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试题_世界气候练习
1.高一地理气候如何总结归纳
2.气候特征地理教案
3.气候的威力 点击阅读答案 急!!!!!!!!!!!
4.地理中考练习要难的!!!!!!!!
5.临近中考怎样提高成绩
6.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3、名词解释
干洁大气 ;气象要素 xx
一、名词解释
1.辐射 2.辐射通量密度 3.基尔霍夫定律
4.黑体/灰体 5.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6.维恩位移定律
二、填空
1. 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波长范围分别为3-120 和0.15-4 太阳辐射中99%为 短波 辐射。
2.光合有效辐射(PAR)约占太阳总辐射的 50 %,PAR的波长范围是 0.38-0.71 ,其中光合作用最强和次强的波长分别是0.6-0.7 和 0.4-0.5。
三、判断
1.在相同能量下,波长越长的光实际所含光量子个数越多。( ? )
2.某物体对长波辐射反射率高,则它对短波辐射的发射率就高。 ( X )
第二章、辐射一、名词解释:30分
1、太阳常数、大气质量数、太阳高度角
2、地球辐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二、计算题: 40分
1、如果把0.48?m 作为太阳黑体辐射的发射峰值,求太阳发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多少W/m2 ?如把0.72?m 作为太阳黑体辐射的平均波长,求太阳发射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多少Ei/(m2.s) ?
? 解: 由?max=28/T得:T=28/ ?max=28/0.48=6035.42(K)
?
?
?
? 4=1 ? 5.67?10-8 ? 6035.424=7.52 ?107 (W/m2) 已知 ?解:一个光量子携带的能量e=hc/ ?=6.63 ?10
10?6?34 ?3 ?10/(0.72 ?8)=2.76 ?10?19(J)
23?
?
一个爱因斯坦值Ei=NAe=6.02 ?10 ?2.76 ?10?19=1.66 ?105(J) 光量子通量密度=E/Ei=(7.52 ?107)/(1.66 ?105)=4.53 ?102 (Ei/(m2 .s))= 4.53 ?108 ( ? Ei/(m2 .s))
2、某物体温度为20℃,发射率为0.93,同时物体受到辐射通量密度为320w/m2的大气长波辐照,用红外测温仪测此物体的温度时,误把它的发射率当作1.0处理,问红外测温仪测得的此物温度是多少?与此物实际温度相比,是偏低还是偏高?
? 解: 物体实际发射的辐射通量密度
? E实= T4 =0.93 ? 5.67?10?8 ? (273+20)=388.6 (W/m2) 4
? 物体反射到达它表面的大气长波辐射通量密度
? E反= rE =(1-0.93) ? 320=22.4 (W/m2)
? 红外测温仪测得的辐射通量密度
? E测= E实+ E反=411 (W/m2)
? 由E测= ?测?T测4 = 5.67?10-8 ?T4=411 (W/m2)
? 得T测=291.8(K)=291.8-273=18.8 (℃)
T=T测- T实=18.8-20=-1.2( ℃ )
? 答:红外测温仪测得物体温度为18.8 ℃ ,比实际物体温度低,低1.2 ℃。
?
三、简答题:30分
1.提高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
充分利用生长季;选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叶片光和效率;加强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群体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 温度一、名词解释:
绝热变化 干绝热变化 湿绝热变化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气温直减率 逆温 大气稳定度 热容量 导热率 导温率 农业界限温度 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
二、填空题;
1、大气减弱太阳辐射的方式有( 吸收 )、( 反射 )、( 散射 )、
2、当?=?d时,对作干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中性的);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 不稳定的 )。
3、当?=?m时,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 中性的 );对作干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 稳定的 )。
4、当(?〉?d)时的气层是绝对不稳定的;当(?m 〈?〈?d)时,气层为条件性不稳定。
5、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常用(?d )表示,其值为(1?C/100m )。
6、饱和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称为(湿绝热变化);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常用(?m )表示,其值平均为(0.5?C/100m)。
7、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纬度)、(季节)、(地形 )、(下垫面性质 )、( 天气状况)。
8、一天中,太阳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 12时左右 ),空气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14时左右 )。
9、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为( 日射型 )、( 辐射型 )、( 过渡型 )。
10、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最低温度 )、(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
?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为(b )(c )(d )( )。
a、吸收型 b、日射型 c、 辐射型 d、 过渡型
2、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值是(a )(b )(c )(d )。
a、0℃; b、15℃ ; c10℃; d、5℃;
3、五基点温度指标包括:( a)(b )(d )( )等。
a、最适温度;b、最低温度;c、最高致死温度;d、最高温度;
四、改错(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d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
2、在北半球,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月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2月。海洋上
3、在北半球,海洋上的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内陆地区
4、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5、晴天时,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出现12点 13点
五、判断题:(正确 ?,错误?)
1、?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2、?m 、?d 是指饱和湿气团和干气团或未饱和的湿气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绝热变化率。?
3、气温年较差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4、气温年较差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5、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
6、大气环流是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之一。?年较差
7、0℃以上持续日期为农耕期。? 日平均温度稳定在 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 8、5℃以上持续日期称为生长期或生长季。?
六、简答题:
什么是?、?d、?m?它们有什么区别?
?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m 、?d 是指饱和湿气团和干气团或未饱和的湿气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绝热变化率
2、画图并说明的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类型?
3、简述逆温现象在农业上的应用。
果树高接、夜间保暖、清晨打药
4、恒温层
气温垂直递减率为零的气层
七、计算题:
1、 某地五天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是:10.5℃; 11.7℃; 9.5℃; 10.0℃;12.0℃。该地五天?10.0℃的活动积温是多少?
2、某地五天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是:10.5℃; 11.7℃; 9.5℃; 10.0℃;12℃。该地五天>10.0℃的有效积温是多少?
Y=?t
i?1ni=10.5+11.7+12=
3、某一作物,其生长下限温度为0.0℃,出苗到开花要求600℃?d积温,如生长期间日平均温度为15℃时,出苗到开花需要多少天?
A=?(t
i?1ni?B)
4、某一作物,其生长下限温度为0.0℃,出苗到开花要求600℃?d积温,如生长期间日平均温度为20℃时,出苗到开花需要多少天? D=A
八、论述题:
1、什么是积温?农业积温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在应用中积温稳定性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将某一时间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称为积温。
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地积温、负积温、净效积温、危害积温。
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作物物候期、收获期、病虫害发生期等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负积温可以表示作物越冬的温度条件。
影响作物生长的外界环境环境条件,不仅有气象因子,还有其他因子;积温学说是建立在其他因子基本满足条件下,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起主导作用这理论基础上的;发育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也并非呈线性关系。
第四章 水分一、名词解释
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 相对湿度 饱和差 露点温度 植物蒸腾 农田蒸散 可能蒸散 降水强度 水分利用率
二、填空
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
2、水汽压的日变化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单波形或海洋型)和(双波形或大陆型)。
3、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情况下(夏季 )季节最小,(冬季)季节最大,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则相反。
4、水汽凝结的条件为:( 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 有凝结核存在 )
5、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 )、(有凝结核和水汽的补充和输运),还必须有(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
6、云滴增大主要是通过(凝结增长 )、(碰并增长 )两种过程完成的。
7、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将云分为(低云 )、( 中云 )、( 高云 )三族。
8、降水量的单位是( mm ),降水强度的单位是( mm/日(小时))。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下列各途径中,能够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有(A )(B)( )( )
A、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B、降温;C、减少水汽含量;D、撒干冰;
2、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a )( b )( c )( d )等。
a、绝热冷却; b、辐射冷却;c、平流冷却;d、混合冷却。
3、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 A )( B )(C )( D )。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B、天气晴朗;C、微风(1~3米/秒);D、大气层结稳定;
4、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有(A )(B )( )( )。
A、城市雾较农村多;B、混合雾是由冷暖湿空气混合而形成的;C、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D、有雾形成,相对湿度大于100%;
5、冰雹形成在下列云层中 (A )(C )( )( )。
A、浓积云;B、层积云;C、积雨云;D、雨层云;
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相对湿度。绝对湿度
2、未饱和状态下,水汽压小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大于,小于
3、水汽压一定时,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小,反之愈大; 大,小
4、温度愈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越大; 还与蒸发面形状性质等有关
5、水汽压单峰型日变化常发生于夏季的内陆; 海洋
E?e
6、饱和差越大,水面蒸发越快; 气压不变的情况下W=Kp
五、简答题
1、影响水面蒸发的因子有哪些?
E?e
蒸发面温度、蒸发面性质、气压、风速大小、饱和差W=Kp
2、双峰型水汽压日变化发生在何地何季?出现原因是什么?
内陆暖季和沙漠地区、乱流强的季节里,
3、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和方式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增加水汽含量、降低温度
4、什么是降水?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汽凝结物称为降水
5、露和霜是如何形成的的,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当地面或地物表面经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如果露点在0度以上则凝结成水滴为露,零度以下时,水汽凝结成白色输送结构的冰晶为霜/....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则为雾。
第五章 气压与风一、名词解释:
气压场、等压线、等压面、 地转风、梯度风、 大气活动中心、 海陆风、山谷风、焚风。
二、填空
1、地面气压的日变化有(单峰型 )、(双峰型 )和( 三峰型 )等型式。
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有( 等高面图 )和( 等压面图 )两种。
3、气压年变化型可概括为以下三类:( 大陆型 )、( 海洋型 )和( 高山型 )型;
4、常见的地方性风有( 海陆风 )(山谷风 )( 焚风 )和(峡谷风)等
5、在摩擦层等压线平直的气压场中,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 科氏力 )和摩擦力,此时风向(斜穿 )等压线。
6、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直线运动时,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 )、(科氏力)、的作用,此时风向( 平行 )等压线。
7、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原动力 ),其表达式为 ( G=?1?p)。 N
8、在空气运动中,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是(只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其表达式为(A=2v?sin?)。
三、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迅速升高。 指数规律递减
2、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逐渐升高。( 降低 )
3、摩擦风只在地球的摩擦层中形成。(考虑摩擦力影响后作用于空气块各力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摩擦风。它更接近摩擦层中的实际风。 )
4、梯度风不遵循风压定律。( 遵循 )
5、海陆风、山谷风都是热力环流;(? )
6、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是在空气相对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 )
7、三圈环流就是只受太阳辐射影响形成的环流圈;( 考虑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形成的平均经向环流圈 )
8、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 )
四、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水平气压梯度力(A )(B )( )( )
A、是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
B、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C、其表达式为A=2V?sin?;(这是科氏力)
D 、A=-2V?sin?;
2、水平地转偏向力(A )( C )( )( )
A、其方向与空气运动的方向垂直;
B、可改变空气运动的速度;
C、只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
D、其大小与纬度成正比。
3、形成地转风的力有(A B )
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惯性离心力;
? 4、形成摩擦风的力有 ( A )( B )(C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惯性离心力;
? 5、三圈环流的形成的原因是 (A )( C )( )( )
A、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差异;B、海陆热力差异;C、地球自转;D、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
? 6、三圈环流( A )(C )(D )( )
A、是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形成的环流;B、考虑到地表性质不均匀;
C、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D、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 7、下列有关海陆风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 C )( D )( )
A、白天吹海风;B、夜间高空是陆风;C、以日为周期;D、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而形成的;
? 8、山谷风是局部环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 )(C )(D )( )
A、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才形成;B、因山地热力差异而形成;C、以日为周期;D、是山地多云雾的主要原因;
? 9、北半球风压定律的内容为(A )(C )( D )( )
A、背风而立,;B、高压在左,;C低压在左;D、高压在右
? 10、三圈环流(A )( C )( )( )
A、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B、是实际的大气环流模式;
C、是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
D、是只受太阳辐射影响所形成的环流。
五、判断题:(正确 ?,错误?)
1、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气压梯度越大?
2、水平面上气压分布不均匀,就会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
3、赤道上空气所受的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极地上空气所受的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大。?赤道上科氏力为零
4、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
5、在实际大气中,等压面是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面。?等压面不是一个平面,是与地形一样起伏不平的曲面
6、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各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7、梯度风也遵循风压定律。?
8、风力在6级以上就可对作物产生危害。?
六、简答题
1、画图并说明地转风的形成 。
2、画图并说明梯度风的形成 。
3、什么是海陆风?简述其形成过程和原因
4、山谷风如何形成?它对山区气候天气有何影响?
5、画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注明风带和气压带。
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一、名词解释:
气团、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气旋、反气旋、寒潮、霜冻 、台风、天气系统
二、填空题:
1、根据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为( 冷气团 )和( 暖气团 );
2、气团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一、( 要有范围广阔、地表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 )二、( 有一个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化的环流场 );
3、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将锋分为( 冷锋 )、( 暖锋 )、( 准静止锋 )和( 锢囚锋 );
4、按气旋内部热力结构可分为( 锋面 )气旋和( 无锋面 )气旋;
5、根据气团形成的源地可把气团分成四类:即冰洋气团、( 极低气团 )( 热带气团 )( 赤道气团 ) 。
6、温带地区最常见的天气系统是( 锋面气旋 ),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 )。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冰雹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为(A )(B )( )( )。
A、充足的水汽供应;b、十分强烈的空气对流;c、气温急剧下降;d、均匀的下垫面。
2、寒潮(A)( C)(D )( )。
A是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b、48小时内降温超过10℃; c、并伴有5级以上的大风;d、会产生各种灾害性天气。
3、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A )(B )(C )(D )。
A、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西伯利亚气团);b、热带海洋气团;
c、热带大陆气团;d、赤道气团。
4、寒潮发生后:( ABCD )
A、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48小时降温超过10℃;B、气压很快升高;C、常有偏北大风;D产生霜冻、冷害、风害、风沙等灾害;
5、暖锋是指(A )(B )(C )( )。
A、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b、降水区域出现在锋线前部;c、降雨持续时间长;d、锋线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也升高。
6、冷锋是指(A )(B )(C )( )。一般指一型冷锋
A、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b、降水区域出现在锋线后部;
c、为连续性降水;d、锋线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7、锋面气旋(A )(B )(D )( )。
A、是温带地区最常见的气旋;b、处在盛行西风带内,自西向东移动;
C、气旋前部经过时,常出现气压增高,温度降低;
d、气旋后部经过时,多刮较大的偏北风。
四、判断题:(正确 ?,错误?)
1、霜冻是夏季经常发生的低温危害,可使作物生育期延长。?
2、平流霜冻又称为风霜。?
3、暖锋在我国出现比较少,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4冷锋是影响我国天气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
5、热带气旋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气团?其形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气团是如何变性的?
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物理属性比较均一、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气团形成之后,由于受到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离开源地,移动到另一地区后受到新性质下垫面的影响,使气团的物理属性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
2、何谓冷害?根据受害症状及危害特点分哪几种?怎样防御?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 ①按照气候规律调节品种和播栽期②选用耐冷丰产品种 ③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④基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可促进早发⑤以水调温取应急措施预防水稻低温冷害,即放浅田水,施用热性肥料,增放磷钾肥和配施微肥
3、霜冻概念、分类、防御
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之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冻害;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人工:烟熏法、灌溉法、覆盖法、直接加热法、鼓风法;农技:根据霜冻出现规律及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合理配置各种作物比例、并选择好作物的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
4、简述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影响。
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是向我国大陆东部输送太平洋暖湿水汽的天然?传送带?;副高的强弱和位置是直接 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反常的副高是造成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天气的祸首
5、什么是寒潮?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怎样?
寒潮是冬半年,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东路:从关键区经蒙古到内蒙古及东北地区以后主力继续东移,其低层部分经华北、渤海南下有时可达两湖盆地,、中路:经蒙古到我国河套地区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西路:经新疆、青海、青藏高原东侧南下
6、什么是季风环流?亚洲南部和东部的季风是怎样形成的?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如何?
大范围地区,冬夏两季盛行风向几乎相反,且主导气流的冷暖干湿等性质也迥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季风环流;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我国东亚季风:冬季寒冷、晴朗、干燥,夏季高温、湿热、多雨,冬季风比夏季风更强烈;南亚季风:11-3月气候温和、降水稀少、干季,4-5月降水稀少、气温很高、酷热难当、热季,6-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充沛、雨季。
高一地理气候如何总结归纳
国际奥委会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从未有热带国家在冬奥会上获得过奖牌。限制热带国家冬奥表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缺少寒冷的气候环境,运动员在冬奥会上难以与其他早已适应环境的选手竞争;在经济方面,冬季运动往往成本昂贵,许多运动专用设备,比如冰球垫、雪橇、冰壶都价格不菲。运动员训练时还要穿着专业御寒服装,配备专用鞋类,比如溜冰鞋、钉鞋、滑雪靴等;滑雪跳台、速滑椭圆机以及雪橇滑道等设施的建造成本也很高,加之这些设施公众实用性低,在建造后极少有机会重复使用,大多热带国家的难以承担。运动旅费也是一个问题,冬季运动训练设施和比赛位于北半球,运动员的旅行和住宿费用都花费高昂。据《时代周报》报道,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肯尼亚选手西蒙德整个赛季的资金成本约为25万美元,这笔钱对肯尼亚而言是一笔天价开销,她需要依赖四个赞助商的资助才能参加比赛。代表尼日利亚参赛的三位女性雪橇运动员,即使已被本国人当成女英雄,也只能求助于众筹实现冬奥之旅。
气候特征地理教案
我个人认为把大气热力环流和洋流结合在一起学,再推断出大陆和海洋气候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说除了第一单元和岩石那块可以分开学,剩下的是一个整体,希望那个下面的资料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 自然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与农业:一地的气候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
(1)陆地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气候的威力 点击阅读答案 急!!!!!!!!!!!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气候特征地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气候特征地理教案1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为1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适当增加学生讨论、练习时间,所余的课时可讲授选学课文(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新课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温度带、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这种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板书〕第四节 气候特征
(讲授新课)
〔读图提问〕挂示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让学生阅读地图,回忆第一册课本中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位于亚洲的什么地区?
2、从世界海陆分布看,这个地区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在海陆位置的影响下,这个地区形成了什么样的气候?
4、这种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忆、思考后回答,教师应注意提示、补充、纠正。)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属东亚国家。从世界海陆分布看,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在这种海陆差异的影响下,使东亚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典型的地区之一。这也是我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风向随冬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转换;冬季盛行偏北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热多雨。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显著: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读表回答〕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月份,我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答案:分别低22。7℃和3。7℃)
2、七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答案:分别高出3。6℃)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答案:分别大26。3℃和7。3℃)
〔归纳〕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之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这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讲述〕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表现在气温方面,那就是气温变化大,不仅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较大;表现在降水方面,则是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板书]
〔提问〕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板书〕二、雨热同期
〔讲述〕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外最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的热量条件优越,即使是在广大的北方地区,也能够种植喜温的水稻、玉米、棉花等高产作物。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之北,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的一大优势
〔讲述〕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这时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因此,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提问〕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和景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知识,思考问答。)
〔讲述〕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上,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气候干燥,大多是沙漠或荒漠。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而且雨热同期,十分利于水稻生长,是我国主要的稻米产区,从而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挂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哪几个干湿地区?
(学生回忆第二、三节知识,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也是我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标志
〔读图提问〕阅读课文“秦岭南北”插图,问学生:图中反映了地形对气候、植被的什么影响?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插图“秦岭南北”,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桔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冬季风南下。所以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1、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提问〕2、举例说明不同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植物和农作物品种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
2、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从而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极其丰富。
〔板书〕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显著: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2、大陆性气候强烈。
(1)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低,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高,气温年较差大。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多样,使得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气候特征地理教案2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 :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 法 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气候特征地理教案3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使学生懂得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植被变化图”、“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全国气候类型图”、“气候叠加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通过前面学习可知:气温和降水将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发生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每一天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是不同的。但是气温和降水在较长的时期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并了解气温和降水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规律,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就可以掌握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气候的特征”这一节课来研究一下怎样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第四节 气候的特征
活动我们在座的同学天天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气候有切身体会,通过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请你来描述一下北京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北京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可以知道我们一般从天气的冷暖、降水的多少、风力的大小和多少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气候呢。气候的要素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虽然我们每天看天气预报时发现今天和昨天的天气可能有些方面不同,但我们会发现北京今年整个冬季的气候和去年的、前年的冬季气候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气候是一个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板书一、气候要素
降水、气温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提问(1)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中的植被发生了那些变比?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
讨论(1)看图说出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投影“气候叠加示意图”。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同的,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形成了多种温度带和多样的干湿地区。因此,我国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板书l.气候复杂多样
投影“全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演示软件比较所看到的景观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地处同一纬度的哈尔滨比法国巴黎气温低?同样都濒临大洋,但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地区比非洲北部降水丰沛?)
活动处于大致相似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在我国东部与欧洲西部及非洲北部同纬度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呢?
小结由于中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因此受到夏季风与冬季风的交替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在夏季我国东部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各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因此形成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活动日本、韩国、朝鲜是什么气候类型呢?与北京相比气温和降水有何差异?
板书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为什么要研究气候的特征呢?那是因为气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演示软件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活动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什么?
板书三、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物产丰富、生产地域扩大
2.不利影响:多灾害性天气
夏季风──洪涝、台风
冬季风──旱灾、寒潮
总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外加复杂多样的地形,造成中国气候具有两大显著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十分丰富。同时,我国独特的气候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候特征
一、气候要素
降水、气温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三、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物产丰富、生产地域扩大
2.不利影响:多灾害性天气
夏季风——洪涝、台风
冬季风——旱灾、寒潮
地理中考练习要难的!!!!!!!!
气侯的威力
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矣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还并不真正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对于正常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是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② 经过大量研究后,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主要有三个关键性困素:一是地球从太阳所吸收的能量的变化;二是从球表面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的多少;三是大气对流和海洋环流的相互作用。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大陆的存在对这三个关键性因素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③ 首先,南极冰盖对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进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测结果估计,如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1%,南极冰盖就会向外延伸1100千米,这将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下降5度,因而引起全球的气候发生灾难性的变化。二如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1.6%,则整个地球就将被冰层所覆盖,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
④ 其次,南极冰盖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反射镜,将太阳辐射到这一地区的能量的绝大部分都反射回去。再加上南极高原的空气稀薄而千燥,灰尘极少,所以被冰层反射回来的能量很难被空气所吸收。因而白白地反射到太空中去,致使地球损失了相当一部分热能。南极冰盖覆盖了南大洋很大一部分面积,这茸生毡坐栏了大气沙变臼担哟垫交换,固而严重地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⑤ 更加重妻的是二南极冰盖季节性的胀缩。把上述的这种效应大大地放大了。我们知道,冰对来自于太阳的能量的反射率大约是水的-5-16倍。而在冬天,冰盖的面积是夏天时的5倍。最大时覆盖了整个南半球面积的8%, ,南极冰盖的存在和胀缩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⑥ 还有,若从全球范围来看,海洋和大气循环系统就像是一台巨大的热动力机,其热能主要来自被太阳光加热了的地球表面,特别是善于吸收热量的海洋表面,在这里,海水将大阳能吸收并贮存起来,为这个热动力机准备了取之不尽的燃料。 ,在地球的表层形成了两个互相影响的循环系统;这就是大气对流和海水的环流。一方面,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从高空分流向地球的两极,在那里释放出所携带的热量而变冷变重,下降到地面以后又从两极吹回到赤道,形成了大气的全球性对流;另一方面,太阳将赤道附近的海水加热以后,从大洋表层流向两极,在那里冷却后,又从洋底流回赤道,组成了另外一种连续不断的热交换,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洋循环系统。
⑦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这台热动力机动转的过程中,南北两极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相同的,其中南极的控制作用要比北极大得多。这是因为,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不仅仅是南半球,而且也是全球性大气和海洋环流的中。C,这主要是由于南极高大的陆地冰盖造成的。而北极冰盖仅仅是一片平坦的海洋,所以其影响则要比南极小得多。例如;最新的观测结果证明,南极附近的深部海水往北一直穿过亦道,到达大西洋的北部,这对北半球的气候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第⑤、⑥第段划线处应填入的的词语分别是(D )
A.于是、那么.B.反而、因此.C.那么、反而.D.因此、于是
2.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南极冰盖对来自太阳的能量是非常敏感的。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南极是气象学家们研究全球性气候的最理想的实验室。
B.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三个关键性因素都受南极大陆存在的控制。
C.南极冰盖季节性地强胀,会对地球的气候的变化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D.南极冰盖反射了太阳辐射到地面能麦的绝大部分,因而使地球损天了相主一部分热能。
4.第二段划线句中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南极冰盖对太阳的能量敏感变化,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强烈变化。
⑵南彬冰而问存工与胀缩会改变地表对太阳辐射能重的友射效应。
(3) 南极冰盖使南极成为全球性大气和海洋环流的中心(南极冰盖对全球性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影响巨大
临近中考怎样提高成绩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海拔大于3000米,部分地区高于5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海拔0~200米,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分布在亚洲东部,海拔0~200米;印度河平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0~200米;德干高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200~1000米;伊郎高原~~分布在亚洲西部,海拔1000~3000米;中西伯利亚山地~~分布在亚洲北部。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 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3、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5、世界净增人口60.55亿×1.3%=7871万人 亚洲净增人口数36.8亿×1.4%=5152万人
6、亚洲众多的人口,对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一半。其中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2、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族风俗。
4、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图的标号 自然条件或民族风俗
6、日本为预防地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 多地震
3、也门的住房和梯田 山坡地区
5、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 气候湿热,人们过聚居生活
4、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为生的孟加拉人 气候湿热,多河湖
2、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气候严寒
1、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5、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情,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了解所去国家的风土人情,尊重其文化差异。
二、 经济发展差异
1、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越南、蒙古、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是尼泊尔的145倍。
3、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多火山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地域狭小,贫乏,是一个小国
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也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四、读图分析要求:
在下图中填注:日本海、太平洋、北海道、本州、四国、;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海、北工业区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在图准确填注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
农业生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
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旅游丰富
第三节 印度
一、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印度地形特点:三大地形区分三大地形区,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
世界文明古国: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二、水旱灾害频繁: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季风与降水:旱涝灾害频繁
月份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 东北风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风 多,雨季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三、自给有余的农业生产
农作物 分布地区 地形 降水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平原 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较少
世界农业大国
四、发展中的工业
传统工业:钢铁工业
工业部门 分布中心 条件 总结
钢铁工业 加尔各达 煤、铁、锰 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
棉纺织业 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 棉花
麻纺织业 加尔各达 黄麻
高新技术产业: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发达
五、填图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第四节 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洲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
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
西 俄罗斯 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气温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减少,自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夏季
二、自然丰富,工业发达
自然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重工业发达:
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航空航天、食品、纺织等工业。
莫斯科工业区: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上2个工业区是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等产品(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产品(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相比之下,亚洲部分比较薄弱,导致轻重工业分布不平衡;工业的特点与其条件具有密切关系。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铁矿等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三、发达的交通
亚欧大陆桥
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网明显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网相对单一。建在南部山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原因及距离周边邻国较近,更便于发展经济
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其中管道运输所占比例最大
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四、填图
在图中填注:
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及乌拉尔山脉
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伏尔加河
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一亚欧大陆桥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有个地区称为中东。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欧、非洲,五海中的里海是个湖泊。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运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3、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缺乏。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4、中东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的是麦加,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国家:A伊拉克,B伊朗,C埃及,E 沙特阿拉伯
E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图中三个被伊斯兰教称为圣城的城市:
①麦加,②耶路撒冷,③麦地那。
海洋:
④波斯湾,⑤阿拉伯海,
⑥红海,⑦地中海,⑧黑海,⑨里海。
海峡、运河:⑩霍尔木兹海峡,⑾苏伊士运河,⑿土耳其海峡,⒀尼罗河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为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国家: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 E德国 F意大利
地形、半岛:A斯堪的拉维亚半岛 ①西欧平原 ②波德平原 ③阿尔卑斯山地 ④亚平宁半岛
海洋、海峡: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罗的海 ⑧英吉利海峡 ⑨地中海 ⑩直布罗陀海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居民集中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掠夺,该地大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众多。加上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干湿两季分明,农业生产落后,居民经常忍饥挨饿。
4、非洲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5、A索马里半岛 B刚果河 C刚果盆地
D埃塞俄比亚高原 E马达加斯加岛
F几内亚湾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东非高原 附近有东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其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
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
3、澳大利亚矿产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城市:A悉尼, B堪培拉, C墨尔本,
河湖:D墨累河,E北艾尔湖
地形区:①大分水岭,
②中央平原,里面有澳大利亚大盆地,又叫大自流盆地
③西部高原
海洋:④太平洋 ⑤印度洋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与加拿大相邻,南部与墨西哥接壤。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濒墨西哥湾,海上交通便利。
2.领土组成: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0亿人口,以白种人为主,属于移民国家。首都华盛顿,位于美国本土的东侧,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为主组成——三个南北纵列带;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广阔的平原组成,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c.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b.五大湖--------自西向东为苏比利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全境)、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终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为美国与加拿大的分界线。
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农业地区专业化:
a.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专门化。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
b.主要农产品:小麦、大豆、玉米。
c.主要农业区:乳畜带(国土的东北地区)、玉米带(国土的中部)、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小麦区(国土中部,在玉米带的南北两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国土的西部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
仔细看教材P85的农业带的分布图,注意发展农业的同时要保护环境。
8.工业:
a.特点:工业体系完整,部门齐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化工、电子、汽车、飞机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c.主要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发展较快;南部工业区,开发较晚;东北部工业区,美国传统的工业区。但是,美国的消耗量极大,是世界上进口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9.城市:纽约:大西洋沿岸,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10.消耗大国
①世界最大的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费统计图
11.美国对世界、环境的影响
(1)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
第二节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首都: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
a.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6.种族构成复杂: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黄种人。各种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7.语言:巴西人民的民间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工业:a.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东南部是铁矿产的主要分布地区。交通便利。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拥有矿、钢铁、飞机制造、汽车、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是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和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家,工业产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罗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②发展矿业,开辟大型农场。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男,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
5、考察:建立了黄河站
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语文:抓住基础知识,做好专题复习
钟珍 市二中初三语文教研组长 中学一级教师
中考临近,如何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可能提高成绩,这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一场语文考试,其好坏将决定整个中考的成败。那么,该如何做好最后的复习冲刺呢?
一是熟悉考查内容,强化目标意识。中考语文虽然具有内容较多、知识点碎的特点,但从十堰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看,试题结构、命题内容、题型、题量是基本固定的。所以同学们要在老师引导下,认真学习《中考说明》,了解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明确考试内容及要求,认真梳理中考语文的知识结构、抓基础、抓重点、明方法、理规律……在复习过程中,只要及时分析、总结、调整、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就能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落实基础知识,做好专题复习。复习首先要紧扣课本,有目的、有地进行知识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比如字词的音形辨识,文学常识,古诗的背诵与默写,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等,一定要烂熟于心。然后抓好专题复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寻找做题的思路,总结做题规律,使同学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比如归纳病句修改、句子排序的做题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模拟中考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因为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搞题海战术,很容易有抓不住重点的感觉,所以我们结合最新考试信息,模拟中考训练,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增加实践经验,并且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缺补漏,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因为近两年语文的考查越来越侧重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出题形式也侧重于知识点间的交叉,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知识点存在漏洞会影响到整道题的准确性,甚至影响到整体的成绩。尤其阅读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一个把控不准,3分就丢了。
四是掌握技巧,规范答题。虽说语言是灵动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答题没有技巧和规范,诸如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类题都有一定的答题模式。实践证明,掌握了技巧,规范答题的考生要比那些自由发挥的考生更容易取得高分。阅读部分的答题方法一定要烂熟于心,语文试题中经常会出现开放性的简答题,这类题应注意紧扣要求或材料提出看法(观点)答题。
数学:抓住基础概念,总结解题方法
陈佑铭 市实验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在最后这段时间如何复习数学?首先,要抓住基础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数学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得高分的秘诀就是基础题不能丢分。
其次,要抓住常用公式和重要定理,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数学公式和定理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变式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和定理的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要抓住今年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特别是在今年几何题加大的情况下,更要注意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证明的严密性、规范性、完整性。
最后,要抓住数学思想,总结解题方法。中考中常出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讨论法、面积法、特值法、数形结合法等,运用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来解决一些综合问题,在脑海中将每一种方法记忆一道对应的典型试题,并有目的地将压轴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心理负担。
此外,答题时,要处理好审题与解题的关系,先审好题,再做题;要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求会做的题要拿满分,不会做的题要争取拿分;要处理好“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尤为重要;要处理好难题与易题的关系,由于中考通常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9道),所以,要尽量按照试题的先后顺序来解答。
英语:紧跟老师走,落实知识点
杜鑫 市二中初三英语教研组长 中教一级
中考在即,一些同学复习中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效果不好,困惑很多。杜鑫老师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走。老师上课所讲内容都是重难点和易错点。它注重知识的整体框架,归纳和总结,老师通过反复推敲用最有效的方式把所讲内容呈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很多时间,从而提高效率。一些同学上课不好好听讲,回家又花大量时间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也很差,这样复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二是注重基础,落实知识点。知识点的掌握一定要准确和熟练。首先要通过自查或他查的方式把不会的或易错的筛选出来,集中精力解决。切忌知识点从头读到尾,读完之后,不会的还是不会。同时也不能从头背到尾,浪费大量时间,会的就不需要背了。
有些同学背完过两天就忘,什么原因呢?第一,强记。只注重语言符号,以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内化,没有在语境下真正地理解语言的内涵,这样当然很容易就忘记了,更谈不上运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记知识点。第二,不复习。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复习来克服这一点,今天背的内容,每隔几天都拿出来复习。同时,我们要擅长用零碎的时间来背记英语单词,把任务分割,这样既不会感觉枯燥,效果也比用大块时间背记效果好。
三是要像对待考试那样去对待每一次的作业。把握做题节奏,提高做题技巧。
四是适当地加强阅读训练,把阅读技巧,如寻读,跳读,寻找主题句、关键词等,应用到阅读中,形成阅读习惯,这会帮我们扫清很多障碍。每天读一篇英语文章,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每天听几分钟英语,磨磨耳朵,保持对英语的敏感性。作文要注重审题,要有逻辑性,突出重点,语言要规范,尽量少犯错误。漂亮公正的书写也很重要。
政治:关注身边事,理论联系实际
陈红丽 十堰市优秀教师 市二中初三政治教研组长 中教一级
至于如何复习政治,在最后这段时间建议广大考生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做到紧扣教材基础知识去复习。特别是对概念、观点、重要结论,要花时间去识记并理解它们的准确内涵及使用范围。其次,要提高基础知识的融通、迁移和运用能力。要将所学的分散的、不连贯的知识,分别从相关角度加以概括、归纳,构建条理有序的知识体系。最后,要强化易混易错知识的记忆与训练。
陈红丽说,
近年中考政治命题形式日趋生活化、情景化,它贴近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联系实际生活,注意关注身边及社会焦点。例如:“青春期的困惑”、“天价鱼”、“天价虾”、“毒疫苗”、“未成年人犯罪”等。
近年来,思想品德考试都有着较强的时代气息,中考政治试题会将重大时政热点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与重大时政热点联系密切的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其中“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所占比例最高,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可适当多花一些时间。另外,认真研读今年的时政热点,国内外大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全面小康、五展理念、科技创新、一带一路等。对于热点材料,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遇到新材料、新问法也不要慌张,切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通过对材料全面细致的分析,找到教材的切入点。可以从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去考虑,一定要使用学科术语。没有理论上的提升,没有切中得分点的关键词,都是不可取的。
“提升审题、解题的能力也是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陈红丽建议考生通过典型试题的训练,学会读懂材料,读懂设问,并根据设问的关键词、相关条件确定答题角度。
历史: 回归课本,关注热点
吴涛 市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如何在不到60天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进而收获理想的成绩?吴涛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与多位中考命题人和初三优秀毕业生的交流心得,给出如下备考建议:
心有考点,回归课本。在闭卷考试的背景下,心有考点,回归课本,就是以《中考说明》来指导自己复习。对于考点的复习不能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应准确地把握核心考点和次要考点,做好知识的分级复习。课本中的基础、核心考点要精读、次要考点要熟读。其中在《中考说明》中有明确要求的,在课本中又以大字部分呈现的是最重要的,必须熟悉到能背的程度。此外,核心考点在课本中有原始材料呈现的和相关重点要较为熟悉。
梳理脉络,构建网络。在复习历史时学生感到最头痛的就是要记的知识点太多,还经常混淆。由此在心有考点、回归课本的同时,我们务必把看似零散杂乱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整合,使其系统化,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使自己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我们在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历史脉络这两点后,就要突出对主干、重点知识的复习,这也是中考命题最爱光顾的地方。把握主干和重点才能以点带面,才能提高效率和成绩,这是极重要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做好专题复习是把握此点的关键。通过专题复习,既可以巩固基础,又可以通过提炼、综合、比较等方法,提高我们理解、应用知识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当然,在专题复习上一定要把握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在对史实烂熟于心的基础上,经常性地从多个角度,由浅入深地从多个层面去思考历史,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历史是曾经的现实,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和自己的学习生活来关照历史。要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问题,要从历史中汲取生活的启迪、养分,这也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在现阶段的复习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热点问题、与现实生活能紧密联系的问题也是中考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它们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考查相关的历史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地理: 构建心理地图,加强图形复习
杜成梅 市二中初中地理教研组长 大十堰地理核心教研组成员 中学高级教师
作为2008年、2013年十堰中考地理学科命题人,杜成梅说,今年中考的地理试题侧重对地理主干知识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还要与高中地理相衔接,考查对高中学习有用的地理。地理试题的题型和难度值同往年相同。在复习备考上,杜成梅有如下建议:
夯实地理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初中阶段的地理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板块:“地球与地图”部分的经纬网、地球运动、等高线;“世界地理”部分侧重考查世界海陆分布、世界气温与降水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而人口、语言和宗教及国际合作往年考查的都是最基础内容;
“中国地理”部分的考点比较分散,考生应花些工夫对以下常规考点进行整理:中国的位置、领土的四至点及濒临的海洋,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的民族分布,中国的地形分布,中国的气温降水分布规律与中国的气候分布,中国的河流概况及长江与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开发利用情况,中国的状况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及调配工程,中国四大地区的差异,5个省级行政区域京港澳台鄂。
构建心理地图,加强图形复习,并且能将重点考点落实在图中。脑海里必须储存以下几幅地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全图、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四大地区图。还要一图多用,把一幅图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能看懂各种变式的经纬网地图和等高线地图,熟练掌握经纬网地图和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技巧,并能与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要注意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地势高低影响河流流向,地形地势影响气候及农业生产,民居特点与当地气候状况有关,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在平时的复习要多思考、勤总结。
加强应考能力训练。最好把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都做一遍,通过做题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审题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地理试题分值少,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很强。尤其是客观题的呈现大多用“正确”、“不正确”来表述,在答题时稍不认真就会看错,所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认真读题,逐字逐句看清楚的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在综合题的答题中,要注意专有名词的书写正确规范,不能出现错字。
物理:紧扣课本,抓住基础题
邓学军 市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在邓学军看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是复习的指导性文件,一定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理解课标要求。
复习中,紧扣课本狠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物理课本是开展物理复习的依据,近几年的十堰市中考试题70%以上来自于课本和改编于课本。只要基础知识能掌握好,就能拿到大部分分数。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其他学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同学拿起课本不知怎么复习,建议遵循以下几点:
明确考点、梳理知识。按照《中考说明》,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板块的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今年的变化情况,重点、难点、自己的薄弱点。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重点知识、薄弱章节重点复习。围绕密度、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杠杆平衡条件、电功、电功率等核心知识展开。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研究教材,将课本插图、“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等小栏目与中考试题科学整合,强化课本知识的落实和课后习题的处理,将双基夯实。
课本上重要实验的复习。课程标准中规定了20个必做实验,每一个实验学生都必须清楚,重点复习。这些实验要经历实验过程,知道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实验评估等。
中考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不必刻意追求练习难题,而应将重心放在留意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上面,形成知识体系,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专题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没有一定数量物理题作保证,就不能确保中考题做得熟练。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查缺补漏,提高能力。对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进行专题复习,作图题重点复习光学和力学,计算题重点复习力学和电学。
化学:强化核心基础知识落实
王纯杰 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王纯杰说,根据《中考说明》,今年中考化学试题与去年相比,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和分值、考试内容和要求都基本一致。从近几年十堰化学中考试题和今年的化学调研考试试题来看,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后期复习中,王纯杰建议:
注重基础,强化知识落实,尤其是核心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对氧气、氢气、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金属,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一些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现象等基础知识要加强记忆,烂熟于心。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要加强理解,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质量守恒定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重要概念和原理要弄懂弄透,避免混淆,灵活运用。对基本的实验操作、基本的计算类型要熟练掌握。对课本中典型的实验要明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复习的同时可将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整理,反复强化。
强化训练,提升解题能力。中考试题有四大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考前应对这几种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可将近几年中考试题分类整理,进行针对性训练,尤其是选择题,分值高,考点多,应该通过多组套题训练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化学用语的书写、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物质的检验和提纯、物质的推断、气体的制取、金属及酸碱盐的探究、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等题型,更是中考的常考、必考题型,要反复训练,找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模拟演练,提高答题技巧。从中考阅卷的情况来看,考生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审题不细致,曲解题意;②符号书写不规范,答题不完整;③语言表达随意,抓不到要点;④计算马虎,格式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平时针对性的模拟训练来弥补。中考答题时,要熟悉中考试题中难题、中档题和容易题的一般分布,用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的策略,对会做的题要确保得分。
生物:注重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
王艳青 市二中 中学高级教师
王艳青说,今年是生物和物理、化学合卷构成理综试题的第四年,考生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有利于取得最佳成绩。
从《中考说明》来看,要注重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生物中考试题的难度值定在0.70—0.75之间,试题主要以基础题为主,所以在复习时首先要抓住基础内容。以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例,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等基础知识,大家一定要理解清楚并牢记,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答相关的题目。
一些重难点内容所构成的试题将会拉开考生之间的分值距离,基础较好的考生要力争准确解答这部分试题,尽量少丢分。如七年级上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七年级下册中人体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是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感觉头疼的部分,而且试题容易灵活多变。所以建议考生要在理解上多下工夫,要熟读课本上相关的概念,记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理解对应的图形,如心脏的结构图、血液循环图和反射弧的模式图等,力争达到融会贯通的熟练程度。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初中阶段在生物实验课上使用最多的仪器就是显微镜,大家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对光时光圈和反光镜的选择、调焦和观察时眼睛应该注视的部位、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以及物像不在视野中央时如何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的放大倍数及高倍物像与低倍物像的特点。要学会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观察会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对于探究实验,考生要重点关注实验的变量和对照实验。典型的探究实验,如探究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细菌、真菌在环境中的分布等。
从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来看,要多关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关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内容,有时考题会针对生活中大家熟知的现象进行命题。如为何移栽树木时一般选择在阴雨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大树时要去掉大量的枝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大气的碳—氧平衡;如何设计合理的营养食谱;身体贫血、有炎症时血常规化验单上有哪些异常;打针时药物如何通过血液循环送到身体需要治疗的部位;尿常规检查时如果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或者葡萄糖等物质,分别是何原因?常见水果、花卉的扦插与嫁接等。
还有,从去年开始增加的八年级上册的细菌、真菌和的内容,它们作为传染病的病原体,容易与八年级下册的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内容联合在一起出题。所以,这些内容大家要熟练掌握,要会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二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1、 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一)亚洲:
1、地形特点: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
① 气候复杂多样② 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 季风气候典型。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二)欧洲:
1、 欧洲地形特点:
(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第二节 非洲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
(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最大)、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最大)
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
5、丰饶的――“富饶大陆”(1)矿产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草场)(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6、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7、明确逻辑关系:(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人口问题更加凸显(2)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第三节 美洲
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 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主要的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以白色人种为主 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 联系大洲(位置) 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非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8、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地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第二节 南亚
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
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 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4、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与社会:
(1)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2)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3)泰姬陵――印度
7、人口与经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1)南亚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2)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3)以色列节水农业
4、阿拉伯国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5、世界石油宝库:
(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5)石油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第四节 欧洲西部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冰雪世界: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范围 北极圈以北,含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北的地区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南的地区
海陆分布 以海洋为主(北冰洋) 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气候特征 与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力较小 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代表动物 北极熊 企鹅
石油、天然气、淡水 煤、铁、石油、天然气、淡水
2、在北极圈内,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3、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有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北极地区黄河站。
4、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东亚岛国--位置、领土组成、轮廓特点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北温带。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四大岛和其它岛屿组成。
轮廓与人口:地狭人稠
2、自然地理基本特点:
(1)多山的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2)温湿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3)河流短小湍急。
3、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4、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2)日本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条件:矿产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3)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也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4)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是世界上的渔业生产大国。
(5)主要城市:
①东京――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②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③新兴的科学城――筑波
第二节 埃及
1、地跨两洲: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亚非的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这里的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3、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 ?
4、文明古国(埃及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原因):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5、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6、埃及古迹分布集中在尼罗河两岸。游览主要景点应选择适宜的交通工具是轮船。
第三节 ?俄罗斯
1、 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首都:莫斯科
2、 俄罗斯传统上认为是欧洲的国家:首都在欧洲, 3/4人口在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在欧洲。
3、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平原广大①地形以平原为主(70%), ②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③主要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大河和山脉成为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稀少。
(3)丰富的:
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②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③石油开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④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南非。⑤有色金属――乌拉尔山脉。
4、改革中的经济――重要的工业大国
(1)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
(2)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3)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分布在矿产产地附近。
(4)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5)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最大的城市。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重要海港。③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港口。④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主要港口(北冰洋沿岸惟一不冻港)。
5、西伯利亚的开发
工业由西向东发展:近年来,加大了对东部的开发,建立了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和一系列工业基地。
第四节 法国
1、欧洲的经济大国:
(1)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气候:
①大西洋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均匀――巴黎盆地是欧洲小麦重要产区(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夏季气温高,降水少,盛产葡萄――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4)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
(5)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核电比重高。
2、文化与旅游:
(1)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时装和香水享誉全世界。
(2)1999年,法国是世界上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3)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
第五节 美国(地理填充图册26-27)
1、美国的领土——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
(1)领土组成:本土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海外州有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
(2)纬度位置:跨热带、温带、寒带,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
(3)海陆位置: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墨西哥湾。
(4)相对位置:北有邻国加拿大,南有邻国墨西哥。
2、自然环境
(1)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河流: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3、高度发达的经济
(1)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专门化(生产过程各环节机械化)和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带)
(2)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原因: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
(3)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多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水热条件配合好;②地形以平原为主,为美国农业发展提高面积广大的耕地;③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高便利的灌溉水源。
(4)主要农业带:
①乳畜带、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区(会填美国农业带图)②主要影响因素:受气候条件、土壤、城市需求的影响
乳畜带分布于五大湖沿岸地区,一有充足的水源,气候温暖湿润利于优质牧草生长,二靠近消费市场,因为五大湖是美国发达的工业地区,人口众多。
(5)美国农业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美国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灾难。――治理措施: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4、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① 是世界上工业大国。拥有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②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等的研发,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5、主要城市。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曼哈顿区-纽约的象征)
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
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美国太平洋沿岸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唐人街,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芝加哥――美国的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休斯敦――新兴的宇航工业中心。芝加哥――公牛队;休斯敦――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
6、种族、民族、人口
①种族――移民国家 。 ?②民族构成――白种人(80%)、黑种人、印第安人、黄种人
③人口――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④语言――英语
第六节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位置: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在热带。东临大西洋。
(2)地形: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占1/3,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占2/3,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3)气候: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4)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长度第二的河流,号称“河海”。
2、发展迅速的经济:
(1)经济地位: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工业: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水平比较高。
(3)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4):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丰富――伊泰普水电站。
3、人口与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
(2)主要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第二大城市;
巴西利亚――首都(迁都的原因是为了加快内陆地区的开发建设)。
(3)主要人种:白色人种(50%),混血种人(40%)
(4)城市人口比重大(70%以上)
第七节 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拥有一个大陆:
(1)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
(2)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亚热带;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2、低平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占60%;
(2)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东西高,中部低;
(3)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①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体),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3、古老的动物――动物特性(古老性和特有性):袋鼠、树袋熊、袋狸、鸭嘴兽、鸸鹋、考拉。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经济地位: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主要部门结构:
①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
②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
5、人口和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
(2)城市: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3)通用语言是英语。
6、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
7、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侧海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