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鲁人物介绍

2.中山气象天文馆在哪里?中山气象天文馆在哪里啊

3.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4.我住在夫子庙7天二店,想去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天文馆怎么做公交车?如打的要多少钱?

中山市气象公园_中山气象天文馆门票是多少

中山气象天文馆交通指南

天文馆位置:

●天文台位于金钟湖公园附近,周六日容易堵车,建议拼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前往

●地址:中山市东区街道新安路2号

停车与交通:

●天文台参观全程需1小时左右,天文台开放日为公益活动,无需费用。

●目前前往中山气象天文馆的游客可以选择临近金钟水库及儿童公园周边停车场。停车场可提供近2000个停车位。

●从金钟湖公园正门右侧小路进入、前行50米通过道闸、右转上坡到达参观路线第一个活动区——天象厅、沿山道上山(步行约20分钟)、抵达天文馆

注意事项:

●天文台入口处,您需要在预约参观时段抵达此处,并配合完成下列事项:

1、戴好口罩做好防疫要求方可进入。

2、打开微信将预约信息向工作人员展示,核对无误后,您就可以开始天文台奇妙探索之旅了!

高鲁人物介绍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近代化学,细菌和学的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和金钱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普及科学的先驱,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郑贞文(1891年—1969年) 字幼坡,号心南,福州长乐县人。1891年3月2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2岁时考取秀才,15岁赴日本留学。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攻读理论化学,1918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郑贞文是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的发起人。翻译和编著了多种自然科学著作,积极将近代科学知识向国内广为传播,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普及科学的先驱。将错综复杂的外国有机化学名词,译成统一的中文用语。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

高鲁(1877~1947)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报效中国。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中国天文学一代宗师。

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双奠基人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

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学一代宗师

陈岱孙(1900.10.20-19.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州闽侯县。经济学家、教育家。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获最高荣誉金钥匙奖;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北大致词, “学无止境、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用在奉献”。这是他一生的写照。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历史学说等方面,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中国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林几(18~1951),18年1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书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两年,专攻法医学,后又在柏林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深造两年。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创办《法医月刊》;建立“法医学研究会。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近代和现代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

邓叔群(1902年12月12日-10年5月01日),福建福州人,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先后获得森林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先后荣获“斐陶斐”奖和选为Sigma-Xi最高荣誉会员。为报效中国,谢绝校方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载入具有世界权威性辞典的唯一的中国人。

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

郑作新(1906.11.18-1998.6.27),出生于福建福州,生物学家,鸟类学家。1927年和1930年分别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获最高荣誉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最高荣誉。郑作新先生是享誉世界的鸟类学家、动物分类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鸟类学和动物学界的一代宗师。

福州是中国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中国昆虫学创始人,中国昆虫科学奠基人。

刘崇乐(1901年9月20日—1969年1月6日),出生于上海,父母福州人,原籍福建省福州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昆虫学,获博士学位(1926年)。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创始人,中国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他为中国科昆虫系统分类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中国昆虫科学奠基人。

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开拓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奠基人,物理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闽侯县人,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萨本栋是中国物理学最早成就者,于1937年获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萨本栋比任何一位物理学家都旱被中国中央研究院承认的物理学家,他用英文撰写成专著,被誉为物理学巨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用为教材的先例。

近代和现代中国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

中国最早生物化学家先躯,开拓者,奠基人,中国近代和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著,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

近代和现代中国电信网络开拓者,数字电信奠基者

因刘宜伦,1913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县谭头镇一个小商家庭。电信网络理论家、教育家。我国电信网络教学的开拓者,数字电信奠基者。1933年 到美国入普度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36年,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37年又在该校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此后又获得哈佛大学奖学金,转入哈佛大学工程研究院学习。1938年,取得通信工程硕士学位。 于17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技术标准的30/32路脉码调制系统设备及配套专用仪表,为我国通信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开辟了新时代的道路。

中国近代和现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中外思想学家。

朱谦之(1899年-12年),字情牵,福建福州市人。我国近代和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中外思想文化学家。1916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学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我国中外,通史方面最杰出的学者。他的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九·一八事变发生,使他深感到“以为欲救中国,须根本上从文化着手。深感于民族之不能复兴,乃由于文化之不能复兴。”

中国地震、地磁研究开创者,海洋研究的奠基人,气象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蒋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聪,字右沧,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天文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和现代气象事业奠基人,中国气象学会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近代和现代天文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13年7月气象科正式开展工作,从此中国的气象事业正式起步,正如蒋丙然所说:“气象一名词,亦于此时在中国开一新纪元”。并为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意大利气象学会名誉副会长。

开创地球物理教育事业,地球物理科学奠基人和开拓者,国际地震波传播先驱者。

傅承义(1909年10月7日—2000年1月8日),福建福州闽侯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名誉所长。 1940年进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进修;1941年获得麦吉尔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6年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助理教授;1947年回国到中央气象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并兼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傅承义主要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包括地震体波、面波、首波、地震射线及地震成因的理论等研究 。

近代和现代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

中国近代和现代小麦育种与遗传开创者,倡导三交和杂交育种科学家之一,小麦肓种奠基者。

庄巧生(1916.8.5-)福建福州闽侯县人,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 被选为美国“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被授予“最高荣誉金钥匙”奖, 1946年10月到北平农业试验场任技正兼麦作研究室主任。庄巧生毕生从事小麦育种与遗传研究,主持育成10 多个冬小麦优良品种;积极探索改进育种方法,是国内倡导使用三交和杂交的少数育种学家之一,在推动数量遗传学和计算机在中国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及倡导改良小麦加工品质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主持“六五”和“七五”全国小麦育种攻关,参加主编《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和《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等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和繁荣作物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河海大学创始人,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海岸工程奠基者。

严恺(1912.8.10--2006.5.7),祖籍福建褔州闽侯,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墨西哥科学院三冕院士,世界著名的水利海岸工程学家。河海大学创始人、校长、名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 他致力于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事业,为建立海岸动力学、海岸动力地貌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长江葛洲坝和三峡枢纽工程建设、长江口和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学术成就,为江苏和全国水利建设及水利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黄河下游的治理》, 站洪水流量计算方法之研究《河槽过渡曲线之规划》,《潮汐问题》,《华东水利》。1957年《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的研究》。1963年《关于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的报告》,《三峡工程——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中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水利建设》,《中国海岸工程》,《海港工程》, 《中国南水北调》,《海岸工程》科研成果奖励,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1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近代和现代中国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粉末冶金科学创建人,中国粉末冶金科学奠基者。

黄培云(1917年8月23日-2012年2月6日),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省福州市,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顾问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1941年抵达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5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院从事博士后工作;为了报效祖国,谢绝导师挽留,于1946年底偕夫人回到中国;1947年在武汉大学工学院矿冶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受命赴长沙参加中南矿冶学院筹建工作;11月1日中南矿冶学院成立,任教授,兼教务长、副院长。黄培云在中南矿冶学院相继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粉末冶金教研室,第一个粉末冶金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第一座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粉末冶金工程中心,国家计委先后批准以该所为依托建设“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黄培云创立了粉末压制理论和烧结理论,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子、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进入了当代国际材料科学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引起了国际粉末冶金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

中国近代和现代射电天文学开创者,射电天文学奠基者,中国光纤光谱望远镜建立者。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王绶琯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对提高中国授时讯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代和现代中国化学会创立者之一,开创了化学研究实验,中国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译名编审者,执掌国立编译了中国80个学科领域的统一译名首要奠基者。

陈可忠先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生于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192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1932年8月4日,中国化学会宣告正式成立,陈可忠当选为理事之一,又被推为会刊《中国化学会会志》的编辑之一。中国化学会是我国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之一,中国化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化学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26年9月,陈可忠由美国完成学业回国,在理学院化学系讲授有机化学。陈可忠在校内极力倡导树立研究风气,最早申请开辟了教授专用实验室,长日留校从事教学实验。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陈可忠任自然组主任兼专任编审。从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至1948年,陈可忠长期任职于国立编译馆,其间执掌国立编译馆达十二年之久。

中山气象天文馆在哪里?中山气象天文馆在哪里啊

高鲁

高鲁,多义词人名,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家高鲁,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在中央观象台台长任内主持编制新历,创办《观象丛报》、《气象月刊》,后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发起筹建紫金山天文台,参与选址工作,是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本词条还对原山西省作家协会副高鲁作了简要介绍。

中文名:高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福州市

出生日期:1877年

逝世日期:1947年

职业:天文学家

主要成就: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

代表作品:《宇宙》《日晷通论》

简介

高鲁(1877~1947)

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生于1877年5月16日,卒于1947年6月26日。早年就读于福建马江船政学堂。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秘书,不久任中央观象台首任台长。1918年去欧洲,任留欧学生监督。1921年回国后仍任中央观象台台长。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1929年任驻法国公使。1931年回国后相继任监察院监察委员、闽浙监察使等职。1913年创办《气象月刊》,普及气象学和天文学知识。1915年此刊改为《观象丛报》,1930年更名为《宇宙》。1922年发起成立中国天文学会,并任首任会长。1927年筹划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参与组织1936年和1941年两次日全食观测。1929年发明天璇式中文打字机。著有《日晷通论》、《星象统笺》、《中央观象台过去与未来》、《相对论原理》等。

人物生平

高鲁先生为中国天文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年是他130周年诞辰,笔者作为天文馆退休人员对其一向充满敬意。笔者第一次听到高鲁先生事迹是在1957年,那时他已去世10年,我正在北京天文馆学习天文学,陈遵妫馆长给我们讲现代中国天文学史,他以自己在高鲁领导下从事创建我国现代天文学的亲身感受,讲述了高鲁的爱国开创精神。

接管清的钦天监

18年毕业于著名的福建马尾海军学堂,1905年被选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工科,获工科博士学位。他一直热爱天文学,特别是受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天文著作影响,他以自己深厚的数理基础投入到天文学研究领域。

高鲁是一位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者,1909年他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在巴黎组织的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34岁的高鲁被任命为临时秘书兼内务部疆理司司长。1912年,民国迁都北京,教育部接管了当时清的钦天监(即现在的北京古观象台),钦天监改名为中央观象台,高鲁被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任命为中央观象台台长。从此,高鲁就投身到创建我国现代天文事业之中。原钦天监的主要任务就是观测天象和编制历书。

到20世纪初,国际天文学已有很展,仅就天体测量学来说,观测的设备和精度都已相当高了,而钦天监还靠古代的仪器观测,早已大大落后于时代。高鲁任台长后,对工作项目、设备和人员进行了全面改革。首先,建立历数、天文、气象和地磁四个研究方向,使中央观象台成为名副其实的观象机构,这就不仅改革了天文观测,同时还开创了我国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研究的先河。在专业人才方面,他聘请到精通数学并熟悉历算的常福元主管编历,聘请从比利时留学回国的蒋炳然主持气象工作。同时购置了多功能经纬仪并与常福元到野外测定北京的地理经纬度。

为了推进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建设,他广积贤才,多方宣传,唤起重视;积极组建中国天文学会,于1922年10月30日,在北京中央观象台举行成立大会。为了扩大天文学的影响,他请到许多著名科学家和社会名人,马叙伦、蔡元培和陈嘉庚等都到会祝贺。这不仅是现代中国天文学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现代中国科技史的一个新起点。当时,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学会。因此,当时一些非天文专业的科学家也参加了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天文学会的诞生就为我国天文界1935年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奠定了基础。

曾在北京西郊选台址

上世纪初叶,偌大的国土上没有中国人自己建起的现代天文台,反而1872年法国侵略者在上海建起徐家汇观象台,1900年又在上海佘山建起天文台,1898年,德国侵略者在青岛建起观象台。这些天文台都在外国人手中。这些现实激起高鲁的爱国热情,决心创建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天文台。1913年10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亚洲各国观象台台长会议,身为中国中央观象台台长的高鲁竟未被邀请,反倒是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的台长劳积勋神父被邀请代表中国出席会议。高鲁深感这是中国人的耻辱。1915年,他提出要在北京创建大型天文台的,并将设计图样、文字说明和预算送交当局审批。然而,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谁会在意这种?就是在这种毫无依靠的情况下,他仍做着建台的准备。高鲁曾多次分别与常福元和蒋炳然到北京西郊山区进行台址勘测。蒋炳然先生在回忆文章中说:“与高鲁先生同往选测建台地址,寒天冷夜,同宿于三家店旅舍。”

在北京建天文台的未成,可是高鲁决心创建天文台的决心并未泯灭。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设大学院,蔡元培任院长,高鲁任秘书。他开始积极筹划在南京建大型天文台。经过多方调查,他决定在紫金山第一峰——北高峰上建台。1928年4月,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任院长,高鲁被任命为天文研究所首任所长。他请南京市工务局李宗侃工程师设计天文台建筑图。1928年8月,高鲁和他的助手陈遵妫、陈展云到紫金山第一峰测定这里的经纬度,结果为“东经118度49分,北纬32度02分”。

就在高鲁全力以赴筹建天文台之际,当时的国民下达通知,任命高鲁为中国驻法国公使。高鲁婉推不成,只得从命。他曾惋惜地说:“我是多么希望终身为祖国天文界效劳,把我国古代天文学在国际上的荣誉发扬光大。”这样看来,他的建台筹划就要中断了。此时此刻,为了使建台工作继续进行并最终落成,最大的问题就是接替他的人选问题。他向蔡元培推荐时任厦门大学数理系主任的余青松教授。余青松,18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1926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因对恒星光谱的研究成果卓著,已享誉国际天文学界。1927年回国在厦门大学任教,1929年2月,中央研究院特发公函聘请余青松任天文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正是余青松完成了创建紫金山天文台的最终使命(天文台于1934年9月落成)。应该说,高鲁在选定接班人的关键问题上,伯乐识千里,又立下一功。

说服高堂过阳历七十大寿

高鲁先生为推动我国历法改革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历法是国家统一颁行的重要法令,我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历(即农历),国际上广泛用阳历(公历)。高鲁先生早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就曾专心

研究过中西历法,他独自主编出以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岁首的历,取名“长春历”。1912年新年晚10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举行就职仪式,孙中山先生当场发布《改用阳历令》,以当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高鲁积极协助孙中山改历。高鲁和他最得力的合作者常福元在新历书中依照公历,按月编排,每日下面载昼夜长短,注明二十四节气和纪念日等,去除了以前迷信的内容,加入了天文知识普及,这是一大创新,他还以中央观象台台长的名义告知全国:中央观象台愿帮助每个人将生日的日期从农历换算成公历,无条件为国民服务,受到一些人的欢迎。

身为教育部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就积极支持,他将自己的生日换算到公历,即为1867年1月17日。1924年是农历甲子年,这一年正逢高鲁母亲70寿辰,高鲁请求母亲将生日换算成公历日期过大寿,老太太欣然同意,并捐款作为天文学基金,以示对儿子推行公历的支持。

高鲁不仅有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同时还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图解天文学》、《中央观象台的过去与未来》、《二十八宿考》、《火星与地球》等多篇著作。他还是在我国最早传播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的学者之一,1922年,他编译出版《相对论原理》一书,并亲自做科学演讲。1922年,他在法国期间,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

高鲁还是第一位把天象仪介绍到我国的学者,并推动在我国创建天文馆,为提高教育服务,他在1932年中国天文学会第九次年会作的学术报告就是《天——天就是一架天象仪》。1949年,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

弹劾顾祝同反遭降职

高鲁除呕心沥血创办我国现代天文事业外,还先后担任高级官职30余年,他身居高位,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在他的工作案几上有一块自刻“清白”二字的方形石章,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1932年6月,高鲁被国民任命为国民监察院监委,他身在官场,两袖清风,与贪污腐败的官员形成鲜明对照。1943年元旦,在福州各界人士纪念上海“一·”事变11周年大会上,高鲁发表了“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演说。1944年9月,福州沦陷,高鲁抱病撤退,在撤退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一些官员在逃跑中仍不忘欺压百姓,令他十分愤慨,就在国难当头之际,他致电重庆方面要求弹劾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奈何顾祝同是蒋介石的心腹,不久高鲁反遭免职降级处分。他一生廉洁,后来靠典当家中房屋和衣物度日。1947年6月26日,高鲁在福州病逝,享年70岁。家中身后萧条,竟无力成殓。高鲁先生经历的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的年代,国家和人民都处在艰难困苦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他以高度的爱国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品德和宗师的形象。

北京天文馆的科学顾问、老一代天文学家李鉴澄先生曾和我谈到高鲁先生,他说:“高鲁先生是在做官中开创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这句话很对。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动荡的转型社会之中,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威是不可能开创事业的。身为学者,高鲁先生如此全面地开创了我国现代天文事业,成为一代宗师。

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中山气象天文馆在哪里?

●天文台位于金钟湖公园附近,周六日容易堵车,建议拼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前往

●地址:中山市东区街道新安路2号

温馨提示:

●天文台参观全程需1小时左右,天文台开放日为公益活动,无需费用。

●目前前往中山气象天文馆的游客可以选择临近金钟水库及儿童公园周边停车场。停车场可提供近2000个停车位。

参观导引图

天象厅的球幕由9台投影仪组成,中央的天象仪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动模拟出地球上任意经纬度的地点一年内任意时间的星空,观摩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以及行星的相对位置,甚至还能辨识全天88个星座。

我住在夫子庙7天二店,想去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天文馆怎么做公交车?如打的要多少钱?

以下是几个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介绍:

1.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廷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文化景点之一。

2.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是一处既有历史价值,又有园林美景的景点。

3.长城:中国古代的庞大工程之一,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北京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4.颐和园:中国最大的经典古典园林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景观和优美的建筑设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5.鸟巢和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要场馆,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6.朝阳公园:位于市中心,是一处非常适合在城市中散步和放松的公园。

7.北京动物园: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收藏了大量珍稀动物,是家庭旅游的好去处。

8.798艺术区:以一片早期文化工业区蜕变为给当今艺术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集合艺术、时尚、创意、设计等元素,是新时代的文化气息浓郁的休闲区。

以上这些是北京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前往。

夫子庙7天二店--中山陵:打车的话26元左右,在 白下路(太平南路) 坐 游2路(约13站) 到 中山陵 夫子庙7天二店--明孝陵:比到中山陵稍微近1公里,也是坐游2路到明孝陵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