春秋多寒潮,会诱发疾病并且危害农业生产;降水的变化大,容易引起水旱灾害。
8、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优缺点:优点: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对病虫害的减少起一定作用。缺点: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水旱灾害,造成农业减产。
亚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气候特点?
两者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成因而言,实际上算是一种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季风气候在东亚最为明显,因为它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所以冬夏季气温、降水变化剧烈。其他地区,季风性就稍弱,冬夏季气温、降水变化相对减小,成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东亚地区最为代表性,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大洋--太平洋.) 气候特点: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东部地区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分布。这些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所以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成因也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只不过该气候分布地区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前者强. 注:两种气候可统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别不大. 补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只是没有像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热力性质那样强,原因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分布的大陆并不是最大大陆,所临海洋也不是最大洋.(由于海水与土的比热容不一样,所以会产生冷热差异,形成季风).冷热差异并不剧烈.所以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季风进退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湿润,受西风带移动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只在亚洲东部;其他大洲的东岸季风性不典型,所以被称作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是指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区域。在这个区域上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以及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的东南沿海地区。不难发现,这些地区都处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这里常年受到来自大洋的季风的影响,因此雨水比较充沛,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因此,是典型的雨热同期气候。
这里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阔叶,是为了方便蒸腾作用。常绿就是因为雨水充沛。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
主要是和热带季风以及温带季风做一个对比。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气温所较差介于两者之间,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小,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而降水方面,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的降水最均匀,雨季最长。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从地理分布上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岸,而地中海气候则分布在西岸。
这种气候的最大特点是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是与其它气候完成不同的。特别与季风气候区别最大。
因此,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硬叶就是为了减少夏季的蒸腾作用,否则树木都要枯死了。常绿则是因为这里的气候冬季反而多雨,所以不象其它气候类型一样,会因为冬季少雨而枯黄。
总的来说,亚热带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多于共同点,要比较着来认识和记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