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_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
1.长白山森林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会降低
2.白城市通榆县为什么总刮风不下雨
3.三江源头
这个季节推荐去呼伦贝尔、伊春、长白山这三个地方旅游。
1、来自大草原的欢腾:呼伦贝尔
有一种旅行,叫呼伦贝尔的夏天!6月,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来最富有生命力季节。
绿草与蓝天相接,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夏季的大草原温润宜人,鸟语花香,大片大片的嫩绿治愈人心。
此时也是草原最欢腾的季节,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尽情潇洒,射箭摔跤好不自在!草原上的特色活动可不只有这些——挤牛奶、熬奶茶、搭蒙古包、看、观日出、学马头琴……夜晚,燃起篝火、品一顿全羊宴,心满意足后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将烂漫星空尽收眼底。
2、 天然大氧吧:伊春
伊春的夏天,白天平均温度只有24℃左右,夜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是一处盛夏中可以享受“大自然空调”的清凉之所。这里不仅凉爽,还是天然的大氧吧!森林覆盖率高达86.5%,新鲜的空气沁人肺腑,难怪伊春人说:打包空气送给你,捧片绿色醉倒你。
6月的伊春,叫做宫崎骏**里的夏天!居住在山林小屋中,推门见山,开窗见景,伴着清爽的山风,沉醉于森林大氧吧。或刺激漂流,或悠闲漫步,或小憩发呆,置身其中,尽享夏日清新与惬意。
3、充满灵气的夏天:长白山
长白山6月不仅温度适宜,也是好天气最多的时段,这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机率一睹天池奇景。没有冬日经久不散的白雾,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山湖托起的蓝宝石,犹如明亮的眼睛,纯净清澈,深邃迷人。
长白山森林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会降低
我认为今年冬天来得快是有迹可循的。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想一想今年的天气,从年初到现在,雨水几乎占据了大半的时间,整个年份的气温都不算高,那么这个冬天来得也不算太快了。
听老人们说,每到鼠年基本都是灾年,比如今年的、08年的大雪,在网上搜索鼠年相关,基本都有大事发生,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很早以前家里的老人就说,今年的冬天会很冷,我们还讨论过这个话题,老辈人一方面是唯心的说法,逃不过鼠年大灾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是经验之谈,总结了过往的经历,一般前一年是暖冬的话,下一年的冬天肯定会很冷,再加上今年的天气变化无常,雨水过多,也是今冬特别冷的一个证据。
北方处在寒带亚寒带的地区,如果冷冬到来,那么北方肯定是最先感知到的,哪怕是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10月份了,也到了冷的时候,记得小时候,我生活在东北,9月份就很冷了,9月底就能看到一场雪,虽说现在气候变暖,北方的大雪也没有那么早,但是气温在9月左右也很低了。
如果只从北方迎来新一轮的冷空气来判定这个冬天来得太早,其实是不合理的,现在北方有冷空气是正常的,没有才不正常,没有就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更加严重了,反而是让人更加担心的事情。按照正常的气候条件,10月份了,也应该冷了,反而说明了环境治理卓有成效。冬天来得早或晚,夏天是否又热又长,都是人们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不说要回到过去正常的气候条件,至少不应该让气候环境更加恶劣下去。
最后,对于气候的变化,我们也不用过于忧心,注意好防寒保暖,准备好过冬的物资就可以了。
白城市通榆县为什么总刮风不下雨
长白山森林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会降低
理论上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 目前,其在大气中的含量约为400ppm,相比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增加了42%。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三江源头
白城市通榆县总刮风不下雨的原因可能是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造成的。
首先,通榆县地处吉林省西北部,位于长白山脉东麓,地势高峻,海拔较高。这种地形条件会使得气流在山峰上升时受到阻碍,形成风口,风速增大。因此,通榆县经常刮风,而在风口处的空气相对干燥,容易造成干旱。
其次,通榆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和秋季是过渡季节,降水较少。因此,即使在夏季,通榆县也不一定会经常下雨。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干旱问题:
1.加强水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
2.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3.加强自然保护,促进生态建设,提高土地保持能力。
4.积极发展旱作物种植,提高干旱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通榆县总刮风不下雨的原因可能是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造成的。为了缓解干旱问题,可以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水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生态建设和提高干旱适应能力。
三江源头---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可做链接,三江的介绍见三江.txt 三江english.doc)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生态特点
三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
地理位置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素有"江河源"、"亚洲水塔"之称。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K㎡,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K㎡,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K㎡,占10%。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环境保护
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惊醒。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及冬虫夏草的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e178.net/com/laohu1969/cp_detail.php?id=2&nowmenuid=2816&cpath=0265:&catid=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