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2.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任务

3.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哪些法制建设的成果?

4.惠农政策的全文

5.谁有琯头中心小学的简介?

6.组织旅游5篇心得感受

气象干部远程教育培训_气象局远程培训管理平台

河南省人民关于印发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2006〕59号

各省辖市人民,省人民各部门: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省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

二00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年至2010年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对于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使河南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发展成就2001年以来,在省委、省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按照“十五”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三农”投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十五”目标如期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产量均稳居全国前列。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82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居全国第一位。肉类总产量、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689万吨和5880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五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2万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154万千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到45%和40%,均比2000年提高4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2005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69万公顷,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4.3%。畜牧业持续发展,奶业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五年全省奶类产量增长了5.2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2.4%升至2005年的40%。粮经比由“九五”末的68.7∶31.3调至64.3∶35.7。五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20万人。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拥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8家、区域性重点龙头企业480家。产业化种养基地快速发展,已形成种植基地247万公顷,养殖基地养畜量达到4957万头,养禽量达到33860万只。农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粮食、肉类和乳品的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200万吨、390万吨和145万吨。产业化组织大量涌现,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473个,加入农户达到183万户。

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0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9.7%下降到2005年的45.4%。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23.1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27.21平方米。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集中改造了1107所乡镇卫生院,解决了49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20万户,全省4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了淮河干流陈族湾大港口圩区治理、关店圩区治理,实施了黄河滩区、淮河干流灾后重建和移民迁建工程。建成了盘石头水库,对白龟山等22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续建了梅山等20座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开展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新建和改建了6.5万公里农村道路。新增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完成造林151.3万公顷,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2.6%。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税费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从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乡镇机构改革成效明显,减少乡镇153个,分流超编人员17万多人;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支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国家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省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部崛起战略开始实施,已成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开始明显向“三农”调整和倾斜,支农力度空前加大,公共财政逐步惠及农村;河南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快,使农业内在素质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较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等。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

“十一五”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

(二)发展目标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5%;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500万吨左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40%;林木覆盖率达到26%;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6%;新转移农村劳动力750万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900万人;新增农村沼气用户280万户;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解决贫困人口脱贫400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以“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

继续推进以优质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坚持优质化、产业化的粮食生产方向,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推进24个产粮大县实施规模开发,集中投入建设粮食核心产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全面提高71个粮食大县(场)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争取以国家投资为主新建和续建商丘等5个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推进豫中豫北强筋小麦、豫南弱筋小麦、沿黄沿淮优质水稻、黄淮平原优质大豆及专用玉米等优势产业带(区)建设。实施旱作农业、植保工程和沃土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继续抓好粮食的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拓宽粮食增值空间,实现粮食加工品种的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不断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水平。到“十一五”末,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500万吨左右,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500万吨以上。

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重点支持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加快发展,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快推进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中原肉牛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豫北蛋肉鸡和豫南水禽等优势区域开发。着力培育40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使40个重点县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出口外销基地。完善种猪、肉牛、奶牛、种羊良种繁育体系,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加快良种繁育和推广。大力推进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所有县级动物防疫站均达到国家标准,形成比较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以大宗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7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5∶1。

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建设。加强优质棉花基地建设,促使棉花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抓好沿淮“双低”油菜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创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速生工业用林的发展,在沿黄、沿淮地区及黄河故道等地发展造纸原料林基地和人造板原料林基地。到“十一五”末,速生林面积达到50万公顷。加快经济林基地建设,全省新发展经济林面积20万公顷。强力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到“十一五”末,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由目前的221个发展到300个,农产品出口额由目前的4.1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以上。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快水利、气象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和兴利体系,提高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完善水利工程体系。继续建设全省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以巩固提高淮河、黄河的防洪能力为重点,加快洪水控制工程和骨干河道治理,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增强对洪水的调控能力,完善防洪保障体系。建成燕山水库、西霞院水库、马家岩水库,建设河口村水库,完成出山店水库的前期工作和石山口等33座大中型水库、61座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焦作至濮阳段,完成洪汝河下游近期治理、小洪河综合治理、沙颍河和涡河治理、唐白河一期防洪工程建设;实施金堤河二期、共产主义渠、卫河、贾鲁河等骨干河道整治。加快老王坡、泥河洼等滞洪区工程建设和安全设施建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重点实施郑州、漯河、信阳、周口、开封、洛阳等重点防洪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有地分期建设其他省辖市防洪工程。到2010年,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至20年一遇;省辖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主要平原河道除涝标准达到3年一遇以上。

加强水工程建设,搞好水的优化配置,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配合国家建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同步建设受水城市配套工程;继续建设梅山、鸭河口等20座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骨干工程,开工建设赵口等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继续实施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集雨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到2010年,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7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公顷。继续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开发利用山区水电,力争五年解决9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全省农村水电装机新增14万千瓦。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空立体气象观测网以及高效、安全的气象通信系统,提高灾害性、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水平。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健全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十一五”末基本形成立体催化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增强粮食生产的技术集成与标准化应用能力。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积极推进农机化技术应用示范,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400万千瓦。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充分发挥人口大省的人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打造河南劳务品牌,建成全国性的劳务输出基地。

加强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规模。整合农村各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县级就业培训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强农民外出就业基本知识的传授。积极开展与用工企业的合作,实行订单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发展专业型、技术型和外向型劳务输出。“十一五”期间,对全省5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完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建立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内外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劳务输出外派机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法律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加强劳务协作和跟踪服务,搞好与输入地的沟通和对接,加大规模劳务输出的组织,提高转移输出的组织化水平。构建输出回流机制,鼓励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阻碍农村劳动力自由、平等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和企业用工行为。建立务工农民工资保障基金,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其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坚持“以输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对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就学进行统筹规划,认真解决务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逐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壮大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立足我省农产品优势,从土地、环保、信贷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漯河、郑州、许昌、周口、鹤壁和安阳五大食品产业密集区建设,形成沿京广线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把食品工业培育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推进棉纺产业集中发展,使我省形成具有国内较强竞争力的棉纺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县域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由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促进县域工业结构加快升级。加强园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0家,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8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帮助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等环节。促进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支持、引导农民自愿合作,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国家和省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健康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5000个,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比重达到全省农户的60%以上。

加强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中心镇,以国家和省重点小城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为重点,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定位,着力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产业支撑的中心镇,实现中心镇与县域经济同步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户籍、就业、保障等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逐步消除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着力加强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营造健康、安定、有序的人居环境,提高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抓好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工作,争取5年建成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25个左右。

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具有观光、休闲、旅游、生态、科技等多功能的城郊服务型农业。依托小城镇建设,发展交通运输、餐饮、文化等传统服务业。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商品购销、科技信息、中介代理等综合服务,力争到2010年社区服务中心覆盖全省规模较大的行政村。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物流、信息、营销、法律、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第三产业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五)加强农业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业保护,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保障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使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加强水保护。实行水统一管理,保护并合理开发水,依法对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重点加强丹江口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沿线、承担供水任务的大中型水库的保护。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保护,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划定地下水禁止开或限制开区,加快河流生态修复、雨洪利用、地下水补源和替代水源工程建设,遏制城市区和平原漏斗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扩大的趋势。尽快完成水功能区的确界立碑工作,提出分区水质要求。加强城镇供水水源地等重点保护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和排污总量控制。搞好水生态信息体系建设,在主要河流建设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探索和试行排污权交易制度,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到2010年,主要河流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

加强土地保护。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严格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利用土地,严格土地使用标准和条件,防止盲目圈占、浪费土地,严格限制毁田烧砖,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和土地后备开发,治理砖瓦窑、空心村、工矿废弃地,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5.82万公顷。

加强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继续搞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沿线绿化、小浪底库区绿化、通道绿化等省级生态工程,进一步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原城市群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加强重点公益林保护,完善补偿机制。“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有林地面积60万公顷。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一五”末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50个、面积85万公顷。加快推进世行“林业持续发展项目”(四期),启动河南黄河中游生态公益林项目和河南伏牛山贫困地区生态治理项目。加快淮河上游、漳卫河上游太行山区、伊洛河两岸、汉水上游、丹江口库区等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公顷,生态修复50万公顷。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培育生物质产业。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型农业和集约生态养殖业,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快高耗能老式落后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鼓励生产、使用新型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养殖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结合作物秸秆、养殖废弃物处理,大力发展有机肥和沼气,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圈、改厕,推动生活垃圾化处理,提高废弃物的化循环利用水平。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围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信息服务为重点,逐步构建完备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整合农业科技,逐步建立以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组织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开展以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设备开发为重点的农业生产重大技术难题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搞好综合利用和示范推广。增加对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1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对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财政、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扶持。继续实施农作物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逐步建成集保护、引育扩繁、生产经营和推广使用为一体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强小麦、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成省农科院(原阳)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力争中国农业科技黄淮海地区创新中心落户河南。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国家推广机构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取技物结合、科技承包和科技知识普及等方式,向广大农民传授先进生产技术。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培训科技示范户。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建立与国际和国内标准接轨、统一权威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和示范乡镇,带动全省标准化农业生产。抓好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省、市、县和企业“四层”检验监测体系,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扩大认证范围,加快认证进程。完善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认证、标识、责任追究和公示制度。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粮、棉、畜等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集贸市场的建设。大力推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分级包装上市,加快连锁、超市、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新型业态向农村市场的延伸,促进城乡物流的发展。完成对部分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在全省培育70家左右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家左右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办鲜活农产品专业连锁超市和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创新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积极创新农村流通方式,建立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使全省农村连锁“农家店”的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培育农村流通主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有关政策,努力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支持郑州商品适时推出油菜籽(菜籽油)、花生油、畜产品、混合小麦和小麦期权等期货交易新品种。争取经过5年的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

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充分发挥现有涉农网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提高农业信息“落地入户”水平。建设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系统。加强农业数据库建设,建立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加强农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信息普及应用水平。

(七)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9万公里,实现所有行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现行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描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不谋而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异曲同工,为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宽阔的舞台,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标注了新的生标。

一、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义,发展生产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优良的基础设施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优质新品改造农业,用产业化形式经营农业,只有新农业才有新农村。

海子村处于山区,主要以林业,养殖业为主,板栗做为村民主要收入,村以引进新品种,更换老树种方法。大力对树木进行更新换代。

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要靠人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人力向人力资本转变;有利于推进新农村生产发展。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归宿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人均收入2000美元的标准,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业的消费结构。启动农民增收致富这只负重大船的任务,事关小康建设进程快慢的重要因素,党和十分关注,各级领导倾注了很大精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免收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粮食直补、最低价保护收购等,只有农民富裕,才有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造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效地保护了农田和生态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适用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品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归宿点,农民是建设的主体,也是获益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新型的农民队伍,需要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农村远没有全面消除贫困,农村现状仍不是很乐观。海字村位于山区是典型“7086”部队,在家务农人员老年人居多。这种农村劳动结构高素质的外溢性和低水平的沉淀性为新农村建设设置了障碍,与乡风文明的要求极不适应,只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

农业综合开发顺应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用科技投入,启动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以适用技术推广为手段,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村内通过购买,赠予等方式,获得大量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技术书籍,通过每周3天对村民进行开放,让农民能接受到更先进的技术。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真正的主力军,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把爱家乡、爱集体、爱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结合实际,进行新时期艰苦奋斗教育、保持***员先进性教育,鼓励党员干部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注意两点:一要突出以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为重点,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有效开展;二要讲究方式,搞好三个结合,即分散学习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农民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符合群众的欣赏特点和接受能力;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

把普及科学知识、树立良好社会新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农民破除不文明的风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转变落后的观念,取缔不健康的。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好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广泛进行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教育。

书事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对图书室的建立,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的个人素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对整体的农村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整个图书室定期的向农民开放,让农民不出家门便可学习到更多的对自己有用的书籍。

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保证。要从战略的高度,切实抓好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认真配备,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真正把那些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并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调整,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二是合理使用。要管好用好农村精神文明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在工作上给予关心和支持,让他们大胆工作,另一方面对那些年富力强,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同志要大胆启用;三是精心培养,要取多种形式和通过各种渠道,对农村精神文明工作队伍加强政治、业务培训,努力使他们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只有自己做好才能更好的引导别人。

试论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桂林市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生育文明建设将为推进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新农村建设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央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精髓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思路清晰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方略。因此,要保证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把生育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生育文明建设,坚持发展经济和生育文明“两手抓”,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到经济社会要发展、人口数量要控制、人口素质要提高、人口结构要改善,生育文明与新农村建设要同步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生育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和必由之路。

桂林市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状况如何,作者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呈现一片令人可喜的局面。为了加快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桂林市注重农村生育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纳入总体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进行,在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把生育工作融于到各项工作中,将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宣传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识与培育农民相结合、树立婚育新风与生育文明相结合,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在推进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狠抓各级培训教育,促进群众生育文明观念的转变。

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思想、旧生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教育,才能使群众入心入脑,提高素质,促使生育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桂林市以人口学校和协会中心户为基地,举办未婚青年、新婚孕产妇、已婚育龄群众以及相关内容培训班,就人口形势、生育政策、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生育文明、农业技术等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地培训教育。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21期,参学人数78000多人次。通过学习培训,群众提高了对国情国策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生育文明知识,体会到了实行生育的益处。通过培训,广大群众实行生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风尚在桂北大地蔚然成风。

二是狠抓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更新婚育观念。

为建设新型生育文明,全市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创造各种舆论环境,大张旗鼓地宣传婚育新风,营造婚育新风氛围,引导群众更新婚育观念,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1、丰富活动内容,寓生育文明教育于活动之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正因如此,全市在广大农村组织文艺队、山歌队、篮球队,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宣传婚育新风、生育文明。文艺队以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为素材,自编自演自唱,讴歌婚育新风,倡导文明风尚;山歌队以计生政策、婚育知识和避孕节育知识开展擂台赛,有的姑嫂、夫妻同台竞赛。正是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广大村民在活动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生育文明观念逐步转变。

2、塑造典型,学有榜样。

几年来,全市各县、区大张旗鼓地开展“婚育新风合格户”和“婚育新风示范户”创建活动,树立典型,靠典型带动引导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向群众传输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生育丈夫有责等生育文明观念,努力创建“婚育新风合格户”和“婚育新风示范户”。三年来,全市共评出婚育新风合格户786户,婚育新风示范户120户。通过典型引路,现全市有2346对夫妇推迟或放弃生育二胎。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在生育文明建设中,取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营造温馨和谐的宣传氛围。把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制作成活动展板,摆放到人群聚集地展示宣传;路牌、广告牌制作温馨醒目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让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生育的人文关怀;利用活动室,建立图书室和阅览室,让群众在读书中学习生育知识;建立电视远程教育,将生育文明的文艺节目及有关知识输入电视点播系统,让群众在家中就可看到计生专题节目,获得生育文明知识。

三是狠抓帮扶发展,引导群众迈向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路。

在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找准切合农民群众需求的结合点?通过调研,农民最现实的愿望一是当家作主,身体健康,二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因此,各级生育部门紧紧把握这两个基本点,从群众需求出发,重点做好生殖健康服务和生产生活帮扶服务。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村民选举成立了新农村理事会、旅游协会、水果生产协会等一系列协会组织,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和章程,在理事会的管理下,发挥了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全市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相互渗透,在工作中突出一个“帮”字,对一些计生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富裕户与贫困户实行一帮一,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把生育知识培训与农业科普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使计生户了解各地致富信息,开拓思路,拓宽视野,在闯市场奔小康的路上有目标。通过帮扶,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逐步走向富裕路。各乡、村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大力开发旅游,开展旅游服务,建立家庭宾馆和饭店,促使各项旅游项目给计生户增加大笔收入。现闻名全国的生态新村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全村390人,育龄妇女87人,其中有18户夫妻双方都是瑶族的独女户,女儿都十多岁了,完全符合生育二胎的条件。但他们执意不愿再生了,因为他们从实践中看到,少生能够减轻各种压力,促使家庭快富、女儿健康成长;如今18户独女户都放弃了二孩生育。县、乡、村各级协会对计生户家庭,无偿传授种养技术、提供生产资金、统一组织产品销售,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今,红岩村月柿一望无际,人均有果66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少生快富之后,红岩村的群众目标就是建新村。从2003年开始, 51户群众每户自筹资金4至7万元,5万元,眨眼间村子里家家住别墅,户户开旅馆,整洁的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永福县堡里乡波塘村靠兔子养殖,走少生、快富、建新村的道路。波塘村计生中心户长韦继秀说:“村里有十几户独女户,女儿都大了,动员她们生第二胎,她们都不愿生了”。韦继秀自己带头养兔,致富后把兔苗送给村里的计生户,现全村300多户都成了养兔专业户,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3000多元,村里新楼房拔地而起,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龙胜县少数民族聚集区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少生快富建新村”的浓厚氛围已形成,广大群众把对女孩的关爱升华到生女孩光荣自豪的程度。龙脊村群众说:“生女好,哪家生女哪家福”。如今的女儿户,吊脚楼,木结构,青瓦飞檐的房舍,依山而居,自得其乐,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以上几个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仅是桂北新农村的缩影。全市各县区都有代表或样板:如兴安县的黄茅坝、阳朔县的古板村、灌阳县的兴珠山屯、灵川县的木匠户村,象山区二塘乡的红光新村,各具特色,气象万千。洋溢着“少生快富建新村”的朴素生育文明气息,催动着广大农村朝着少生快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实践证明,桂林市的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广大群众生育文明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目前,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正在桂北大地广大农村蓬勃发展。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初夏时的杭后农村,草丰粮茂,牛肥养壮,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景象。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村各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道路平坦、院落整齐、窗明几净,沿路乱堆乱放的柴草也没了影儿,有些地方还乘农闲搞起了文化活动周。从这些明显的变化中,记者感觉到,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也开始追求一种文明而时尚的生活方式,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农村在变,农民在变,他们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口袋”富了,更重要的是“脑袋”也富。

老调添新词 为农民搭建欢乐大舞台

记者到头道桥镇访时,恰逢农民文化活动周的第一天,整个集市上再也没有套着骡车赶交流的农民了,他们开着农用车,穿着崭新的衣服从四面八方赶来,也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有下棋的、拔河的、赛跑的、打篮球的、乒乓球赛......大小15个活动项目,来自10个村的500多名运动员全部参与进来,整个活动场面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些节庆文化活动时,看到的是锣鼓背后更深的内涵,那就是农民以崭新的面貌对新农民、新农村一种全新的解读。

农民这样积极参与、丰富自己生活的活动绝非偶然,是杭后多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四级文体设施网络基础上的必然结果。几年来,杭后逐年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管理,8个镇共建起2078平方米的文化站、28个综合活动室、内存3万册图书,并建起21个“草原书屋“,基本形成了镇有综合活动中心、村有活动室、社有文化大院的文化活动网络,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建阵地、搭平台。

文化如水,在几年来不断的渗透与吸取中,杭后农村文化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势头,农民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自发组建起34支民间文艺团队,在农闲时节,组织一系列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文体活动,头道桥镇的“金牛杯”农民文化周、蛮会镇的旅游文化节、双庙镇的女子篮球队、三道桥镇的农民趣味运动会.....。同时,还涌现出大批农民作家、农民书法家、农民收藏家、乡土文人。目前,全旗民间文艺团队和协会发展到34家,从业人数1565人,“文化中心户”发展到1326家。张福宝作为全市唯一的农民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奥运圣火鄂尔多斯站的传递活动。

农民在变,文明的生活方式、繁荣的文化活动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在一点一点的走进村庄、走进农户、走进农民的心田,滋养着他们的精神。

旧瓶装新酒 为农民配送营养大餐

在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农村真的变了,而变化最大的还是农民观念的大变化。在康尔徕园区,科技型、知识型农民随处可见,他们凭借三元梯次的种植模式,发特色产业,种起了五花八门的品种,产出有机蔬菜。有了品牌意识的农民,建起了自己的绿色食品专卖店,拿村民孙存林的话来说“好货就得卖好价”。

为了加速新农民的蜕变,杭后通过买单,农民受益的方式,结合“阳光工程”、“群英”,开展了“千名干部下乡宣讲”、“三下乡”、“科普进万家”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常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全旗5万农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农民的科技素质不断加强,创业技能也得到了迅速提升。涌现出许多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这些农民的带动下,昔日的产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刚从河套大学培训回来的养牛大王刘三明,带头建起了全镇第一个家庭牧场,托起了现代畜牧业一片绚丽的霞光。

观念的大转换使农民的脑袋里也生发出与时俱进的思想。访中,农业局副局长魏玉海告诉记者:“以前的农民坐在一起,谈论的是昨天喝了多少、输赢多少,现在谈的是种了多少、种的什么、怎么个种法,明天要干什么”。

一种方式,两个谈话内容,充分说明了农民屏弃了以往陈旧落后的生活方式,开始学会了思考,开始展望自己的前景。

在杭后农村走访了一圈,记者感觉到农村真的变了,越变越美、越来越好,而这种变有一种精神在支撑,有一个灵魂在向前牵引,那就是农民内心世界的转变,使无形的蜕变转换成了现实。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任务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通用10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活动总结了。千万不能认为活动总结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1

 为贯彻落实教委办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我园暑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切实做好幼儿暑期安全工作,让幼儿度过一个祥和、愉快、安全的期。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提前谋划,精细安排,确保幼儿暑期安全。

 幼儿放离园后,幼儿园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安排好期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醒教师:幼儿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务必做到安全不放,定期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幼儿的安全再教育工作。

 1.手机短信。发动全体班主任,将安全宣传内容利用手机短信发送到每一位家长手中。

 2.班级微信圈及QQ群。定时发送一次防水、防交通、防电、防火等安全教育短信,时时督促家长做好子女安全教育工作。

 3.固话拨打。针对部分家长比较忙顾不上照顾孩子的,要求各班班主任顺时关注孩子的动向,定期拨打电话传达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

 4.公布值班电话。向家长公布学校的值班电话,并提醒家长一旦发生什么问题,应及时地与班主任或者学校联系,及时上报、及时反馈。

 5.在校门口、小河边、公路旁等醒目的地方拉安全宣传标语长布条,时刻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安全。

 三、放前召开安全教育专题班会。

 在放前夕,我园各班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专题班会,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加强幼儿安全教育,使幼儿学会自我保护、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努力保障期内幼儿安全。教育孩子做到:暑里,无家长、监护人在场不下水游泳,防溺水;期内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没有安全保障的车辆,不在公路边追逐、打闹、玩耍或骑车等;注意饮食安全,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饮料等;注意用水、用电、用火等安全。

 四、家、园联合,齐抓共管,确保安全。

 1、召开全园期末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信中向家长通报当前安全形势及其我园的具体做法,号召家长积极配合学校,进一步加强暑期里对孩子的监管,特别是加强暑期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2、根据教委办的要求,我园开展了“暑期双访”活动。7月1——7月10日前,组织全体教师或走村入户实地家访;或电话家访,了解幼儿情况。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园做到了对每一孩子都进行了一次家访,全面了解了孩子的暑期学习、生活情况。

 总之,今年的期,在上级领导的精心布置和指导下,在我园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及每位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2

 一年一度的暑结束了,明天将迎来新学期的责任,肯定的说:为了更好得开展新学年的工作,首先小结一下暑期间的工作情况:

 一、安全防范不放松

 1、学园做好一切值班人员得护校安排。强调做好三个一:做好一到园全方位的巡查一遍;做好一到位上教育网浏览一次是否有通知;做好一有异常马上报告,做好一天一事简要安全记录。确保了幼儿园人物财产的安全保障。

 2、做好暑期间的安全宣传工作。除6月25日下午通过期末家长会的安全强调后,我园认真执行安海教育办的安全工作指导精神,于7月21日上午及时召开园务教师会议,传达有关安全工作落实文件,并通过教师QQ群,通过电话信息发送通知家长,强调配合做好幼儿暑安全防范工作事项,以达到全体师生及家长们过个健康、快乐、文明的期。

 二、利用暑期间完善校园硬件

 为了更规范的完善各室的活动环境,本次幼儿园再次投入近9万元的人民币进行整改与修缮,填补了一些办园条件的不足。现在的大中班级更是体现出一样新面貌,相信在新学年会个大家带来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三、做好招生收费报备工作

 幼儿园的经费属自负盈亏,为了得到广大家长的主持与理解,我园每年利用暑间做的收支费用预算工作。比如:认真细致的做好招生→成本预算→支出预计→费用预收→摊损预支→盈利等工作,并于8月22日按程序送交市级经发局作备案工作,收费项目上墙公示,尽最大限度达到学园收支透明度。

 四、做好暑留园班防暑工作

 为帮忙解决部分家长暑期无人看管孩子后顾之忧,幼儿园用师生自愿报名留园兴趣班培训42天,在此期间我园科学安排了动静搭配艺术项目活动,并全力做好全体师生的防暑降温,安全防范的一切工作,确保孩子在园42天的健康快乐和培训学习的活动。

 总之,幼儿园的工作需要的是"责任",更要有一颗奉献的"爱心",才能脚踏实地做好一切工作,相信在新一年我园的各项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3

 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家访。本学期我利用了暑的时间对班级的30名学生进行家访。家访就是要让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被你关心的;你是爱孩子的;你也在关注孩子任何举动等等。你的'一切行为都是着眼于孩子的持续发展的。这样即使你没有华丽的词语,家长对你所说的话也会很感兴趣的,同时也会理解你的。下面对我的家访工作进行总结。

 一、家访过程

 一是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家长老师互相信,有信心地和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三是了解了很多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们班的权国彬同学经常沉默寡言,经过和他家长的沟通可知道此孩子从小喜欢看书、画画,那么我们尽量来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爱好。还有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四是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条件辅导,所以辅导学生的任务要我们承担起来,经常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总之使得学生的心理有点放纵,这样学校教育工作较困难。

 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小学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上中学后,希望也能这样。如果不能这样,会不会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三、家访后的思考

 1、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3、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4、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五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5、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奉献爱心,努力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4

 8月29日一大早,天空还飘着蒙蒙细雨,全体幼儿教师早早地来到东关幼儿园,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幼儿教师暑期全员培训。此次培训共有44人参加,取观看和聆听讲座两种方式,内容包括捕捉幼儿的敏感期和幼儿的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观看

 上午,老师们观看《捕捉幼儿敏感期》6期,深深地感到作为幼儿教师,今后要用科学的语言,站在科学的立场,科学地去认知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保护、尊重、理解、引导好每个孩子,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更幸福的生活!每位老师都认真观看,记录笔记,把每一次学习都当成知识的积累,每一次观摩都看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讲座

 东关中心幼儿园园长杨金霞做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讲座。把东关中心幼儿园的先进的做法分享给大家,“晨谈”“晨圈”等方法让大家大开眼界,“生活能力练习”的教育让大家受益匪浅。她主张教师要适当示弱,不要管控包办孩子的琐事,这样会让孩子生活能力缺失,要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要指导家长对孩子放手、对老师放心。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保护意识,不会以身犯险。

 马洪珍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呈现出其余10个儿童敏感期,她强调一旦错过某个敏感期,将无法弥补。在遇到孩子敏感期的时候,要尽量满足,不回避、不压制、不压抑,多沟通、多帮助,让孩子的顺利度过每个敏感期,为今后他的性格塑造、兴趣形成、情感情绪把控、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训亮点

 分组讨论是本次培训的高潮,5组老师围绕敏感期话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场面十分激烈!

 每组教师把自己的所想所感都认真的记录了下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有的老师认为:教师是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也有觉得在给予自由的同时,也要有规则、规矩的意识。同时,老师们提出困惑和担心:给予孩子尊重、理解、信任、放手这些都没问题,但安全怎样来保障?家长尤其是祖父母能理解吗?所以,幼儿教师不仅肩负着科学保教的责任,而且还有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责任呢!

 培训收获

 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是老师们感觉到收获满满。有的老师说:“如我再生二胎的话,我一定会运用今天学到理论方法去养孩子,收起那些‘好心’和约束,把自由、自主还给孩子”。

 每次培训都是一次专业的引领,一次经验的分享,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激励。此次开学前培训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学前教改前沿:尊重幼儿、给幼儿足够的展示机会、发掘幼儿的潜能。老师们在培训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相信在学习气氛浓厚的集体中,旧州镇的幼教工作会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5

 根据萧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暑期规范办学行为的具体要求下,我园于2010年8月4日对本园的园舍设备、食堂、电器消防以及人身安全等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取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进一步完善本所的安全制度,责任到人,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具体要求如下:

 一、组织领导:

 1、我所已建立安全工作专项领导小组。

 2、由 负责落实安全保卫园所内工作。

 二、制度建设:

 2、有安全工作会议制度。

 3、幼儿园内各个岗位有明确的安全责任要求。

 4、有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5、有户外游戏活动方案,要求防范措施。

 7、有事故及时报告制度,突发的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度。

 8、有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三、安全教育:

 1、不定期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课。

 2、不间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供幼儿对突发的发生,有逃生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我园师幼都了解和遵守园所的各项安全制度。

 四、建筑及设施:

 1、楼梯、走廊、护栏的设计和体育设施,现教具等都符合安全要求。

 2、楼道、走廊气体通道安全,通畅,照明设备是经常处于正常状态和及时维修。

 3、围墙、门窗、厕所全部安全。

 4、幼儿园一切电器设备均按要求去做的。

 5、煤气管道,用具定期检查。

 五、卫生及健康

 1、我园保健教师有资格证,定期检查药品。

 2、幼儿食堂食品购买,加工及留样符合卫生标准。

 3、食堂工作人员有健康证上岗和定期体检。

 4、我园卫生消毒工作按要求去做。

 6、有防范预防流行疾病措施。如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毛巾,口水杯分别用高效消毒片浸泡和开水煮沸消毒。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6

 8月26上午8点,肥城市实验幼儿园暑期远程研修正式开始。这是我园教师进行的第一次远程研修,所以老师们格外重视这次学习的机会。为确保本次研修活动顺利进行,保证研修质量高效完成,我园接到通知后,于8月25号上午,组织召开了本园全体研修教师参加的准备会议,园长荆华作了重要讲话。

 一是严格执行培训期间的考勤制度,确保每位教师能有充足的时间接受培训,提高能力。

 二是强调培训期间教师的作业质量,认真对待,细致作答。

 此次远程研修突破了以往教师培训的既有模式,将"专家"及优质送到教师身边,利用网络进行远程研修,使得全体学员都能共享同一个课堂;每位教师能同时和几十位专家进行对话交流;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专家与学员之间都能够通往网络进行便捷的交流,并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我园研修教师在业务园长鹿平的带领下,先集中听取专家讲座,了解本次培训的目的意义、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流程、及作业提交等内容。然后,参训教师齐集办公室,学习具体的网络操作。一时间,办公室里只听得"嗒嗒嗒"的打字声,教师们在网络上写作业,发评论,写随笔,记感言,态度严肃、一丝不苟,争着要写出最优秀的作业,争当优秀学员。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定会牢牢抓住这次学习机遇,利用好远程研修这个平台,潜心钻研,广泛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推进远程研修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为实验幼儿园乃至全市的幼育事业,带来新的气象。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7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幼儿的周围或者我们的工作中都存在着影响幼儿的安全隐患,现在暑将至,为了预防和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对幼儿园进行了“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

 一、指导思想

 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本着对幼儿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和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

 二、幼儿园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郑 娟

 副组长:赵 洁、李 茜

 成 员:刘 利、李 曼、赵燕子、安 荣、徐梦姗、王 绵、李凯斐、张继国、张海军

 三、对排查内容逐项进行排查。

 1、教室:对各班水电门窗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每个班的电路总闸和空调闸已经关闭,窗户也已全部关闭。各班级卫生打扫彻底。

 2、食堂:严格实行饮食卫生“五四”制。成品实行“四隔离”;用具实行“四过关”;环境卫生实行“四定”;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并对所有餐料供货商索要产品合格证,确保了幼儿饮食安全。放期间,厨房卫生消毒要做彻底,门窗水电要确保关闭,要做好一切防护措施,库房和厨房不留食品,严防鼠虫危害。

 3、线路和设备:严格排查园内各线路和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确保线路和设备的安全。严防因电路问题发生火情。

 4、消防设施:我园共有干粉灭火器11瓶。其中教学楼,每层放置4瓶,共放置8瓶。宿办楼1瓶、厨房1瓶、门卫室1瓶。

 5、活动场地:按照规定每学期要对大型户外玩具进行维修,排查中发现多处螺丝松动、滑梯连接处脱落。及时找来工人进行了修复。

 四、进一步做好了幼儿园期安全保卫值班工作。

 1、暑期间我们安排了值班人员,每组一名代班领导、一名教师和一名门卫,严格按照值班制度进行期值班工作,做到值班人员不脱岗、不睡岗,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

 2、严格门卫制度,外来车辆须有学校领导带领登记后方可入园,闲杂人等不得入园。

 3、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定时或不定时的巡视检查园所有无财产损坏、丢失或其他事故现象,如有此类现象应及时向园长汇报。

 4、值班人员要做好值班记录,维护好园所环境卫生。

 幼儿园期安全,领导干部带班,严格了岗位责任制,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8

 为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文明、健康、快乐的期,提高孩子的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7月3日,xxx幼儿园对全园幼儿进行了暑期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确保幼儿暑期间“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活动中,各班老师利用、等方式从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防拐骗等方面,给幼儿上了一堂生动的暑期安全教育课。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玩水、不玩电、不要在马路上玩耍、不吃腐烂过期的食品、不爬高、外出游玩时不能离开大人、不要跟陌生人走等等。同时,还签订了《暑安全责任书》,提出暑期应该注意的事项,特别要求家长加强对孩子看管与监护,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增强了幼儿及家长的安全自觉性和防范意识,为幼儿度过平安、快乐的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9

 暑期是溺水的高发期,为切实加强暑期安全教育,预防溺水的发生,全面提高辖区内青少年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8月3日上午,开平区委宣传部、开平区妇联、共青团开平区委联合在志方购物广场开展了“开平区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区妇联薛红梅、团区委书记郑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贾震杰带领志愿者们现场发放倡议书、安全知识手册、小扇子、环保书包等宣传资料300多个。

 活动中,区志愿者们与家长和青少年儿童交流沟通,进行暑期防溺水知识宣传,讲解防溺水的小常识和急救等防溺水基本知识,教育青少年儿童不要随便或独自下水游泳、玩耍,同时要求家长们共同做好青少年的安全监管工作。

 通过此次教育宣传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儿童掌握自防自救的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意识,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儿童预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提醒他们在暑期放松心情的同时不忘保护自身安全,减少安全对青少年儿童造成的伤害。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10

 夏季是溺水的高发季节,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加强未成年人暑期安全教育,预防溺水的发生,提高辖区内家长和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区妇联多举措开展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一是联合城关镇各社区共同举办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

 二是深入社区向学生家长发放《防溺水倡议书》和《防溺水安全教育手册》近千余份,让各位家长提高警惕,充分认识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危害性。

 三是联合各社区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张贴标语、制作防溺水警示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大力营造防溺水的浓厚宣传氛围。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充分认识到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有效增强了防溺水等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同时强化了居民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平安郧阳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

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哪些法制建设的成果?

(一)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加快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海洋、草原、野生动物疫病疫源等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上报与统计核查系统,尤其重视县级以下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优化功能布局,提高监测水平。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防灾减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卫星和航空遥感等系统,推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在轨“4+4”星座建设,加强静止轨道灾害监测预警凝视卫星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综合观测能力、高分辨率观测能力和应急观测能力。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整合各类卫星应用需求,统筹规划卫星、卫星应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卫星的复合观测能力和地面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民用、军用对地观测手段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自然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要素、高密度、集成化的立体监测能力和业务运行水平。

(二)加强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信息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并有效利用各级各类信息,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提高信息处理与分析水平,完善灾情信息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论证建立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数据库,完善灾害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标准,保障防灾减灾信息安全。

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共享能力,论证建设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提高防灾减灾信息集成、智能处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各级相关部门防灾减灾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与协同服务。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导航定位等技术和移动信息终端等装备,提高信息获取、远程会商、公众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推进“数字减灾”工程建设。

(三)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完善减轻灾害风险的措施,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加快建立灾害调查评价体系。以县级为调查单位,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摸清底数,建立完善数据库,提高现势更新能力。建立国家、区域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研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和临界致灾条件,开展综合风险评估试点和示范工作。

建立健全国家自然灾害评估体系,不断提高风险评估、应急评估、损失评估、社会影响评估和绩效评估水平,完善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机制,提高灾害评估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结合重大工程、生产建设和区域开发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价试点工作,合理利用自然,注重生态保护。研究建立减少人为因素引发自然灾害的预防机制。

(四)加强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

加强防汛抗旱、防震抗震、防寒抗冻、防风抗潮、防沙治沙、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疫病疫源防控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提高城乡建(构)筑物,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灾害防御性能,推广安全校舍和安全医院等工程建设。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抗旱应急水源、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及农机防灾减灾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隐患点重点治理和居民搬迁避让。

(五)加强区域和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统筹协调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将防灾减灾与区域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城乡建筑和公共设施的设防标准,加强城乡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电力、供气、供排水管网、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城市、城市群、人口密集区、经济集中区和经济发展带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效利用学校、公园、体育场等现有场所,建设或改造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新模式。

加强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城乡基层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完善乡镇、街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加强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城乡基层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对自然灾害严重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六)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坚持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健全抢险救灾协同联动机制。

加强救灾应急装备建设,研究制定各级救灾应急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全面加强生命探测、通信广播、救援搜救以及救灾专用车辆、直升机、船舶、机械设备等装备建设。优先加强西部欠发达、灾害易发地区应急装备配备。

加强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制定物资储备规划,扩大储备库覆盖范围,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充分发挥各类在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中的作用,提高重要救灾物资应急生产能力,利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和企业储备等,建立健全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补充、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机制。

加强受灾群众生活保障能力建设,推进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受灾群众实际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救助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建设,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充实自然灾害救助项目,适时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补助标准,提高受灾群众救助质量和生活保障水平。加强重特大自然灾害伤病人员集中收治能力建设。

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恢复重建评估制度和重大项目听证制度,做好恢复重建需求评估、规划选址、工程实施、技术保障等工作,加强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提高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生态环境、组织系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恢复重建能力,提高恢复重建监管水平。

(七)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加强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开展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研究,重点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重特大自然灾害链、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等科学研究。编制国家防灾减灾科技规划,注重防灾减灾跨领域、多专业的交叉科学研究。

加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三网融合、物联网和数字地球等关键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研究,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与应用示范。开展防灾减灾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备研发。建设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的标准化水平。

加强防灾减灾科学交流与技术合作,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推动防灾减灾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等建设。推进防灾减灾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支撑作用。

(八)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

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畅通的防灾减灾社会参与渠道,完善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建立自然灾害救援救助征用补偿机制,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公益慈善机构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完善自然灾害社会捐赠管理机制,加强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监督。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众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干预等方面作用。研究制定加强防灾减灾志愿服务的指导意见,扶持基层社区建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者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促进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

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在灾害风险转移中的作用,拓宽灾害风险转移渠道,推动建立规范合理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九)加强防灾减灾人才和专业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战略实施,整体性开发防灾减灾人才,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力量的防灾减灾队伍。

加强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救灾抢险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结合救灾抢险工作特点,加强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救灾抢险专业队伍。充分发挥、武警部队、公安民警、医疗卫生、矿山救援、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等相关专业保障队伍、红十字会和社会志愿力量等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等教育自然灾害及风险管理相关学科建设,扩大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规模,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型人才培养。加强各级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十)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

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防灾减灾文化服务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软实力。强化各级人民的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完善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

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文化素养。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将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普及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经常性开展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演练,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创新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形式,强化防灾减灾文化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场所的重要作用,推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和国家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发挥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

惠农政策的全文

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西部地区调研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院办公厅转发了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经院批准,国家计委、院西部开发办印发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四年累计4000多亿元。

四年多来,在党中央、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城乡面貌出现新气象。2000-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7%、9.9%和11.2%,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提高,其中2003年增长30.7%。

(一)国家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区倾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开发约3600多亿元,其中,长期建设国债资金2200多亿元。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余额增加9500多亿元。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了5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73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青藏铁路新线铺轨317公里;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全面建成,已向华东四省一市商业供气;西电东送新开工项目总装机容量2800多万千瓦,建设输变电线路9800多公里;新建和改造大型水库43座,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两河下游胡杨林开始复活;新增公路通车里程累计7.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00公里;新建铁路新线、复线和电气化线路4570多公里,新建和改扩建机场30个,其中,竣工15个,在建15个。

(二)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经过两年多的试点,从2002年起,退耕还林工程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启动。到2003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28亿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1.0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2亿亩,造林成活率基本可达到要求。四年多来,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粮食、种苗和现金补助收入492亿元,促进了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退牧还草工程开始试点,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亿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展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江河上游和西部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油路到县工程已基本完成总里程2.6万公里的建设;改造和新建300多个贫困县的出口公路1.7万公里;县际公路工程总里程4.6万公里,累计开工3.0万公里,完成路面工程4400公里。送电到乡工程解决了969个无电乡的通电问题。广播电视到村工程的实施使西部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的比例达到%以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基本解决了西部地区2600万人的饮水问题。2001年开始在云南、贵州、内蒙古、宁夏进行试点的生态移民工程,已使70万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地区困难群众得到易地安置。

(四)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累计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100多个,建设科研基地18个,支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30个。安排7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支持240多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中专和技校建设,重点建设25所高校基础设施和152所大学的计算机校园网、500多所县级优质普通高中以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试点等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建设260所贫困县医院、800多个疾控机构、290多个血站和血液中心,配备1190多辆生育流动服务车、770多辆巡回医疗车,6万多个广播电视接收装置和一批基层文化设施。中央国家机关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干部的培训,与西部地区交流干部人数增多,仅2003年,省部级干部交流 17人,220名局级干部到西部挂职;454名西部、少数民族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地区挂职锻炼。中央组织部、团中央、教育部等组织实施了博士服务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活动。

(五)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水电、天然气、石油、有色金属、棉花、糖料、水果、肉类等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优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2%提高到2002年的38.7%。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百家到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四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加强。仅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投向西部地区的资金就达1000多亿元。

(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增加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资金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部纳入西部开发的范围。国家在西部开发投资中对西藏作了重点安排,第四次援藏建设项目117个,组织有关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400多亿元。国家在新疆布局了西气东输、水利开发、流域治理、退耕还林、交通建设、商品棉基地建设、优势勘探等一批重点项目。内蒙古、宁夏、广西自治区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短缺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在改革开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投资环境存在不少问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和措施

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把加快改革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西部教育"两基"攻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一)坚持"五结合",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作重点是巩固成果,在"五结合"上下工夫。2004年安排退耕地还林任务100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任务5000万亩。集中治理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特别是江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的陡坡耕地。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注重实效。退牧还草工程要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措施。2004年安排退牧还草任务9000万亩。要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结合起来,解决好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任务。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环境监管,加强江河上游水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环境保护工程。加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环保设施建设。

(二)坚持"抓两头",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抓好关系西部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和与群众当前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在抓紧续建工程的同时,根据规划要求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04年适时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4年再安排开工建设县际公路1.6万公里,继续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完善部分地区农网改造,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缺电县电力设施建设。支持西部地区已通电自然村(20户以上)通广播电视建设。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三)推进"两基"攻坚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建设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要用五年时间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集中力量支持西部未"普九"县的中小学校舍和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免除杂费、书本费,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加强贫困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重点支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加强基层生育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支持西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建设。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抓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根据西部地区的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要着力培育能源、矿产、旅游和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走市场配置的新路子。由国家投资或需国家批准的重点项目,只要西部地区基本具备条件,有市场,有竞争力,应当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

(五)大力改善西部地区发展环境,扩大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形成社会信用制度。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把东中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西部地区的、市场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立市场化的地区之间企业协作机制。要依托优势产业、重点工程、重点地带,吸引外来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

(六)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加强对带有全局性和制度性的重大法律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国家总体法制框架下,以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西部开发生态环境监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以推动西部地区法制环境改善为中心,加大法制建设工作力度,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县处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建立大中城市专业人员到西部地区基层服务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

(七)研究落实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开展"十一五"西部开发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规划和年度中,要将本届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开展"十一五"西部开发规划的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启动重点经济区域规划编制工作。

回答者: MALABS - 经理 五级 2009-7-31 08:27

这个····

最近出了很多事,这种问题好似不好回答

自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各级领导和人民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因此就目前人们所了解的西部开发的状况结合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实际情况,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04—05学年寒做一次调查。下面就以问卷结果做调查分析。

一、“西部大开发”实施中人民的主观认识

就调查结果而言,所调查人群涉及学生、工人、军人、商人、金融工作者、白领,其学历不等。虽没有设计生长城市,但西部与中部及沿海地区人数平均。从主观角度对西部的认识中,50%的人对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总体印象为一般。认为虽有美丽的草场、遍地牛羊等,但依然不乏沙漠、荒地等。对总体的印象仅维持在一些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而已。

其中高达70%的人对西部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很不了解,而剩余的30%则为一般。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几个省、自治区,大多数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而当地的一些本地产业若想要走出家乡,拥有更多的市场,宣传还需要再加把劲儿。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才能更加吸引投资商的目光。

也正是如此,调查中有55%的人最想了解西部的是风土人情。一方面反映了西部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商机,使当地的人利用这一点心理开发旅游观光行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很多独特的风土人情,这将是与名胜古迹相持并论的另一块旅游宝地,拥有巨大投资潜力。

而作为私人旅行,人们还是首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云南,四季如春的昆明,迷人的香格里拉成为云南首选的坚强后盾。神秘的西藏也排在前列,布达拉宫、入云的雪山、草场牛羊,再加上《天下无贼》中的迷人风景、纯朴人情也为西藏增加了许多人气指数。相较于西南各地的旅游大产,西北地区显得有些冷清,尽管也有许多秀美景区,但也许是地理位置僻远,气候干燥,南北差异明显等客观原因,使得失去了一些游客。但近年来一些关于考古方面、探险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又重新刮起了一波旅游的热潮,罗布泊、楼兰古城散发着独特魅力。

人们对西部的主观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资、消费、人才走向等方面问题,因此由调查分析得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对外宣传起着很重要作用,只有被别人了解了,才会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合作。

二、“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这么多年来,今天人们对国家给予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有75%认为一般,其余25%认为合适。其实国家给予西部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但也许对于大多数的非西部地区的人们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人以为只有像沿海地区一样水平了才叫做有成果。实际上近五年来,西部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五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治理、三峡库区国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取得明显效果。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重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这些成绩都是应该肯定的,而有这些成绩的前提是在中央建设资金累计安排在西部地区约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的大力支持,和各种相应的积极措施下取得的。

另具调查显示,60%的人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选择旅游为最佳。这确实是一个很具有潜力可挖的项目,但也反映了人们只是抱着一种体验和了解的态度走向西部,并没有想要走进西部在这里开发或者投资一些其他的行业。因为另一题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现在投资西部大开发经济效益一般。这种观念也就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企业停滞,市场狭小,经济僵化等一系列后果。人们并不看好西部大开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一项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难题,为此乌鲁木齐市制定了“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重要举措之一。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对于招商引资而言,投资环境至关重要。投资环境是投资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投资者和及社会环境的纽带。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经济环境、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等乌鲁木齐市企业调查对就这六个方面对区外资企业对乌市的总体评价作一调查其结果如下:

1、硬环境:调查中九成以上外资企业比较满意。其中自然环境,地理与内地较远,与周边国家合作有区位优势;房地产业和部分工业企业冬季生产受气候影响;环境污染好转但仍然严重。而基础设施方面,市区道路虽拓宽,但返修的“拉链”工程严重,邮电通讯服务改善,但与企业互联网建设落后,水电暖气供应比较满意。生活设施条件满意,但绿化面积太低。因乌市属首府,很多建设还是有一定的水平。

2、软环境:这是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的关键因素。而外来企业对软环境的满意度却只有67%,如何找准切入点,着力改善软环境是工作重点。

在评价中可以看出行政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政策稳定性好、灵活性差,机关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环境中GDP持续增长,有实力可以合作的企业不多,市场规模小,金融条件不灵活。法制环境倒还是比较满意。社会环境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行政管理和监督中的信用管理欠制约制度。而城市卫生状况和绿化不太满意,教育机构健全,文化观念风俗差异不大,但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从上述评价中可以感觉到硬环境中城市建设、道路、卫生和绿化是很重要的。人们都喜欢在干净、整齐、方便的城市居住和工作,也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工作。而对于软环境,一个城市的形象,包括思想观念、人员素质、工作效率、诚信等都是外资投资所衡量的第一标准。市场的建设、政策的严密性和透明度也是投资商所考虑的,这些都是作为投资的前提保障,做得好才能让人放心投资建设。加入WTO后,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已经从依靠政策优势逐步转向了依靠整体投资环境,整体投资环境的优势将成为决定一个地区和城市招商引资的决定力量。因此转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据调查报告分析,有50%的人认同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是思想保守,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财政不足。

三、“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的必要条件

结合上面分析的内容,改善投资条件所带来的是更多外资企业,而在这些条件之上的是80%的人所认为的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的是人才。而沿海城市之所以具有的发展优势也同样是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地理港口、经验管理等也同样拉开了东西部的距离,因此作为西部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教育,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长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力度。要取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国内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创业。

在这同时还要搞好环境保护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推动西部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

综上述调查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西部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认清经济发展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在稳步发展中求新,在中规中矩中求变,使西部经济能更快地加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让我们的市场更丰富更具规模。

谁有琯头中心小学的简介?

中央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

(2004年12月31日)

党中央、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党中央、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取的重大措施,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在其他地区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国有农垦企业执行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自主决定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要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节化肥进出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打击制售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二)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为调动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困难,中央财政要取有效措施,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三)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增加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市、县两级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尽快立法,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四)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严格控制减免。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

(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强迫农户流转承包地等问题,各地要对土地二轮承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要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

(六)努力培肥地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步伐。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2005年起,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

(八)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力度。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地方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九)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善相关政策。退耕还林工作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要取有效措施,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农民的长期生计问题,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继续搞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淤地坝等多种措施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南方丘陵红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在整合现有基础上,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负责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加强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继续实施“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

(十二)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继续增加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十四)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气象工作要加强对农业的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抓紧落实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的有关规定,并尽快实现省际互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十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六、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十六)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完善和落实粮食负责制,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十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各地要立足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十八)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牧区要加快推行围栏放牧、轮牧休牧等生产方式,搞好饲草料地建设,改良牲畜品种,进一步减轻草场过牧的压力。农区要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要增加投入,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从2005年起,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搞好动物防疫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要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完善制度,健全体系。要抓紧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加快重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尽快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十九)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

(二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以粮棉油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可以提供。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担保等有效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集体经济组织要增强实力,搞好服务,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二十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得取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资金配套。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要加快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质量。

(二十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八、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四)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十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加快实施步伐。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的能力。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动改水改厕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搞好农村生育,对农村部分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放映、文化信息共享等工作。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当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十七)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联创”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增强他们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的意识,转变作风,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组织旅游5篇心得感受

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是连江县人民直属事业单位,是一所具有成人性质的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县基础教育成果推广和课题研究基地。作为县级教师学习和中心,担负着全县中小学、幼儿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层次提高的任务;负责组织指导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

学校始创于1959年1月,校园面积近10亩,现有教学楼、办公综合楼、宿舍楼各一幢,总建筑面积4854平方米。1995年升格为县管师范类成人中专学校,并经省教委批复备案;2000年由市人事局、市教委评定为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我校设有办公室、培训处、中学教研室、小学教研室、科研室、电教室、总务处等中层机构。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人。近三年来,我校教职工有250多篇(部)专业论文(论著)在各级刊物、会议上发表交流;教职工近30人次获得省、市、县级荣誉称号。我校2006年获得连江县第十二届文明学校、县先进职工之家、省函授教学点先进集体、2006年度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先进单位等荣誉;2007年获得福州市教育系统“十五”干训工作先进集体、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等称号。

我校根据成人、师范和在职的性质特点,取成人函授、自考、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85年至1999年中师函授毕业902人;1995年至今,共有655名小学教师取得小教大专自考毕业证书;1999年至今,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班,共培养出本科、大专毕业生1437名;1998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小教大专自考助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校针对我县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类非学历师资培训工作:1991年以来,共有2284名中小幼教师参加了见习期培训;1994年以来,干部培训771人;1999年以来,新课改培训4841人;1832人次参加了技术证书辅导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培训372人。每年协助省、市教育学院对中小学高、中级教师进行岗位轮训2000多人次,每年组织中学初级、小学幼儿中初级教师岗位培训3000多人次;近年还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

我校承担着指导全县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多年来,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全县性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开展优质课、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召开学科教学研讨会、观摩会,定期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并做好教师学术期刊《金凤教苑》及教研学术专著《教师教育教学专题指导》的编辑出版工作。我校遵循“以课题促课改,以课改带课题”的课改实验策略,积极开展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教改实验,全县中小学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近三年来,有11个学科立项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90多项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我县形势发展实际和县委的要求,我校具体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小学乡土教材《一方水土》、《中小学生礼仪规范》,分发全县中小学,融入新课程实施中,并作为“书香满凤城”必读书目和县第二届乡亲恳谈会的装袋材料。

根据省、市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评估硬件要求,县委、县高度重视,2007年1月,县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我校搬迁至荷山新校区(原荷山中学),列入连江县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荷山中学现已确权给我校,校园占地16.1亩,目前正在建设一幢近3600平方米、集现代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大楼。即将搬迁到位的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座落于凤城东部的连江北江滨大道边,南面是潮起潮落、奔腾不息的敖江,隔江相望是风景怡人、全国少有的砖塔含光塔公园,东面300米处是沈海高速公路与温福铁路,西面紧邻的依次是县气象局、傲江景城、连江三侨、景江花园和连江一中。交通便利、青山绿水间的教师进修学校,硬件建设将达到国家级县示范校标准,相信将在教育科研、干部培训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组织旅游,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组织旅游有感1

五一期间公司组织的旅游拓展活动,是一个着实充满意义的两天。它带给我的不仅是体能上的挑战,也给我带来了一笔精神上的财富。

我很感谢能通过此次 拓展训练 活动有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和有意义的经历。我也为我能处于这样一个有默契的团队而感到荣幸,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论我们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够手牵着手共同去克服,因为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

在这次活动安排在锦里沟和木兰草原,旅游和拓展培训中安排的活动注重团队项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之间最应该注意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及配合好,而不是某个队员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个体对团队的关注应该远远超过了其自身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理解到了什么叫“团队”。

回顾全过程,历历在目,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家都能凝心聚力,充分体现了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精神。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就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这次的所有的活动训练项目就无法完成。如果一个团队的组成人员各行其是、我行我素,势必一盘散沙,工作就是难出成就,相反,当这个团队面临艰巨任务或遇到困难时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在惊涛骇浪面前就能无所畏惧,就能完成别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就能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次拓展训练的全程中,所有的队员都为团队完成拓展训练科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了细节,一丝不苟、自动自发、拒绝借口,才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次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这种心理极限上的突破不是随便的生硬的活动项目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通过对训练项目的精心设计和拓展培训师的职业能力最终真正能够实现个人某些心理障碍的跨越,于此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个人能力的发展潜力。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通过拓展训练项目也使各个小组的成员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战略团队,大家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寻找合作的黄金点,不断形成一种默契,这种关系由原来松散的个体磨合成为一个能够冲破任何防线的组合体,团队的每个成员在项目进展中都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面对困难却能坚忍不拔进行到底的决心,更可贵的是锻炼了每个团员的胆识,也克服了有时只凭感觉行事的思维定式。没有不可能,超越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

组织旅游有感2

为了增强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怡人风光,公司特地组织了一次“惠州两日游”的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更让数码彩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从而更好的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团队精神,让大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

2013年10月14日,数码彩涂料的精英们踏上了开往惠州的豪华大巴,开始为期两日的惠州之旅。早上八点准时出发,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此时大家都表现格外的轻松,从各方面都能感受到公司给予的这次,给大家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下午来到巽寮湾参加出海 活动,体验海上渔民打鱼之乐,享受收获之欢。途中,船只经过许多座小岛,目睹了巽寮湾的美好风光。下船后同事们在海滩上奔跑追逐,与大海亲近,捡贝壳,有的拿起树枝在沙滩上画画,有的在沙滩上狂奔,不亦乐乎。这边玩耍正酣,那边熊熊的烧烤炉已经点燃,香滑的鸡翅、可爱的馒头、清香的玉米、清甜的韭菜、肥肥的茄子,纷纷上阵,哇哇哇、真是让人忙不过来,不知先吃哪样才好。我们吃着喝着玩着,就在这时海滩上只听见海浪声与我们的欢笑声。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的快,转眼间已到了18:30了,这海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但美好的记忆和愉快的心情被带回来了,而且还将延缓着……

大家在兴高彩烈的情绪中结束了烧烤与海滩游戏,各自回到酒店,自由活动。看到酒店有温泉,这下小伙伴们都按捺不住了。走进温泉区可以看到池中好多的漂亮妹纸在尽情嬉戏,往上走,有一些中药水的浴池,什么清肝明目,什么牛奶美容,什么美体瘦身,当然,还有什么滋阴补肾。首先就冲过去,尝试了一把最高温度42度。泡得不久,但有几分舒坦。看完了舞蹈及杂技表演,我便回到房间休息等待明天的到来。

组织旅游有感3

公司组织旅游感想 文章 :公司旅游 心得体会  清风拂面杨柳岸,烟雨朦胧桃花堤。这般清新秀丽的江南景色多次在我的梦中浮现,从小就期待着游历江南,领略小桥流水人家,荷塘秋月丝竹的江南美景,此次有幸和同事一同赴苏杭旅行,感怀深切,心喜万分。

数日游览虽不能尽览苏杭盛景,但行程中安排的每处景点都是苏杭名胜的代表,是江南美景的荟萃。周庄古镇质朴典雅,梦里水乡回味无穷。拙政园林曲径通幽,亭台水榭一步一景。西溪湿地宁静秀丽,小河流水秀色可餐。千岛圣境平湖浮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西子湖畔烟雨朦胧,清秀宁静令人回味。置身美景犹如游览仙境,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比起游览美景的喜悦更让人感动的是同事间不分彼此亲如一家的情谊,旅途中大家一路欢声笑语亲密无间,互相关心彼此照应,从不因为个人影响团队,通过此次旅行加深了我和同事们的了解,使我们的距离更加贴近,使我们的友谊再次升华。

感谢公司组织本次旅游给我们大家提供放松身心,增进交流的机会。我也会以此为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用行动报答公司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

公司组织旅游感想文章:参加公司旅游感想  风和日丽暖,春意现昂然。南汇一日游,同事尽相伴。借着浓浓的春意在4月11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到南汇游玩,告别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只有体现同事之间紧密团队精神的欢声笑语。

上午我们团队一行人来到了南汇的滴水湖景点,滴水湖是一个硕大的人工湖,一进入滴水湖眼前就豁然开朗起来,心境犹如被重新洗刷了,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中一阵感叹在混凝土成林城市中竟然有这样美丽如画的风景。我们沿着湖岸开放的景观带尽情的闲聊,不时的欣赏波光粼粼的湖面聆听各种鸟儿的欢唱,亲密的宛如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我们不舍的离开滴水湖后,下午将到桃园赏桃花,还未到桃园,远远地,便看到一大片灿若云霞的粉色,缤纷如画。

望着满园的桃花,静坐在挂满了世界各国的风铃的廊桥上,聆听着春风吹奏的风铃声,任凭小溪在脚下流淌,如痴如醉。桃林深处的民宅富有特色,一正两厢房的浦东农舍,木制的苗寨吊脚楼,石块石瓦建成的布依族石屋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我们纷纷拿起了手中的数码相机,将这美丽的景色留在了镜头之中,大家相互合影显无比亲近,桃花映红了大家张张笑脸,大家都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心情得到了放松,非常的值得。”

听着桃园里不时传来阵阵笑语,舒心的微笑爬上了我的嘴角,我虽然刚进公司不久,但是我加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充满的团队,同事们的开朗豁达使我很快的溶入其中,个人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滴水能成湖,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为团队尽心付出自己的能量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最后,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为公司添砖加瓦。

公司组织旅游感想文章:公司旅游心得体会  2010年3月份我很荣幸被评为优秀员工,奖项是外出旅游。4月24日终于迎来了这一天,心情激动无法言喻,从未去过北京的我,对这一次旅途有几分憧憬,几分祈盼。

我们一行七人,旅途是1天,23号晚上我们准备好了衣物和少量用品,21:00从店里出发到沧州,24:00从沧州到北京,到达北京已经是凌晨4:00了。当时心里已经没有当初的激动,只用一个字来讲就是一个“累”,我们基本上整宿都没有睡觉,还没有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

第一站是天安门升国旗,广场上的人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当国歌奏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时的疲惫已经忘却,心里激动澎湃,看着我们的解放军战士那整齐的步伐,英勇的身姿,让我们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鸟巢和水立方,以前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很希望自己亲眼体会一下,当它呈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它就像一件艺术品,让你离不开眼,不论从形象、感观上都给人以心灵与视觉的冲击,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顽强的中国人用他们的思维、智慧打造了这个又一被世人瞩目的奇迹!

最后是动物园和海底世界,各种奇珍异宝都迎来我们几个顽皮孩子的尖叫与好奇,我们不停的拍照片留念,只为了记录下这一切又一切的新奇与美好,我们不愿停下疲惫的脚步,这里的人、事、物都是那么的奇妙,等待我们去挖掘,流水的时间冲淡了匆忙的脚步,到返程的时间了,坐在大巴上心里默念“北京我来过,北京再见”

这一旅程真的让我们反差很大,感谢酒店领导给我们这一次机会,我会更加努力工作。

公司组织旅游心得体会文章:公司旅游拓展心得体会  五一期间公司组织的旅游拓展活动,是一个着实充满意义的两天。它带给我的不仅是体能上的挑战,也给我带来了一笔精神上的财富。

我很感谢能通过此次拓展训练活动有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和有意义的经历。我也为我能处于这样一个有默契的团队而感到荣幸,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论我们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够手牵着手共同去克服,因为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

在这次活动安排在锦里沟和木兰草原,旅游和拓展培训中安排的活动注重团队项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之间最应该注意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及配合好,而不是某个队员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个体对团队的关注应该远远超过了其自身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理解到了什么叫“团队”。

回顾全过程,历历在目,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家都能凝心聚力,充分体现了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精神。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就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这次的所有的活动训练项目就无法完成。如果一个团队的组成人员各行其是、我行我素,势必一盘散沙,工作就是难出成就,相反,当这个团队面临艰巨任务或遇到困难时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在惊涛骇浪面前就能无所畏惧,就能完成别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就能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次拓展训练的全程中,所有的队员都为团队完成拓展训练科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了细节,一丝不苟、自动自发、拒绝借口,才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次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这种心理极限上的突破不是随便的生硬的活动项目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通过对训练项目的精心设计和拓展培训师的职业能力最终真正能够实现个人某些心理障碍的跨越,于此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个人能力的发展潜力。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通过拓展训练项目也使各个小组的成员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战略团队,大家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寻找合作的黄金点,不断形成一种默契,这种关系由原来松散的个体磨合成为一个能够冲破任何防线的组合体,团队的每个成员在项目进展中都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面对困难却能坚忍不拔进行到底的决心,更可贵的是锻炼了每个团员的胆识,也克服了有时只凭感觉行事的思维定式。没有不可能,超越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

组织旅游有感4

今年以来,我镇组织工作在区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中心工作,深入贯彻上级组织工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领导班子建设有了新气象

(一)圆满完成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按照区委部署,我镇于4月5日至29日开展了镇党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出席镇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108名,4月28日顺利召开了镇第十二届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蓬街镇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8名、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5名。透过党委换届,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优化了党委班子和党代表结构,二是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参与热情,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明确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五是建立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

(二)制订和完善了班子各项制度。根据镇党委换届人事调整,我们对班子成员分工和联系片作了明确,强化了工作职责,做到了分工合作。并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包文书文秘网版权所有括《镇党委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办公值班制度》、《镇班子联系企业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三重一大票决制度》等。透过推行这些制度和 措施 ,使党政班子实现了高效有序运转,班子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构成了想做事,好事,能做事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一个调子说话无议论,一个目标办事无内耗,牢固树立了党委的威信和核心领导地位。

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起色

(一)第三批员先进性 教育 活动取得预期成效。我们按照“走在前列,群众满意,取得实效”的要求,周密筹划,精心安排,扎实推进第三批57个党支部、1564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是坚持加大宣传力度与强化督查相结合,在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上下足功夫;二是坚持注重资料与创新形式相结合,在提升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水平上下足功夫;三是坚持先教活动与当前工作相结合,在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上下足功夫。我们用心树立身边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大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引导各村用心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督促各村落实好征求出的200多个问题,目前80的问题都已整改到位,还有20的问题正在落实之中。我们对整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认真 总结 ,并将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创造的 经验 和做法,总结出来,正在建立一套“党员长期受教育、干部长期受监督、群众长期得实惠、事业长期得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干部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一是以“建立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加大机关干部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加强优秀人才的培育。用心组织干部参加人事局的公务员轮训和计算机培训,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二是加强对村干部 法律知识 和业务技能的培训。邀请法院、农林等有关部门专家为村干部授课,以党校、党员电化教室和农业科技实践中心为阵地,用心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理论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今年共 毕业 08级大专班学员43名,有30多名学员参加08级村干部大专班学习,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6期,受训308人次。

(三)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开展。应对新形势下,入党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在党员发展工作上,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要求,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坚持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使发展党员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还进一步加大了对各支部发展党员程序的督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多年不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标准未坚持等不规范行为责令整改并对职责人进行了批评教育。今年来共发展预备党员36名,预备党员转正28名,其中2名同志被推迟预备考察期。

(四)干部管理和作风整顿措施过硬。一是用心开展“两提高一降低”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继续实行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职责追究办法,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考核、出勤、请、联村联户、办公无休日、政务公开等20多项制度,进一步严格了工作纪律、 财经 纪律和政治纪律。二是认真实施岗位目标职责制考核。成立了镇考核领导小组,制订了综治、计生、土地管理等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透过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执行,使广大干部职工更加自觉遵守镇里的各项 规章制度 ,全镇的学风、会风、工作作风迅速好转,机关秩序井然,树起了良好的形象。

三、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一)开展村级组织“回头看”。以加强潜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开展村级组织“回头看”工作,配强、配优村两委班子,目前,已有20个村居完成了“回头看”工作,新提拔了3位支委进入书记岗位、3位支委进入副书记岗位、1位党员进入副书记岗位、(二)重视非公(社团)党建工作。建立非公制企业(社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进月”活动。切实加强小伍份家庭创业基地党支部示范点和农协会党支部培训基地建设,在五金塑料园区党支部用心开展“党工团服务周”活动,确定、发展接转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亮明了一部分隐性党员,吸收了2名私营企业主入党。

(三)开展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及规范化建设。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狠抓建设进度,至上半年18个经济薄弱村办公场所全部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建立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的标准、时间和经费安排,并督促各村居抓紧规范化的软硬件建设。目前,已有10多个村(居)到达了规范化要求。

(四)广泛开展建党85周年纪念活动。为隆重纪念中国诞生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围绕区委要求,制订了活动方案,用心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隆重召开建党85周年暨入党宣誓仪式,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及老党员、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了讲话;二是邀请党校教师给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上党课;三是在全镇各支部和离退老干部中开展党章党史知识竞赛;四是组织机关干部党员开展“驻村服务周”活动,进村入企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 文化 、送技术;五是帮扶慰问活动,对20多位建国前老党员和困难党员进行了慰问,组织党员干部为高旦居一火灾户和五金塑料园区一生病职工募集,筹集资金近5万元。

四、人事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一)对机关部分岗位进行了调整。坚持标准,经组织考察、酝酿、公示、党委群众研究等程序任命了3名中层骨干和3名副股干部,并对部分机关人员岗位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内部岗位设置。

(二)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在村组织“回头看”中,对素质好、潜力强、群众反响好、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列入了后备干部队伍内,同时建立了完整的台帐,对不贴合条件和超龄的后备干部进行了清理和调整。同时,对镇机关及村所有后备干部按近期、中期、远期进行了排列分析,提出了培养目标,重点加大镇内及各村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

(三)老干部工作跃上新台阶。用心动员和团结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与镇党委、持续高度一致,使他们老有所为,用心发挥余热,为我镇的三个礼貌建设献计献策,取得较好的效果。镇也拿出了部分资金关心和解决退休干部的实际性问题,多次组织他们外出或在镇内参观学习,对活动中心的一些设施进行了维修、添置,使退休干部十分满意,没有出现上访现象。

我镇的组织建设工作,得到区委组织部各科室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基层党支部通力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由于村级干部年龄偏大,大部分是电脑盲,许多群众对远程教育工作认识不高,给远程教育建设带来了困难。二是由于村级群众经济薄弱,部分村部还比较落后,给村部规范化建设带来难度。三是“两新”组织没有大的企业支撑,流入党员较少,条件还不很充分。四是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和手段,效果不明显,难以有大的突破。五是党员发展状况变得复杂,上访增多,形势变得严峻。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年初预定的 工作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超前思考、统筹安排、大胆创新、务求实效,使我镇的组织建设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着重在以下七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干部管理。对机关干部以及农村指导员,以完善制度,严格考核为着力点,严格机关秩序,使广大干部职工更加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学风、会风和工作作风。对村居干部,建立工作片例会制度,出台村级工作目标职责制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温暖工程,调动村居干部的工作用心性。

二是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继续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同时,敞开出口,对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涣散的不合格党员及时清理出党,纯洁党员队伍。开展村级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试点工作,为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带给想作为、有作为、争作为、敢作为的平台。同时,透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群众党员的科学致富本领,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是加强镇村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加大对镇、村两级干部的监督力度。坚持镇村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实行“村级三重一大事项票决制度”,认真开好“五会”(即支委会、党员大会、“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文书文秘网版权所有小组会议),实行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增强工作透明度。

四是抓好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按照严格标准、因村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突出以场所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公开化、为民服务正常化等资料,结合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做好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年底前有90的村(居)办公场所到达规范化标准。

五是抓好村级党建工作。以先锋工程为抓手,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村党支部活动制度,深入实施村级组织“回头看”活动,配强配好班子,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不断夯实基础。

六是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社团)党建工作。用心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按照“争五星创五好”活动要求,加大小伍份家庭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不断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努力扩大党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探索党企互惠发展的新经验。继续做好农业科学技术协会支部建设,扩大培训基地,规范培训制度,发挥更大作用。

七是抓好区镇换届代表选举工作。根据区镇换届工作按排,按照有关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选好区级党代表和区镇级人代表,为区镇换届工作的圆满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旅游有感5

清风拂面杨柳岸,烟雨朦胧桃花堤。这般清新秀丽的江南景色多次在我的梦中浮现,从小就期待着游历江南,领略小桥流水人家,荷塘秋月丝竹的江南美景,此次有幸和同事一同赴苏杭旅行,感怀深切,心喜万分。

数日游览虽不能尽览苏杭盛景,但行程中安排的每处景点都是苏杭名胜的代表,是江南美景的荟萃。周庄古镇质朴典雅,梦里水乡回味无穷。拙政园林曲径通幽,亭台水榭一步一景。西溪湿地宁静秀丽,小河流水秀色可餐。千岛圣境平湖浮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西子湖畔烟雨朦胧,清秀宁静令人回味。置身美景犹如游览仙境,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比起游览美景的喜悦更让人感动的是同事间不分彼此亲如一家的情谊,旅途中大家一路欢声笑语亲密无间,互相关心彼此照应,从不因为个人影响团队,通过此次旅行加深了我和同事们的了解,使我们的距离更加贴近,使我们的友谊再次升华。

感谢公司组织本次旅游给我们大家提供放松身心,增进交流的机会。我也会以此为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用行动报答公司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