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答题技巧_地理气候答题术语
1.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
2.高中地理的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3.世界气候的分布图的记忆技巧
4.高中自然地理有哪些答题技巧或方法?内容具体点的!
5.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6.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7.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8.高中地理知识框架,以及答题技巧,要详细的
我刚搜集整理了一些,还有点凌乱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方向和技巧
(一)特征描述。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气候因素)、地(地形地貌因素)、人(人为因素)”三角度综合点分析。例:
?洪涝灾害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3. 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例: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的原因
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等。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1)是落差(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2)径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凌汛的成因: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河水的补给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三)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 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分析 :
1、分析有关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气候(光、热量、降水、灾害气象),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区位:市场,交通,政策,人口及素质,技术
2、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
不足:水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3、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3)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4、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3)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5、畜牧业 (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3)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6、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3)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工业区位分析
1、分析有关工业类问题
(1)、工业常见的区位因素:(原料和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环境,偏好,惯性。
(2)、看风水(环境)和相对位置(固体废弃物和噪声不扰民,符合城市规划和布局)。
(3)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参照德国鲁尔区)
2、工业基地区位分析:
原料(农产品加工、钢铁)、能源(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劳动力(数量、素质)、市场(腹地)、交通、 农业经济基础(提供食品和原料)、环境(风向、河流)、 资金、政策、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城市区位分析
1、分析有关城市区位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形状;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游。
2、分析城市化问题
1、城市自然问题:环境质量(四大污染),生态退化。
2、社会经济问题;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如失业,治安交通,住房。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参照上海)
限制人口和工业集中,合理规划城市:1、规划新区和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2、合理设计规划交通网络,加强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3、治理污染和增加绿化面积。
◆铁路建设的意义或区位因素(参照南昆铁路和南昆线路)
举例: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经济意义 ① 有利于开发和物资输出: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2)政治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
(3)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②有利于巩固国防,
◆港口的区位因素
从水域条件(航行和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和城市依托考虑。
举例:分析上海港建设区位因素。答:从水域条件(航行条件)长江入海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黄埔江深入陆地,为筑港提供广阔空间,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以上海城市依托。
(六)“线”问题
1、等温线
(1)水平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2)垂直分布规律: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
(3)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A、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不同,从两极向高纬递减的结果。B、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因为海洋对气温起着调节作用。C、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这是受地形的影响。
2、等盐度线
规律: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雪线:
规律: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
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
②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
(2) 地貌因素:
①坡度越陡,雪线越高②向阳坡雪线较高
4、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阶梯的界线;
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附:主观性试题答案之要求
1.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2.有多少问,分多少行(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3.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4.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
答题技巧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
高中地理的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三科里面最难的,不仅考察记忆,还考察 逻辑思维 能力。因此考生在做高考地理题的时候,应该用一些答题技巧和套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
1、最重要的一点是仔细审题
不管是做什么科目的题,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认真的、仔细的审题,清楚题目要求,然后再分析题目信息。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掉进题目的陷阱里,这也是很多同学经常把会做的题做错的原因。
2、善于挖掘题干信息
做题的时候主要的信息都来源于题干,有些信息比较直观,解起来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一些,而有些题的的信息则是隐藏起来的,这就需要你去挖掘了。在地理考试中,题干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图表题,每个点都和图中的信息联系紧密,如果你不会分析图表,那么这道题就很难做出来,相反的如果你善于挖掘题干信息,那就很容易做出来了。因此高三学生在平时做地理题的时候,应该培养自己的读题和解题能力。
3、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桥梁
如果从高考的角度分析,学习地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多么深奥的地理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所学内容都串起来,解题的时候也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分析和解解答。
很多同学之所以地理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不认真学习,或者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知识清楚每个知识点单独的用法,如果解题的时候需要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解,学生就不会做了,原因就在于学生们熟练的调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弱,所以遇到复杂的题就不会分析了。因此高三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学习知识不能太死板,要注重运用。
地理提分技巧有哪些
1.地理高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复习并不是简单重复学过的内容,而应以每章为单元,或以地理要素为专题,对地理知识整理、归纳、记忆、巩固,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学生要进行概括归纳,整理 编织 知识网络,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2.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例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各有什么特征?”一题中包含了三个概念,第一个是自然带的概念,第二个是气候的概念,第三个是植被的概念。学生要搞清不同的内涵,根据每个概念的含义准确地答出其特征。
3.弄清概念的层次或关系,把概念串联起来记忆。例如,地质构造分为皱褶和断层,皱褶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4.注意把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本质特征加以区别,增强记忆。例如,“地壳与岩石圈”,前者是莫霍面以上,后者是软流层以上;“时区与区时”,前者是空间概念,后者是时间概念。
5.掌握浓缩概念的 方法 ,利于记忆。浓缩概念的方法,就是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例如,“一些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就是矿产。”可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有用矿物、富集、利用,矿产的概念也就容易记住了。
6.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初中教材中的地图部分只是地图的基础知识,学生要把各种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各类图像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要认真领会。要精选精做一批有代表性的读图题作为例题。如读等值线图,应先明确读图步骤:一看极端值的大小,二看弯曲方向,三看疏密程度,再判断等值线的基本要素。分析统计图表时,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坐标,四读数据,五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
7.要学会图文转换,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在读懂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原图之后,可通过变换图形,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要明确读图分析的思路,经常做图文变换的练习。
地理备考技巧有哪些
1、多练选择,熟能生巧高考地理中的选择题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点。尤其是这两年以来,地理选择题往往以题组的形式呈现,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不少难度,经常会出现开头错,步步错的不堪局面。做好地理选择题,除了回归原理,以图带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题海中 总结 规律。要准确发现自己在若干环节方面的具体问题,分类训练,各个击破。
2、回归原理——地理,讲得就是一个“理”字地理的学科基础是建立在一系列最基本、最原始的地理原理上的。地理地理,顾名思义,讲得就是一个“理”字。回归原理,指的就是重新接触、温习、理解、深化地理学科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3、以图带题、以题带知识——无图不成题地理学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以图立意,包括概念图、示意图、地形(貌)图、三维图、行政区划图、等值线图等等。图里面有着无比丰富的各种信息。一点一划,一折一弯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洞天。以图带题,再以题带知识,是一种非常高效、便捷的学(复)习方法,也是夺取高考地理新胜利的不二法门。
4、规范答题,张弛有度文科生要训练自己这样一种能力,即就是:一个问题,你既可以用一句话把它说清楚,也能用一段话把它说明白。要多说你要能纵横捭阖,贯古通今地侃侃而谈;要你少说你也要会用极少的词句把这个现象或问题的本质和表现描述解释得清楚、明白。
在地理二卷中,受答题时间、书写空间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要用尽可能准确、精炼的词句把题目要求的(当然也是我们企图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要做到规范答题,不说废话。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答题解题技巧方法
★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及规律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总集锦
★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 地理解答题方法,初中地理答题技巧
★ 如何提高地理成绩?高考地理的三个答题小套路
★ 高中地理大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 地理答题技巧十大问答
世界气候的分布图的记忆技巧
#高一# 导语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的答题技巧,下面 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答题技巧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的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三、双项选择题
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最终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对选项的准确率作综合的评估,“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需要考生根据对题意的符合程度设立一个较高或较低的指标,最终筛选出所需要的答案。
四、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五、答题步骤
1.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高中地理的寒复习策略
一、寒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完成每天的学习
平时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做作业,想赶上别人或者想与别人拉开差距不容易,甚至想巩固自己的强项,补弱科都没有时间。这个寒对即将高考的你们而言,将是实现复习备考跨越式发展的最后机会!因为你们有了可以供自己支配的大块自主时间了。静下心来,梳理一下高考考点,找出自己的缺陷所在,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重点突破。每天保证上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下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晚上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掌握不好的考点,一一列出,做好,分几天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点,再看错题,再对应练习模拟题。
二、认真做两套高考地理标准卷
高考地理标准卷要求以历年高考真题或者一模二模题为主,而且答案要详细。做题要掐好时间,大概50分钟。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分。最关键的是要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考点,并一一列出来,自己最后就会明白高考到底什么是常考的考点,什么是出题人想要的答案了。自己站在出题人的高度,来研读高考试题。通过错题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再对应到章节考点仔细研究理解,争取有大的突破。大题要看自己的答案要点是否齐全,答题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地理语言。
三、细化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建议更多地用理科的复习方法。①运用图形知
识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学精炼,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③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四、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②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③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④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⑤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由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⑥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五、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①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②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高中地理的复习的技巧
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中自然地理有哪些答题技巧或方法?内容具体点的!
多看图,没事就看图,看多了就记住了。
每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要和形成因素一起记忆,这样印象才深刻。
我高中毕业都六七年了,有些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在网上找了一个气候分布图,图不是很清楚,对应着给你大体说说,可能有的气候类型分布会漏掉,而且我说的一些风带和洋流名称可能也不一定对,但是大体上不会错太多,你自己可以对着书本上看,那上面的图很清楚详细。注意结合着洋流和季风的因素看,就是跟你说个思路。
先说温带海洋性气候吧,主要是在西欧北欧,美国的西海岸以及南美洲南海岸一小部分,主要因素是由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影响,欧洲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的影响,北美西海岸是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
地中海气候主要在地中周围,通过名字就能形象的找出位置。另外非洲南端,澳大利亚南端北美西海岸、南美西海岸小部分也存在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海最为典型的原因是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形成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少,阳光好 。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在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信风和寒流的影响,寒流和信风都有减湿作用。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指南亚次大陆,印度这块,主要由季风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美国。澳大利亚、南美等都有部分这种类型的气候。 主要在大陆的东岸,受暖流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在大洲大陆,俄罗斯的大部分以及北美大部和南美一部分,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南美,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所以旱雨季分明。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在中国的华北和东北,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受大洋跟大陆的影响,面积小的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差异是不会产生温带季风气候的。
寒带气候主要是指极地气候。主要在两极、
高寒气候主要是在高寒山区。
还是的看书,脑子里一定要有世界地图的概念。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自然地理答题技巧:
自然地理答题思路归纳优化梳理
一、地球运动类:
1.区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差别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强调太阳释放的电磁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
(2)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云量);地势高低(海拔高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强调太阳大气层的异常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产生极光;
2.生命物质存在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大量的液态水
3、描述昼夜长短特点
☆昼夜长短状况: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时间点、时间段
☆某一日期的昼夜长短描述:昼夜长短半球状况、昼夜长短纬度变化;极昼或极夜范围
☆某一段时间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趋势:
----渐长-----渐短;极昼(夜)范围的变化『由-----向---扩大(缩小)』;
4、正午太阳高度表述:
☆某一日期的随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某一地点的随季节变化规律:哪一天最大,哪一天最小,哪一段期间逐渐增大,哪一段期间逐渐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或最小值出现的区域范围:用纬度范围说明,如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季节、日期的表述: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季节:春、夏、秋、冬
☆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前后(不能用3.21方式表示)
6、直射点坐标的表述: 纬度+经度(地方时12时的经线)
二. 天气气候类
1.对流层特点的表述:
(1)气温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运动特点: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4)应用:
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 对流运动旺盛对登山的影响,(地温最高时,对流运动旺盛;)
③飞机飞行高度与飞机遭受的气流状况与此有关。(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
④ 逆温影响大气污染的扩散;
2.大气受热过程的表述: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天气状况(云量\尘埃)
应用:①12时太阳高度最高,13时地面温度最高,14时气温最高。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也是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直接原因。)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表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气吸收。大气增温的同时,又以逆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影响大气保温作用的因素:大气密度(海拔)、大气成分(温室气体)、水汽含量(云量)
应用:“露重见晴天”“十雾九晴”,说明天气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表降温快,常出现露、霜以及雾等现象。
3、昼夜温差大小原因的表述: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弱来解释
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下垫面热力性质(陆地>海洋;沙漠>森林)
地形地势(高原>平原)、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应用:①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
②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作物产量大、哈密瓜甜的原理。
影响年温差大小的因素:①纬度(高纬大于低纬)②海陆分布(大陆大于海洋 ③气候(干旱气候区大于湿润气候区)④地形(平原大于同纬度高原)
4、锋面系统天气的表述
(1)冷锋天气的表述:
☆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好。
☆冷锋过境时,有大风、多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雨区主要在锋后
(2)暖锋天气的表述:
☆ 暖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好;
☆ 暖锋过境时,云量增多,有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雨区主要在锋前
5.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系统天气的表述
(1)气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
(2)反气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3)应用:
①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性高压控制下天气寒冷干燥晴好。
② 夏威夷高压(副高),暖性高压控制下天气高温干旱晴好。
③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副高影响
6.气候类型分布的表述:南北半球、纬度范围、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内陆)
7、气候特点的表述:全年或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特点
8、气候成因的表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表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
9、气候分析案例: (请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复习)
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控制面积大;b、亚马孙平原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地势低,向大西洋敞开,利于暖湿气流的进入和抬升。c、东北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暖流经过。
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出现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空气对流运动弱,降水较少,水热组合发生变化。
③ 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的原因
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 日本东部多雨西部多雪的原因
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侧,冬季风的背风侧,夏季降水较多。西部位于冬季风的迎风侧,夏季风的背风侧,冬季降水较多。
⑤、南美洲温带地区东西两岸气候不同的原因
分处安第斯山脉两侧、中纬西风带,大陆西岸处于迎风坡,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东岸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是主导因素);
⑥、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水汽来源
深居大陆内部水汽来源主要是北冰洋和大西洋。
中亚主要为温带沙漠如卡拉库姆沙漠,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我国的塔克拉玛干也是此原因。
⑦ 撒哈拉沙漠成为最大沙漠的原因
A、副热带地区大陆内部和西岸的陆地面积广(亚欧大陆与非洲北部相连)。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离陆信风的影响。
C、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D、单一平坦的地形(低矮的高原)。
10.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雪线概念:山地终年积雪的下限,即夏季最热月高山冰雪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
(2)、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
②降水量的大小(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③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11.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分析
A、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B、坡向——一般同一自然带阳坡、迎风坡位置高于阴坡和背风坡
C、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该山地所在纬度自向高纬度水平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相似
D数目——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山顶自然带缺少是海拔因素;山麓自然带缺少是纬度因素。)
等值线
(一)等气温线判读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高高低低):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
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陡坡、锋面处。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④山地的陡坡等温线密集,山地的缓坡等温线稀疏。⑤锋面处的等温线密集。
分析气温的影响因素
气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因素(4)、洋流因素等
☆若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呈东西走向,则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
☆若等温线在海岸附近弯曲,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成南北走向,则主导因素为海陆因素
☆在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通常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
☆河谷处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由高温凸向低温。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
☆山脉处气温较两侧低:等温线由低温凸向高温。如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等。
☆山脉背风坡由于焚风效应使气温升高:等温线由高温凸向低温
☆山地(丘陵、土丘)地形:等温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盆地(谷地、洼地)地形:等温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在海洋上,等温线发生弯曲,通常是洋流因素影响的结果。
☆寒流流经处气温较两侧低:等温线由低温凸向高温。
☆暖流流经处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由高温凸向低温。(洋流的流向始终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
(二)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说明降水量受海陆因素影响。
3、判断地形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
☆ 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4、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降水少,说明地形闭塞,深居内陆
5、判断洋流影响
☆ 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且暖流对大气底部有加热作用,易使空气产生对流,降水增多;
☆ 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部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产生对流,降水偏少
6、判断大气环流影响
三圈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 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亚热带大陆东岸受季风或来自海洋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多;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更多。
季风环流:
☆ 夏季风控制,降水多;
☆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
7、判断城市影响
☆城市有“雨岛”效应,则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大。
☆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高大建筑物阻滞天气系统等。
(三)水平面等压线
1、判断气压系统
高压中心: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低压中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压脊:高压凸向低压处
低压槽:低压凸向高压处
鞍形区:两侧气压高,两侧气压低,对称分布
2、判断天气现象
☆高压系统 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 天气晴朗
☆低压系统 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 中心附近天气阴雨
☆高压脊 附近天气晴朗
☆低压槽 附近天气阴雨
3、判断风的方向
☆作出风向:先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再作出风向。
☆判读风向:风向指风的来向。
(1)、高空面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台风(气旋系统)的风向——要重点掌握(不仅要静态掌握,还要动态掌握)
(4)、副高(反气旋系统)的风向
4、判断风力大小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不同等压线图上,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的大小(成正比)、等压距的大小(成正比)有关系。----用计算法(与判断坡度的陡缓方法一样)
5、判断季节月份
☆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高压强盛,为1月份,北冬南夏
☆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低压强盛,为7月份,北夏南冬
三. 水循环、河流、洋流类
1、水循环意义的表述:
(1)联系四大圈层,并在各圈层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再生。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
(4)对生态、气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描述: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3、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
① 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 渔场成因:洋流(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大陆架海域;温带海区;河流入海口
③ 海洋交通:
④ 海洋污染:
四.岩石圈类
1、地形特点的表述:主要从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特点几方面说明
☆地形组成——以什么地形为主、面积、占比重
☆海拔高度——一般用平均海拔高度说明
☆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表形态——平坦、崎岖、起伏大小
2、地形区分布特点的表述:
说清:…(地形区)分布在…(方位);呈…走向(延伸)或…(地貌)广布
3、用地质作用描述某地区的地形成因。
☆地形成因: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角度
☆全球宏观地貌——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区域地形区或地貌——用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解释。
(1)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
①地壳运动
② 岩浆活动----- 火山地貌
(2)外力作用形成地貌
① 风化地貌: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② 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黄土高原沟谷、河流峡谷、喀斯特地形、侵蚀平原
☆风力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
☆海浪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蚀柱
☆冰川侵蚀作用—— 角峰、U型谷、冰蚀湖
③ 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作用—— 河流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作用——黄土沉积地形、沙漠(沙丘)
☆冰川沉积作用——冰碛平原(中欧、东欧平原)、冰碛湖
4、构造地貌----“地形倒置”现象的表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地;
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类
1.地形对城市影响的表述
☆城市的形成(影响因素:城市建设、对外交通、农产供给、城市扩展)
☆城市的分布(分布规律、城市数量、城市规模)
☆ 城市的形态(平原-----团块状、山区-----条带状、放射状、山地、河流-----组团状)
☆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兴衰)
2.世界城市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原因的表述:
☆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小,成本低
☆交通的便捷
☆城市规模易于扩展
☆周边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3..冲积扇缘形成聚落分布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
地势平坦,往往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水比较丰富
4.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影响的表述
☆ 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运输方式
5. 自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分析:
☆自然特点:种类、数量、质量、分布
☆自然开发的条件:交通条件、区位条件、技术条件
☆自然开发的意义: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2018高考已经进入高考复习阶段,那么对于地理基础弱的同学来说,该如何学习地理这一门学科呢?有哪些答题模板适合于地理答题的技巧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 学习 方法 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3、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 提示语 ,然后再从容做题。
二、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
(2)表述绝对化 例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
例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3)前后矛盾 例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4)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例如:“以 雨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5)与题干无关
(6)概念混淆
三、选择题类型
1、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2、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一定要看清楚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3、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再用排除法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4、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5、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6、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 逆向思维 法。
四、地理选择题常见题型
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练习,只有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答题技巧 结合地理原理,运用计算公式来完成计算。
题型二:组合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该类选择题的选择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答题技巧 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个选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选项中出现多的经常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具体做题时经常用到下列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③逻辑推理法:
题型三:地理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坐标图是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图象。坐标图有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图、三维坐标图和多维坐标图。二维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可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
三维坐标图是用三维空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多维坐标图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
答题技巧 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
解读坐标图,可灵活用以下方法:
(1)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
(2)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象对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象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
(3)要重视对地理图象内容的综合分析。如钢铁工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内涵。
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横、纵坐标单位数值;不仅要注意图象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
题型四:地理图象解读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
答题技巧 (1)先读图名。 (2)细辨图例。 (3)挖掘信息。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归宿。
题型五:比较排序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型选择题可以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清晰度。考查考生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可以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也可以是对某一组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
答题技巧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一般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
题型六:正误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判断正误是该题型最主要的考核目的。该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
答题技巧 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题型七:最佳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
答题技巧 这样的题型四个选项可能都与题干相关,做题时要通过比较优化并抓住关键字“最”,仔细斟酌每个选项,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关的选项就盲目作答。
题型八:等值线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1)在等值线图上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的特点。 (2)等值线图是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
答题技巧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题型九: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该类选择题的重要特征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特征之一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第二特征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答题技巧 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及题目提供信息,熟练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运用直选法、逻辑推理法或逆向思维法得出结论。
①直选法: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基础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的选项再选择。
②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逆向思维法:即由结论推已知,亦称倒推法。
五、解题方法 总结
1、直选法:一些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2、同意相溶法: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地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3、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4、精确计算与估算法: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但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角度都是特殊情况,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5、比较法: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6、排序法: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或分布规律,逐一进行排序。
7、图解法: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如在做地球运动习题时最好是画出最常见的图来思考、想象,如侧视日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区时计算模板图等。
8、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9、优选法: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10、逆向思维法:当我们看到一道试题涉及面较广,或者是感到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先定某一选项是正确的,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进而逐一排除或确定。
11、特例反证法: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12、因果联系法: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13、分析推理法:对于高考来说,绝大多数试题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这类题目一般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这些试题选项与题干之间知识转换的环节往往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这类试题。此外,根据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进行因果推理。
高中地理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答题解题技巧方法
★ 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 高中地理大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 高中地理命题规律与综合题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知识点及解题思路分析
★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中地理解题方法
★ 高二地理大题答题技巧整理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以及答题技巧,要详细的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一些经验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11、一定要保持题量训练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运用,搭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形成地理思维、知识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还要保持一定题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通过做题,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年高考真题的研究,还可以熟悉高考命题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能盲目,而应该有选择性地挑选比较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并且结合课本对这些典型题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高考试题中所考的知识点,全都来源于课本和教材,考生一定要对课本这个解决问题的“钥匙”给予足够的重视。
2、提高和培养地理技能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起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地理技能:
第一,重视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包括读图、绘图的能力培养,表格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考试技能。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图。考生一定要多动手动笔,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
第二,要强调地理信息能力运用。地理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有图或表,要求考生能够从图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形或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答问题。要充分挖掘题干,在吃透题干提供的显息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题干中所蕴含的隐息,保证答题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考生平常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试题只有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满活力。
3、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2高考地理指导:建议复习时手不离图
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就自己对地理高考大纲的理解,结合往年文综高考中地理试卷命题特点,提几点建议。
1、以书本为“本”,紧扣教材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应掌握的主要原理和规律是:
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2、通过读图训练,加强区域定位:读图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特别要对考纲要求的世界地理的主要国家,以及中国主要区域重点复习。把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手不离图,最好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到地图上。
3、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但要防止“题海”战术。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
4、关注时事热点:农业、能源、交通、金融与贸易等焦点问题。这些都会成为地理命题的背景材料而应该加以重视。
复习必须遵循的4个科学步骤
根据遗忘规律,的内容最好的巩固就是及时。的和策略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仅向大家介绍一种我们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四程序复习法。
所谓“四程序复习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上下之间存在程序关系的四个环节。
1、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将学习的内容回想一遍。有人将它比喻为“反刍”,就像牛或羊一样,把已经进入胃癌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里细细加以咀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上着自己进行活动。
尝试回忆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要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和课堂学习的效果是好的。为了正确地检验自己的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笔记。为了加深,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尝试回忆的效果会更好。
(2)可以提高记忆
由于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自己学过的,在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了一遍,这当然是有利于记忆的保持的。
(3)可以提高阅读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对于那些想一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或笔记。这样,就激发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4)可以培养思维的能力
尝试回忆时会反省思维的过程,还要概括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一旦想不出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无疑是在做“记忆体操”。因此,一个经常尝试回忆的,不仅记忆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认真读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尝试回忆的步骤以后,便要开始认真读书。当然,这时候的读书与预习和课堂学习时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读书和思考相结合
所谓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是指不仅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认真真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容绝对不马虎,要全面过目,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内在联系,更要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要重点突出
复习中的读书,要有重点要细读和思考。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读书的时候,不妨可以边读边划。
(3)重在精读、熟读
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必须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关键的章节和定义、定理和定律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其背出来
(4)适当看一些参考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当地看一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看参考书当然是在复习好课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结合课本的内容去读参考书的内容。
3、整理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前的复习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发现
复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上面,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知识,不仅要懂?quot;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的问题。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3如何回答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技巧?
1、基本方法
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不足
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题干中要求是“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天然”森林,联想到回归线到极地之是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极地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四个答案都有可能,但仔细分析,由于人类活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多为人工林,而现存的天然林,只是纬度较高的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排除法
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例题3: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A、使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这是一种表述类的题目,这类题目多是叙述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在叙述的时候往往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选对题干与选项进行推敲,排除表述内容不准确的与不完整的,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水域海水升温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升温,出现上升气流,产生暴雨和洪涝灾害,秘鲁等国海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海洋生物为食物的鸟类也大量死亡,但西太平洋对地区却出现气温下降,降温出现下沉气流,西太平洋地区如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出现了干旱少雨的异常天气。本题中的选项A和D以偏概全,东太平洋海区增温、降水多并不意味流经区域和全球水都增温和降水。故正确项为B和C。
例题4:下列现象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关系的是()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A、C、D三个选项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故排除。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的减少。所以选择B答案。
3、图形与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4地理考试答题时,有的考生写的字数不是很多却能得到高分,有的考生写的密密麻麻却得不到分数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考生,寥寥数语,却总能拿高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面面俱到,如战场上没瞄准目标,盲目射击。
“军师”提醒考生,考场答题不能拖泥带水,要争取弹无虚发,一语中的。
考场答题有“策略”
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
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结果。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防止水污染;开发水,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