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敬父母的故事

2.什么树的叶子是**的 而且叶子中间还有籽

3.二十四孝具体指的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4.《金明池·天阔云高》僧挥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5.24孝的故事湖北有几个

6.米茶淳香

安陆天气_安陆天气预报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安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13.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14.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15.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16.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7.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18.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19.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20.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21.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22.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23.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24.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孝敬父母的故事

441581开头的是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

陆丰市,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汕尾市代管,是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地处粤东沿海碣石湾畔,陆地总面积1687.7平方千米,2021年末,陆丰市户籍总人口190.88万人;常住人口122.77万人。

唐武德五年(624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地区建立安陆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并入海丰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属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城设东海旧墟寨(今东海镇旧墟),隶属惠州府,民国初期属潮循道,后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粤东区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属汕头专员公署,1983年又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陆丰隶属汕尾市,1995年1月,设立县级陆丰市。

陆丰市的气候

陆丰市地处广东省东部、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海洋性季风明显等特点,陆丰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汛期降雨较为集中,市中心城区年平均气温大于21.8°C,最热7月,月均气温28°C;最冷1月,月均气温13.8°C。

极端最高气温37.8°C(1962年8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0.9°C(1967年1月17日)无霜期361天,农作物年可3熟,全市年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940~2140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2.55万卡/c㎡,属广东省大陆高值区,其分布大致与日照时数相同,光照条件除个别年份出现长期的阴雨天气外,一般都可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需要。

全年年均降雨量为19毫米,属广东省多雨区之一,降雨年际变化大,最高年(1961年)降雨量达3045毫米;最少年(1963年)仅有942.2毫米,是平均值52%;降雨量季节变化也明显,一般雨季始于3月份,结束于10月中旬,长达210天左右,汛期4~5月,平均雨量1730毫米,占全年总量的87%。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陆丰市

什么树的叶子是**的 而且叶子中间还有籽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果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二十四孝具体指的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推荐答案 银杏——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银杏( Ginkgo biloba L.)

银杏(ginkgo gingko.,拉丁名Ginkgo biloba)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属裸子植物。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寿命达到千余岁,现存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是树中的老寿星。在山东日照浮来山的定林寺内有一棵大银杏树,相传是商代种植的,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了。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 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江苏徐州北部(邳州市)山东南部临沂(郯城县)地区浙江西部山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将被取代。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中国商、周之间即有银杏栽植。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它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含有氢氰酸、组胺酸、蛋白质等。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中医学上以和叶可以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银杏树 银杏树 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

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种皮肉质,被,成熟时淡**或橙**;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银杏为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在酸性土(pH4.5)、石灰性土(pH8.0)中均可生长良好,而以中性或微酸土最适宜,不耐积水之地,较能耐旱,单在过于干燥处及多石山坡或低湿之地生长不良。银杏寿命长,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寿命长,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金钱松、榧树、杉木、蓝果树、枫香、天目木姜子、香果树、响叶杨、交让木、毛竹 等。

[编辑本段]银杏分布

银杏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分布。银杏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很很广。从水平自然分布状况看,以北纬30o线附近的银杏,其东西分布的距离最长,随着这一纬度的增加或减少,银杏分布的东西距离逐渐缩短,纬度愈高银杏的分布愈趋向于东部沿海,纬度愈低银杏的分布愈趋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

在中国的银杏主要分布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区内,边缘分布“北达辽宁省沈阳,南至广东省的广州,东南至台湾省的南投,西抵西藏自治区的昌都,东到浙江省的舟山普陀岛”,跨越北纬2lo301-41o461,东经o-125o,遍及22个省〈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中国的银杏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从分布量来看,以山东、浙江、江西、安徽、广西、湖北、四川、江苏、贵州等省最多,而各省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县或市,如江苏的新沂、大丰,邳州、吴县,山东省郯城县新村、泰安市、烟台市,湖北随州的洛阳镇,何店镇花园村,广西的灵川、兴安等。许多银杏专家考证后认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偏僻山区,发现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它们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确保银杏遗传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考察人员还在湖北和四川的深山谷地发现银杏与水杉、珙桐等孑遗植物相伴而生。

银杏的垂直分布,也由于所在地区纬度和地貌的不同,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不完全一样。总的来说,银杏的垂直分布的跨度比较大,在海拔数米至数十米的东部平原到3000m左右的西南山区均发现有有生长得较好的银杏古树。如江苏泰兴海拔为5m左右、吴县海拔约300m、山东郯城海拔约40m,四川都江堪海拔1600m,甘肃为1500m(兰州),云南为2000m(昆明),西藏为3000m(昌都)。但这些分布现状,并不表明银杏能够分布在这样的垂直跨度内的所有地区,因为影响银杏自然分布的因素除纬度和海拔外,地形和土壤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如土壤含水量、含盐量、日照、极温等均直接限制着银杏的发展。在银杏自然分布的边缘地区,可能由于地形等因素,出现利于银杏生长的小气候,银杏仍旧可以生长得很好。同样在银杏的自然分布区范围内,由于小气候或者地形、土壤、水热条件的差异而有不适合银杏生长的地区,所以在自然分布区范围内,银杏多呈点状分布。从气候因子来看,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年平均气温8o—20o,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20o的海拔范围内,这是符合银杏的生态习性的。

[编辑本段]保护价值

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药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强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作干果。叶、还可作药用。

濒危类别:稀有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浙江省西天目山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岩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中国各地零星的银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

银杏实生繁殖。种胚有休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银杏是现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中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

种植方法

1.播种育苗宜收颗粒大,树龄在80年左右的母树最好,收的去皮阴干。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为宜。苗床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

2.利用萌蘖繁殖苗木在2月前后(北方化冻后)挖取基部半边带根的萌枝条,栽在苗圃里,直径1厘米至4厘米均可。此法容易成活。约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

3.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选用当年生软枝,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叶至4叶,插入士中一半经常喷水,保证叶片不干,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生根。

4.苗木移植银杏直径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种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带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当年是缓苗期。而带土坨的苗木当年能生长。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树栽植,最好是栽前将坑中灌满水,待坑中水渗完后,将大树植入坑中捣实,让坑中的水返上来滋润根部。下次浇水宜在坑边挖引水沟盛满水,让水慢慢渗透到银杏的根部。千万不要大水漫灌,很多人移栽银杏不活的主要原因不是干死的,而是泡死的。因为银杏的根系呼吸量大,大水漫灌,使根系缺氧窒息而发不出新根,根系逐渐腐烂。有些银杏即使死了,它的叶子还能展开,甚至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发芽,但是叶子很小,待它体内的营养耗光了,它才不发叶了。这就是银杏的“活”现象。而有些银杏种下后第一年不发叶,甚至第二年也不发叶,如果掐皮,会发现皮是新鲜的,枝条也不干缩,这种树不一定是死的,说不定第三年就能发出叶子来。这种现象又称为银杏的“死”现象。确定银杏死还是活,不能光看叶,重要的是看根。所以购买大苗,特别是从外购进的植苗,一定要看根是否发黑,如果是,说明这苗是活苗,再便宜也不能要。新鲜的苗应该是根的木质部发白,根皮略呈红色和木质部紧贴。

5.苗木的管理

(1)银杏成活后无须经常灌水,北方地区,化冻后发芽前浇一次水,5月如果天气干旱,可浇一次水,因为这是银杏—年中的生长高峰期。到了秋天,8月中旬是银杏一年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可浇一次水,两次灌水都可结合施肥进行。

(2)施肥:苗圃地施肥可在春、夏两季进行,春季在两行间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斤至10000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一遍,使肥均匀捣入土中,大苗可开放射状沟数条,将有机肥和表土拌匀填入沟中,春季施肥如果量大,一年一次即可,量小则在8月中旬补施一次。

(3)修剪:银杏一般不用修剪,因为银杏新梢抽发量少,即使是苗圃里的苗木,也应尽量地保持多的枝叶,以利其加速增粗。将要出售苗木的前一年,将1.8米以下的枝条剪去,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将剪口长满,表皮光滑,枝干直立。

(4)中耕:适当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中耕对银杏的须根起到了修剪作用,可以刺激更多的须根萌发,中耕的次数春秋各一次即可。

(5)防病治虫:银杏的病主要是幼苗期的立枯病。大田里苗木的主要虫害是金龟子幼虫(蛴螬)。幼苗期注意通风排湿,疏松表土,喷施波尔多液,防止立枯病。防治蛴螬的办法是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施肥时,全园喷施一次3911农药500倍液,然后旋耕一遍,将喷施过药的肥料,旋进土里。另一种办法是将麸皮、米糠等拌湿后,拌上敌百虫药,用桶装两天,让其充分吸收了农药后,撒进地里,然后中耕。还有一种办法是每隔10米左右,埋一堆枯草,枯草上经常浇些水,每隔两个月掀开枯草,下面会有许多蛴螬,集中杀灭。

(6)结果树的培养:银杏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所以结果树应配置授粉树,银杏的授粉能力很强,在微风下顺风25公里都是有效的授粉区,雄树和雌树的区别是:雌树枝条轮生明显,枝条平展生长,叶色浓,而雄树枝条直立互生。银杏果园种植的间距为4米×6米,实生苗生长速度快,选取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苗木,截头进行嫁接,一般用枝接,接穗选用3年生,皮色有光泽,并带有3个至6个短枝,结果颗粒大的优良品种为好。嫁接后3年至4年即可挂果。

[编辑本段]常见病害

银杏干枯病

症状:病菌侵入后,在光滑的树皮上,产生光滑的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病斑继续扩大,患病部位渐见肿大,树皮出现纵向开裂。春季,在受害树皮上,可见许多枯**的庞状子囊抱子座,直径l一3毫米。天气潮湿时,从子囊抱子座内会挤出一条条淡**至**卷须状分生抱子角。秋季,子座变枯红色到酱红色,中间逐渐形成子囊壳。病树皮层和木质部间,可见羽毛状扇形菌丝体层,初为污白色,后为黄褐色。感病枝干的病斑蔓延,逐步使树皮成环状坏死,最后导致枝条和植株死亡。

病原:银杏干枯病,又称银杏胴枯病。病原为子囊菌纲、球壳菌目真菌。该病菌亦能侵染板栗等林木。

发病规律:病原菌由伤口侵入,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中越冬,待温度回升,便开始活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现症状,并随气温的升高而加速扩展,直到10月下旬停止。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昆虫、鸟类传播,并能多次反复侵染。全国各主要银杏产区均有分布,常见于生长衰弱的银杏树。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性。这是防治银杏干枯病的关键措施。

②重病株和患病死亡的枝条,应及时清理销毁,彻底清除病原。

③及时刮除病斑,并用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0.1的升汞水、1%硫酸亚铁溶液、石灰涂白剂涂刷伤口,以杀灭病菌并防止病菌扩散。

[编辑本段]银杏品种

银杏品种按照种核形状划分为,长子类、佛手类、马铃类、梅核类、圆子类等五大类别。

银杏栽培品种类型划分

栽培品种类型、代表品种

核用品种 家佛指、马铃3号(魁铃)、大金果、洞庭皇、大梅核、海洋皇

叶用品种 高优Y-2号、安陆1号、WL43号

观赏品种 叶籽银杏、金带银杏、多裂银杏、垂乳银杏

雄株品种 G♂~12#、嵩优1号、广西早花

材用品种 豫宛9#、直干银杏S-31号

银杏的品种是各银杏产区多年来选育出的传统优良品种,如泰兴佛指、洞庭佛手、郯城金坠、马铃、郯城圆铃等等。

部分良种介绍于下:

安银1号大马铃:种核平均每千克268粒,出种率28%,出种仁率78%。树冠投影面积产量为每平方米2.7千克。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佛手:江苏省洞庭山一带的主要地方品种。种核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88cm,宽约1.73cm,每千克300—350粒,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园铃:为山东郯城银杏产区主栽品种。果实圆球形,熟时棕**被薄,并具半透明油脆,种实单粒重11.8-15.7g,千克粒数64-85粒,种核卵圆形,单粒重2.-3.75g,千克粒数266-366粒,出核率25%,出仁率78%,种仁质细性糯味香清甜,品质上乘,丰产。

小园铃:为江苏大丰林业基地的特产,不但常年供应果实,用于绿化的银杏树非常多有几万株之多,是全国银杏基地保护地之一。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银杏又名白果,属于干果类,其经济结果年限可达数千年之久。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中国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叶、果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尤其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重要的医药原料,银杏叶中提取物可以“捍卫心脏,保护大脑”。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化学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

银杏在宋代被列为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银杏有调节呼吸器官的作用,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类似。由于银杏含有银杏酸,对于结核杆菌、皮肤真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皮肤病等;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银杏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银杏叶,性味苦甘涩平,内含双黄酮,经实验和临床证明,它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银杏的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江苏大丰银杏基地有10公分以上2万株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江苏省邳州市在银杏叶的种植和加工提取物(GBE)生产方面处于先进行列。银杏及银杏叶被用于制作健康枕头,《枕头记》中记录:精选三龄以上银杏叶等名贵中草药配制成银杏叶健康枕.淡淡幽香,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长期使用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老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

银杏树干通直,木材是制乐器,家具的高级材料。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是公认的绿化、美化环境和具观赏价值的经济林木。银杏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秀美,寿命较长,病虫害少,最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或独赏树。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银杏利用于作街道绿化时,应选择雄株,以免种实污染行人衣物。中国各城市最早用银杏作行道树的当推丹东市。

注意事项

银杏叶不能与茶叶和菊花一同泡茶喝。 银杏内含有大量的银杏酸,银杏酸是含有毒性的,一般买来的叶子未经过深加工和提取,里面的银杏酸含量高达3000-4000ppm,特别银杏酸是水溶性的,一泡水不但没有吃到里面的银杏黄铜和银杏内脂等有效物质,反而效果是相反的,里面有毒! 在药品方面,特别是医院用药的银杏制品里面允许略含10ppm的银杏酸!

[编辑本段]生态价值

人类对银杏生态价值的认识较晚,银杏价值的最高层次--生态价值,无价之宝!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干果;属于林木--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对我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化环境

银杏抗病虫害,被公认为无公害的种树,是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公园,园林,住宅小区,行道两旁,城市绿化,栽植银杏,可谓"一劳永逸"。

二、净化空气

银杏具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可在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三、保持水土

银杏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林被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1996年贵州省普定县把栽培银杏,发展银杏产业为该县脱贫致富之路。该县水土流失严重,即使一把土也要种上一棵玉米,满地都是石炭岩沙。为防水土流失,农民改种银杏,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有经济收入(银杏叶卖给加工厂),当今,银杏已作为大别山,大巴山,沂蒙山等老、少、边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即种银杏,改善生态环境,又形成产业经济,一举多得。

四、防治虫害

银杏有杀死农作物病虫之功能,尤其对棉花、叶螨、桃蚜、二化螟虫等尤其有效。在农业区周围种植银杏,为作物虫害天敌,以保护农作物。

五、调节气温

银杏树具冬暖夏凉特异功能。盛夏时节,掌心触摸银杏树干,手感冰凉,触摸其他树干(柳树),掌心觉热。据测定,盛夏时节,阳光直射大气气温高达40.20C时银杏树下为35.30C,大气气温与银杏树荫下温差为4.90C,而垂柳温差仅为2.30C,银杏调温能力为柳树之2倍多。因此,营造银杏林区,银杏林带,形成规模,造成小区气候,对农田,居住区均有调节气温改善气候的不可小视的良好影响。

艺术价值

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在中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无不有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它们历尽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代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许多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选取姿势优美的银杏,加工制成盆景,将大自然中银杏的雄姿浓缩在盆盎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横生,清供案头,令人怡情怡目。

银杏树是著名的长寿树种,生命力强,叶形奇特,易于嫁接繁殖和整形修剪,是制作盆景的优质材料,用银杏树奶制作的银杏盆景更是一绝,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银杏是中国盆景中常用的树种,银杏盆景干粗、枝曲、根露、造型独特、苍劲潇洒、妙趣横生,是中国盆景中的一绝。夏天遒劲葱绿,秋季金黄可掬,给人以峻峭雄奇、华贵雅之感,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有生命的艺雕”。按照人们不同的欣赏要求,主要有观实盆景、观叶盆景和树桩盆景几种类型......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31047.html?wtp=tt

《金明池·天阔云高》僧挥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24孝的故事01 孝感动天 02 亲尝汤药 03 啮指痛心 ,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24孝的故事湖北有几个

作品简介《金明池·天阔云高》由僧挥创作,通常认为这是一首伤春之作,吟咏春愁闺怨,可能是词人未出家时所作。上阕抒写春愁,仅用“渐”、“犹”二字不着痕迹地道出孟春已逝、仲春已临的情景。又用“匆匆”、“旋”、“已”几词,将春景变化,稍纵即逝的过程及作者惜春、伤春之情表达出来。下阕描写闺怨,维妙维肖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对“忘了余香”者有所怨尤亦是爱多于恨。即便春被留住,愁闷仍在。春愁到这里也都化为“眼前愁闷”。全篇婉转含蓄,耐人寻味。基于作者的身份,还有观点认为该词某些语句有神学意味。

作品原文

金明池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时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作品注释

①金明池: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另作“夏云峰”,并题日:“伤春”。有人认为“伤春”之题可能并不太符合原作意,应是后人所加。

②溪横:溪水横在眼前。

③轻晕:指淡淡的光圈。

④朱门:红颜色的门。

⑤旋:很快的、不久。

⑥宵:夜。连宵:从白天到晚上。慵困:懒散困倦。宋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词:“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⑦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代无限春光。

⑧闲斗损:空对煞。损:甚,十分的意思。意谓终日双眉紧锁。

⑨乍:恰、正当。看承:特别看待。全近:非常亲近。全,副词,甚或很的意思。

⑩深深态:深深失望的样子。自许:自我有期许。

厌厌:通“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曾觌《南柯子》有“两两人初散,厌厌夜向阑”之句。

争知道:即怎知道。蓬莱:喻仙境,指与恋人相会处。

也则:依然。

作品译文

天宇广阔,白云高浮,清溪在前,流水去远,傍晚的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蒙上一层轻晕。无人的台阶静悄悄地,杨花也逐渐稀少了。大红门关闭着,黄莺的叫声听去还很稚嫩。我后悔匆匆忙忙地就让清明节过去了,便赶紧去观赏余留下来的花朵,但也已经成了内心的憾恨。却又接连好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从白天到夜晚,人都感到懒洋洋的,十分倦困,等我再起来去看,大好春光都已完结了。

怨恨进入双眉,眉头总是紧蹙,只是白白地折磨自己。我忽然对这种情怀有所领悟,仔细想来,还十分亲切。人们深深地表示失望,无非是自己有所期求;懒懒地精神不振,必不好意思被人追问。你哪里知道只有幻梦里才有蓬莱仙境,等到把你留恋的一点余香都忘个干净,自然会时时传给你美好的音信。否则你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

作品鉴赏

通常认为这首词为伤春之作。惜春伤春是历代词的传统题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栋,僧挥的这首《金明池》即为其一,被选编进《宋词三百首》。全词基调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绮语;而作者又为僧人,词作别有一种情趣。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上片首句一气连用了三个境界开阔的短句,一反伤春词细腻入文的模式,起笔突崛。三个远景,如果只从单个分开细看,纯粹只显豪阔苍远的境界,于伤春主题并不切合,但一经组合排列,哀氛就透过词句四处弥漫,奠定了全词“伤”的基调。起笔突崛而又不显唐突、违拗,且自有新意,正是这首词入文的妙处。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这是近景,与首句远近结合,成一画境。首句奠定了词意的气氛基调,但并不能判断句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季节,这第二句作者点明了是暮春时节。“闲阶静,杨花少,朱门掩”,是目之所及的视觉感受,莺声嫩则为听觉感受,这几个“冷色调”意象的有机叠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未让这些意象营造的感觉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览无遗,而是且放且收,“莺声犹嫩”,一个“犹”字,恰如其分地把前头的表达“收”了起来。但不是单为了收而收,是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虽然莺声“犹”嫩,但也不能再“嫩”很长日子了。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绘后的情的.流露,也是“莺声犹嫩”收了之后的续放。时光易流,一过了清明,各种各样的花儿,就都陆续委地凋谢了,丛中和枝头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点儿残英。到这时,莺声已老,不再嫩了;可见“犹”得短暂、无奈。“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几天前还有若有若无的遗留的花儿,可忽忽几日,稍没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满目绿肥,些许瘦红也难觅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时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为伤春心事。“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写的是春愁怨情。怨入双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无情。“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写的是怨态,情动于衷而形于表。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缱绻。“深深态”两句是女子自怜自爱、自怨自艾的情态,大有美人惜春迟暮之感。“深深态”和“厌厌意”二词运用对比,将女子愁绪满怀的怨态和因春去精神萎靡的无力之状形象描写出来,读之令人感同身受,心怀大动。

末句“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是全词最堪回味处。心怨源于春逝,这里却说即使莺声和花香留住了,仍还是愁绪难遣。原来春去仅是引子,最伤心处,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时间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来,人却难以再少。无言之伤,尽在其中矣。

此首伤春之词,却出自诗僧笔下,可见其性情坦荡,不拘礼法。上片阶静门掩,美人春睡。杨花渐少,莺声犹嫩,正是暮春景象。睡起方识春色已阑,幽恨遂油然而生。下片因惜眷而自怜,因伤春而厌厌。这首词把年轻女子的多情与娇羞写得十分动人,她有些慵懒,有些感伤,有些哀怨,也有些甜蜜。一个感情真挚、热烈而又羞涩矜持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

有观点认为下阕以“怨入双眉闲斗损”句过片,承上阕末意,也补足了人对春光去尽的反映。一“闲”字、一“损”字,暗暗透露作者对这种伤春怨情的保留态度。以下渐渐转出真意:先用“乍品得”二句过渡,语极委婉。这两句真像耐心布道者的口吻。“深深态”二句,又忽作狮子吼,将悔憾怨恨种种情怀之实质一语道破:自我期许太多,就难免不深深作态;羞于向人吐露,才必定会恹恹不振。“怎知道”以下又如佛手指点迷津。从正反两面说去:想闻得好“音信”,关键在于“忘了余香”,不必有所留恋,这是从正面说;若总想“留得莺花”,执迷不悟,那只会招来“愁闷”,自堕苦海,这是从反面说。禅理而能入词,又说得如此有诗趣、理趣,实属不易。

作者简介

仲殊(僧挥),生卒年不详。僧人。俗姓张,名挥,法名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举进士,游荡不羁,几为其妻毒毙。乃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与苏轼交好。崇宁中自缢卒。能文,善乐府。其词有一种出家人的清逸,语言奇丽、和婉。有《宝月集》,不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一卷,共四十六首;《全宋词补辑》又新补二十二首。

米茶淳香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1.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01

身在异乡,三伏天里,总能想起家乡的米茶。

妻为了解我馋,仿照家乡做法煮制了米茶。虽然米也微黄,茶水也有淡香,吃起来也有那么一股风味,但与家乡米茶比起来,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我问自己。是米的太精细?水质的清洌?还是大锅炒制的火候?我想,都不是。少的应是一种淳香,一种情愫,一种念想。

02

老家的米茶,是一种特有的湖北地方风味小吃。它在老家及其周边几个县市区流行。从初夏到深秋,从农家饭桌到酒店饭馆,都能见到米茶的身影。由于它淳香可口,微甜不淡,略涩不苦,与馒头搭配食之,既饱肚又解渴,受到家乡人们的喜爱。

老家的旧口镇人李树曾用家乡方言唱了一曲《妈妈的米茶》,在网络上一度流行。它让更多的家乡人在乡音中,领悟着家乡米茶的淳香和母亲的情怀;而在外的游子听了,更能勾起一种思念。乡愁、妈妈的身影和脸庞、妈妈煮的米茶,瞬间都会涌上心头,在脑海里萦绕。

米茶的制作并不复杂,非常简单。将米炒制**后,放入煮沸的水中,米粒煮裂开花后,盛起盆中冷却后即可饮食。也有趁热吃的,但比不上凉吃有风味;也有放其隔夜后,等发酵发酸后吃的,这种风味有如酸梅汤,别有一番滋味。

虽然是地方特色,但它也上过大雅之堂。在明朝嘉靖年间,它是宫廷美食,皇太后娘娘视其为夏季良饮和美食佳品。话说当年,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王被册封在湖北安陆府,即我的老家钟祥,其生母蒋氏身怀嘉靖皇帝时,害喜吃不下东西,各种山珍海味均不合口味。就在兴王大怒之时,一厨师端来了自家吃的米茶给蒋氏吃。没想到,蒋氏吃了后,食欲大开,一连吃了两三碗。

由此,民间农家的米茶进了兴王府;后来,嘉靖皇帝入了紫荆城,其母蒋氏也将其带进了皇宫,成了夏季必不可少的一道饮食。据说,其他入贡的精米制作出来的米茶,赶不上钟祥糙米的口味。从那时起,老家糙米也一度成为贡品。

老家是世界长寿之乡,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极高,让长于土中的谷麦豆类营养元素丰富,所以钟祥糙米制作的米茶口味自然要好于精米。我想,我在异地吃到的精米炒制的米茶,也应是如此,少了糙米的淳香爽口了。

03

老家米茶,最地道的是用麦米制作而成的。那时候,平原地区稻米少,每年从山田上收获的稻米,只用作蒸米饭,舍不得用来炒制米茶。现在已经再没有人用麦米制作了。一是乡间再没有大面积种植大麦了;二是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喜欢吃麦米的那种粗糙感,而改用稻米中的糙米了。

用麦米制作的米茶,特别是关于祖母与米茶的往事,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深刻。

一是祖母准备大麦米的辛劳。每年夏收后,祖母就将收回的大麦放在晒箕上晒干后,再利用晴好天气,将大麦放到石碾上将大麦皮壳碾掉,麦米晒干后装袋,以备后用。

碾大麦米非常麻烦,也非常辛苦。大麦皮壳,很厚实,要碾三遍才能将皮壳和麦粒完全分离开来,再用筛子将麦肤和麦米粒分开。

与我家相邻的向妈家,台子上有一盘碾磨。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是用这盘碾磨碾制大麦米。我们家是近水楼台,从早晨一开始,祖母就开始忙活碾制大麦米。

碾架套好牛,大麦放上碾盘,洒上一层水。祖母就拿着一把小扫帚,跟在牛后面,边赶牛,边扫滚落到碾盘边沿的大麦米。高大的榆树下,那围绕碾盘转圈的老牛,那“吱吱呀呀”碾架响声,小脚的祖母围着碾盘扫米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想来,甚是温馨。

大麦的外层皮松动后,就不能再碾了,要将它们收拾下来放到一边的晒箕上,将其晒干后,用筛子将麦麸子筛出来。筛好后,再将其放到碾盘上碾。碾好、晒干、筛选,如此周而复始。碾晒好三遍后,筷掉最后的麦肤,才算碾好了大麦米。

二是祖母煮米茶、蒸馒头的酷热艰辛。三伏天的每个早晨,祖母都是烧好早饭后,就开始在厨房里准备炒米茶米、煮米茶。酷暑高温,加之厨房不通风,再加上土灶大火,热锅热气,整个厨房就像一个大蒸房。一水瓢的大麦米还没炒成金**,祖母早已是汗流浃背,汗湿襟衣了。

在锅里煮着米茶的间隙,祖母又要准备与米茶配食的馒头了。这种馒头,在老家方言里称之为“板凳腿”。制作它,先将面和好后,放到盆里“醒”,等面“发”好后,就把它理成一个长圆筒,用刀切成一断断小方圆体,放到蒸格里蒸熟。蒸熟后的这种馒头,像农家坐的板凳椅子的腿形,即而得此名。这种方法简单,节约时间,在农忙的季节或者暑热天气里,乡亲们都这样制作。

吃米茶,配上这种馒头,既有馒头的甘甜,也有米茶的爽口,味蕾上的感觉非常美妙。夏日里,这种饮食搭配,在乡间非常盛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安排中晚饭的。这也成了我的一大喜好!

锅里的麦米煮开花后,米茶就煮得差不多了。祖母将其盛在两个大瓷盆里,盖上纱网,让其冷却。一盆供中午全家人食用,一盆是晚上的饭食。米茶煮好,等馒头蒸熟,祖母又要到园田里,摘瓜摘豆,为一天的菜蔬做准备。

04

我的印象中,祖母总是繁忙的。不是在厨房里忙碌,就是在园田里劳作。我曾天真地问祖母:“为什么不多煮两盆米茶,多蒸几格‘板凳腿’呀?这么热的天,免得天天煮、天天蒸!”

祖母的回答是,当天煮的米茶好吃,免得隔夜发酸,发酸的米茶怕肠胃不好受不住。馒头时间长了容易发霉,全家这么多人,只有天天准备,才能保证每人吃得够!自己热一点,流流汗,有好处!

祖母说得很轻松,当时的我,并不懂祖母的这种心意。

晚饭后和祖母坐在树下乘凉,祖母向我讲了若干故事和传说。其中关于米茶的传说,也让我难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夏天,老家所在的地区干旱绝收。一个地主家的佃农交不上粮食,地主家的家丁就毒打他。佃农心生怨恨,在一个夜里,一把大火把地主家的米仓给烧了。地主看到被烧的麦粒和谷米,既不能食用,也不能卖钱,无可奈何,就把被烧的麦粒和谷米,倒在了野外。

缺粮挨饿的乡农们,捡拾了这些被火烧过的麦粒谷米。在家里用水淘后,放到锅里加水熬煮。煮熟后,闻了清香,吃了甘甜,喝汤水可口。从此,乡亲们受火烧米粒的启发,将麦粒和谷米放到锅里炒制后再煮,从而衍生了米茶,并传播开来,一直延续流传至今!

05

祖母逝去多年,我也离开老家多年。祖母煮制的米茶,只能在梦境中出现,在记忆里搜寻,在想象中回味。

如今的三伏天里,吃一碗老家的米茶,不仅爽口,更能静心怡情,思绪飞扬!

米茶,真的淳香,犹如那逝去的岁月芬芳。

老家米茶,我念之不忘,心神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