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厄尔尼诺是一种什么气象?

2.什么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3.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与维护 无锡区域自动气象站维修

4.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5.天气预报中各地方的地理分区

6.”什么的气象“词语有哪些?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

哪些是气象_什么气象区域

找一些设计施工的标准来参考一下,如线路的设计等。?

Technical?code?for?design?of?110kV~750kV?overhead?transmission?line

6.1?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参考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基本冰厚按以下重现期确定:

a)750kV输电线路:50年;?

b)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50年;

c)110kV~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30年。?

如沿线的气象与附录A(标准的附录)典型气象区接近,宜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6.2?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用极值Ⅰ型分布模型概率统计分析。统计风速样本,应取以下高度:?a)110kV~750kV输电线路:离地面10m。?

b)各级电压大跨越: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

6.3?对山区输电线路,宜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最大基本风速,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选用。

6.4?110kV~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3.5m/s;500kV~750kV输电线路,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

6.5?设计基本冰厚一般划分成:?

a)轻冰区:10mm及以下;?

b)中冰区:大于10mm小于20mm;?

c)重冰区:20mm及以上。

6.6?确定设计基本冰厚时,应根据输电线路的重要性适当提高重要线路的荷载水平,宜将500kV以上线路,城市供电的重要线路和电气化铁路供电专用线路提高一个冰厚等级,一般宜增加5mm;对中冰区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地线覆冰厚度应比导线增加5mm~10mm。

厄尔尼诺是一种什么气象?

在区域气象区划上,研究区属滇西高原季风气候影响的丽江高山寒冷亚区和江河谷旱热亚区。冬春少雨晴朗,夏秋湿润多雨; 高山寒冷,河谷炎热,垂直分带明显。地形条件复杂、反差大,造成本区气象的水平分布状况较为复杂,其基本规律是由北西向南东,气温和降雨略有增高的趋势。

区内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15. 8 ~ 17. 3℃ 之间,极端最高气温 34. 1℃,极端最低气温- 3. 4℃ ,具有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随高程发生变化的立体气候特征,在垂向上大体可分为三个气温带: 高山寒冷带、斜坡温暖带和河谷炎热带,其中高山寒冷带在海拔2800 m 以上,见于分水岭地带、高山及中山的上部,为常年无夏地区,海拔 5000 m 以上终年积雪; 斜坡温暖带在海拔 2000 ~ 2800 m 之间,分布于沿江两岸半山区及丽江坝区,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区; 河谷炎热带在海拔 2000 m 以下,主要分布于江河谷区,基本上属于终年无冬地区。

表 2. 2. 1 区域主要断裂构造一览表

据 15 ~1986 年石鼓站 ( 海拔 1816 m) 和 10 ~ 1982 年下桥头站 ( 海拔 1853 m)降雨资料 (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大队,1989) 对析 ( 见图 2. 3. 1) ,两地降雨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反映虎跳峡上峡口以上宽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为 700 ~ 800mm; 降雨在历时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 5 ~ 10 月,受东南及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雨季”,其中6 ~9 月份降雨尤为集中,降雨量占全年总量80%左右。11 月至翌年4 月少雨,称为“旱季”。最大1天、3天、7天雨量发生在石鼓站,其对应的雨量分别是136.6mm(1981-6-22)、190.9mm(1981-06-20~22)和207.2mm(1981-6-16~22);月降雨量最高在7月份,雨量为200mm左右。虎跳峡大峡谷两端降雨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入峡口(桥头水文站,海拔1960m)18年至1988年11年平均年降雨量853.4mm,出峡口(大具盆地永壳气象哨,海拔1920m)则只有585.4mm(周跃等,1993)。降雨情况地区分布的总趋势为河谷地区少雨、山区多雨,2300m以上地带多于2300m以下地带,宽谷地带多于峡谷地带,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了水系的发育,区内河流与山脉呈平行带状分布。河流切割强烈,河谷深邃,断面多呈“V”型,纵坡降大,水力丰富。无论干流或支流,其流量和水位均受降雨控制,尤其是中小支流更是雨季河水暴涨,旱季枯竭甚至断流。据11~1982年水文观测资料(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大队,1989),石鼓站汇水面积2.36×105km2,实测江历年平均流量1252m3/s,最大流量2771m3/s,最枯流量376m3/s,多年平均经流量389.4亿m3。

区内地层出露较全,地质构造发育,致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根据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埋藏条件及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承压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其中以岩溶裂隙含水层的透水、导水和储水性能最强。水分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上述气象水文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河谷斜坡的变形和破坏。

图2.3.1 虎跳峡河谷区多年月平均降雨量分布图

什么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厄尔尼诺现象,正情况下,赤道暖流为从东到西,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因为赤道信风异常,所以使赤道暖流减速或反向。由于洋流异常,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现象,通常持续3个月以上,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使得全球季风异常,进而导致极端天气。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海水升温,加热海面上空空气,空气受热上升,影响全球热量平衡,从而在全球多地引发异常天气。"厄尔尼诺"出没无常,时间长短不一,给人类造成很大危害。

海水因为地球自转、海水密度差、温度差等因素在不断地流动,形成全球性的暖流、寒流,暖流流经区域蒸发量高降水充沛,而寒流流经的区域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全球有不少沙漠都是分布在大陆靠近海洋寒流的区域,洋流也会使得海洋不同深度海水上涌或者下沉。加上太阳照射,全球大气分为若干个气压带和风向带。

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和风向带,使得秘鲁寒流上涌减缓或者停止,将其转变为暖流——《厄尔尼诺暖流》,替代了原有的寒流,进而改变赤道洋流,使得流经区域的降水、风向等有所变化,进而影响到全球的天气状况。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可以用“南涝北旱”概括,气压带、夏季风的减弱,季风雨带向南转移,南方降水增多,并且台风登陆次数减少;北方大陆水汽补充少变得干旱炎热。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会更容易引起极端天气现象,我国曾发生的一些严重洪涝灾害(1998年等),都和厄尔尼诺现象有一定关系。

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与维护 无锡区域自动气象站维修

气温和降水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酸雨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简介: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发展和演变着的,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摘 要宁都县是2003年开始建立区域自动气象站的,2005开始单轨运行,截止到现在,已建成23套,全部为北京华创升达生产的CAWS600系列自动站。CAWS600系列型自动气象站自投入运行以来,经常会出现某些故障,这些故障直接影响到我县大气探测的质量,在汛期中甚至会影响到我县的防灾减灾工作。因此,对这些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的判断与维护是业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关键词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故障分析;解决方法

引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立,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区域自动气象站由于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目前已在我县大面积推广。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高密度分布,能够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县基本气象要素的情况,弥补了以往单一观测站点代表性的不足,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大量安装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同时,故障率也在逐年上升。随着各自动雨量站和多要素区域气象站的建成投入,后续的管理、维护及故障排除等成为热点问题。区域自动气象站主要由电源部分、集器、传感器、数据通讯装置四部分构成。现将区域站常见故障的分析与解决方法阐述如下。

1 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1.1电源部分故障

常见故障:无法开机,电源灯以及信号灯无任何反应。

故障原因分析:集器的电源状态灯不亮,则说明该仪器的供电不正常。所以该故障应从太阳能板、电源线、蓄电池以及电源主板之间逐步排查。

解决方法:更换电池,重新开机,

若更换电池后仍然无法开机,则应检查是否为DY-07电源板松动或损坏。

解决方法:将DY-07电源板电源板紧固或者更换,重新开机。

若经过以上步骤后,机器依然无法开启,应检查下DY-07电源板的插槽J5、J6连接片是否被烧坏。

解决方法:将集板重新焊接好,插上DY-07后,重新开机。

1.2集器部分故障

常见故障:开机后状态灯、样灯正常,发送灯不闪,服务器收不到其观测信息。

解决方法:CAWS600系列型自动气象站的数据传输用的是GPRS/SMS智能互补的方式,借助中国移动的卫星远传中心站,所以当发送灯不闪时,首先应该打电话查询是否SIM卡欠费,若无欠费情况。应用手机给该雨量站的SIM卡打电话,(若该卡无语音功能,可发短信测试.)若GPRS信号异常,应联系运营商解决。若GPRS信号都正常时,自动站仍无法找到网络,那可能就是集板的通讯部分出了故障,通信模块不能正常入锁,检查SIM插座接触是否不良,检查40脚电缆连接插座有无虚焊,如有虚焊重新焊接。

1.3传感器部分故障

常见故障1:雨量要素数据不正常.

故障原因分析:该故障应从承水器和干簧管等感应装置这两方面入手,依次排查。

解决方法:清除雨量桶中的杂物,将漏斗清洗干净。

如没有堵塞则是干簧管不发信号所致。CAWS600系列型自动气象站的雨量计数是通过计算雨量桶中的干簧管吸合来实现的。干簧管是一种磁敏的特殊开关。它是由两个既导磁又导电材料做成的触点,被封装在真空的玻璃管里,玻璃管内管内平行封装的端部重叠,并留有一定间隙或相互接触以构成开关的常开接点。当雨量翻斗内的雨量达到0.1ml时,翻斗就会翻动一次,安装在翻斗中间的永磁铁就会靠近干簧管,的接点就会感应出极性相反的磁极。由于磁极极性相反而相互吸引,当吸引的磁力超过的抗力时,分开的接点便会吸合;当磁力减小到一定值时,在抗力的作用下接点又恢复到初始状态,计数器完成一次计数。所以若干簧管损坏,雨量的计数器将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雨量始终为零。

解决方法:更换干簧管(更换干簧管应注意管内的触点要上下水平放置)。

常见故障2:随着我县全部乡镇建设村村通大喇叭,在大喇叭范围内的自动站气温要素全部严重偏低。

故障原因分析:农村的大喇叭广播频率太强,在其范围内自动站气温传感器全部受到干扰,集资料全部失真。

解决办法:安装抗干扰设备。若无效,应把自动站搬出其干扰范围。

1.4数据通信装置部分故障:

通信模块和主板很少发生故障,但目前随着设备业务运行时间的增长,此项故障已呈上升趋势,初步分析,该故障与电源、设备性能和移动网络有关。

2 结语

目前,自动气象站还不可能达到每站配一套备份设备的条件,而自动观测的连续性要求保证仪器设备完好,因此观测员每天必须认真监测气象站运行情况,认真登记监测情况,维护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对自动站设备的维护,同时要努力学习钻研维修知识,出现小的故障时尽可能自己排除,从而保证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讯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庆民,刘恒德,吴绪金等, 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处理 [J] 现代农业科技,2007

[2]苏菲; 徐海俊; 张银汉.两要素自动气象站故障分析.贵州气象,2005

[3]北京华创升达高科技发展中心, CAWS600型自动站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Z] 2004

[4]盛晖.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处理.浙江气象,2008

天气预报中各地方的地理分区

如前所述,在地质灾害的控制与影响因素中,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为活跃的触发因素。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地段,黄土的卸荷与风化裂隙、落水洞、陷穴等尤为发育,降水容易沿着这些通道快速渗入地下,引发地质灾害,降雨成为触发地质灾害最积极的因素。所以,通过气象预报,可有效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实现防灾减灾的目标。

一、临界降雨量确定

据本次调查资料,2000~2004年发生的13次新滑坡和16次崩塌,其发生频次均与月平均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滑坡、崩塌发生时间全部落在6~10月份,在9月份最高,7月和8月次之,6月和10月份较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与本区的降水特征有关,9月份常出现淋雨,并伴有大雨,这种降水特征有最利于浸润黄土和入渗补给地下水,触发地质灾害发生;7月和8月份集中了全年75%以上的R1h≥10mm强降水和82%以上的R1h≥20mm强降水,这种强降水特征不如9月份有利于降水入渗,所以,7月和8月份出现的灾害频次不如9月份高;6月和10月份强降水频率低于7月,8月和9月,但高于其他月份;另外,10月份也常有淋雨,所以在6月和10月份也引发了地质灾害。由此可见,无论是淋雨,还是强降雨,都是触发地质灾害的因素。

宝塔区历史上仅有一个气象站,不能反映降水特征的空间展布,为了能够揭示区域降水特征,本次与陕西省气象局合作,对1980年到2005年25年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27个气象站的日、时降水量进行了分析,统计了各站日降水量中R1h≥10mm或20mm的局地暴雨过程,对其气候特征和时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归类分析、研究总结。研究结果表明:

(1)在25年中,陕北黄土高原共出现R1h≥10mm的强降水2638时次,R1h≥20mm强降水574时次,年平均R1h≥10mm的强降水有106时次,R1h≥20mm强降水有23时次。

(2)R1h≥10mm发生时次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为173时次;最少的是1980年,仅有36时次。R1h≥20mm强降水发生次数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为56时次;最少的是1982年仅有3时次。可见陕北强降水出现时次的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十几倍之多。

(3)R1h≥10mm强降水旬分布具有多峰值的特点。7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为第一高峰值,在数值比较接近也是全年的最大峰值;8月下旬为全年的次峰值,6月上旬为全年的第三峰值。R1h≥20mm单峰特征较明显,8月上旬为其高峰值,8月上旬之前,强降水频次缓升后,强降水的频次突然降低、减少。

(4)淋雨主要出现在9月,10月份也有淋雨和大雨发生。

(5)宝塔区暴雨年频次>0.8(图7-5),大雨日年频次为4左右(图7-6)。

图7-5 陕北暴雨年频次分布图

图7-6 陕北大雨年频次分布图

对析本区降水特征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可以确定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临界降雨量。预警的临界降雨量特征值分别是:

(1)日降雨量≥50mm(R24h≥50mm);

(2)6小时降雨量≥25mm(R6h≥25mm);

(3)1小时降雨量≥20mm或3小时降雨量≥25mm并且日降雨量≥30mm(R1h≥20mm或R3h≥25mm且R24h≥30mm);

(4)连续多日降雨,且日降雨量≥10mm。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就应该进行地质灾害预警,作为地质灾害气象诱发日向外发布。

据此临界降雨量可以进行模拟校验,校验结果表明,调查区内地质灾害暴雨诱发日为2.5d/a,连阴雨诱发日为2.8d/a,即每年可预报的次数将在2~7次。说明选取上述4项指标是符合实际情况和可以操作的(图7-7)。

图7-7 陕北地质灾害暴雨诱发日分布图

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级别

参考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级划分,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将预警级别划分为:分别是Ⅰ级预警、Ⅱ级预警和Ⅲ级预警。

Ⅰ级预警是高级预警,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最大,为地质灾害发布警报级;

Ⅱ级预警是中级预警,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中等,为地质灾害发布预报级;

Ⅲ级预警是低级预警,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最小,为地质灾害不发布预报级。

三、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一)日降雨量≥50mm预警区划

本降雨量级别在预警气象中相对降雨强度为最小(图7-8)。

图7-8日降雨量≥50mm预警区划图

(1)Ⅰ级预警区的范围最小,仅限于北半部延河流域,分散于这一区域的北部、西部和中部少部分地区(图中深灰色)。总面积927.71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26.1%。这些地区位居延河干流,河谷深切;以及较长支流的上游,沟谷强烈下切地带,人类工程活动极为强烈,为调查区的地质灾害发育区。

(2)Ⅱ级预警区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北部延河流域(图中浅灰色),面积1303.96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6.7%。这一区域大多为延河次级支沟黄土梁、峁地区,主要沟谷多处于中游,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稍低。

(3)Ⅲ级预警区分布于调查区南部汾川河流域(图中白色),面积1324.33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7.2%。这里植被茂盛,沟谷宽缓,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地质灾害极不发育。

(二)6小时降雨量≥25mm预警区划

本降雨量级别在预警气象中相对降雨强度为中等(图7-9)。

图7-9 6小时降雨量≥25mm预警区划图

(1)Ⅰ级预警区的范围较前有所扩大。除北部延河流域中部少量区域外,占据北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图中深灰色)。总面积1627.70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45.8%。为调查区地质灾害发育区及部分次发育区。

(2)Ⅱ级预警区的范围较前有所减少。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北部延河流域(图中浅灰色),南部汾川河流域有少量分布。总面积676.38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19%。这一区域大多为延河次级支沟黄土梁、峁地区,主要沟谷多处于中游,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稍低。

(3)Ⅲ级预警区的范围较前有所减少,全部分布于调查区南部汾川河流域(图中白色),面积1251.92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5.2%。这里植被茂盛,沟谷宽缓,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地质灾害极不发育。

(三)1小时降雨量≥20mm预警区划

本降雨量级别还包括3小时降雨量≥25mm并且日降雨量≥30mm,在预警气象中相对降雨强度为最大(图7-10)。

图7-10 1小时降雨量≥20mm预警区划图

(1)Ⅰ级预警区的范围为扩展至最大。占据整个北部延河流域(图中深灰色)。总面积2232.67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62.8%。为调查区地质灾害发育区及全部次发育区。

(2)Ⅱ级预警区的范围缩减至最少。从调查区北部延河流域全部退出,仅分布在南部汾川河流域主干流(图中浅灰色),分布面积194.91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5.5%。这一区域为汾川河主干流上中游,沟谷切割较强烈,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较其他地区稍强。

(3)Ⅲ级预警区的范围缩减至最小,全部分布于调查区南部汾川河流域(图中白色),面积1128.42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1.7%。这里植被茂盛,沟谷宽缓,人类工程活动较少,地质灾害极不发育。

”什么的气象“词语有哪些?

先看例子:中新网5月9日电 中央气象台9日06时发布最新天气预报称,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未来三天,青藏高原大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华南西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雨(雪)或阵雨,其中,陕西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四川盆地北部等地有大雨,局地有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将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从上面可以看出,天气预报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几种描述,如大的地理分区西北、西南,还有代表性的河流区域,如黄淮、江淮地区,还有就是直接出来省份,你要心中有一幅中国地图,就可以准确的找到位置。

分区: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

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华东地区: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黄淮: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地区,主要是河南、山东大部,江苏北部

江淮: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地区,主要是湖北、安徽、江苏大部

江汉:长江中游和汉江流域的地区,陕西东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

江南: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像你家是河南西部的话,有时会说是华北南部,也会说是黄淮地区西部,还有时会使江汉地区,或者直接说河南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

什么的气象?比如:

1、广州的气象、汕头的气象,特质某个区域的天气

2、北斗七星的气象,古时夜观气象来预示吉凶

3、历史、实时的气象,在气象学中十分重要的数据

4、蜀国的气象,喻指一个国家的气数

5、大草原的气象(景色)

气象的含义主要有5种

(1)?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3)?气象学?的俗称

(4)?事物的情况、态势

(5)?景色,景象,气象万千

所以,通过这些意思,我们可以造成很多?什么的气象?这样的词语出来。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气象工作,准确、及时地制作发布气象预报,开展气候预测,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气候,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国家对气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院授权的主管全国气象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院气象主管机构)主管全国气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院其他设有气象工作机构的部门,依照分工,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气象工作,并受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第四条 各级人民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可以根据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原则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有关事业经费分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财政预算。第五条 气象服务属于气象公益服务范围的,应当无偿提供;属于专业气象服务范围的,可以有偿提供。第六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从事气象探测和气象预报技术的研究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第七条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有关气象活动的,须经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第二章 气象探测第八条 全国气象台站网的布局,由院气象主管机构统一规划。第九条 气象台站的探测场地、仪器、设施、标志和气象通信的电路、信道、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毁。第十条 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对气象探测有不利影响的工程建设或者其他活动;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此类活动的,必须征得气象主管机构同意。

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由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一条 气象台站的站址及其设施的安置应当长期保持稳定。国家对气象台站的探测场地、设施及其环境条件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和管理。因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的需要,必须迁移一般气象台站或者其设施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前一年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确需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前两年报经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迁移并重建气象台站或者其设施所需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第十二条 气象台站探测环境或者其设施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破坏时,当地人民应当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工作的正常进行。第十三条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单独进行或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和个人合作进行气象探测所获得的资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该探测资料的提供者,享有该资料的使用权。第三章 预报与警报第十四条 国家对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的制度。

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公开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宣传媒介向社会公开发布。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发布办法由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

院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可以向本部门发布专业天气预报,在国家气象台站稀少的边远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同意,也可以为当地有关机关提供气象预报服务。第十五条 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及时、准确地制作和发布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发布补充的或者订正的预报和警报。第十六条 各级邮电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同级气象机构密切合作,确保气象通信畅通,迅速、准确地完成气象情报、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传递。

国家鼓励其他部门和单位运用其通信工具传递气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