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各经纬线所经过的重要地形区以及气候名称、特点和成因

3.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地形、气候、降雨各有什么特点

4.中国四大地区的地形、气候、、工农业生产特点、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地理13个大区的地形气候特征_各区地形气候

1、北京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2、天津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有明显由陆到海的过渡型。气候特点是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

3、河北省

属中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温度适中。

4、山西省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与相邻的华北平原相比,气温略低,降水偏少,差距尤以雁门关北更为明显。5、内蒙古自治区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东北

6、辽宁省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7、吉林省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春秋多风。

8、黑龙江省

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数地区冬长夏短,西北局部地区长冬无夏。

9、上海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10、江苏省

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季风影响显著。春夏之间多梅雨,夏秋之际多台风。

11、浙江省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暖湿条件较为优越。夏秋之际常受台风影响。

12、安徽省

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每年6~7月为梅雨季节。

13、福建省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丰富,雨热同季。

14、江西省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较长,春、秋略短;夏季炎热多雨。

15、山东省

大部份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多雨,冬寒干燥,四季分明。胶东半岛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华中

16、河南省

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区,中部和北部以暖温带气候为主。季风特征明显,四季分明。

17、湖北省

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东部夏季酷热,是长江沿岸的“火炉”之一。

18、湖南省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华南

19、广东省

属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20、广西壮族自治区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山区冬季较为干冷,沿海地区,长夏无冬。

21、海南省

全省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长夏无冬,雨量充沛。西南

22、重庆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雨季较长。河谷地区多连晴高温,重庆市区为我国著名的“火炉”之一。

23、四川省

分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热带半湿润区以及川西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三大部分。全省气候类型多,山地气候垂直变化大,季风气候明显,季节气候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气象灾害种类全。

2、贵州省:多数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

25、云南省

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滇东高原气候温和,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省会昆明也被称为“春城”。

26、西藏自治区

多数地区属高原气候,干燥寒冷,长冬无夏,空气稀薄,日照充足。仅藏东南部分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较为温暖湿润。

27、陕西省

气候以秦岭为界,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部主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陕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陕南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28、甘肃省

地域狭长,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兼具温带季风和大陆气候特征。多数地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

29、青海省: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气候干燥,日照充足。

30、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整体地形影响,气温南低北高,降水南多北少。

3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主属大陆性气候,以天山为界,南疆北疆气候差异明显。北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南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港澳台地区

32、香港特别行政区

主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

33、澳门特别行政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34、台湾省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帮你详细分析下,可以比较下地图。?

寒温带: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角上一小块地方。?

代表城市:黑龙江漠河?

中温带:东北大部,西北、华北北部。?

代表城市:吉林长春?

暖温带:华北、西北南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代表城市:北京?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除了海南、云南南部、台湾南部、雷州半岛。?

代表城市:江西南昌?

热带: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南部、台湾南部。?

代表城市:海南海口?

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地区?

代表城市:西藏拉萨?

参考资料:

中国地图册气候分布

各经纬线所经过的重要地形区以及气候名称、特点和成因

一、地形地貌

山东省东临大海,西接华北平原,地处黄河下游,介于北纬 34°22. 9' ~ 38°24. 01',东经 114°47. 5' ~122°42. 3'之间。泰沂山脉横卧境内中部,地形地貌复杂。根据地形特征,分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丘陵和鲁西北平原 3 个地貌分区 ( 图 1 -1) 。

图 1 -1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貌分区

1. 地形地貌分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中部凸起,四周低洼,中部泰山、鲁山、沂山、蒙山海拔均在800m 以上,其中顶峰海拔 1524m 的泰山为群峰之首,向外过渡为标高 400 ~ 800m 的低山及 400m 以下的丘陵。一系列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呈 NW - SE 方向弧形相间展布。由古老基底片麻岩组成的高山峻岭,地势陡峻,切割强烈; 由早古生代碳酸盐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形成单面山、桌状山或帽顶状山顶。

鲁东丘陵区: 由胶莱盆地、胶北和胶南低山丘陵 3 部分组成。中部胶莱盆地为中新生代沉积,地面开阔,分布有冲积平原、准平原和低缓丘陵,地面标高 10 ~300m。胶北和胶南低山丘陵主要由胶东群、粉子山群变质岩及侵入岩组成,以胶北大泽山—艾山—伟德山形成的东西向分水岭和胶南五莲山—崂山北东向分水岭地势最高,山势挺拔,坡陡谷深,为海拔 600m 的低山区,周围环绕 400m 以下的丘陵山地和准平原,近海分布狭窄滨海平原。

鲁西北平原区: 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河冲积及山前洪积物堆积而成,略成弧形环抱鲁中南丘陵山区北、西两面。地势平坦,标高大多在 50m 以下,仅西部地区地势稍高,达 60 ~70m。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一些洼地、坡地、岗地等微地貌景观。

2. 遥感地貌解译

山东半岛卫星遥感影像图 ( 图 1 -2) 是陆地卫星从 705km 的外层空间扫描成像的山东半岛鸟瞰数字影像,是山东半岛之真实缩影。它用遥感这一先进的对地观测技术,完美地再现山东半岛锦绣河山,宏观概略性强,现势性好,信息丰富,可灵活处理。

图 1 -2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卫星遥感影像

(1)ETM图像地形地貌特征

影像图形象逼真地反映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地貌类型划分及其成因类型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

1)黄河入海口冲淤变化:黄河年平均径流量为419×108m3,水中年均含沙量为25kg/m3,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水系,每年平均有10.5×108t的泥沙被搬运、沉积至河口。如此大量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沿海造陆最快、土地面积增加最多的地区。

2)鲁中南构造侵蚀中低山丘陵区:从宏观上看,山区均反映为蓝色-绿色调的色异常特征,灰岩区多反映为蓝色的色异常,变质岩及岩浆岩区多反映为绿-淡蓝色的色异常。中强度切割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影像上反映为细密集状纹理、绿色调的色异常特征;弱切割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区,相对中低山区纹理粗疏,影像上反映浅蓝色调的色异常特征;剥蚀堆积平原,沿河谷盆地边缘地带分布,影像为麻斑状蓝绿色调;堆积山间平原,为橙红-红色调。

3)鲁东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宏观影像为黄绿-橙共同色调不规则纹理,植被发育表现为红色。中切割剥蚀构造低山,分布局限,为暗绿—棕红色调不规则团块状;弱切割剥蚀构造丘陵,分布广泛,由于岩性、植被等因素影响,胶南、胶北影像有所不同。

(2)ETM图像水系特征

山东半岛水系较发育,影像图可清晰地显示地表水系分布现状。

1)山溪性河流图像特征: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和鲁中南山区。胶东半岛地区,以大泽山、艾山、昆嵛山、伟德山等山系构成大体近东西向的分水岭,形成南北分流不对称水系,河床内多干枯无水,水系在影像上反映为相对较浅的色异常特征。

2)坡水性河流图像特征: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地区,由于河内多水,影像反映为浅色调特征。

(3)ETM图像地质构造特征

本区基岩广泛出露,断裂构造也较发育。影像图宏观地层显示出山东古老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区的地质特征。鲁东地区变质岩为深蓝绿色,植被(林草)较茂密,稀树枝状水系。岩浆岩主要发育在胶东地区,区内水系发育,多呈丰字形、平行羽状、格状、放射状、向心状、树枝状等特征,影像上均反映为相对较浅的黄绿色。

从影像图上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纵贯山东中部、规模宏大的沂沭断裂带把山东分为鲁东、鲁西两大部分,而且明显地可看出鲁东、鲁西地区地质构造格架的差异性。鲁东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鲁西地区则以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同时在第四系覆盖区又显示了隐伏构造和环形构造信息。这不仅为区域地质构造增加了新的认识,而且为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各方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遥感信息。

二、气候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年平均气温11~14℃,由半岛至内陆递增。半岛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潮湿凉爽;内陆接近大陆性气候,比较干燥。据1956~1999年降水资料分析,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6.5mm。时间分布规律为:年内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之比高达2.62倍(1964年为全省的丰水年,年降水量高达1169.3mm,而1981年是枯水年,年降水量仅445.5mm);空间分布不均衡,鲁中南山区最高为600~1100mm,半岛地区为500~800mm,鲁西北平原最少,为500~700mm。

三、河流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水系发育,主要河流除黄河外,还有十余条较大河流和数百条中小河流,构成黄河、淮河、海河和鲁东沿海诸河4大水系(图1-3)。黄河水系主要有黄河、大汶河等;淮河水系有东加河、西加河、沂河、沭河等;海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马颊河、徒骇河等向东北流入渤海;鲁东沿海主要河流有小清河、潍河、白浪河、弥河、淄河、孝妇河、胶莱河、大沽河、五龙河、黄水河、夹河和付疃河等。上述多属雨源型河流,水文特征表现为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平衡,6~9月份最大,10月份至次年5月份最小,出现较短的夏汛期和较长的枯水期,甚至断流。

图 1 -3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水系流域图

西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地形、气候、降雨各有什么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10度之间

典型地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气候成因: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之间

典型地区: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气候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气温高、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典型地区: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气候成因: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

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

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35度——5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

典型地区: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

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度——6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气候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度——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西欧

气候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北纬50度——70度之间的大陆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气候成因: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分布规律: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气候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分布规律:北半球极地附近的内陆

典型地区: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气候成因: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酷寒

高原和高山气候:分布规律:高大的山地、高原

典型地区: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候成因: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特点: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中国四大地区的地形、气候、、工农业生产特点、经济发展水平。

西北地区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干旱,降雨量少。

东南地区多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西南地区多山地地形,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区域地理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  一、区域地理复习的重要性   区域地理指定书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说明》把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其中,世界地理主要用线段(经线、纬线)限定区域范围或使用小比例尺的大区域图给出区域范围,中国地理主要是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问题(或区域选点)运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 由此可见,区域地理试题是考试内容与要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三地理的复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来处理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效益呢?分析研究近年的区域地理试题,可以明确其考查的特点,了解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有助于明确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  二、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  1.区域的认定  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  这类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的、图表的、图像的、文字的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2.区域的比较与分析  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象、、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也有政区、人口、城市、农业、农产品、工业、工业品、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与发展等人文方面的内容。题目要求考生对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回答相关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比较、分析,是运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或“条件”,针对题目的设问,进行信息组合、明确正确选项进行认定的过程;是针对设问,进行知识整合、组织答案的复杂思维活动。比较、分析的内容多为区域要素的比较、分析;区域特征的比较、分析;特征成因的比较、分析;区域差异的认定、比较与分析。在区域比较、分析过程中,往往要运用高中地理学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的理论。  三、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  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高三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