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 有意思的观点_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论证据
1.为什么气温会越来越暖?持续变暖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地球变暖?
3.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气候专家:人类影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需持续关注
5.温室效应之后又出“冰期效应”,那么全球气温究竟是变冷还是变暖呢?
6.谁发现了全球变暖这件事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与“全球变暖”(英文:Global Warming)的含义听起来似乎相同,实际上却有了很大的不同。温室效应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大气层中时刻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全球变暖则是指一种有可能避免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一种生态或气候破坏。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其原理本身非常简单明确,它只是不运转,非常像一个温室。从太阳输送到地球的能量中,大约有1/3的能量经过云层和地球表面被反射回太空中。其余的被土地和海洋吸收,然后以红外射线的形式放射出来,这些再被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微量气体)吸收,反过来向上释放红外线,向下侧释放到地球的表面。正是这种不断跳跃的能量被称为温室效应。它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没有它,赤道的平均气温将会是—10°C。
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如可见光;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大气层就像所覆盖玻璃的温室一样,保存了一定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由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使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一,人们为了获取能量,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其二,滥伐森林并燃烧,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得保留的能量增加,最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注:本截取自国家地理频道纪录片-宇宙时空之旅第12气候变化,完整请通过该公众号历史消息查看。
目前,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IPCC指出,有充分的证据显示,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所谓“温室气体”在大气层的累积,这使得全球气温逐步上升。
全球变暖其实可以视为气候变化的一种大趋势。人类活动造成了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又会对人类或整个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温室气体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区别?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过去有什么变化?大气中CO2浓度有何变化,以及温室气体如何循环的?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类该怎么办?有哪些气候政策、机制可以用?其作用机理
为什么气温会越来越暖?持续变暖会有什么后果?
地球的体温是在变变的,逐渐冷起来,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川正在融化,而且海平面不在不断的上升,它并不是由于降水的因素影响才是产生水平面不断的上升,而且南北极的冰雪融化导致了它当地的一些生物无法生存。
什么是地球变暖?
在新闻里、学校或者朋友那里,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全球变暖,所以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气候变暖?以及人类在气候变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气候变暖”背后是什么?根据被广泛引用的研究,全世界超过%的气候科学家认为地球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变暖,而变暖的原因绝大多数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最高等的科学组织:国家科学院的普遍认同。以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例,在2020年更新了“全球气候变化证据和原因报告“,结论是:仅凭自然原因不足以解释最近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只有当分析模型中包括人类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时,由此产生的温度变化才与观测到的变化一致。
且这一结论得到了实践加强,因为此结论是基于观测到的实际气象,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模拟全球温度得来的结论。
为了找出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科学家们从已知的事物入手,根据科学证据得出结论,是温室气体使得地球大气层变暖,而温室气体的来源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并将产生的吸热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而形成的,最主要的吸热气体便是二氧化碳。
而为了解释像二氧化碳这样的气体是如何加热地球的,气候科学家一般用毛毯来比喻,当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时,排放物在大气层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像在床上加上一层毯子。
例如,在欧亚大陆,从1901年到202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摄氏度,且这一增长大部分发生在90年代往后。得出的这一数字结论,除了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外,还有通过卫星监测到的数据支撑。另外,科学家们还尽可能的收集了古代气候线索。
这些线索储存在树轮、冰川、珊瑚以及海洋和湖泊沉积物中,这为人类有正式气象记录之前的世界气候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通过分析储存在冰川冰芯中的尘埃颗粒和气泡,科学家们就可以描绘出过去的气候,古气候数据显示,最近几十年是过去1500年以来地球最热的时间段。
全球变暖已经对地球产生了可衡量的影响,极地冰盖和高山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河流和湖泊上的冰分解时间提前,比如前段时间在北极冻土层中挖出了万年猛犸象。动植物的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变化,树木开花得更快,动物正在改变迁徙模式,树木在春季较早出芽,秋天晚些时候落叶等。
另外,还会导致地球温度分布不均匀,最终表现为极热、极寒等异常气候频繁上演,森林野火、干旱、热带风暴等数量增加,比如今年澳大利亚大火、我国四川森林火灾等都与气候变暖有关系。
最后,气候变暖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的气候,对下一代气候也会产生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改善,任凭其发展,地球最终将变得不再宜居,而阻止气候变暖的手段很简单,就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
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冰山消融,海水上涨,气温升高,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恶果已经明白无误地显现在世人面前。气象学家发现,根据过去两年的监测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出现了快速升高的趋势,大大超过了原有的记录。专家们担心,长此下去,温室效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地球变暖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
莫纳罗亚气象台设在夏威夷一座高达3600米的火山顶上,从半个世纪前开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在最初的30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以平均每年1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的幅度增长。随着煤、石油等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在过去20年中每年平均上升1.5PPM,过去10年中的平均增幅高达1.8PPM。而2002年和2003年,这一增幅更是达到了2PPM以上。今年3月份的监测结果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已经达到379PPM,比一年前上升了3PPM,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74岁的气象学家基尔说,连续两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幅度超过2PPM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也许这像以前一样,只是一种偶然的自然现象,但它也有可能是人类对大自然失去控制的标志。很多气象学家都担心,过去两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涨幅增大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内,气候变暖的速度会达到失控的地步。
此外,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是,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反而有所减少。因此有科学家担心,这一快速上升的数据也许表明大自然吸收空气中温室气体的能力在急速减弱,从而意味着地球将会更快地变暖。不过,气象分析学家表示,目前的现象还有待继续观察,现在就做出一个长期的结论为时尚早。
北京师范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博士谢云指出,当前科学家使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预测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结果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未来100年将上升1.4℃-5.8℃,这可能是近一万年中增温最快的.考虑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共同作用,学者预测我国未来100年气温将继续上升,未来变暖的范围也将增加.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弄清楚地球气候系统辐射能量的收支状况,"中国气象局刘震坤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收入".其一部分被直接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被气候系统"吸收消化"以后再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排放回太空.
无论是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还是离开地球的反射或红外辐射变化都将引发地球气候变化.
学者认为,人类的活动也催化了全球变暖进程.刘震坤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几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同步上升的,从工业革命开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了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固定成碳酸钙,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逐步增加.
因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肆虐,沙漠更加干燥;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
我们的地球正有变暖的趋势,已是科学界关注已久的话题.近日,美国学者在刊物上用气候模型论证全球变暖的趋势,而欧洲的一些学者则提出新的理论,认为地球不在变暖,而是恰恰相反.
气候模型论证全球变暖
在11月份《自然》杂志一篇名为《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的影响》的论文中,美国学者用12个气象模型指出了20世纪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变暖,并预测了21世纪全球水文变化,进一步指出如果全球水循环系统被搅乱,就会促进全球气候变暖.
作为小组领头人物的密里(Milly)指出水对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生态效应,地球物理等各方面都起了极大的效用.他们针对河川径流和水源补充趋势进行分析,发现有12个现有的气候模型能准确解释20世纪发生的变化.
密里认为20世纪以来的气象变化受到火山活动,太阳黑子,大气环流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气候模型的选择上囊括大气,海洋环流及温室效应.通过对这12个气候模型的分析,科学家们认为变暖是20世纪显著的气候变化,其中的CCSM3气候系统模式是由布尔德(BOULDER)的大气研究国家中心(NCAR)于去年公布的,它被称为共同气候系统模式第三版本.这是世界领先的大气环流气候模式之一,包括了火山爆发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也蕴涵了海冰漂移吸收太阳光的影响.用这个模式得到的最初的结果表明:如果社会继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全球温度可能将大幅升高.
反对声音:全球将变冷
但是面对着全球变暖的论断,也有不少的反对声音提出.今年8月,俄罗斯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俄罗斯水文气象局中央高空气象台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该理论认为,宇宙射线流在全球气温的变化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对宇宙射线的观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不再升高,而是开始变冷.
研究人员认为,来自遥远太空的宇宙射线不断投射到大气层上部,并与大气层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次级射线流,次级射线流同样也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宇宙射线在平流层与对流层将空气电离,使空气具有导电性,最终导致地球带电.而地球电荷形成的电场加速了空气中不带电悬浮粒子对比较轻的离子的吸附,变成了水蒸气聚集的中心,这将导致对流层下层的云团数量增加.云团数量不仅影响太阳能流的变化,也影响近地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科研人员认为20世纪地球温度上升是因为宇宙射线的强度渐渐下降了,即对流层和平
流层中空气导电性降低,雷雨活动的下降,云团覆盖区缩小.而宇宙射线强度有着200年周期性的变化,到了21世纪,投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将增加,气温将下降.
而来自英国和荷兰的气象学家于12月1日在英国《卫报》撰文指出,暖流的影响也将使得气温下降.根据专家们提供的数据,自1957年以来,墨西哥暖流已减少了30%,这将导致欧洲大陆的平均气温在未来十年内会下降10°C.荷兰气象研究者巴斯·爱克哈特(BasEickhout)指出这一结果是由于北极地区冰层融化,大量淡水的涌入逐渐阻断海水热交换过程,从而干扰墨西哥暖流的形成.而洋流运动速度的减缓则导致了英国和北欧地区的平均气温会下降数摄氏度,至于更深远的影响科学家们还未探测出来.
气候专家:人类影响是全球变暖的主因需持续关注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20世纪全世界平均温度约攀升0.6摄氏度。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约10天。
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年。
扩展资料:
基本危害介绍:
1、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2、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3、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
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
4、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
5、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
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之后又出“冰期效应”,那么全球气温究竟是变冷还是变暖呢?
10月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奖项的一半由美国日裔气象学家Syukuro Manabe和德国海洋学家、气候建模师Klaus Hasselman共享,以表彰他们“对地球气候进行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并 可靠地预测了全球变暖 ”。
上世纪60年代,Syukuro Manabe开发出了可以根据物理定律在计算机上再现并预测地球气候的数值模型, 首次明确证明了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同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相关性 。
Klaus Hasselmann则创建了一个将天气和气候联系起来的模型,而他所开发的“ 指纹法 ”迄今仍在被使用,用于证明大气温度的升高是由于人类排放的CO2。
现在,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类影响是引起全球变暖趋势的 主因 ,而全球变暖已经和继续影响人类 社会 与经济发展、 健康 、人口移徙、粮食安全、水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
研究方法和工具
在做归因分析时,以 观测结果 作为衡量的 标准(基准)指纹 ,用全球气候模式在各种强迫下所做的模拟结果作为各种需要对比的指纹,与观测结果作对比,其模拟结果最接近观测结果的,相对应的强迫即是主要归因。
用指纹法做归因分析中一个 主要工具 是全球气候模式,现阶段的主要手段为模式比较第5和第6阶段的地球系统模式(CMIP5和CMIP6)。
与观测对比检测表明,现在使用的全球气候模式具有较好的 模拟全球多种变量 的平均值、距平和趋势等的模拟能力,对于 极端 的模拟效果也有明显的进步。
做归因分析所用的指纹法中,标准(基准)指纹是 观测资料 ,包括实际的全球观测资料、经过全球气候模式加工的全球多层细网格的含有大量变量的再分析资料、代用资料。
观测资料的空间尺度涉及到 全球范围 ,应用几万个观测台站;时间尺度长短不一,一般为50~75年。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来源的全球观测资料给出的观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 判断多种观测结果 的一致性。
考虑地球系统5个圈层中的某一个变量的总变化可以分解为: 自然强迫引起的变化+人类影响引起的变化+地球系统内部的变化 。
归因分析是找出人类影响引起的变化占总变化的比例,如果 占比例很大 ,则认为总变化的主因是人类影响。
人类影响归因分析的时间尺度一般是年到百年,经过归因分析得到人类影响的作用,其可信度需要作 信度检验 。
在归因分析中需要给出可信度,在IPCC报告中一般用 归因分析 的可能性分级标准,是统计分析定量标准。
可能性检验主要用在对 多种观测资料 的结果的可靠性的判断以及对人类影响的可能性归因判断上。
在IPCC报告中还用 定性判断标准 (即可信度),根据一致性程度和专家评定进行定性分级判断。
人类影响引起全球
表面气温变暖的证据
长期以来,研究全球变暖主要用 全球年平均表面气温 作为衡量标准,在各种强迫中检验其中人类影响的作用,近10年来逐渐发展到检验 更广泛 的与气温相关的指标。
01
人类影响几乎肯定是引起近百年全球气温变暖的主因,特别是近50年。
观测2019年全球气温变暖(1.1 0.1) ,而全球气候模式考虑人类影响引起变暖1.0 ,即观测全球变暖的 90% 是人类影响引起。
观测2010-2019年全球气温,相对于1850-1900年极可能变暖1.0~1.3 ,绝大多数全球气候模式考虑人类影响造成全球气温可能变暖 0.8~1.4 。
02
观测到的 暖日/暖夜 出现的频率增加且强度更暖, 冷日/冷夜 出现的频率减小且趋缓,而大多数模式考虑人类影响得到 与观测一致 的特征。
03
观测到的 热浪/暖期 频率增加且强度增强和持续时间加长,而多数气候模式考虑人类影响证实极可能造成 全球尺度 热浪和暖期的增强和增多。
观测出现 破记录的高温增加 ,从全球气候模式考虑人类影响也检测出破记录的高温增加。
04
观测到的 寒潮/冷期 频率减小且强度减弱和持续的时间缩短,而多数模式考虑人类影响得到与观测一致的特征,观测到 严寒强度减弱 ,全球模式考虑人类影响也证实了其 主导作用 。
05
以20年一遇的全球陆地日 极端最高温 为例,20世纪90年代相对于60年代,观测计算发现 更容易 遇到极端高温,全球气候模式考虑所有强迫减少到17年一遇,而人类影响引起16年一遇。
人类影响引起全球
5个圈层变暖的更多证据
由于5个圈层涉及到广泛的领域,这里给出的只是 模式可计算 的且与公众 密切相关 的可靠性较高的变量和现象的证据。
01
人类影响引起全球变暖不仅是 表面气温 变暖,而且是 全球大气低层几公里 都变暖,同时陆地 表层温度 到 下层温度 以及 海洋表面水温 到下层温度都变暖。
以海洋热容量为例,观测计算1850-2017年海洋0~700 m热容量明显增加,多模式模拟表明其中人类影响 约占65% 。
02
人类影响引起 海水变暖 ,海水热膨胀,造成 海平面上升 。
多模式模拟证实:1900-2018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0.19 m 很可能 由人类影响引起;1950-2005年全球0~700 m热膨胀海平面上升的 87% 由人类影响造成;10-2005年冰融化和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的 70% 受人类活动影响。
03
人类影响引起海冰特别是北冰洋 海冰融化加速 ,陆冰如格陵兰冰盖以及冰川融化加速。
9月北冰洋海冰明显减少,多气候模式模拟其中自然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联合只不足42%,而人类影响 约占58% 。
04
人类影响引起 陆地积雪融化 加速和 永冻土融化 。
多模式模拟表明,自1950年以来北半球春季雪盖减少人类影响很可能起 主要作用 。
05
人类 排放CO2增加 ,引起海洋吸收更多的CO2,从而造成 海洋酸度增加 。
06
人类影响引起 表面湿度增加 ,自1950年以来高纬度和热带降水量增加,全球陆地 强降水强度增强 。
07
人类影响引起全球陆地 霜冻期缩短 ,生长季延长,开花期提前。
08
有些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变量,如一些区域干旱、洪涝、较强热带气旋等的强度和频率增加,目前 尚没有充足的证据 说明同人类影响的关系。
观测可检测到全球海域较强热带气旋近40年有增加的趋势,其中人类影响作用的 信度为低 。
09
观测到有些区域性 多种灾害联合发生 ,如热浪与干旱、洪涝与低温同时出现,其与人类影响的关系 尚在研究中 。
结论
现在有几十个地球系统模式,由于用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不同,对许多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的各种参数化方案不同,造成多模式对有些变量的模拟结果的 不一致或发散 ,使得一些证据的可靠性降低。
此外,地球系统5个圈层有些变量缺少 足够的观测资料 ,也影响了全球气候模式的发展。
随着 对地球系统的科学认知 的加深、 计算技术 的发展、 人工智能 的应用、 地球系统模式和更先进的工具 的发展,会获得更多的人类影响引起全球变暖的证据。
21世纪20年代后,如果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继续增加,由人类影响引起全球继续变暖和与之相应的其他现象,需 进一步研究相应的对策 。
谁发现了全球变暖这件事
因为现在大家环保意识的上升,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关注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按照道理来说,既然是温室效应,那也就意味着温度会不断的上升,而且事实上的情况也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很多的新闻上看到北极的冰川融化,北极熊饿的都没地方吃东西了。但这个时候也会有一些人站出来说,我们正处于冰河时期。
按理来说我们排放了很多的二氧化碳,应该会导致全球变暖,但是对于这个现象现在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反对者都认为人类其实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气比重是很低的。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是由于人类的二氧化碳导致了现在的全球变暖。但是他们的反对也没有拿出一个很好的证据和理论来支持,毕竟想要拿地球做实验,谁也没有这个本事。
他们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NASA此前就预言了小冰河期肯定会到来的。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个客观事实,我们现在的气温之所以比较高,是因为在5600万年前形成了一次温度的剧烈波动,我们科学家称之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在这次之后,全球的温度上升了大约5摄氏度,而也是因为这次的导致了很多物种的灭绝和新生物种的诞生,再加上后来的火山运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而在近300年来,我们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我认为人类对于温室效应的改变其实影响很少,但也不是说没有一点影响。毕竟除了排放二氧化碳之外,还有很多的有毒气体和废弃物都被排放到了自然界当中。但是如果说未来的几十年就会温度降低,我感觉还是不可信的。
关于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还必须要追溯到2D0年以前。1827年,法国科学家Jean-BaDtlste Fourler就指出地球大气层存在与温室相似的热量保存机制,即所谓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s)。1860年,英国科学家通过测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认为地球出现冰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热辐射减少。1896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做了开创性工作,他建立模型计算了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热量平衡的关系,他提出如果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翻倍,地球平均气温将增加5―6度。Svante Arrhenlus100年前的工作,与我们现在的认识基本一致,他也被视为气候变暖理论的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到1940年前后,英国科学家G.S。Ca]]endar首次计算了气候变暖与大气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1957年,美国加利亚Scrlpps海洋研究所的Roger Revelle和Hans Suess发表论文指出人类获得正在“重建”大气二氧化碳平衡关系,该文章促进了同年在夏威夷Hauna Kea开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这项工作A延续至今,成为日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