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表表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点

2.全球气候分类的气候分类方法

3.我的地理学得很好,但 气候 这一单元有点学不会,谁有提纲?

4.气候分区的表示方法:2-1-4表示啥意思?

5.湿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哪三种_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种,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第二种,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第三种,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第四种,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列表表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点

考点: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专题: 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如图)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故选:B. 点评: 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全球气候分类的气候分类方法

(辛苦原创,拒绝拷贝)

一共有13中气候,详情如下,

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寒带

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间。冬季长,一年中至少有9个月为冬季。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小,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冬温极低。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冻结现象严重。由于暖季温度适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适宜针叶林生长。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于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锋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内陆地区尚不足200 mm,大都为干雪,暖季为雨或湿雪。由于风速大,常形成雪雾,能见度不佳,地面积雪面积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 ,能见度恶劣。

我的地理学得很好,但 气候 这一单元有点学不会,谁有提纲?

气候分类是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过程。属同一类型的气候,其气候要素均符合同一规定的范围。气候分类方案因目的或学科而又不同的划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①理论分类法(亦称成因分类法)。其着眼点是根据形成气候的因子来划分,如以气团为基础的阿里索夫(苏联学者)法。

②实验分类法(亦称经验分类法),如以植物分布为基础的柯本分布法,有以低利为基础的纬度反类法和以水分平衡(指降水量、蒸发量与渗流量三者平衡)为基础的水分分类法。

全球气候基本类型可分由赤道多雨气候(又称热带雨林气候)、新风湿润气候(又称副热带湿润气候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副极地大陆气候和冰原气候等。 周淑贞认为,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形成的诸因子,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取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气候条件本身来确定。按照上述原则,周淑贞以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季风气候类型,将全球气候分为3个气候带、16个气候型,另列高地气候一大类

(一)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赤道辐合带、瓦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带可分为5个气候型,其中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型又可划分为3个亚型。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内,宽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尔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与大洋洲间的从苏门答腊岛到伊里安岛一带。这里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很大,因此长夏无冬,各月平均气温在25du3-28℃,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一般小于3℃,日较差可达6~12℃。由于全年皆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风力微弱,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多雷阵雨,因此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这与赤道辐合带位置的变动有关。

2.热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正当迎风海岸,全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25℃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皆小。由于东风(信风)带来湿热的海洋气团,所以除对流雨、热带气旋雨外,还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一般以5~10月较集中,无明显变化。

3.热带干湿季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间。这里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时,位于信风带下,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是为干季。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赤道辐合带移来,有潮湿的辐合上升气流,是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中蒸散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600mm左右,降水变率很大。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8℃以上,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气温最高,是为热季。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这里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的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在 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5.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及信风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在南、北半球各约以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伸展,平均位置大致在纬度15°~25°间。因干旱程度和气候特征不同,可分为热带干旱气候(5a)、热带(西岸)多雾干旱气候(5b)和热带半干旱气候(5c)三个亚型。5a,5c是热带大陆气团的源地,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有极端最高气温。5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因此降水量极少。5c位于5a的外缘,大半年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干燥少雨,在太阳高度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移来,有对流雨,因此出现一短暂的雨季。5b位于热带大陆西岸,有冷洋流经过,终年受海洋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多雾而少雨,降水量极小,但气温较凉,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皆小。

气候分区的表示方法:2-1-4表示啥意思?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学点一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大。

天气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机可见,天气和人类息息相关。

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学点二 天气预报

(1)含义: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降水和气温的情况。

(2)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数理统计为手段做出天气预报。

(3)作用: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地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点三 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书本P46~47)

学点四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表示方法: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下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2: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书本P48图例)

3: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重要。

4: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降低,反过来又影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并进行无害处理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对于空气污染我们是可以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危害程度的。例如,我们可以开发洁净能源,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最终目的。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学点一 气温与生活

1:气温的观测

(1)工具:温度计

(2)表示方法:℃,读作“摄氏度”

(3)次数: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

2:气温的计算: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

气温影响着人们的着装、饮食、作息,同时还影响着建筑样式、人种的形成、商业活动、体育运动等。

学点二 气温的变化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

(一)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1)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二)气温的年变化与气温年较差

(1)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月平均最高气温 7月 8月 1月 2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 1月 2月 7月 8月

(2)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三)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反映一个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书本P51)

学点三 气温的分布

(一)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别。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说明气温差别小。

(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书本P53)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3)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三)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世界气温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例如,人类生活、生产排出的废气也在改变着大气的组成成分,从而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全球变暖。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学点一 降水与生活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降水的形式。从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的形式,但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工具:通常用雨量器来测定(书本P54阅读材料)。观测时间:一般在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单位:毫米。

(4)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降水的多少影响一个地区水的丰缺,进而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所以我国南方降水多,多种植需水量大的农作物,如水稻等;北方地区降水少,则种植一些需水少的农作物,如小麦等。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灾害,所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降水的多少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例如,降雪或连续大强度的降水,可能会对交通及人们出行带来不便;降水的多少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降水很少的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在屋顶上;降水的多少影响建筑风格,我国南方地区的房屋屋顶往往都是尖尖的,这是为了防止降水在屋顶积聚,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房屋则大多数是平顶房。

学点二 降水的季节变化(书本P55)

(一)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可能不同。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差异很大。所以降水的季节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又可以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和常年湿润型);另一种是全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的(又可分为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1)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时要抓住两点:

第一,各个季节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

第二,降水量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横坐标轴表示时间,应均分为12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数值,并将各个时间的降水量用柱表示出来;绘图时要掌握好图幅和最高刻度,一般根据最高月降水量的数值来确定最大刻度值。

学点三 降水的分布(书本P56)

(一)等降水量线

在图上把年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书本P56活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2)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影响)

(三)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学点一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德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人们描述气候,一般要注意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学点二 气候的地区差异(书本P58)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高山:高原山地气候

学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其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见书本P59)

学点四 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书本P60)

1.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气候和着装:热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穿着单衣,寒带地区的人们要穿着厚厚的衣服,温带地区的人们衣着随季节而变化。

(2)气候和饮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喜食辛辣和油腻的食品,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们喜欢清淡的食物,每天都喝汤去暑。我国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中意面食。

(3)气候与健康:潮湿的热带地区人们易得风湿疾病。

(4)气候与建筑:因纽特人的房屋是用冰块搭建的,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或竹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住着窑洞。

2.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气候灾害

气候的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例如,“厄尔厄诺”现象造成世界上许多地区旱涝、高温、严寒等灾害,使秘鲁渔场无鱼可捕。全球变暖,导致沿海国家的土地被淹没。城市的酸雨不但毁坏了建筑物,而且还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注意书本P62活动第三题)

湿度的三种表示方法

A.4 气候分区的确定

A.4.1 按照设计高温分区指标,一级区划分为 3 个区:高温气候区 气候区名称 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 1 夏炎热区 >30 2 夏热区 20~30 3 夏凉区 1000 2 2.湿润区 3 3.半干区 4 4.干旱区 30 夏炎热冬冷 夏炎热冬温 夏热冬严寒 20~30 -21.-9.0 >-9.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2 x0c2-1-2 夏热冬严寒湿润 2-1-3 夏热冬严寒半干 2-1-4 夏热冬严寒干旱 2-2-1 夏热冬寒潮湿 2-2-2 夏热冬寒湿润 2-2-3 夏热冬寒半干 2-2-4 夏热冬寒干旱 2-3-1 夏热冬冷潮湿 2-3-2 夏热冬冷湿润 2-3-3 夏热冬冷半干 2-3-4 夏热冬冷干旱 2-4-1 夏热冬温潮湿 2-4-2 夏热冬温湿润 2-4-3 夏热冬温半干 3-2-1 夏凉冬寒潮湿 3-2-2 夏凉冬寒湿润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 20~30,8,

湿度的三种基本表示方法,即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

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

湿度,一般在气象学中指的是空气湿度,它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液态或固态的水不算在湿度中。不含水蒸气的空气被称为干空气。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占空气体积的0%到4%,一般在列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的时候是指这些成分在干空气中所占的成分。

空气的干湿程度,或表示含有的水蒸气多少的物理量,称为湿度。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叫作绝对湿度。由于直接测量水蒸气的密度比较困难,因此通常都用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空气的绝对湿度并不能决定地上水蒸气的快慢和人对潮湿程度的感觉。

人们把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气压的百分比叫作相对湿度。

扩展资料

空气湿度在许多方面有重要的用途,在大气学、气象学和气候学中它主要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值。

下雨的时候,空气湿度是非常大的在气象学和水文学中湿度是决定蒸发和蒸腾的重要数据。它对不同的气候区的产生起决定性的作用。大气中的水蒸气在水循环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水蒸气水可以很快地在地球表面运动。

水在大气中形成降水、云和其它现象,它们决定了地球的气象和气候。

而在天气预报中,更常用到相对湿度。它反映了降雨、有雾的可能性。在炎热的天气之下,高的相对湿度会让人类(和其他动物)感到更热,因为这妨碍了汗水的挥发。人类可以从而制定出酷热指数。

百度百科-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