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气象预报中心_欧洲气象预报
1.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
2.天气预测是什么?
3.气象预报是怎么来的?
4.天气预报怎么发明
1。首先要确定你想预报的区域范围是多大。例如:北京市为范围,需要探空气球和MICAPS天气系统软件合作预报。如果是某省某市的某乡,只需要配合地面气象站的每天4次气象数据,绘制成天气图,就可以进行预报。
2。天气预报需要使用全球各气象站的资料数据,利用MICAPS软件和地理信息投影技术,将站点的数据和站点的位置准确的放置于固定的地图上。之后,由专业的气象人员分析这张地图,根据数值数据绘制等温线,等雨量线,等压线等,根据风力风向图标绘制槽线或脊线。最后,将一份只有数据资料的地理地图作成一份拥有各气象元素的区域图。这项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比较丰富的经验,一个熟练的天气预报员使用MICAPS30分钟内可以完成对一个大洲的粗略分析。更为详细的分析,要利用更为细致的气象台站数据。
3。根据分析,由专业的气象人员写出气象预报稿,再由播报人员背诵、电视编导录制,一个天气预报就完成了。
我国天气预报目前使用MICAPS系统。但是雨水预报一般参看日本的预报。欧洲则比较灵活,各个国家预报时可能用其他国家的某些特定预报。例如,德国的雨水预报相对准确,则荷兰进行雨水预报时用德国的分析结果。
还要说明的是,各国国家气象局(或中央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分析是全球气象部门内共享的。
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
历史的由来:
1,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以此预测当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尤其是“看云识天气“的常识得到了广泛应用。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但用天气图来预报天气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2,182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布兰蒂斯绘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天气图,它为切实可行的天气预报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黑海海峡而发生了克里木战争,英法两国派出了大批舰队前往参战。1854年11月14日,黑海上刮起了狂风,卷起巨浪,把停泊在海上的英法联合舰队军舰猛烈摔向礁石、海岸,使联合舰队蒙受到巨大的损失。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很震惊,立即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这场风暴的起因。天文学家勒威耶通过搜集、分析欧洲各地11月14日前后几天的气象资料,终于弄清了这场风暴的来龙去脉,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勒威耶认为,只要各地的气象观测网用电报迅速传递气象情况,便可即时绘制天气图,进行天气预报了。
根据勒威耶的建议,法国、英国先后开始了天气预报,并很快普及到世界各地。后来,观测天气的手段不断增多,尤其是气象卫星的发射,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天气预测是什么?
1854年11月14日,风暴突然袭击黑海,风速达每秒30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联军舰队正在海上协助土耳其同俄国作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法国军队的作战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研究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分别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要求他们提供这次风暴发生前后几天里的气象情报,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据这些报告分析,原来这次风暴来自大西洋,自西向东吹向黑海,出事前两天,西班牙和法国首先受到影响,如果那里设有气象台、站,而那时已有了电报,如果把风暴的消息早日电告英法舰队,就可以减少损失。
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果建立了气象站网,用电报集中到一个气象总台,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可能推断出风暴的行踪。当时,社会上需要有关气象消息,法国于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这比用谚语作预报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气象局每天都印制出当天的天气图。1863年开始,在报刊上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气象工作,从1914年开始,又将各国资料汇集在一起,绘制出全欧洲的统一的天气图。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被发明和应用后,从此除了同时汇集的各地气象站、台的地面资料,又增加了高空气象资料。有了高空天气图,就出现了气压场为中心的长波理论和气压系统的发展理论,它可以作出未来3~5天天气状况的预报。
挪威气象学家维?比扬克尼斯首次尝试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由于工作十分艰巨,没能实现。后来,英国数学家里查逊组织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时的预报。由于计算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好。里查逊说,如果要同天气“比赛”,每天大约要几万人日夜不停地计算才行。从此,就再没有人去用数学来求解计算了。
电子计算机出现了,计算速度真神。几万人一天的工作量,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只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啦。从此,气象学家越来越完善了预报方程。在方程中,既考虑到大陆,也考虑到海洋;不仅考虑到平原、高山,还考虑到高空。20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它完全由电子计算机计算作出预报。它既可以测算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短期天气,也可以预报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气。气象学家甚至利用新发现的大气中的一种特长的慢波,通过精密计算预报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
气象预报是怎么来的?
试图预测天气的人们,其工作费力不讨好。很少有科学预测不受到嘲笑,因为天气预报一出现差错,其难堪可想而知。然而,尽管许多人抱怨所出的差错,人们还是看新闻,了解早上出门时该不该带伞。
现代气象预测是建立在16世纪末至18世纪的科学家们所创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像艾萨克·牛顿和罗伯特·玻意耳这样的观测者们得出空气热胀冷缩基本理论,以及物质和能量守恒,还有大气运动时产生的力的有关理论。其他观测者们注重观察日复一日的天气这一现实。19世纪兴起的观测网,电报汇报速度使气象观测者们穿越中纬地区,向东前行,查出高压区和低压区。
19世纪,气象预报人员们试图用所谓持续性方法预测天气,他们认为,风暴运动的速度及方向通常是持续的。许多怀疑论者认为不可信赖预测天气,但天气预测越来越得人心,不久国家气象服务部门也成立了。到1900年,美国和欧洲各报上都刊登地图和天气预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观测天气的革命方法从挪威兴起,这是伴随着对锋面系统概念的形成的了解,及对低压系统的生命史的了解而产生的。这些想法为更复杂的天气预报指明一条道路,从而超越了气候学和固守论。
1922年,英国数学家理查逊幻想,成千上万的人们用数学加、减法来解运动方程式,并用数学方法预测天气。他们的想法得到普林斯顿大学的认同。1950年,该大学首次研制出计算机天气预报,以现有的标准来看,当时实在太粗略了,但他们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在,全球更完善的计算机把大气层物质用数学模式加以控制,为地方气象服务人员提供指导。这种计算机每日两次从全球范围内获取观测结果,所获数据通过计算机模型转化成有用的形式。这些模型模拟大气,但各国不尽相同。他们用三维框标出某地区、某个大陆、某个半球甚至整个地球,来跟踪那里的风、湿度、气压和温度。许多主要的预测中心用一至两个短期模型,其中一个持续48小时,另一个较长时期模型可持续10天。
计算机提供的半成品还远不能大众化,它的主要价值是表明特定天气特色的特点,指出当地天气形势,如锋面、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空槽和脊以及急流中心。计算机输出的资料在获得全球观测结果后几个小时就要送达地方预报单位一取世界时0000点和12帕。
这里有一幅人类观测者的智慧所要破解的,他们必须用许多方法释译计算机输出的资料;各种模型是否一致?没有完美无瑕的模型,每个模型在各自描绘陆地形状、描述大气物理状况时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可将天气特色显示出来。例如:低压中心可以过度发展。弱冷锋不知不觉进入到一个模型最低垂直的层面下,有时失踪的数据在某一特定日子里会破坏模型的演示,预测者们必须认出这些斜线,并对它们加以修正。
地方性天气预报,经常从统计模型开始。还要和大模型相连,因为大模型能指明某一特定城市的温度和降水量。实际上,经过长时间的拖拽,这些统计工具运行良好,它们所提供的预报比人工预报精确。但当统计数字有误,预报准确度就会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在天气变化异常时经常发生。尤为需要准确预测时,预测者们要高度警惕科学家们常说的“气象癌”——一种不加以人工判断,利用统计输出的资料使错误滋延的一种趋势。
经过数小时商榷,预测者们得出一系列推测,在未来几天内或达一周之久,这些推测通常包括所预料到的高温或低温,多云,风向及风速,降水量(如果考虑降雪,还包括降雪量)。预测者们管辖区有几千平方公里,有时在一小地域气象条件变化极大,在预测范围内,不同区域同时提供的预测也大不一样。
并非所有气象预报都由提供。商家提供的数据卖给私人预测部门,并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显示出来。
这些部门运用观测结果和模拟结果来增强他们自身在特殊客户方面的前景,如投资者;或用在农业业主身上,因为农业业主更需要预测所不及的不同详情。许多电台、电视台拥有自己的天气预报员。他们中一些人仍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另外一些人受过气象知识的训练,根据自己的判断改变预测;还有一些人成为私家天气预报顾问。
气象学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大城市内,是一种“即时预报”,即极短期的预测可持续1~3小时。即时预报是20世纪90年代一种数据发展的产物,小规模气象系统、快速电脑网络、精确的工程、自动化观测、像多普勒雷达这样新工具、以及被称作气象刻度模型的全球气象预报模型区域分析,由于对上述更好的理解,即时预报才顺理成章。由于有了这些系统,气象预报员现在可以预测小规模天气特色的运动,诸如暴风雨、大雪或风向。这些在10年或15年以前是根本达不到的。
一些气象观测和警报属另一种即时预报。其中一种大大降低了因恶劣天气造成的伤亡。当大气形势呈现恶劣之时,就可以进行观测。在美国,持续几小时的恶劣风暴和龙卷风以及持续两天的飓风经由国家特殊气象中心签署后方可大规、模地进行观测。在恶劣天气出现并向你迫近时才签发警报。
20世纪50年代,地方气象部门对龙卷风、大暴雨警报在30分到1小时后才签发。持续预报要以计算机所得出大量控制方程式的模拟资料完成后而定。这些方程式比观察更能描述大气状况,许多天气预报单位在3~10天前就签发大量有关气温和降雨的预报,这些预测主要依靠长期大量的模拟结果比气候学略胜一筹。然而,它们对于像农业和交通这样对天气敏感的领域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从天气方面作一点暗示,都会节省大量财富。
混沌科学告诉我们:即使集中最好的观测仪器和计算机,各种天气状况事先在两周内也是无法知道的,但这并未阻碍科研人员运用新型预测工具,气象预报员通过全方位立体表现,在事先3~10天就可以精确预测出天气状况来。
依照这种方法,开始每个模型利用细微的,具有全球性的变化进行操作,这种变化致使模型随时分开。根据分离情况,人们可以分辨所提供的气象预报是否可靠,分开越大,预测越不准确。预报员用气压场中的“曲线图”,观察不同模式画出的线是否一致还是像面团一样纪缠在一起。
季节的特色,如无论冬季干燥、温暖还是寒冷湿润,都可以进行预测。天气预报更主要依赖海洋变化,它呈现进展缓慢、但影响面大的特点。这种在某地的气象状况和远程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被称作遥相关。
在所有长期预测中,全球气候模式正追踪添加在大气上的温室气体。这种气候模式预示下世纪全球气温会升高,而这种趋势的地域性和地区性影响很难预测。这是新世纪摆在天气预报人员面前的挑战,但不稳定性也属一份。从哲人角度讲,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面对,正如19世纪英国天气预测者内皮尔·肖曾写过的一句话,“气象预测者的心会更了解其中的辛酸,一个门外汉不是出于乐趣,但却起到干涉作用。”
天气预报怎么发明
1854年11月4日,在欧洲南部的黑海,突然出现了暴风雨。当时英法联军正在和沙皇俄国作战,英法联合舰队正好停泊在黑海上,狂风巨浪把军舰高高卷起,又猛烈地甩向海岸、礁石。顷刻间这只庞大的舰队就被大风和海浪消灭得干干净净了。
这次大风暴给英法联军造成了空前巨大的损失。他们给这场大风暴起名为“布雷克夫”。意思是“激烈的冲击波”。于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命令巴黎天文台调查这一风暴是怎样引起的。
一个叫勒威耶的天文学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搜集了不少地方在11月14日前后几天的气象资料,发现这次大风暴是由一个低气压引起的。这个低气压最早出现在欧洲西部大洋上,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运行,到了黑海,就造成了这场大灾难。勒威耶弄清了“布雷克夫”风暴的来历并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建议建立气象观测网,利用电报快速传送气象情报,绘制天气图,这样就可以预报天气了。从此以后,天气预报才逐渐发展起来。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看云识天气→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 (或称天气图方法):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 数值预报方法 (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编辑本段 诞生 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有不测风云。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 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6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天气预报》是一档基础预报服务性节目。在气象频道众多以天气、气候为主体的节目当中,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图文解读天气,用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权威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介绍气象知识,提供交通信息,并且从天气的角度提供健康、出行、饮食等方面的生活参考。天气预报自开播以来,就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离不了的一部分。天气早知道,有利于做好出门的各种准备。我国的电视天气预报由1981年10月1日开播,当时用的是图像再加上配音的方式,主持人并没有出现在屏幕上。1993年,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赵红艳成为首批出镜的天气预报员,一改以前天气预报只闻声音不见人影的局面。之后,裴新华,杨丹先后加入天气预报主持人队伍。2001年,主持人放弃用以指点图上天气的指图棍,改以手指指图,央视的天气预报图像质量也上了一个台阶。2007年,运用新的图形系统,主持人开始使用背景图形遥控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